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出虚无──鲁迅由孤独个体到文化战士的精神历程 被引量:1
1
作者 解洪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共5页
走出虚无──鲁迅由孤独个体到文化战士的精神历程解洪祥假如说鲁迅走进虚无是由于他在精神发展过程中曾历经两重幻灭的话,那么,鲁迅走出虚无则首先是由于他“五卅”时期精神分流中的双重抗争。“五四”退潮后,随着鲁迅近代理性主义... 走出虚无──鲁迅由孤独个体到文化战士的精神历程解洪祥假如说鲁迅走进虚无是由于他在精神发展过程中曾历经两重幻灭的话,那么,鲁迅走出虚无则首先是由于他“五卅”时期精神分流中的双重抗争。“五四”退潮后,随着鲁迅近代理性主义文化救国社会理想的破灭,鲁迅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精神 孤独个体 《鲁迅全集》 《野草》 中国革命 《两地书》 革命暴力 近代理性主义 北伐战争 黑暗与虚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的生命意志及其人格形式 被引量:7
2
作者 徐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9-46,共8页
鲁迅在《野草·希望》一文中,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严峻而令人困惑的现代生存论问题,即著名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对此,研究者们曾有不同的解释,但结论却大致相近,即以为鲁迅最后还是在绝望中见到了希望,或者否定了绝望而肯... 鲁迅在《野草·希望》一文中,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严峻而令人困惑的现代生存论问题,即著名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对此,研究者们曾有不同的解释,但结论却大致相近,即以为鲁迅最后还是在绝望中见到了希望,或者否定了绝望而肯定了希望.这类解释虽然都表达了生活中人们对于无希望的恐惧及其善意的推论,但却没有考虑到,鲁迅描述的究竟是怎样的生存境遇,在那里希望是否可能.诚然,对于希望的追踪,确实是该文的动力所在,但它是否找到或肯定了希望,却并不取决于这个动力或动机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生命意志 启蒙主义 龚自珍 虚妄 文化人格 “绝望的抗战” 黑暗与虚无 中国文化 现代生存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草》研究札记 被引量:3
3
作者 易水寒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2-37,共6页
《野草》研究札记●易水寒按创作的年代计算,《野草》都已逾一个花甲了。然使人感兴趣的是,七十多年过去了,这片“野草”竟丝毫没有枯萎的迹象,它依然是那样碧绿,依然散发出迷人的魅力。鲁迅曾称《野草》“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 《野草》研究札记●易水寒按创作的年代计算,《野草》都已逾一个花甲了。然使人感兴趣的是,七十多年过去了,这片“野草”竟丝毫没有枯萎的迹象,它依然是那样碧绿,依然散发出迷人的魅力。鲁迅曾称《野草》“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①,在这里,我忍不住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研究 鲁迅 自然审美意识 自然物象 黑暗与虚无 格式的特别 《秋夜》 西西弗斯 黄金世界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酒楼上》新解 被引量:2
4
作者 梁伟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41,共6页
从《呐喊·自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铁屋子”的“万难破毁”报有“确信”,绝望于“铁屋”中人的前途;他又从自身经验范围的有限性出发,认识到他之必无希望的证明不能折服别人之所谓可有,至少逻辑上不能抹杀希望存在的... 从《呐喊·自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铁屋子”的“万难破毁”报有“确信”,绝望于“铁屋”中人的前途;他又从自身经验范围的有限性出发,认识到他之必无希望的证明不能折服别人之所谓可有,至少逻辑上不能抹杀希望存在的可能性,从而产生了“听将令”“遵命”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酒楼上》 鲁迅思想 “反抗绝望” 《彷徨》 《雪》 小说 二十年代中期 辛亥革命 小圈子 黑暗与虚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世界的哲学读解(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乾坤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4-12,共9页
鲁迅世界的哲学读解(三)●王乾坤面临深渊———关于反抗绝望“中间物”意识是人对世界尤其是对人自身有限性的把握。作为一种存在论体验,不妨说,它就是绝望。鲁迅的“中间物”意识在人生哲学上的展开,便是正视和反抗绝望。因此,... 鲁迅世界的哲学读解(三)●王乾坤面临深渊———关于反抗绝望“中间物”意识是人对世界尤其是对人自身有限性的把握。作为一种存在论体验,不妨说,它就是绝望。鲁迅的“中间物”意识在人生哲学上的展开,便是正视和反抗绝望。因此,反抗绝望在鲁迅思想中便构成一种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世界 “反抗绝望” 生命哲学 人的有限性 形而上学 黑暗与虚无 《思想录》 乐感文化 “无物之阵” 尼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坟的筹划——鲁迅《过客》的文本解读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悦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31,共7页
对鲁迅的散文诗《过客》的理解,通常尚在两种方式中进行:一是历史主义的,将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作为鲁迅某一时期思想活动的表现,并根据历史的实际进程对这思想进行评述。于是历史成为验证思想的标准,决定着思想的价值,而思... 对鲁迅的散文诗《过客》的理解,通常尚在两种方式中进行:一是历史主义的,将它放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作为鲁迅某一时期思想活动的表现,并根据历史的实际进程对这思想进行评述。于是历史成为验证思想的标准,决定着思想的价值,而思想只是在用自己的成败再次证明着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客》 鲁迅 “反抗绝望” 裴多菲 黑暗与虚无 文本 黄金世界 《希望》 《影的告别》 “无物之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的与哲学的(连载六)──鲁迅《野草》重释 被引量:5
7
作者 孙玉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6期17-29,共13页
现实的与哲学的(连载六)──鲁迅《野草》重释孙玉石关于《好的故事》《好的故事》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第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鲁迅于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在文章... 现实的与哲学的(连载六)──鲁迅《野草》重释孙玉石关于《好的故事》《好的故事》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第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鲁迅于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在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4月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鲁迅 《过客》 散文诗 生命哲学 反抗绝望 许广平 黑暗与虚无 章衣萍 《影的告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的与哲学的(连载二)──鲁迅《野草》重释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玉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2期22-27,共6页
现实的与哲学的(连载二)──鲁迅《野草》重释孙玉石关于《影的告别》《影的告别》写于1924年9月24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8日《语丝》周刊第4期。鲁迅在二十年代初的几年里,有过一段非常寂寞孤独的心灵历程。他的... 现实的与哲学的(连载二)──鲁迅《野草》重释孙玉石关于《影的告别》《影的告别》写于1924年9月24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8日《语丝》周刊第4期。鲁迅在二十年代初的几年里,有过一段非常寂寞孤独的心灵历程。他的孤独的内心里有阴暗和虚无的一面。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影的告别》 生命哲学 黄金世界 散文诗 虚无思想 黑暗与虚无 “绝望的抗战” 《秋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悲剧感与幽默感
9
作者 王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5期38-45,共8页
鲁迅:悲剧感与幽默感王毅悲凉、悲哀、悲怆的情感,是每每低回于鲁迅心灵的,作为那种感觉极其敏锐、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具有超前的成熟、并在坎坷艰辛中度过了自己一生的伟大思想者,悲剧是他观照历史、现实、社会和人生(包括自身... 鲁迅:悲剧感与幽默感王毅悲凉、悲哀、悲怆的情感,是每每低回于鲁迅心灵的,作为那种感觉极其敏锐、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具有超前的成熟、并在坎坷艰辛中度过了自己一生的伟大思想者,悲剧是他观照历史、现实、社会和人生(包括自身)的一种基本评价,是他对悠悠历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悲剧感 悲剧意识 人生经验 许广平 《鲁迅全集》 黑暗与虚无 心理状态 知识分子 魏晋名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野草》
10
作者 景山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4-46,共3页
谈《野草》景山鲁迅的《野草》可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散文诗集,但同时又被认为是鲁迅的最难读懂的一部作品。《野草》共收散文诗23篇,另“题辞”一篇。当然不是篇篇都难懂,例如《风筝》、《狗的驳诘》、《立论》、《死后》... 谈《野草》景山鲁迅的《野草》可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散文诗集,但同时又被认为是鲁迅的最难读懂的一部作品。《野草》共收散文诗23篇,另“题辞”一篇。当然不是篇篇都难懂,例如《风筝》、《狗的驳诘》、《立论》、《死后》、《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就都是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绝望的抗战” 黑暗与虚无 “反抗绝望” 中国现代文学史 精神界之战士 散文诗 象征主义 “五四”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我与自我矛盾的象征─—《野草》新解三题
11
作者 庞沁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88-90,共3页
本我与自我矛盾的象征─—《野草》新解三题庞沁文《野草》是鲁迅先生的心血孕育的宁馨儿,它凝聚着先生深刻的生命体验,包含着先生全部的人生哲学,是先生丰富复杂心灵的象征。《野草》中一些意象是作者心灵中互相矛盾着的两方面的象... 本我与自我矛盾的象征─—《野草》新解三题庞沁文《野草》是鲁迅先生的心血孕育的宁馨儿,它凝聚着先生深刻的生命体验,包含着先生全部的人生哲学,是先生丰富复杂心灵的象征。《野草》中一些意象是作者心灵中互相矛盾着的两方面的象征,只有从分析心灵,即从精神分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黑暗与虚无 《影的告别》 《墓碣文》 自我矛盾 《死火》 象征 生命本能 鲁迅先生 自由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野草》的风格与思想倾向
12
作者 应先 《高校教育管理》 1980年第2期58-60,共3页
鲁迅的《野草》收散文诗计二十三篇,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的一年半时间里,先后发表在期刊《语丝》上.对于《野草》的评价很不一致,但总的来讲,多半认为它的主导思想倾向是反抗战斗的,只是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夹杂着灰色暗... 鲁迅的《野草》收散文诗计二十三篇,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至一九二六年四月的一年半时间里,先后发表在期刊《语丝》上.对于《野草》的评价很不一致,但总的来讲,多半认为它的主导思想倾向是反抗战斗的,只是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夹杂着灰色暗谈的调子,流露出作者苦闷、彷徨、颓唐的情绪.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下面引鲁迅自己的文字来探讨一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鲁迅 思想倾向 黑暗与虚无 散文诗 《过客》 《语丝》 心境 毒气 影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