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的生成及其认定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爱鲜 蔡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3,共12页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是网络犯罪与黑恶势力犯罪日益交融的结果。在司法机关的高压打击和网络便捷等因素影响下,信息网络的工具属性日渐被黑恶势力组织利用。伴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借助网络空间作为犯罪“场所”的新型黑恶势力犯罪悄然而...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是网络犯罪与黑恶势力犯罪日益交融的结果。在司法机关的高压打击和网络便捷等因素影响下,信息网络的工具属性日渐被黑恶势力组织利用。伴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借助网络空间作为犯罪“场所”的新型黑恶势力犯罪悄然而生。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具有“进化”的特点和“异化”的表现。“进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黑恶势力犯罪的组织特征进一步弱化,二是黑恶势力犯罪的行为特征出现软化;“异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黑恶势力犯罪的组织形态“无形化”,二是黑恶势力犯罪活动的“产业链化”和“节点化”,三是黑恶势力犯罪活动实施空间的“虚拟化”。当前对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的认定仍套用传统黑恶势力犯罪的认定标准,在组织特征、行为特征、危害性特征等认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司法机关无法精准应对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为此,有必要立足于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的新特点和新变化,确立“形式+实质”的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 进化 异化 认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恶势力犯罪形成及防控的文化解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姜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21,共5页
作为文化发展毒瘤的犯罪亚文化与犯罪之间关系密切。在转型社会中,剧烈的社会变革导致文化发展失范,大量犯罪亚文化滋生,对黑恶势力的产生和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从犯罪亚文化角度分析涉黑犯罪,不能仅停留在对涉黑犯罪原因的简单... 作为文化发展毒瘤的犯罪亚文化与犯罪之间关系密切。在转型社会中,剧烈的社会变革导致文化发展失范,大量犯罪亚文化滋生,对黑恶势力的产生和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从犯罪亚文化角度分析涉黑犯罪,不能仅停留在对涉黑犯罪原因的简单分析,而应该看到犯罪亚文化对涉黑犯罪主体内在价值侵蚀及其对引起涉黑犯罪发生的内因性性质。通过这种更深层次的分析,才能有效遏制黑恶势力犯罪蔓延和发展,积极从文化角度构建黑恶势力犯罪预防路径,消除黑恶势力犯罪产生发展的文化根源,即涉黑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因素,从而预防该类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犯罪亚文化 黑恶势力犯罪 底层社会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恶势力犯罪侦查中的组织化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彦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64,共9页
在当下社会解构与重构过程中,社会控制的静力系统与动力系统的自组织不适,逐渐凸现诸多深层次的问题,成为黑恶势力的生发温床。在黑恶势力犯罪的侦查中,组织化调控机制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一机制主要存在于公安机关内部以及与有关部门打... 在当下社会解构与重构过程中,社会控制的静力系统与动力系统的自组织不适,逐渐凸现诸多深层次的问题,成为黑恶势力的生发温床。在黑恶势力犯罪的侦查中,组织化调控机制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一机制主要存在于公安机关内部以及与有关部门打黑、治黑的侦查协作网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犯罪侦查 组织化调控机制 社会转型 去在地化侦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刑法规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闫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95,共13页
传统社会全面"数字化"引发网络犯罪的全面爆发。黑恶势力犯罪借助网络的发展出现网络化和网络异化,由此形成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刑法确定性的特点决定了法教义学应成为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刑法规制问题研究的基点。在法教义学类... 传统社会全面"数字化"引发网络犯罪的全面爆发。黑恶势力犯罪借助网络的发展出现网络化和网络异化,由此形成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刑法确定性的特点决定了法教义学应成为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刑法规制问题研究的基点。在法教义学类型化思维的视域下,网络黑社会与网络恶势力仅在非法控制特征方面存在区别。鉴于网络因素导致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在组织形式、行为手段等方面与传统黑恶势力犯罪存在诸多差异,司法解释及时作出了相应调整,但这种象征性立法存在执法不足的功能不彰加之司法机关机械性释法,导致实践中处理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方面存在芜乱。基于法教义学的立场,刑法理论应以规范的客观解释论重新检视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刑法条文的关键词,对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组织特征的认定宜采取实质判断。在网络黑恶势力犯罪非法控制特征认定方面,应以该组织是否对网络秩序形成控制作为标准。鉴于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手段多采取滋扰型软暴力的现实,针对软暴力的认定,宜作体系化思考,在结合主观特征、客观特征与心理强制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判断,并坚守滋扰型软暴力只有在黑恶势力实施的情况下,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可罚性的政策调控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 法教义学 类型化思维 规范的客观解释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黑恶势力犯罪坚持“打早打小”原则的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余新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70,共4页
对黑恶势力犯罪坚持“打早打小”的原则,既可以减少社会危害,又可以降低打击成 本,以最小警务成本获取最大警务效益。应建立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责任机制;建立定性准 确、打击到位的司法保障机制;建立机构专门化、办案专业化... 对黑恶势力犯罪坚持“打早打小”的原则,既可以减少社会危害,又可以降低打击成 本,以最小警务成本获取最大警务效益。应建立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责任机制;建立定性准 确、打击到位的司法保障机制;建立机构专门化、办案专业化的侦查工作机制;建立信息全面、触角敏锐 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的评估倒查机制。还应制定专门法律,加大惩处力度;反黑反 腐并行,严打保护网络;严密社会监控,铲除生存土壤;规范行业管理,实行阳光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犯罪 “打早打小”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黑恶势力犯罪的演变、特征及司法界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子豪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黑恶势力犯罪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我国,黑恶势力犯罪经历了从有到无、死灰复燃和发展变化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我国黑恶势力犯罪组织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基于实证分析,考察黑恶势力犯罪中出现的新手法及其新动向和趋势,可... 黑恶势力犯罪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我国,黑恶势力犯罪经历了从有到无、死灰复燃和发展变化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我国黑恶势力犯罪组织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基于实证分析,考察黑恶势力犯罪中出现的新手法及其新动向和趋势,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当前黑恶势力犯罪对国家政治、经济领域的渗透与腐化,其违法犯罪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合法化以及去暴力化等特点。黑恶势力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进一步上升,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危害着社会生活、经济秩序和基层政权的稳定发展。为精准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我国刑事立法应及时予以应对,为司法实践提供具体的界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犯罪 黑社会性质组织 势力犯罪集团 司法界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技术帮助行为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闫雨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9-125,共7页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技术帮助行为承载着全新的特性与地位,成为网络黑恶势力犯罪能否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已经异于传统犯罪中的犯罪帮助行为而对共犯理论造成了冲击,表现为传统共犯理论面临片面共犯理论的冲突,传统共犯与正犯理论的冲突以及...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技术帮助行为承载着全新的特性与地位,成为网络黑恶势力犯罪能否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已经异于传统犯罪中的犯罪帮助行为而对共犯理论造成了冲击,表现为传统共犯理论面临片面共犯理论的冲突,传统共犯与正犯理论的冲突以及共犯处罚根据论面临反思等问题。针对网络犯罪的"单向双轨三核"的制裁思路在应对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技术帮助行为方面存在忽视主犯化特征,罪名体系适用盲区以及帮助行为评价错位等不足,应正视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技术帮助行为主犯化的现实,严密刑事制裁的法网,构建技术帮助行为刑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来实现对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技术帮助行为的有效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 技术帮助行为 主犯化 独立化 片面共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惩治黑恶势力组织犯罪运动的政治社会学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玉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0-93,共4页
在政治社会学的视角下,当下治理黑恶势力组织犯罪运动是国家与社会之间权力关系运作的产物。国家通过惩治黑恶势力组织犯罪一方面实现对社会秩序的正常控制,另一方面进行权力整肃并实现权力合法性的维持与巩固。民众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 在政治社会学的视角下,当下治理黑恶势力组织犯罪运动是国家与社会之间权力关系运作的产物。国家通过惩治黑恶势力组织犯罪一方面实现对社会秩序的正常控制,另一方面进行权力整肃并实现权力合法性的维持与巩固。民众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推动犯罪治理与权力整肃的开展,同时由于民意所固有的缺陷也对该过程产生负作用。应正确看待"严打"式的治理黑恶势力组织犯罪运动:既有的批判观点存有逻辑错断,法律的规范作用在此过程中注定有限。这一治理运动的启示是,一是权力整肃急迫于犯罪治理,二是需平衡对待知识精英和普通民众这两种公民社会中的不同话语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恶势力组织犯罪 政治社会学 民意 犯罪治理 权力整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嬗变与法律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3
9
作者 靳高风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3,共9页
有组织犯罪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的产物,从近代中国开始我国有组织犯罪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以及再生的嬗变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黑恶势力为代表的有组织犯罪不仅死灰复燃而且发展势头凶猛,严重危害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 有组织犯罪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的产物,从近代中国开始我国有组织犯罪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以及再生的嬗变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黑恶势力为代表的有组织犯罪不仅死灰复燃而且发展势头凶猛,严重危害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自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我国已建立了基本的打击与预防有组织犯罪法律制度,但是还很不系统、不完整和不健全,远远不能满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长效治理有组织犯罪的需要。当前我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以贯彻《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为契机,借鉴国内外立法的经验,通过制定专门的单行法律——《反有组织犯罪法》,完善打击与预防有组织犯罪的法律制度,确立扫黑除恶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反有组织犯罪法》应坚持系统、科学、规范的原则,分别从法律术语、有组织犯罪集团及行为特征、体制机制和程序措施、预防手段、国际合作等方面健全我国打击与预防有组织犯罪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黑恶势力犯罪 《反有组织犯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黑涉恶腐败犯罪的“生命周期”式治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印波 刘畅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9期80-93,共14页
涉黑涉恶腐败犯罪一般以“保护伞”纵容、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组织为并发犯罪现象,据其犯罪演进规律,可以将涉黑涉恶腐败犯罪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围猎期、勾结期、遮蔽期、破网期四个阶段。当前,主要以刑法中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 涉黑涉恶腐败犯罪一般以“保护伞”纵容、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组织为并发犯罪现象,据其犯罪演进规律,可以将涉黑涉恶腐败犯罪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围猎期、勾结期、遮蔽期、破网期四个阶段。当前,主要以刑法中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实现对该类犯罪的事后惩治。对于多因素引发的涉黑涉恶腐败犯罪,刑事处罚仅能发挥有限且滞后的作用。新出台的《反有组织犯罪法》具有社会综合治理的特征,诸多预防性、行政性、政策性条款的设置有利于实现涉黑涉恶腐败犯罪的多维度、全链条治理。以社会预防期、全面调查期、法律处罚期和危险屏蔽期为脉络,分析涉黑涉恶腐败犯罪的不同类型和司法处置方式,可以揭示涉黑涉恶腐败犯罪的“生命周期”式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黑涉恶腐败犯罪 《反有组织犯罪法》 “生命周期”式治理 有组织犯罪 黑恶势力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