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加工过程腌制工艺的优化
1
作者 胡王 陈小雷 +2 位作者 李正荣 周蓓蓓 鲍俊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9-146,共8页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因肉质细腻深受消费者喜爱,其鱼体扁平,适合加工成整鱼产品,所以腌制是黑尾近红鲌加工的关键环节。为缩短腌制时间、降低鱼肉含盐量、提高黑尾近红鲌制品的安全性和标准化,本研究对黑尾近红鲌... 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因肉质细腻深受消费者喜爱,其鱼体扁平,适合加工成整鱼产品,所以腌制是黑尾近红鲌加工的关键环节。为缩短腌制时间、降低鱼肉含盐量、提高黑尾近红鲌制品的安全性和标准化,本研究对黑尾近红鲌的腌制工艺进行优化。试验以鱼肉含盐量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加盐量、腌制时间和腌制温度3个因素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中,加盐量分别为3%、5%、7%和9%,腌制温度为5℃、10℃、15℃和20℃,腌制时间为24 h、48 h、72 h和96 h,并通过响应面分析软件分别得到鱼肉含盐量、TVB-N值与加盐量、腌制温度、腌制时间的二次回归方程,通过计算得出最佳腌制工艺参数为:加盐量4.5%、腌制温度7℃、腌制时间38 h,此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鱼肉含盐量为3.23%、TVB-N值为32.35 mg/100 g。通过验证试验,证明模型预测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差很小,说明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实际生产情况。此模型能够为黑尾近红鲌的工业化生产服务,并对其他体形扁平鱼类的腌制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腌制 响应面分析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尾近红鲌消化系统的形态与组织学结构研究
2
作者 董立学 蒋明 +8 位作者 陆星 吉哲慧 魏辉杰 李清 孙艳红 陈见 李佩 李明光 王贵英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为了解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采用生物学测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31尾黑尾近红鲌[平均体重(115.71±24.12)g]消化系统各部分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为了解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采用生物学测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31尾黑尾近红鲌[平均体重(115.71±24.12)g]消化系统各部分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黑尾近红鲌口亚上位,口裂宽/吻长、口裂高/吻长分别为1.68±0.16、1.46±0.12;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和肠组成,肠道盘曲简单,以折点为界可将肠道分为前、中、后三段;(2)黑尾近红鲌肝脏指数为0.51±0.31,肠道系数为0.93±0.23,胰腺组织在肝脏中呈弥散性分布;(3)食道与前肠、中肠、后肠褶皱数量均差异显著,粘液细胞密度差异不显著;前肠管腔直径、褶皱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后肠;(4)肠内面突起的皱褶发达,前肠和后肠分泌孔小而密集,微绒毛短而粗;中肠分泌孔大而多,微绒毛长而密,排列整齐。以上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的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符合其肉食性兼具杂食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和再投喂对黑尾近红鲌幼鱼体成分、消化酶活性和RNA/DNA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代金 黄辉 +1 位作者 谭德清 朱成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32,79,共7页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分别对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幼鱼进行不同时间(0、5、10、15、20和25 d)的饥饿处理和饥饿后恢复投喂(25 d)试验。结果显示:在饥饿过程中,幼鱼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体重和RNA/DNA比值不... 在室内水温23~26℃的条件下,分别对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幼鱼进行不同时间(0、5、10、15、20和25 d)的饥饿处理和饥饿后恢复投喂(25 d)试验。结果显示:在饥饿过程中,幼鱼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体重和RNA/DNA比值不断减小。脂肪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明显,后期下降缓慢;蛋白质含量在饥饿前期下降缓慢,后期下降明显,表明幼鱼是优先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其次再利用蛋白质。饥饿5、10 d组幼鱼的消化酶活性下降显著(P<0.05)。肝脏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饥饿至15 d下降显著,之后随着饥饿时间延长,下降趋于平缓;消化道的脂肪酶、淀粉酶活性饥饿至15 d显著下降,之后下降趋于平缓。恢复投喂后,饥饿5、10、15、20 d组幼鱼的消化酶、生化组成及RNA/DNA比值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饥饿25 d组幼鱼的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RNA/DNA比值、消化酶均未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饥饿5、10 d组幼鱼体重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饥饿15、20、25 d组幼鱼体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黑尾近红鲌幼鱼的补偿生长随饥饿时间的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herythroculter nigroocauda) 饥饿 再投喂 生化组成 消化酶活性 RNA/DNA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黑尾近红鲌消化酶活性比较 被引量:26
4
作者 白晓慧 王贵英 熊传喜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3,共4页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一龄和二龄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肝胰脏及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并对两个年龄组个体的上述消化酶活性分别进行了比较。实验测得一龄鱼蛋白酶活性大小为前肠>中肠>后肠>... 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一龄和二龄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肝胰脏及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并对两个年龄组个体的上述消化酶活性分别进行了比较。实验测得一龄鱼蛋白酶活性大小为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二龄鱼蛋白酶活性大小为中肠>前肠>后肠>肝胰脏;两个年龄组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为肝胰脏>中肠>后肠>前肠;两个年龄组消化道中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为后肠>中肠>前肠>肝胰脏。总体来看,一龄鱼消化酶活性大于二龄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而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在二龄鱼人工配合饲料中,要适当减少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蛋白酶 淀粉酶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0^+~2龄)的可量性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曹义虎 马保新 +2 位作者 邓勇辉 张爱芳 丁立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498-20500,共3页
[目的]探索人工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的可量性状。[方法]首次采用传统形态(TM)度量和框架结构形态(TBM)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黑尾近红鲌(0+~2龄)的可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黑尾近红鲌的体长与全长、体高、吻长的相关... [目的]探索人工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的可量性状。[方法]首次采用传统形态(TM)度量和框架结构形态(TBM)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黑尾近红鲌(0+~2龄)的可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黑尾近红鲌的体长与全长、体高、吻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60和0.739,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尾柄高与尾柄长、体长与头长、头长与眼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4、0.482和0.355。黑尾近红鲌体长与体重呈幂指数关系,其回归方程为W=0.015L2.971(r2=0.978,P<0.01);全长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BL=0.786+0.390TL(r=0.988,P<0.01);体高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BL=3.363+1.471BD(r=0.960,P<0.01);吻长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BL=7.361+5.879 SnL(r=0.739,P<0.01)。[结论]池塘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0+~2龄)呈匀速生长规律,其肥满度较自然生长条件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量性状 框架结构形态测量 传统形态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殷海成 吕海英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5-269,共5页
对人工驯化的黑尾近红鲌Ano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进行人工药物催情、产卵和孵化,并连续观察其胚胎发育全过程。结果表明:用激素PG+HCG+LRH-A2、HCG+LRH-A2+DOM、PG+LRH-A2+DOM、HCG+LRH-A2组合催产,催产率均为100%,受精率... 对人工驯化的黑尾近红鲌Ano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进行人工药物催情、产卵和孵化,并连续观察其胚胎发育全过程。结果表明:用激素PG+HCG+LRH-A2、HCG+LRH-A2+DOM、PG+LRH-A2+DOM、HCG+LRH-A2组合催产,催产率均为100%,受精率为72.4%~97.9%,孵化率为63.8%~80.4%。黑尾近红鲌的胚胎发育时序和特征与斑马鱼Danio rerio相似,可分为7个时期。受精卵为黏性,呈淡黄色,圆形,直径为(0.94±0.05)mm。在水温为23.4~25.3℃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5 min开始胚胎发育,45 min进入2细胞期,5 h 15 min进入囊胚期,7 h 25 min进入原肠期,10 h 15 min进入神经胚期,50 h 50%以上的仔鱼孵出。刚出膜的仔鱼体长为(4.10±0.0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尾近红鲌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冬冬 徐凯 +2 位作者 舒结春 魏敏 万全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4-327,共4页
为研究安徽省引进黑尾近红鲌的可行性,探索该鱼的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从武汉鲌鱼良种场引进夏花鱼种进行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池塘养殖试验。试验结果:夏花鱼种育成冬片鱼种,培育成活率达到91.7%,鱼种培育收益为2191元·亩^(-1),... 为研究安徽省引进黑尾近红鲌的可行性,探索该鱼的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从武汉鲌鱼良种场引进夏花鱼种进行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池塘养殖试验。试验结果:夏花鱼种育成冬片鱼种,培育成活率达到91.7%,鱼种培育收益为2191元·亩^(-1),投入产出比为1:1.58。成鱼养殖收益为7658元·亩^(-1),投入产出比为1:2.91。试验结果表明,黑尾鲌能较好地适应安徽的养殖环境,鱼种培育、商品鱼养殖均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是垂钓的好品种。综合评价认为,黑尾鲌养殖在安徽省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种培育 成鱼养殖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的鲌鲂“先锋2号”、团头鲂及黑尾近红鲌的群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孙艳红 马浩 +5 位作者 魏辉杰 王贵英 陈见 祝东梅 李佩 李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6,共7页
从黑尾近红鲌发表的4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的11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分析团头鲂(♀)和黑尾近红鲌(♂)及其杂交后选育的F4代,即鲌鲂“先锋2号”三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这三个群体之间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82... 从黑尾近红鲌发表的4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的11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分析团头鲂(♀)和黑尾近红鲌(♂)及其杂交后选育的F4代,即鲌鲂“先锋2号”三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这三个群体之间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82、4.273、4.27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482、2.803和3.080;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712、0.380和0.50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79、0.474和0.656;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08、0.414和0.572。鲌鲂“先锋2号”与母本团头鲂的遗传距离为0.2709,小于与父本黑尾近红鲌的遗传距离(0.5381),在亲缘关系树状图上先与母本聚为一支。鲌鲂“先锋2号”从母本中获得较多的遗传物质,较双亲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更高的基因杂合度。研究结果将为研究团头鲂和黑尾近红鲌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探索鲌亚科鱼类属间杂交育种后亲本与子代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鲂“先锋2号”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尾近红鮊养殖鱼塘过多青泥苔的清除一例
9
作者 田海军 伦峰 《科学养鱼》 2015年第5期64-64,共1页
2015年1月14日,信阳罗山县开新渔村水产科技示范户反映:黑尾近红鲌养殖池中的青泥苔难以清除,且水肥不起来,严重影响了黑尾近红鲌生长。经现场观察,池塘水质过瘦,清可见底,青泥苔丛生,水草泛黄,生长不旺;经检测水质,池塘p H值高达9.2,... 2015年1月14日,信阳罗山县开新渔村水产科技示范户反映:黑尾近红鲌养殖池中的青泥苔难以清除,且水肥不起来,严重影响了黑尾近红鲌生长。经现场观察,池塘水质过瘦,清可见底,青泥苔丛生,水草泛黄,生长不旺;经检测水质,池塘p H值高达9.2,氨、氮、硫化氢含量不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水库 池塘水质 新渔村 养殖情况 养殖水体 农田灌溉 高效养殖 现场观察 养殖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黑尾近红鲌生长性能及鱼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伟东 黄峰 +4 位作者 王贵英 陈见 王进 李清 李佩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6-60,共5页
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黑尾近红鲌幼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黑尾近红鲌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饵料系数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黑尾近红鲌... 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黑尾近红鲌幼鱼生长和鱼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黑尾近红鲌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饵料系数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黑尾近红鲌达到最优增重率、蛋白质效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7.61%、8.49%、7.57%和8.4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提高,鱼体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当饲料脂肪水平为8.98%时,鱼体脂肪含量较对照组提高显著;饲料脂肪水平升高使鱼体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对照组鱼体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饲料脂肪水平对鱼体的干物质和粗灰分的含量无显著影响。以生长性能各项指标综合分析表明,黑尾近红鲌幼鱼饲料中适宜脂肪水平为7.57%-8.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鱼体成分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清 王贵英 +5 位作者 白晓慧 祝东梅 李佩 熊传喜 陈见 刘英武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6,共6页
在不同水温(14、20、25、27.5、32℃)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规格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鱼种(Ⅰ:6~8 cm,1.45~2.89 g,Ⅱ:9~11 cm,3.73~6.26 g,Ⅲ:25.0~26.8 cm,119.36~123.64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鱼... 在不同水温(14、20、25、27.5、32℃)条件下,测定了不同规格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鱼种(Ⅰ:6~8 cm,1.45~2.89 g,Ⅱ:9~11 cm,3.73~6.26 g,Ⅲ:25.0~26.8 cm,119.36~123.64 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黑尾近红鲌鱼种耗氧量和耗氧率随水温上升而升高,呈显著正相关,规格Ⅰ和规格Ⅱ的耗氧量关系式分别为:Y_(Ⅰ-1)=0.005 3X1.484 8(R2=0.996 2)、Y_(Ⅱ-1)=0.003 8X1.767 1(R2=0.985 7);耗氧率关系式分别为:Y_(Ⅰ-2)=0.003 0X1.510 6(R2=0.960 4)、Y_(Ⅱ-2)=0.001 4X1.650 3(R2=0.986 6)。黑尾近红鲌鱼种的窒息点随水温的上升和鱼体规格的增加略有升高,但其窒息点较低,三种规格鱼种的平均窒息点分别为0.37mg/L、0.44 mg/L和0.40 mg/L。在水温14~32℃条件下,黑尾近红鲌鱼种的耗氧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可根据其活动规律指导人工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鱼种 耗氧率 窒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凯 汪启华 +4 位作者 魏敏 余鹏 王亚坤 王祥祥 万全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0期254-254,257,共2页
为探索黑尾近红鲌在安徽的繁殖技术,2013年5月19日,催产黑尾近红鲌30组,使用HCG、LHRH-A2、DOM混合催产,采用1次性注射。结果表明:效应时间为9-11 h,催产率80%,受精率80%,孵化鱼苗230万尾,在面积2 666.68 m2的池塘中培育夏花鱼种,出塘... 为探索黑尾近红鲌在安徽的繁殖技术,2013年5月19日,催产黑尾近红鲌30组,使用HCG、LHRH-A2、DOM混合催产,采用1次性注射。结果表明:效应时间为9-11 h,催产率80%,受精率80%,孵化鱼苗230万尾,在面积2 666.68 m2的池塘中培育夏花鱼种,出塘夏花鱼种209.76万尾,销售收入314 640元,成本56 000元,利润258 640元,平均利润969 895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殖 夏花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尾近红鲌精子低温保存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贵英 张涵 +4 位作者 李清 祝东梅 陈见 李佩 孙艳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32,共6页
在4℃条件下,以精子活力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K^+、Ca^(2+)、Mg^(2+)、葡萄糖、氨基酸等组成的5种(A、B、C、D、E)精子保存液及其适量添加青霉素对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温度为... 在4℃条件下,以精子活力为指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K^+、Ca^(2+)、Mg^(2+)、葡萄糖、氨基酸等组成的5种(A、B、C、D、E)精子保存液及其适量添加青霉素对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温度为4℃时,精子活力达80%的保存液A、B、C、D、E的保存时间分别为48、24、60、48、48 h,保存液C的保存时间明显高于其它各组;2)在各保存液中分别添加浓度为2.0×104IU/m L的青霉素,精子活力达80%的保存液A、B、C、D、E的保存时间分别为60、36、156、48、144 h,保存时间延长了12~96 h,保存液C和E的延长时间最长,均为96 h;3)人工授精试验证明,经保存的黑尾近红鲌精子能正常用于人工繁殖,受精率达(90.6±0.8)%^(91.8±0.9)%,与对照组精子受精率(92.4±0.8)%无显著差异。添加青霉素,保存液C的保存效果最好,其次是保存液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精子 保存液 青霉素 保存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常用药物对黑尾近红鲌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贵英 李清 +3 位作者 童红斌 汪志军 李明光 王晓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70-72,共3页
本文采用静水实验法,研究了敌百虫、硫酸铜、敌杀死和漂白粉对黑尾近红鲌的急性毒性,并利用寇氏法计算出了其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
关键词 敌百虫 硫酸铜 敌杀死 漂白粉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尾近红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建铭 曾庆祥 +3 位作者 张家海 刘德亭 刘春莲 钟建山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76,共3页
为探索黑尾近红鲌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29℃的条件下,给亲鱼一次性注射不同组合的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9.5~16 h,平均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9.47%、85.08%和86.... 为探索黑尾近红鲌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29℃的条件下,给亲鱼一次性注射不同组合的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9.5~16 h,平均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9.47%、85.08%和86.64%;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在36~39 h;试验共获得鱼苗116.82万尾,经40~50 d的培育,育成全长5 cm左右的夏花鱼种35.6万尾,成活率30.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尾近红鲌3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见 李清 +3 位作者 王贵英 李佩 祝东梅 潘正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9期49-51,共3页
[目的]了解黑尾近红鲌的遗传特性。[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黑尾近红鲌肝、肾、心、脑、肌和眼6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及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电泳分析。[结果]LDH-B4在心脏和脑中优势表达,LDH-A4在肌肉... [目的]了解黑尾近红鲌的遗传特性。[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黑尾近红鲌肝、肾、心、脑、肌和眼6种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及苹果酸脱氢酶(MDH)进行电泳分析。[结果]LDH-B4在心脏和脑中优势表达,LDH-A4在肌肉中优势表达,而LDH-C只在肝脏中检测到;EST在肾、心、肝中活性较强,其中脑和肝组织有6条带,肾组织有5条带;m-MDH在心脏中表现为典型的二聚体2条酶带,s-MDH在所分析的6种组织都有分布。[结论]黑尾近红鲌6种组织中3种同工酶酶带的组成及活性均有所不同,表现出较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工酶 组织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黑尾近红鲌混养技术试验
17
作者 张艳 《当代水产》 2015年第8期94-95,共2页
2013年我们在宣城市金水源渔业公司内1口10亩池塘开展河蟹、黑尾近红鲌混养技术试验,共投放蟹种100kg,规格120只kg,黑尾近红鲌鱼种5,000尾,收获商品蟹1,710kg,黑尾近红鲌2,430kg,总产值为239,360元,总利润为147,800元,平均每亩获利为14,... 2013年我们在宣城市金水源渔业公司内1口10亩池塘开展河蟹、黑尾近红鲌混养技术试验,共投放蟹种100kg,规格120只kg,黑尾近红鲌鱼种5,000尾,收获商品蟹1,710kg,黑尾近红鲌2,430kg,总产值为239,360元,总利润为147,800元,平均每亩获利为14,78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养技术 渔业公司 蟹种 总利润 投喂量 池塘养殖 蜕壳 苗种放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尾近红鲌成鱼池塘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研究
18
作者 舒结春 徐凯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0期255-255,257,共2页
2013年,在安徽省望江县武昌湖特种水产良种场进行黑尾近红鲌高产养殖技术试验,池塘面积0.8 hm^2。结果表明:试验池塘共投放规格15-18 cm的冬片鱼种482 kg,总计26 420尾,放养密度33 025尾/hm^2。到年底,垂钓和起捕共产成鱼12 559 kg,单... 2013年,在安徽省望江县武昌湖特种水产良种场进行黑尾近红鲌高产养殖技术试验,池塘面积0.8 hm^2。结果表明:试验池塘共投放规格15-18 cm的冬片鱼种482 kg,总计26 420尾,放养密度33 025尾/hm^2。到年底,垂钓和起捕共产成鱼12 559 kg,单产15 698.75kg/hm^2,个体平均体重0.475 kg/尾,饵料系数1.24。销售总收入376 556元,总成本140 160元,总利润236 396元,纯利润295 495元/hm^2,成本175 200元/hm^2,投入产出比1∶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中型网箱养殖黑尾近红鮊技术
19
作者 郭海山 《科学养鱼》 2015年第5期39-40,共2页
黑尾近红鲌又名黑尾鲌、黑尾刁等。2014年笔者指导当地一养殖专业户在薄山水库进行了较大规格网箱养殖黑尾近红鲌,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广大渔民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水域选址薄山水库位于确山... 黑尾近红鲌又名黑尾鲌、黑尾刁等。2014年笔者指导当地一养殖专业户在薄山水库进行了较大规格网箱养殖黑尾近红鲌,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广大渔民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水域选址薄山水库位于确山县县城南20公里处,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京深公路仅2公里,为溱头河上的大型山谷水库,水库可养鱼水面1330公顷,库容6.2亿米3。薄山水库流域内植被率高,水体无污染,水质清澈,鱼类资源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山水库 网箱养殖 养殖专业户 鱼类资源 京珠高速 养殖水域 鱼类生长 城南 投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小水库网箱培育黑尾鲌大规格鱼种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伦峰 李峥 潘开宇 《科学养鱼》 2015年第4期6-7,共2页
黑尾鲌学名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又名黑尾、黑尾刁等,隶属于鲤科、鲌亚科、近红鲌属,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是长江特有鱼类。为研究河南省引进黑尾近红鲌的可行性,探索该鱼的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信阳农林学院... 黑尾鲌学名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又名黑尾、黑尾刁等,隶属于鲤科、鲌亚科、近红鲌属,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是长江特有鱼类。为研究河南省引进黑尾近红鲌的可行性,探索该鱼的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技术,信阳农林学院水产系于2014年5-10月在信阳市罗山县尤店乡开新渔场从湖北武汉国家级鲌鱼良种场引进黑尾鲌小规格鱼种7000多尾,进行水库网箱鱼种培育试验,旨在探讨黑尾鲌鱼种培育技术及效果,为河南省引进黑尾鲌推广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种培育 网箱养殖 大规格鱼种 成鱼养殖 亚科 投喂量 豫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