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静止卫星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夏季对流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李博
杨柳
唐世浩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3-995,共13页
利用2010—2014年静止气象卫星FY-2E的红外TBB资料,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高原)及周围地区对流的气候特征。分析表明,5月,高原最主要的对流发生在东部边缘。6月,随着亚洲夏季风爆发,最强的对流(强对流)发生在高原的东南侧。7—8月,强盛的...
利用2010—2014年静止气象卫星FY-2E的红外TBB资料,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高原)及周围地区对流的气候特征。分析表明,5月,高原最主要的对流发生在东部边缘。6月,随着亚洲夏季风爆发,最强的对流(强对流)发生在高原的东南侧。7—8月,强盛的西南风给高原中东部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高原的东南部形成一条对流(强对流)活跃带。在高原西部,对流发生频率大于6%的区域出现在西部南麓的时间约为37候,并于7月底—8月初到达最北。在高原中部,对流(强对流)开始活跃的时间为6月上旬(中旬),维持整个盛夏,并分别经历3次向北推进,最北约到达34°N。在高原东部,5月底开始对流都处于相对活跃期,有3次(两次)对流(强对流)的北进。高原对流(强对流)发生频率存在两个季节内变率大值区,分别位于高原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段和高原东南部西藏、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对流发生频率的第一模态主要是高原东南部和南部的印度季风区对流的反向模态,第二模态则体现了高原西部和印度大陆80°E以西地区与南亚大陆80°E以东地区的对流发生频率的三极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黑体亮度温度
对流
强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葵花8号卫星在暴雨对流云团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
39
2
作者
张夕迪
孙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45-1254,共10页
高时空分辨率的葵花8号卫星(简称H8卫星)2016年在我国得到应用,而该年是我国暴雨过程频繁、极端性强的一年,H8卫星到底在暴雨对流云团监测方面有何优势也是预报员所关心的。目前的业务中H8、FY-2卫星和雷达资料到达业务平台的平均延迟...
高时空分辨率的葵花8号卫星(简称H8卫星)2016年在我国得到应用,而该年是我国暴雨过程频繁、极端性强的一年,H8卫星到底在暴雨对流云团监测方面有何优势也是预报员所关心的。目前的业务中H8、FY-2卫星和雷达资料到达业务平台的平均延迟时间分别为15、35、6 min左右。本文利用H8卫星红外云图结合地面降水,在2016年汛期27次暴雨过程中每个过程选定一个主要的目标对流云团分析其初生情况,并与FY-2卫星和雷达探测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H8和FY-2卫星在同时刻云顶黑体亮温(TBB)观测数值上差别不大,时间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H8卫星由于高频次观测的优势对暴雨对流强弱的变化刻画得更加细致,在监测暴雨对流云团方面具有明显时间上的优势,即H8卫星较FY-2卫星平均提前23 min发现对流云团,较雷达平均提前达33 min。通过结合地面小时和10 min降水量对2016年华北"7·20"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TBB与地面降水量之间有很好的反相关关系,同时降水量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TBB的变化;当TBB峰值向低温一侧移动时,与之对应的地面降水量级也增大,降水逐渐转为冷云降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8号卫星(H8卫星)
暴雨对流云团监测
黑体亮度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山北坡中部一次短时暴雨的卫星反演云参数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清平
秦贺
+2 位作者
程海艳
张天成
陈春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80-1589,共10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自动气象站、NCAR/NCEP FNL 0.5°×0.5°再分析资料和FY-4A卫星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AGRI)载荷L2级定量产品资料对2019年6月16日发生于天山北坡的石河子垦区短时暴雨天气过程的云参数特征及成因...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自动气象站、NCAR/NCEP FNL 0.5°×0.5°再分析资料和FY-4A卫星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AGRI)载荷L2级定量产品资料对2019年6月16日发生于天山北坡的石河子垦区短时暴雨天气过程的云参数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短时暴雨过程发生在巴尔喀什湖附近的高空槽分裂的短波槽配合中低层700 hPa切变线和850 hPa辐合线共同影响的环流背景下。(2)黑体亮度温度(Temperature blackbody,TBB)的发展、合并与暴雨云团的快速发展、合并、加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云团在暴雨区快速发展,成熟后稳定少动并与上游的云团不断合并加强。当暴雨云团TBB快速下降至-52℃以后开始出现降水,暴雨区主要发生在暴雨云团TBB等值线密集区,暴雨云团的云顶高度可发展至12 km,在云团发展过程中云顶相态由含有水云、冰云的混合云组成,但主要以过冷水云为主。(3)700 hPa切变线和850 hPa及地面辐合线的存在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且地面辐合线稳定少动,有利于强有力的垂直上升运动携带充沛的水汽在暴雨区聚集致使暴雨发生,此次暴雨的水汽路径主要有偏西和偏南两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结构
黑体亮度温度
(TBB)
Β中尺度
短时暴雨
FY-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静止卫星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夏季对流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李博
杨柳
唐世浩
机构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
成都市龙泉驿区气象局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3-995,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0101)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边界层与对流层观测(GYHY201406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05028)
文摘
利用2010—2014年静止气象卫星FY-2E的红外TBB资料,分析了夏季青藏高原(高原)及周围地区对流的气候特征。分析表明,5月,高原最主要的对流发生在东部边缘。6月,随着亚洲夏季风爆发,最强的对流(强对流)发生在高原的东南侧。7—8月,强盛的西南风给高原中东部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高原的东南部形成一条对流(强对流)活跃带。在高原西部,对流发生频率大于6%的区域出现在西部南麓的时间约为37候,并于7月底—8月初到达最北。在高原中部,对流(强对流)开始活跃的时间为6月上旬(中旬),维持整个盛夏,并分别经历3次向北推进,最北约到达34°N。在高原东部,5月底开始对流都处于相对活跃期,有3次(两次)对流(强对流)的北进。高原对流(强对流)发生频率存在两个季节内变率大值区,分别位于高原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段和高原东南部西藏、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对流发生频率的第一模态主要是高原东南部和南部的印度季风区对流的反向模态,第二模态则体现了高原西部和印度大陆80°E以西地区与南亚大陆80°E以东地区的对流发生频率的三极型变化。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黑体亮度温度
对流
强对流
Keywords
Tibetan Plateau
TBB
Convection
Severe convection
分类号
P426.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葵花8号卫星在暴雨对流云团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
39
2
作者
张夕迪
孙军
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45-1254,共10页
基金
国家气象中心青年基金(Q201606)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IIY201306011)共同资助
文摘
高时空分辨率的葵花8号卫星(简称H8卫星)2016年在我国得到应用,而该年是我国暴雨过程频繁、极端性强的一年,H8卫星到底在暴雨对流云团监测方面有何优势也是预报员所关心的。目前的业务中H8、FY-2卫星和雷达资料到达业务平台的平均延迟时间分别为15、35、6 min左右。本文利用H8卫星红外云图结合地面降水,在2016年汛期27次暴雨过程中每个过程选定一个主要的目标对流云团分析其初生情况,并与FY-2卫星和雷达探测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H8和FY-2卫星在同时刻云顶黑体亮温(TBB)观测数值上差别不大,时间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H8卫星由于高频次观测的优势对暴雨对流强弱的变化刻画得更加细致,在监测暴雨对流云团方面具有明显时间上的优势,即H8卫星较FY-2卫星平均提前23 min发现对流云团,较雷达平均提前达33 min。通过结合地面小时和10 min降水量对2016年华北"7·20"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TBB与地面降水量之间有很好的反相关关系,同时降水量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TBB的变化;当TBB峰值向低温一侧移动时,与之对应的地面降水量级也增大,降水逐渐转为冷云降水为主。
关键词
葵花8号卫星(H8卫星)
暴雨对流云团监测
黑体亮度温度
Keywords
Himawari- 8 (H8)
convective cloud monitoring of heavy rain
temperature of brightness blackbody (TBB)
分类号
P4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山北坡中部一次短时暴雨的卫星反演云参数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清平
秦贺
程海艳
张天成
陈春艳
机构
民航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80-1589,共10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1D01A152资助。
文摘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自动气象站、NCAR/NCEP FNL 0.5°×0.5°再分析资料和FY-4A卫星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AGRI)载荷L2级定量产品资料对2019年6月16日发生于天山北坡的石河子垦区短时暴雨天气过程的云参数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短时暴雨过程发生在巴尔喀什湖附近的高空槽分裂的短波槽配合中低层700 hPa切变线和850 hPa辐合线共同影响的环流背景下。(2)黑体亮度温度(Temperature blackbody,TBB)的发展、合并与暴雨云团的快速发展、合并、加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云团在暴雨区快速发展,成熟后稳定少动并与上游的云团不断合并加强。当暴雨云团TBB快速下降至-52℃以后开始出现降水,暴雨区主要发生在暴雨云团TBB等值线密集区,暴雨云团的云顶高度可发展至12 km,在云团发展过程中云顶相态由含有水云、冰云的混合云组成,但主要以过冷水云为主。(3)700 hPa切变线和850 hPa及地面辐合线的存在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且地面辐合线稳定少动,有利于强有力的垂直上升运动携带充沛的水汽在暴雨区聚集致使暴雨发生,此次暴雨的水汽路径主要有偏西和偏南两条路径。
关键词
云结构
黑体亮度温度
(TBB)
Β中尺度
短时暴雨
FY-4A
Keywords
cloud microphysical structure
temperature black body(TBB)
βmesoscale
short-term terrain
FY-4A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0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静止卫星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夏季对流的气候特征分析
李博
杨柳
唐世浩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葵花8号卫星在暴雨对流云团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张夕迪
孙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天山北坡中部一次短时暴雨的卫星反演云参数特征及成因分析
王清平
秦贺
程海艳
张天成
陈春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