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进步运动时期黑人问题边缘化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国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32,共8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黑人问题在美国社会相当严重,但进步运动却并没有将黑人包括在社会改进计划之中。联邦政府不仅不给黑人“公平施政”和“新自由”,而且把种族隔离制度引入政府部门。进步运动是白人社会主导的改革运动,关注的只是白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黑人问题在美国社会相当严重,但进步运动却并没有将黑人包括在社会改进计划之中。联邦政府不仅不给黑人“公平施政”和“新自由”,而且把种族隔离制度引入政府部门。进步运动是白人社会主导的改革运动,关注的只是白人在工业化中面临的问题。同时,种族优越论在美国社会占据主导,白人社会把黑人的不幸看作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黑人内部斗争路线分歧严重,尚不能形成有效的斗争力量。这些都导致了黑人在进步运动中日益被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人 进步运动 种族隔离 黑人问题边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人问题:一个游荡在美国上空的幽灵
2
作者 陈东晓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1期17-19,1,共4页
被喻为“世纪审判”的美国黑人体育明星辛普森谋杀案利决余波未定,10月16日,美国首都华盛顿又上演了一场名为“百万黑人游行”的集会,从而两度引起了舌人时美国黑人现状和种族关的关注。
关键词 黑人运动 黑人问题 美国白人 幽灵 种族关系 种族平等 美国黑人 保守主义思潮 黑人青年 美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五、六十年代黑人民权运动
3
作者 俞章银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1-35,共5页
美国五、六十年代何以会发生黑人民权运动?通常的回答是黑人不堪再忍受其在这个国家中的二等公民地位所致。然而,在此之前,美国黑人的状况显然更糟。
关键词 民权运动 美国黑人 自由乘客运动 种族平等 种族隔离 罗斯福总统 黑人问题 种族关系 西部城市 哈莱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能为中国民族事务提供什么“经验”——再评“第二代民族政策”的“国际经验教训”说 被引量:12
4
作者 郝时远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11,共11页
针对"第二代民族政策"提出者就所谓巴西的"民族大熔炉"政策,"有效地防止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演变为民族分裂问题"等成功构建国家民族的举证和观点,对巴西解决民族(种族)问题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分析,揭示了... 针对"第二代民族政策"提出者就所谓巴西的"民族大熔炉"政策,"有效地防止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演变为民族分裂问题"等成功构建国家民族的举证和观点,对巴西解决民族(种族)问题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种族融合天堂"的巴西事实上存在着严重的种族不平等问题。认为所谓的"成功经验"是不符合事实的"假学说"、是以讹传讹的"伪经验"。同时,对巴西承认种族问题,在解决教育、就业等方面实行种族配额制度的现实政策进行了举证和分析,对"第二代民族政策"的违背学术研究准则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了批评。得出巴西在处理广义的民族问题方面不能为中国提供经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制度 “白化”政策 地方分离主义 印第安人保留地 黑人问题 种族配额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吐温《傻瓜威尔逊》评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小聪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0-56,共7页
马克·吐温后期作品《傻瓜威尔逊》启示我们 :作家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从来对写作本身具有深刻影响 ,它有助于思想主题的深入开掘 ,赋予人物形象和氛围情态以血肉 ,闪烁着超越特定社会生活一般思想水准的理想光耀 ,因而其作品价值... 马克·吐温后期作品《傻瓜威尔逊》启示我们 :作家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从来对写作本身具有深刻影响 ,它有助于思想主题的深入开掘 ,赋予人物形象和氛围情态以血肉 ,闪烁着超越特定社会生活一般思想水准的理想光耀 ,因而其作品价值也不会因时过境迁而黯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吐温 傻瓜威尔逊 美国文学 黑人问题 种族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年沧桑——评约翰·厄普代克的小说《莱比特回来了》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嘉德 《文史哲》 1981年第2期45-48,共4页
当代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于1959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莱比特,跑吧》(“Rabbit,Run”),描写五十年代美国一个青年三次出走,企图逃离丑恶的社会现实,去寻求他的理想。(见《文史哲》1979年第六期《评约翰·厄普代克的〈莱比特... 当代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于1959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莱比特,跑吧》(“Rabbit,Run”),描写五十年代美国一个青年三次出走,企图逃离丑恶的社会现实,去寻求他的理想。(见《文史哲》1979年第六期《评约翰·厄普代克的〈莱比特,跑吧〉》一文)厄普代克于1971年发表了这部作品的续集、长篇小说《莱比特回来了》(“Rabbit Reduc”),对十年后的主人公莱比特作了进一步的描绘。十年沧桑,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发生了变化,莱比特也发生了变化。莱比特在美国宾州布鲁沃城的一家印刷厂当排字工人,已有十年。他和妻子詹妮斯不睦,经常吵架,彼此作为挂名夫妻,貌合神离。莱比特的情妇露丝十年前怀孕后,和他脱离了关系,不久跟一个鳏夫结婚,生了三个孩子,第一胎生的实际上就是她和莱比特的孩子。莱比特在十年中勾搭了好几个女人,最新的情妇是有夫之妇佩吉。詹妮斯经常住在娘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年代 社会发生 文史哲 厄普代克 比特 危机 长篇小说 六十年代 当代美国 黑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肯重建计划试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田锡国 《史学集刊》 1986年第1期58-63,共6页
美国史学界历来对林肯的重建计划及其作用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它是“极为明智的政策。”有人推断说,如果林肯活着的话,重建过程“将会完成得好得多,也快得多……”。有的人则认为重建计划是林肯所犯的“最严重错误之一”。
关键词 重建计划 试析 美国史学 严重错误 重建过程 黑人问题 选举权 资产阶级 废除奴隶制度 奴隶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丽斯·沃克焦虑在《家常用法》 被引量:6
8
作者 杜可富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6期97-100,共4页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创作的焦点是美国黑人种族问题.揭示美国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影响和融合的复杂关系,探讨黑人自我和种族身份是她矢志不渝的使命.她的创作饱含着她的黑人情结和焦虑情绪.她的<家常...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创作的焦点是美国黑人种族问题.揭示美国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影响和融合的复杂关系,探讨黑人自我和种族身份是她矢志不渝的使命.她的创作饱含着她的黑人情结和焦虑情绪.她的<家常用法>就是典例.她将自己的中心意识投射于作品中的三个人物身上,并将三人物置于戏剧性反讽之中,让她们分别演示作者自我意识的一个部,彰显她的焦虑情绪,启迪黑人积极探索自我,把握自我,团结友爱,在美国社会中确立真正的人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斯·沃克 焦虑情绪 戏剧反讽 彰显 自我意识 《家常用法》 美国 艾丽斯·沃克 黑人种族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