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蜥蜴源黏质沙雷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1
作者 蒲鹏 张锐铮 +2 位作者 刘寅 许信刚 张琪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为弄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1只观赏蜥蜴突发全身皮肤化脓溃烂、尾巴坏死脱落的病原,采集患病蜥蜴的坏死病灶及血液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结果显示,从病料中分离并纯化出1株菌... 为弄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1只观赏蜥蜴突发全身皮肤化脓溃烂、尾巴坏死脱落的病原,采集患病蜥蜴的坏死病灶及血液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结果显示,从病料中分离并纯化出1株菌株,该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与黏质沙雷氏菌相符,且该菌对实验小鼠有致病性,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中黏质沙雷氏菌的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8%。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菌株为黏质沙雷氏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诺氟沙星、丁胺卡那、头孢曲松、氧氟沙星、头孢噻肟等5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环丙沙星、头孢噻吩、庆大霉素、头孢氨苄、苯唑西林、多黏菌素B、林可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等9种抗菌药物耐药。研究结果为筛选有效治疗药物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蜴 黏质沙雷氏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越冬后幼虫致病细菌——黏质沙雷氏菌的分离鉴定及杀虫活性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袁梓涵 王小武 +6 位作者 丁新华 付开赟 蒋旭东 巩雪花 贾尊尊 吐尔逊·阿合买提 郭文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8,共9页
本研究从新疆伊犁河谷新源县春播玉米田越冬后自然罹病亚洲玉米螟幼虫上分离获得1株细菌菌株ACB3014,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采用饲喂法测定了该菌株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致病性。结果... 本研究从新疆伊犁河谷新源县春播玉米田越冬后自然罹病亚洲玉米螟幼虫上分离获得1株细菌菌株ACB3014,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采用饲喂法测定了该菌株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ACB3014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菌株ACB3014对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随菌悬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饲喂ACB3014菌悬液后第7 d,在浓度2×10^(4)~2×10^(8)cfu/mL下,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为27.78%~77.78%。接种第13 d,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LC_(50)为3.79×10^(3)cfu/mL,当浓度达2×10^(8)cfu/mL时,LT_(50)为3.93 d。且染病后的亚洲玉米螟体色为暗红色和黑色,虫体呈脓状溃烂,散发出强烈异味。综上,黏质沙雷氏菌ACB3014菌株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有很好的杀虫活性,具有很高的防治潜力,可用作亚洲玉米螟的绿色生物防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黏质沙雷氏菌 毒力测定 致病力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好氧反硝化菌黏质沙雷氏菌HL4的分离鉴定及脱氮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凤坤 赵吉臣 +7 位作者 许敬轩 郑雅之 鲁慧杰 孙育平 阮灼豪 郭慧 杨俊贤 黄文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目的】分离鉴定一株耐盐好氧反硝化细菌,以开发高效脱氮菌种,加强海水及咸淡水养殖尾水脱氮技术研究。【方法】采集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池塘原位底泥,采用稀释涂布法初步分离一株脱氮功能最佳的菌株HL4,通过16s rDNA测序以及... 【目的】分离鉴定一株耐盐好氧反硝化细菌,以开发高效脱氮菌种,加强海水及咸淡水养殖尾水脱氮技术研究。【方法】采集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池塘原位底泥,采用稀释涂布法初步分离一株脱氮功能最佳的菌株HL4,通过16s rDNA测序以及生理生化实验鉴定菌株,通过设置不同碳源、碳氮质量比(m_(C)/m_(N))、pH、温度、盐度等条件探明其最适培养条件及脱氮性能。通过攻毒试验[以健康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生物],检验菌株的环境安全性。【结果】经鉴定,菌株HL4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命名为S.marcescens HL4。以葡萄糖或琥珀酸钠为碳源,菌株HL4在m_(C)/m_(N)=20、pH=6.0~7.0、温度30℃的条件下具有较强脱氮能力,48 h TN去除率为81.83%~87.17%;该菌株在0~30的盐度环境下均可生长,在0~10盐度范围内72 h的总氮(TN)去除率为68.76%~76.59%,在20~30盐度范围内72 h的TN去除率为23.84%~53.94%;在NH_(4)^(+)-N质量浓度为0~100 mg·L^(-1)时,72 h NH_(4)^(+)-N去除率皆在90%以上,在NH_(4)^(+)-N质量浓度为500 mg·L^(-1)时,72 h NH_(4)^(+)-N去除率高达73.52%。健康斑马鱼在含1×10^(6)CFU·mL^(-1)菌株HL4的水体中15 d后,成活率100%。【结论】菌株HL4生物及环境安全性较高,在处理中高浓度铵废水以及治理咸淡水、低盐度海水养殖尾水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质沙雷氏菌 好氧反硝化 耐盐 生物安全性 环境因子 脱氮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黏质沙雷氏菌LIEH 92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及其防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靖 苏志芳 +3 位作者 李亚珍 王海伟 郑喜清 邸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80,共8页
本研究评价了从向日葵列当体内分离筛选得到的内生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LIEH 92对向日葵菌核病进行盆栽与大田防效评价,并测定了该菌株的生理特性和其在根际土与向日葵体内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LIEH 92发酵液对向日葵... 本研究评价了从向日葵列当体内分离筛选得到的内生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LIEH 92对向日葵菌核病进行盆栽与大田防效评价,并测定了该菌株的生理特性和其在根际土与向日葵体内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LIEH 92发酵液对向日葵菌核病的室内盆栽防效达73.35%,对大田根腐型菌核病和盘腐型菌核病防效分别达53.48%和38.64%。菌株LIEH 92可产生几丁质酶,并能在根际土和向日葵根、茎、叶内定殖与传导,定殖菌量达102~106 cfu/g。其在向日葵植株的根内定殖数量最大,茎中次之,叶中最少。在灭菌土中LIEH 92在根际土和向日葵根部的定殖菌量小于在自然土中其在相应部位的定殖菌量,而灭菌土中LIEH 92在向日葵茎部和叶部的定殖菌量则大于自然土中相应的定殖菌量。LIEH 92处理可提高向日葵植株PAL、POD和PPO等防御酶活性,从而诱导向日葵对菌核病的抗性。LIEH 92对向日葵菌核病具有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核病 黏质沙雷氏菌 防病效果 定殖动态 防御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养观赏地图鱼肺炎克雷伯氏菌、维氏气单胞菌与黏质沙雷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曹颖颖 杜泓明 +4 位作者 白安斌 王力波 马玲 唐承明 吴健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5-223,共9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明确家养观赏地图鱼的死因,筛选敏感药物。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纯化细菌后,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并通过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细菌主要生化鉴定、16SrDNA序列测定分析、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等方法对分离的细菌... 本试验旨在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明确家养观赏地图鱼的死因,筛选敏感药物。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纯化细菌后,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并通过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细菌主要生化鉴定、16SrDNA序列测定分析、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等方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耐药分析。分离出3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根据细菌形态特征及理化特性,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判定其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较强致病性。3株细菌均对洛美沙星、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卡那霉素敏感,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克林霉素、甲硝唑等具有较强耐药性。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氏菌、维氏气单胞菌、黏质沙雷氏菌的混合感染是家养观赏地图鱼的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鱼 肺炎克雷伯 气单胞 黏质沙雷氏菌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优化黏质沙雷氏菌利用菜籽饼粕产灵菌红素工艺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新颜 操丽丽 +5 位作者 杨培周 王康林 章华 操新民 郑志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1-236,共6页
为筛选得到一株产灵菌红素的黏质沙雷氏菌为发酵菌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提高黏质沙雷氏菌生产灵菌红素的效率,结果表明,黏质沙雷氏菌最优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为玉米粉用量10 g/L、菜籽饼粕用量21.7 g/L、硫酸锌质... 为筛选得到一株产灵菌红素的黏质沙雷氏菌为发酵菌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提高黏质沙雷氏菌生产灵菌红素的效率,结果表明,黏质沙雷氏菌最优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为玉米粉用量10 g/L、菜籽饼粕用量21.7 g/L、硫酸锌质量浓度0.05 g/L、发酵液初始pH 5.8、接种量5.5%、装液量80 m L/250 m L三角瓶、温度27℃、摇床转速200 r/min,培养24 h后,发酵液中灵菌红素产量达到11.56 g/L。本研究为高温菜籽饼粕原料发酵生产灵菌红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质沙雷氏菌 红素 菜籽饼粕 响应面优化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质沙雷氏菌3种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5
7
作者 钟万芳 郭慧芳 +1 位作者 丁少军 方继朝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0-1006,共7页
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可产生多种几丁质酶,为比较黏质沙雷氏菌Txch-1中几丁质酶系在结构上的差别,利用3对特异性引物从Txch-1中扩增获得了3种几丁质酶SeChiA、SeChiC、SeChi40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S... 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可产生多种几丁质酶,为比较黏质沙雷氏菌Txch-1中几丁质酶系在结构上的差别,利用3对特异性引物从Txch-1中扩增获得了3种几丁质酶SeChiA、SeChiC、SeChi40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SeChiA基因全长2 196 bp,含有1个1 69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63个氨基酸。SeChiA与Sanguibacter sp.C4几丁质酶(ABB91448)及多种沙雷氏菌属的几丁质酶A高度同源(≥94.8%),与多种昆虫几丁质酶也表现出较高的同源性(≥68.74%);结构域分析发现SeChiA含有分泌信号肽、N端结构域和催化域。SeChiC基因全长1 623 bp,含有1个1 44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80个氨基酸;SeChiC与S.marcescens不同菌株产生的几丁质酶C都表现出较高的同源性(≥95%);结构域分析发现SeChiC含有催化域、黏蛋白Ⅲ同源区及几丁质结合域。SeChi40基因全长1 501 bp,含有1个1 08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60个氨基酸;结构域分析发现它只含有催化域,而不含分泌信号肽和几丁质结合域。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SeChi40与其他几丁质酶的同源性较低(≤37.78%),可能是个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质沙雷氏菌 几丁 结构域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DI-TOF MS对草莓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氏菌的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魏超 代晓航 +1 位作者 郭灵安 刘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5-110,共6页
为了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 MS)在草莓微生物风险监测的应用价值,确定草莓的危害识别微生物及其特征,采用选择性培养方法对50份草莓样品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氏菌进行分离,MALDI-TOF MS对分离微生物进... 为了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 MS)在草莓微生物风险监测的应用价值,确定草莓的危害识别微生物及其特征,采用选择性培养方法对50份草莓样品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氏菌进行分离,MALDI-TOF MS对分离微生物进行鉴定,应用SARAMIS Premium软件对这2种食物感梁性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图谱进行分析和加权修正。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在草莓中的检出率为18%,黏质沙雷氏菌检出率为20%,实验获得草莓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完全拟合特征峰12组,标识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差异较大;获得草莓分离黏质沙雷氏菌完全拟合特征峰有8组,标识峰加权聚类分析结果可认定分离的2株黏质沙雷氏菌同源。MALDI-TOF MS方法可标识草莓分离微生物的蛋白质特异性特征,且对微生物的溯源及特异性分析有一定优势,表明其在农产品复杂微生物环境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DI-TOF MS 草莓 铜绿假单胞 黏质沙雷氏菌 标识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TBPY与黏质沙雷氏菌SMA协同降解三溴苯酚的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淮 程莎莎 姚日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92-195,共4页
三溴苯酚是一类难降解、对环境危害大的物质。在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以自有的铜绿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TBPY)和黏质沙雷氏菌株(Serratia marcescens AB 90027,SMA)为出发菌种,研究两菌降解TBP的协同性,同时... 三溴苯酚是一类难降解、对环境危害大的物质。在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以自有的铜绿假单胞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TBPY)和黏质沙雷氏菌株(Serratia marcescens AB 90027,SMA)为出发菌种,研究两菌降解TBP的协同性,同时考察相关因素对该协同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微生物具有良好的协同性,两菌协同降解TBP的效果明显优于单菌。在初始pH值为6.5,接入稳定期的TBPY,TBP先经TBPY降解两天后再接入稳定期的SMA,两菌接种量比为2:1时,TBP降解效果最好,100mg/L的TBP5天内降解率可达到97%。本研究不仅为三溴苯酚的微生物降解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也为卤代芳香化合物,乃至环境污染的生物降解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溴苯酚 协同降解 铜绿假单胞TBPY 黏质沙雷氏菌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质沙雷氏菌诱导的黄喉拟水龟SMART cDNA文库构建及相关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密 朱新平 +1 位作者 史燕 高明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4,共6页
以致病黏质沙雷氏菌人工感染的黄喉拟水龟肝组织为材料,应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了黄喉拟水龟的全长cDNA文库。首先用SMARTTM PCR cDNA systhesis kit合成全长的双链cDNA,通过琼脂糖凝胶... 以致病黏质沙雷氏菌人工感染的黄喉拟水龟肝组织为材料,应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了黄喉拟水龟的全长cDNA文库。首先用SMARTTM PCR cDNA systhesis kit合成全长的双链cDNA,通过琼脂糖凝胶分级分离技术切除小片段的cDNA,将大于500 bp的cDNA连接到pGEM-T载体中,电转化到J M109感受态细胞。在构建好的文库中,经测定,文库约含有1.8×105个重组子,重组效率达90%,插入片段多在0.5~3.0 kb之间。对库中长度约为1 000 bp的80个基因进行了测序,结果显示大部分首次在龟类发现。测序鉴定的基因包括免疫相关基因9个、信号传导基因6个、催化酶类基因8个、糖代谢相关基因2个、转运相关基因1个、结构基因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喉拟水龟 黏质沙雷氏菌 SMART全长cDNA文库 基因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质沙雷氏菌C8-8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邮洲 罗楚平 +1 位作者 刘永锋 陈志谊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7-491,共5页
利用PCR方法从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C8-8中克隆到编码几丁质酶的chiA基因,大小为1 692 bp,推测其编码一条长563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分子量约为60 900。同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C8-8中克隆的chiA基因序列与黏质沙雷氏菌株141(D... 利用PCR方法从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C8-8中克隆到编码几丁质酶的chiA基因,大小为1 692 bp,推测其编码一条长563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分子量约为60 900。同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C8-8中克隆的chiA基因序列与黏质沙雷氏菌株141(DQ 990373.1)和14041菌株(DQ 493896.1)的chiA基因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99%。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从C8-8中克隆的chiA基因N末端(23 AA)存在典型的信号肽序列,C端存在另外两个结构域,即PKD区(73 AA)和几丁质酶催化区(387 AA)。采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重组表达chiA基因,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在几丁质诱导培养基上能产生透明的水解圈。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chiA重组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0 000,与预测分子量大小基本一致。初步提纯后,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重组表达产物能水解几丁质,在几丁质培养基上产生透明的水解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质沙雷氏菌 chiA基因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易错PCR技术的黏质沙雷氏菌脂肪酶基因LipA的定向进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英 朱绮霞 +2 位作者 张搏 陈东 黄日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1-185,共5页
利用易错PCR技术对黏质沙雷氏菌脂肪酶基因LipA进行定向进化,经过筛选最终获得一个比活力比野生酶提高了425 U/mg的突变体ep1,测序分析ep1有5个氨基酸发生了突变,与野生酶相比ep1的最适pH值由原来的8.5降低为7.5,Tm值提高3℃,Km值由原来... 利用易错PCR技术对黏质沙雷氏菌脂肪酶基因LipA进行定向进化,经过筛选最终获得一个比活力比野生酶提高了425 U/mg的突变体ep1,测序分析ep1有5个氨基酸发生了突变,与野生酶相比ep1的最适pH值由原来的8.5降低为7.5,Tm值提高3℃,Km值由原来的40 mg/mL降低为12.5 mg/mL。对其三维结构进行分析,推测酶学性质的改变可能与处在活性中心右前方双螺旋发卡结构上的I58A、和处在下部β卷曲折叠拐角处的S375G的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质沙雷氏菌 脂肪酶 易错PCR 定向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高温抑菌黏质沙雷氏菌的鉴定及其红色素的初步分离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银娟 薛斌 +1 位作者 李桂娥 吴小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2829-2831,共3页
[目的]为了了解黏质沙雷氏菌的抑菌机理及温度对其产生色素的影响。[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产红色素细菌,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同时对该菌产生的红色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该菌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 [目的]为了了解黏质沙雷氏菌的抑菌机理及温度对其产生色素的影响。[方法]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产红色素细菌,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同时对该菌产生的红色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该菌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在28℃条件下培养红色素产量最高,37℃下仍能产生色素,说明该菌株是耐高温红色素产生菌。紫外全波长扫描分析和薄板层析结果表明,其红色色素有可能是灵菌红素。[结论]该菌对霉状杆菌和镰刀菌等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素 黏质沙雷氏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质沙雷氏菌产舍雷肽酶的发酵培养基优化
14
作者 梅建凤 郑素晶 +3 位作者 陈翔 李靓 易喻 应国清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9-684,共6页
舍雷肽酶具有出色的酪蛋白水解和溶纤活性,临床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为了提高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发酵产舍雷肽酶的活力,优化了产酶培养基组成及其初始pH和培养时间。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发酵培养基... 舍雷肽酶具有出色的酪蛋白水解和溶纤活性,临床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为了提高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发酵产舍雷肽酶的活力,优化了产酶培养基组成及其初始pH和培养时间。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然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麦芽浸粉、酵母浸粉和牛肉膏的质量浓度;最后,考察培养基初始pH和培养时间对产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佳的培养基组成为麦芽浸粉11.9 g/L、酵母浸粉11.3 g/L、牛肉膏6.45 g/L、MnSO_(4)1 g/L、ZnSO_(4)1 g/L、K_(2)HPO_(4)5 g/L和NaCl 5 g/L,初始pH 8.0;在30℃,200 r/min条件下培养36 h,舍雷肽酶活力达到1121 U/mL,较优化前的229.3 U/mL提高了3.89倍。优良的产酶培养基为发酵生产舍雷肽酶的工业化应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雷肽酶 黏质沙雷氏菌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褐天牛幼虫肠道黏质沙雷氏菌培养条件与木质素降解功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傅慧静 胡霞 +4 位作者 吴松青 王荣 梁光红 黄世国 张飞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目的】研究松褐天牛幼虫肠道内黏质沙雷氏菌木质素降解功能,为揭示松褐天牛与肠道细菌协作降解木质素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硫酸盐木质素液体培养基培养黏质沙雷氏菌,采用酶标仪微量测定法研究该菌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考察其产... 【目的】研究松褐天牛幼虫肠道内黏质沙雷氏菌木质素降解功能,为揭示松褐天牛与肠道细菌协作降解木质素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硫酸盐木质素液体培养基培养黏质沙雷氏菌,采用酶标仪微量测定法研究该菌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考察其产木质素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变化,以及体外培养条件对该菌产优势降解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10天后黏质沙雷氏菌对硫酸盐木质素的累计降解率达94.12%,其中第4天的单日降解率最高,达15.16%。该菌在木质素培养基中可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3种木质素降解酶,其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然后依次是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前2种酶的日变化趋势与培养基中木质素的降解率相近。该菌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最适培养基条件:pH5、硫酸木质素质量浓度3 g·L^-1,有机氮源、酵母膏质量浓度5 g·L^-1,Mg2+、Ca2+、Fe2+、Mn2+、K+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40、0.15、0.04和0 g·L^-1。【结论】黏质沙雷氏菌具有较强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可通过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实现其对木质素的降解功能;培养基中木质素浓度、pH值、氮源种类及其浓度、金属离子及其浓度等对其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质沙雷氏菌 素降解酶 素过氧化物酶 松褐天牛 幼虫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块茎蛾幼虫致病黏质沙雷氏菌的分离鉴定及杀虫活性 被引量:11
16
作者 苏造堂 张凌英 +3 位作者 徐天梅 杜广祖 陈斌 肖关丽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1-370,共10页
从马铃薯田自然罹病马铃薯块茎蛾幼虫上,分离到1株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具有较强致病作用的菌株ML-1,通过形态及16S r RNA序列测定分析,确定该菌株ML-1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采用饲喂法分别测定了该菌株ML-1菌悬液、发酵液... 从马铃薯田自然罹病马铃薯块茎蛾幼虫上,分离到1株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具有较强致病作用的菌株ML-1,通过形态及16S r RNA序列测定分析,确定该菌株ML-1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采用饲喂法分别测定了该菌株ML-1菌悬液、发酵液及发酵上清液对马铃薯块茎蛾初孵3日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用ML-1菌悬液、发酵液及发酵上清液饲喂后第7 d时,马铃薯块茎蛾3日龄幼虫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3.16%、80.70%和49.12%,在3.0×109 cfu/m L浓度下的LT50分别为4.71、3.04和6.47 d,在发酵液处理后第3、5和7 d的LC50分别为9.784×1010、1.855×108和5.434×105 cfu/m L。综上所述,黏质沙雷氏菌ML-1菌株对马铃薯块茎蛾幼虫有较强的毒力,在马铃薯块茎蛾绿色防控中具有一定的开发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块茎蛾 黏质沙雷氏菌 毒力测定 致病力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貂源致病性黏质沙雷氏菌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潘跃 温珊珊 +5 位作者 赵丽丽 杨延 李思宇 张乘浩 葛俊伟 陈洪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077-3083,共7页
为确定水貂黏质沙雷氏菌的耐药状况、致病性及其遗传特征,本研究从黑龙江省患病死亡水貂中分离得到3株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测定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随后用K-B法测试分离株对常见的2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 为确定水貂黏质沙雷氏菌的耐药状况、致病性及其遗传特征,本研究从黑龙江省患病死亡水貂中分离得到3株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测定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随后用K-B法测试分离株对常见的2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黏质沙雷氏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具有高度耐药性;可引起试验组小鼠100%死亡;分离株与来自活性污泥与火山堆积物环境的菌株遗传亲缘性最近。表明黑龙江省水貂中存在黏质沙雷氏菌的感染,分离株耐药现象较严重并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同时提示该菌株可能来源于环境中。本试验从水貂中分离得到致病性黏质沙雷氏菌为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可作为该菌感染水貂导致相关疾病的检测、鉴别和预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 黏质沙雷氏菌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 Ha1对玉米田杂草的室内除草活性测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鑫 乔欣 +4 位作者 杨娟 杨毅清 马树杰 张利辉 董金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2-296,共5页
为了寻找高效安全的微生物除草剂,本研究以天然存在的黏质沙雷氏菌Ha1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发酵液喷施法和颗粒剂封闭法(填埋法和撒施法)对玉米田常见杂草进行了室内活性测定。发酵液喷施法、颗粒剂填埋法和撒施法对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为... 为了寻找高效安全的微生物除草剂,本研究以天然存在的黏质沙雷氏菌Ha1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发酵液喷施法和颗粒剂封闭法(填埋法和撒施法)对玉米田常见杂草进行了室内活性测定。发酵液喷施法、颗粒剂填埋法和撒施法对杂草的鲜重防效分别为47.88%,70.63%和76.82%。发酵液喷施法和颗粒剂封闭法均能有效防除杂草,颗粒剂封闭法优于发酵液喷施法,颗粒剂撒施法优于填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质沙雷氏菌 除草活性 鲜重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质沙雷氏菌灵菌红素合成基因簇异源表达及其潜在的温度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方晨 贾宪波 +7 位作者 吴良泉 方宇 赵恪 林俊杰 陈龙军 张慧 林陈强 陈济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7-344,共8页
【目的】构建黏质沙雷氏菌FZSF02灵菌红素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菌株,探究其合成灵菌红素可能的温度调控机制。【方法】构建3种携带不同启动子的异源表达大肠杆菌菌株,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FZSF02中pig基因簇pigA、pigF、p... 【目的】构建黏质沙雷氏菌FZSF02灵菌红素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菌株,探究其合成灵菌红素可能的温度调控机制。【方法】构建3种携带不同启动子的异源表达大肠杆菌菌株,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FZSF02中pig基因簇pigA、pigF、pigN基因在37℃与28℃培养条件下的转录水平差异。【结果】在28℃低温条件下,3种不同的启动子均能在大肠杆菌中启动各自重组质粒所携带的pig基因簇表达并合成灵菌红素,其中携带T7强启动子的重组菌株经IPTG诱导后可以在37℃少量合成色素,其余菌株37℃不能合成色素。RT-qPCR结果显示在黏质沙雷氏菌中上述基因转录水平在37℃条件下较28℃出现下调。【结论】黏质沙雷氏菌FZSF02之所以能够在28℃合成灵菌红素而在37℃无法合成灵菌红素,一方面由于pig基因簇的编码基因转录水平下调,另一方面是由基因簇编码的合成灵菌红素所需前体MBC和MAP的一种或者几种关键酶在相对较高的温度(37℃)条件下活性受到抑制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温度调控 启动子 黏质沙雷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质沙雷氏菌胞外几丁质酶的纯化及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施腾鑫 黄秀菁 +1 位作者 刘嘉 贺淹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4-119,共6页
黏质沙雷氏菌几丁质酶发酵上清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DEAE-琼脂糖凝胶阴离子交换层析和苯基-琼脂糖凝胶疏水层析,得到电泳纯的几丁质酶和几丁质结合蛋白CBP21。该几丁质酶和CBP21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8 ku和21 ku,CBP21对该几丁质酶水解... 黏质沙雷氏菌几丁质酶发酵上清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DEAE-琼脂糖凝胶阴离子交换层析和苯基-琼脂糖凝胶疏水层析,得到电泳纯的几丁质酶和几丁质结合蛋白CBP21。该几丁质酶和CBP21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8 ku和21 ku,CBP21对该几丁质酶水解几丁质增效明显。几丁质酶反应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约为6.5~7.0。该酶在55℃以下、pH 4.5~8.0范围内稳定。酶的Km值为0.22 mg/mL,Vm为1.26μmol/(min.mg)。金属离子K+、Sn2+、Mn2+对酶有一定激活作用,而Pb2+、Hg2+和Cu2+则强烈抑制其活性。该几丁质酶的糖基含量约为3.3%。EDTA和2-ME可分别提高酶活力65%和105%。H2O2强烈抑制酶活力,提示其活性中心可能存在硫氢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质沙雷氏菌 几丁 纯化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