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的动物模型:回顾与展望
1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2-1072,共1页
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EoE)是一种过敏原/免疫介导的慢性食管疾病,以食管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食管功能障碍为特征。虽然该病最初被归因于对过敏原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和Th2型免疫反应,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现有治疗方法的疗效也不尽... 嗜酸性粒细胞食管炎(EoE)是一种过敏原/免疫介导的慢性食管疾病,以食管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食管功能障碍为特征。虽然该病最初被归因于对过敏原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和Th2型免疫反应,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现有治疗方法的疗效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对EoE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动物模型已被广泛用于研究EoE发病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为新型治疗药物的人体临床干预研究提供了临床前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EoE 慢性食管疾病 免疫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鲁艳艳 许翔博 +6 位作者 吴亚梅 刘雨齐 王涵 杨丽娟 王振江 肖梓屾 刘艳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1702,共12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宫颈组织中的浸润差异及其与宫颈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阐明EOS对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56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病情况分为宫颈癌组(n=46,其中宫颈鳞状细...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宫颈组织中的浸润差异及其与宫颈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阐明EOS对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56例宫颈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病情况分为宫颈癌组(n=46,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26例、宫颈腺癌15例和宫颈腺鳞癌5例)、慢性宫颈炎组(n=50)、CINⅠ期组(n=50)、CINⅡ期组(n=50)、CINⅢ期组(n=30)和正常组(癌旁正常宫颈组织,n=30)。阴道镜观察各组患者宫颈组织形态表现,薄层液基细胞学测试(TCT)法观察各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形态表现,杂交捕获-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宫颈组织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患者宫颈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刚果红染色检测各组患者宫颈组织中EOS浸润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EOS浸润数与宫颈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患者宫颈表面光滑,呈粉红色,毛细血管均匀分布;慢性宫颈炎组患者宫颈表面呈红色炎性改变,部分伴有纳氏囊肿形成,可见不同程度的糜烂和溃疡等;CINⅠ期、CINⅡ期和CINⅢ期组患者宫颈可见上皮溃疡、增厚和形态不规则,细镶嵌及点状血管明显;宫颈癌组患者宫颈表面隆起,可见新生肿物及坏死性溃疡,质脆易出血。醋酸染色后,正常组患者宫颈无明显改变;慢性宫颈炎组患者宫颈呈少量白色改变,持续时间较短;CINⅠ期、CINⅡ期和CINⅢ期组患者宫颈薄醋白上皮不规则、呈地图样边界,其中CINⅠ期组患者宫颈部分组织呈醋白反应,CINⅡ期组患者宫颈出现明显醋白反应,CINⅢ期组患者宫颈醋白反应非常明显,面积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宫颈癌组患者宫颈醋白反应明显,白色上皮厚,持续时间久,轮廓硬直,边界清晰。正常组患者宫颈碘染色后呈棕褐色,着色均匀;慢性宫颈炎组患者宫颈炎性病变区着色差;CINⅠ期组患者宫颈上皮化生区碘着色不明显;CINⅢ期组患者宫颈病变区着色差,转化区周围面积较大;宫颈癌组患者宫颈表面不规则,呈菜花样生长,碘染色后不着色,呈现为橘黄或芥末黄色。TCT法观察,正常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无异型性细胞,炎症细胞浸润少;慢性宫颈炎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EOS等炎症细胞,无异型性细胞;CINⅠ期和CINⅡ期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可见双核异型性细胞,核质比较高,细胞核较深染,周围见空晕;CINⅢ期组患者脱落细胞中可见较多异型性细胞,核质比较高,核膜不规则;宫颈癌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可见大而显著的核仁,聚集成片,合胞体样改变明显;与正常组比较,CINⅠ期组、CINⅡ期组、CINⅢ期组和宫颈癌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异型性均明显增加。杂交捕获-化学发光法检测,与正常组和慢性宫颈炎组比较,CINⅠ期、CINⅡ期和CINⅢ期组患者HPV感染数和TCT异型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CINⅠ期、CINⅡ期和CINⅢ期组比较,宫颈癌组患者HPV感染数和TCT异型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5)。HE染色观察,正常组宫颈组织细胞形态正常,结构清晰,可见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EOS和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慢性宫颈炎组患者炎症细胞浸润增加;CIN组患者宫颈细胞核核仁稍大,可见异型性细胞,炎症细胞主要分布于异型性细胞周围;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细胞核仁大而深染,细胞异型性明显,癌细胞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慢性宫颈炎组患者宫颈组织中炎症细胞数和EOS浸润数均明显增加(P<0.05),CIN组患者炎症细胞数和EOS浸润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慢性宫颈炎组比较,CIN组患者炎症细胞数和EOS浸润数均明显减少(P<0.05);与慢性宫颈炎组和CIN组比较,宫颈癌组患者炎症细胞数和EOS浸润数均明显增加(P<0.05)。宫颈癌组织中EOS主要分布于癌巢周围,与CINⅠ期组比较,CINⅡ期组和CINⅢ期组患者宫颈组织中EOS浸润数均明显增加(P<0.05);与CINⅡ期组比较,CINⅢ期组患者宫颈组织中EOS浸润数明显增加(P<0.05)。肿瘤恶性程度越高,EOS浸润越多,EOS浸润数与宫颈癌浸润深度呈正相关关系(r=0.5330,P<0.01)。结论:HPV感染和EOS浸润具有促进宫颈癌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慢性宫颈炎 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嗜酸性溃疡的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朱慧 闵赛南 +4 位作者 苏家增 陈艳 彭歆 于尧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0-624,F0003,共6页
口腔黏膜嗜酸性溃疡(eosinophilic ulcer of the oral mucosa,EUOM)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反应性、自限性病变,半数以上发生于舌体^([1])。通常在发病后数周自行消失,无需特殊治疗。由于EUOM发展迅速,临床上表现为口腔黏膜边缘隆起和硬化... 口腔黏膜嗜酸性溃疡(eosinophilic ulcer of the oral mucosa,EUOM)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反应性、自限性病变,半数以上发生于舌体^([1])。通常在发病后数周自行消失,无需特殊治疗。由于EUOM发展迅速,临床上表现为口腔黏膜边缘隆起和硬化的溃疡,与鳞状细胞癌颇为相似,易于误诊。组织学表现为嗜酸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为主的弥漫性多种炎症细胞浸润,还可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有时存在组织细胞的不典型增生,需与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等鉴别。由于EUOM的罕见性及特异性,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酸性溃疡 鳞状细胞 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把花根片对哮喘豚鼠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3受体mRNA的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罗亮 罗雅玲 赖文岩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69-1073,共5页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对哮喘豚鼠肺泡灌洗液(BALF)白介素-3(IL-3)受体mRNA的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火把花根片治疗组。后3组制作成哮喘豚鼠模型,再激发...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对哮喘豚鼠肺泡灌洗液(BALF)白介素-3(IL-3)受体mRNA的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火把花根片治疗组。后3组制作成哮喘豚鼠模型,再激发用药。测定BALF的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进行BALF的IL-3受体mRNA RT-PCR半定量分析。结果火把花根片治疗组BALF的Eos数较正常组和哮喘组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火把花根片组肺组织充血水肿明显,但Eos肺组织浸润较哮喘组有明显减少。BALF的IL-3受体mRNA RT-PCR半定量分析显示,火把花根片治疗组与地塞米松治疗组无显著差异,但与正常组和哮喘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火把花根片能显著抑制哮喘豚鼠的气道炎症,为临床治疗哮喘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把花根片 哮喘 豚鼠 肺泡灌洗液 细胞介素3受体 mRNA表达 酸性粒细胞 细胞浸润 细胞介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细胞性胃炎的组织学特征以及与正常胃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的量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琦 樊祥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47-1047,共1页
一直以来,人们对正常胃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S)的量化信息知之甚少。因此,本文作者研究了60例胃黏膜活检中ES显著增多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 黏膜活检 细胞性胃炎 组织学特征 量化 组织病理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并发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被引量:2
6
作者 闫天萌 左亚刚 +3 位作者 刘洁 赵大春 晋红中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99,共4页
报告1例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并发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患者女,50岁。全身红斑及丘疹伴瘙痒3个月,外周血EOS进行性升高,其百分比最高值0.411,EOS计数4.03×10~9/L。予口服抗组胺药、雷公藤、环孢素及外用糖皮质激素... 报告1例胸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并发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患者女,50岁。全身红斑及丘疹伴瘙痒3个月,外周血EOS进行性升高,其百分比最高值0.411,EOS计数4.03×10~9/L。予口服抗组胺药、雷公藤、环孢素及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效果欠佳。既往桥本氏甲状腺炎15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及四肢多发对称性红斑和丘疹,头皮弥漫性鳞屑,躯干皮损部分融合成片,边界不清,伴有少量鳞屑,可见抓痕。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总IgE正常,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s)-DNA、抗SSA、抗SSB及抗Sm抗体均阴性。骨髓活检及涂片EOS均增高,未见原始细胞。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及EOS浸润。胸部、腹部及盆腔CT平扫:前上纵隔多发软组织密度团块影。转至胸外科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符合结外MALT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 桥本氏甲状腺炎 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γ对哮喘患者抗原引起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7
作者 李国秀 柳广南 +4 位作者 覃寿明 肖常青 陈一强 许辉 施焕中 《广西科学》 CAS 1997年第2期150-154,共5页
干扰素┐γ对哮喘患者抗原引起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EfectofInterferon┐gammaonAntigen┐inducedEosinophilInfiltrationintotheAsthmaticAir... 干扰素┐γ对哮喘患者抗原引起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EfectofInterferon┐gammaonAntigen┐inducedEosinophilInfiltrationintotheAsthmaticAirwayLiGuoxiuLiuGu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酸性粒细胞 哮喘 抗原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鼻激发后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增加与血清特异性IgE水平正相关 被引量:49
8
作者 刘永平 陈蕴光 +1 位作者 郑俊斌 王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特异性鼻黏膜激发试验(SNPT)与血清特异性IgE(sIgE)在变应性鼻炎患者检测中的一致性,并对激发前后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和血清sIgE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对80例常年性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SNPT,Unicap检测血清sIg...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特异性鼻黏膜激发试验(SNPT)与血清特异性IgE(sIgE)在变应性鼻炎患者检测中的一致性,并对激发前后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和血清sIgE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对80例常年性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SNPT,Unicap检测血清sIgE的等级,采用Kendall’s tau_b检验对激发前后鼻腔分泌物中EOS百分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鼻黏膜激发试验阳性与血清sIgE阳性有一定相关性,且SNPT后鼻分泌物中EOS百分比的增加与sIgE等级呈正相关。结论鼻黏膜激发试验阳性可以作为过敏性鼻炎的一个诊断指标,激发前后鼻腔分泌物中EOS的百分比变化也可以用于评价过敏性鼻炎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特异性鼻黏膜激发试验 酸性粒细胞 S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余海婷 卢敏 毛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3-675,共3页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E)亦称嗜酸性胃肠炎,是一种伴胃肠道症状,以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局限性或弥漫性浸润为特点的少见疾病,伴或者不伴外脚血EOS增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分析 酸性胃肠炎 胃肠黏膜组织 胃肠道症状 少见疾病 弥漫性 E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原发结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嗜酸性结肠炎 被引量:4
10
作者 Turner K O Sinkre R A +2 位作者 Neumann W L 尤晓萍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03,共1页
目前,正常成人结肠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以及嗜酸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诊断标准尚未明确。本文为明确正常成人结肠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构建了原发结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嗜酸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诊断框架,对159名健康成人的左半... 目前,正常成人结肠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以及嗜酸性结肠炎的组织学诊断标准尚未明确。本文为明确正常成人结肠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构建了原发结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嗜酸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诊断框架,对159名健康成人的左半结肠、横结肠以及右半结肠黏膜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并从120万例结肠活检病例的资料库里,提取诊断为结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成年患者资料,除复习所有病理切片外,并获取相关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患者其它器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正常成人 结肠炎 结肠黏膜 临床病理诊断 临床病理资料 诊断标准 细胞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和达托霉素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苗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7-437,共1页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是一种急性发热,伴肺部浸润,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无感染或过敏性疾病史,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 急性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达托霉素 酸性粒细胞增多 肺泡灌洗液 糖皮质激素 急性发热 肺部浸润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粒细胞通过促进CD8 T细胞浸润及肿瘤血管正常化致肿瘤消退
12
作者 张相 韩岩梅 +2 位作者 CARRETERO R SEKTIOGLU IM GARBI N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4-134,共1页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分子免疫系的Hammerling教授和他的团队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通过促进CD8 T细胞的浸润以及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从而导致肿瘤团块的消退,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2015年4月的Nat Immunol上。嗜酸性粒细胞于1879年第一次被...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分子免疫系的Hammerling教授和他的团队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通过促进CD8 T细胞的浸润以及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从而导致肿瘤团块的消退,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2015年4月的Nat Immunol上。嗜酸性粒细胞于1879年第一次被Paul Ehrlich所发现,由于其极易被酸性染料染色而得名。目前一般的观点认为嗜酸性粒细胞作为粒细胞中的一员,在哮喘、寄生虫感染以及过敏性疾病等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确切的生理、病理功能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浸润 粒细胞 肿瘤消退 肿瘤血管 正常化 CD8 酸性粒细胞 过敏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武 仉建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7-309,共3页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是临床少见病,通常认为其与Letterer-Siwe(LS)病、Hand-Schfjler-Christian(HSC)病是一种疾病在不同年龄、不同系统的不同表现,各型间可转化或重叠。其共同的病理学特点为光学显微镜...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是临床少见病,通常认为其与Letterer-Siwe(LS)病、Hand-Schfjler-Christian(HSC)病是一种疾病在不同年龄、不同系统的不同表现,各型间可转化或重叠。其共同的病理学特点为光学显微镜下病变组织中有大量郎格罕斯细胞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1953年,Lichtenstein提出了“组织细胞增多症-X”的概念,使得EG与LS病、SHC的临床病理病种得到统一。因为这些病种都是由于郎格罕斯细胞的增生和播散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酸性肉芽肿 LICHTENSTEIN 组织细胞增多症 治疗 诊断 酸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浸润 郎格罕斯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肉芽肿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子煌 李先明 +2 位作者 杨东 徐钢 周亚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511-2512,共2页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发病率低,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病理学表现以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由于原发部位发生率的差异,国外文献和临床报道较多关注骨EG的综合治疗,放疗技术...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发病率低,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病理学表现以组织细胞增生和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由于原发部位发生率的差异,国外文献和临床报道较多关注骨EG的综合治疗,放疗技术较为单一,放疗剂量通常较低,国内患者病灶多发于淋巴结及内脏器官。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激素治疗容易复发,因此放疗显得较为重要,目前对于原发淋巴结和内脏的EG放疗技术和剂量的选择相关研究结论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肉芽肿 疗效分析 放射治疗 组织细胞增生 放疗技术 放疗剂量 内脏器官 粒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黏膜黑变病1例
15
作者 赵岩 王东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053-4053,共1页
患者男。51岁,以“进食不适伴胸痛20d”入院。入院前在外院行电子及黏膜病理检查示:食管中段鳞状上皮增生,局部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怀疑为“食管炎或者食管早期癌”,诊断未明确。遂来我院,行电子胃镜及黏膜病理检查示:食管25cm... 患者男。51岁,以“进食不适伴胸痛20d”入院。入院前在外院行电子及黏膜病理检查示:食管中段鳞状上皮增生,局部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怀疑为“食管炎或者食管早期癌”,诊断未明确。遂来我院,行电子胃镜及黏膜病理检查示:食管25cm处鳞状上皮增生,黏膜下肉芽组织增生和灶性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灶性鳞状上皮低度上皮内瘤变,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收住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 黑变病 鳞状上皮增生 酸性粒细胞浸润 上皮内瘤变 肉芽组织增生 食管平滑肌瘤 病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鼻炎不可盲目用药
16
作者 刘争 王男 《湖南农业》 2025年第5期54-54,共1页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在无感冒或流感的情况下,患者频繁出现鼻腔瘙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或鼻塞等症状,每天持续或累计时长超过1小时慢性鼻炎的常见类型包括变应性鼻炎、局部过敏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在无感冒或流感的情况下,患者频繁出现鼻腔瘙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或鼻塞等症状,每天持续或累计时长超过1小时慢性鼻炎的常见类型包括变应性鼻炎、局部过敏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和特发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老年性鼻炎通常指的是老年人患有鼻炎。而非一种特殊的鼻炎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炎 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 慢性炎症 鼻腔瘙痒 黏膜 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紫绀伴有呼吸困难或可视黏膜发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17
作者 焦野 姜春红 邢军 《养殖技术顾问》 2014年第12期230-230,共1页
常见于变应性肺气肿、胸腔积水、胸壁透创、心肌炎、心力衰竭、循环虚脱、法乐氏四联症等疾病。变应性肺气肿多发生于水草丰盛、雨水充足的地区,而且在夏季和秋季发生较多,草场放牧4~10天后发病,特别是从舍饲转为放牧,从瘠薄草地转到肥... 常见于变应性肺气肿、胸腔积水、胸壁透创、心肌炎、心力衰竭、循环虚脱、法乐氏四联症等疾病。变应性肺气肿多发生于水草丰盛、雨水充足的地区,而且在夏季和秋季发生较多,草场放牧4~10天后发病,特别是从舍饲转为放牧,从瘠薄草地转到肥沃草地时,牛群甚至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突然,极度呼吸困难,并出现皮下气肿。听诊有干性或湿性锣音或捻发音,因该病属变应性疾病,体温正常,血象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困难 鉴别诊断 疾病 牛群 黏膜 可视 酸性粒细胞 细胞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壮粗体虫寄生引起的鳜肠道病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海侠 高谦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强壮粗体虫是鳜肠道最常见寄生蠕虫。通过光镜及电镜对自然感染强壮粗体虫的鳜肠道进行了组织病理观察。强壮粗体虫的寄生引起鳜肠上皮细胞脱落、肠固有膜层结缔组织增生及白细胞向病灶处浸润 ,并可观察到嗜酸性粒细胞附着在与肠上皮及... 强壮粗体虫是鳜肠道最常见寄生蠕虫。通过光镜及电镜对自然感染强壮粗体虫的鳜肠道进行了组织病理观察。强壮粗体虫的寄生引起鳜肠上皮细胞脱落、肠固有膜层结缔组织增生及白细胞向病灶处浸润 ,并可观察到嗜酸性粒细胞附着在与肠上皮及固有膜接触的虫体的体壁及吻部。在虫体吻部与肠固有膜层接触处依次观察到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又可分为未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及正在脱颗粒的嗜酸性粒细胞。另外在肠壁的固有膜层观察到包裹虫体的结缔组织纤维囊 ,囊壁由三层结构构成 ,同时在鳜肠壁相同的位置观察到被宿主细胞浸润了的组织空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 酸性粒细胞 结缔组织 肠壁 浸润 肠道病 常见 虫体 寄生蠕虫 自然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类圆线虫病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进波 孙莉 +2 位作者 曹琳 聂明 朱贵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73-1873,共1页
患者男,66岁,务农,因长期腹部疼痛,腹泻入院,患者主诉“慢性腹泻及恶心两年多,长期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体检查患者粪便呈黏液稀便,并伴营养不良,消瘦,发热,恶心呕吐。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29%,肠镜检查提示黏膜充血,肠壁增厚,水肿严重... 患者男,66岁,务农,因长期腹部疼痛,腹泻入院,患者主诉“慢性腹泻及恶心两年多,长期抗生素治疗未见好转”,体检查患者粪便呈黏液稀便,并伴营养不良,消瘦,发热,恶心呕吐。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29%,肠镜检查提示黏膜充血,肠壁增厚,水肿严重,局部出现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类圆线虫病 酸性粒细胞 黏膜充血 涂片镜检 慢性腹泻 稀便 杆状蚴 肠镜检查 腹部疼痛 条件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胃空肠造瘘术结合肠内营养治疗放射性肠炎1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广峰 任卫星 姚永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7-537,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因前列腺癌术后3个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行放射治疗(照射剂量为50 Gy),2个月后出现腹痛、腹泻,继而出现恶心、呕吐及腹胀,每天肛门可少量排气,身体与放疗前相比明显消瘦,体质量下降25 kg,下肢出现浮肿。入院...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因前列腺癌术后3个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行放射治疗(照射剂量为50 Gy),2个月后出现腹痛、腹泻,继而出现恶心、呕吐及腹胀,每天肛门可少量排气,身体与放疗前相比明显消瘦,体质量下降25 kg,下肢出现浮肿。入院后肠镜检查:直肠上段至乙状结肠下段肠黏膜充血、水肿,颗粒样改变,质脆触及易出血,毛细血管扩张,有多处小溃疡;X线钡剂检查:直肠上段至乙状结肠下段黏膜呈细小的锯齿样边缘,皱壁不规则,可见溃疡;病理检查:可见杯状细胞肥大,腺体增生、变形,见急性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管内膜下可见泡沫巨噬细胞。确诊为放射性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肠内营养治疗 空肠造瘘术 毛细血管扩张 X线钡剂检查 酸性粒细胞 黏膜充血 乙状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