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在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张惠婷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在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龙门县中医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6例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53例,... 目的: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在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龙门县中医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6例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和研究组(53例,应用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中的状态焦虑评分、特质焦虑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全面性、及时性、连续性、适宜性四个维度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0.05)。结论:在胃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中应用多维度协同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且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 多维度协同护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套器冷切除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阑尾口结肠腺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2
作者 刘斌 祁琴琴 +4 位作者 陈杏林 魏可 蔡媛媛 王哲民 陈柳勇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阑尾口结肠腺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56例阑尾口结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SP组(经CSP治疗,41例)和EMR组(经EMR治疗,15例)。分析... 目的探讨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阑尾口结肠腺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56例阑尾口结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SP组(经CSP治疗,41例)和EMR组(经EMR治疗,15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结局。主要结局为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及术后阑尾炎,次要结局为: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局部复发率。结果CSP组手术时间较EMR组短,治疗费用较EMR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适用病灶直径较EMR组小,病灶性质为管状腺瘤占比明显多于EMR组;两组患者进镜时间、肠道准备评分、住院时间、病灶形态和病灶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穿孔和术后阑尾炎事件,CSP组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1例,但术后可以自愈,无需内镜干预。两组患者完整切除率均为100.0%;CSP组整块切除率为100.0%,明显高于EMR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局部复发率为2.4%(1/41),EMR组未见局部复发(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和EMR治疗阑尾口结肠腺瘤都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与EMR比较,CSP更多地应用于直径较小的管状腺瘤,具有经济和省时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复发的风险。EMR适用范围更广,但价格和手术时间存在劣势,个别病例需分块切除。临床需根据情况,选择具体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套器冷切除术(CSP)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阑尾口 结肠腺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石磊 赵元顺 +4 位作者 张浩 钱晶瑶 杨潇 李文 张姝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组(n=46)、EMR-P组(n=40)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n=91),比较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EMR-P组完整切除率为95.0%,ESD组完整切除率为97.8%,高于EMR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P组手术时间为(9.86±2.23)min,长于EMR组的(4.12±0.88)min,EMR-P组和EMR组手术时间短于ESD组的(19.55±3.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住院时间为(2.45±0.29)d,EMR-P组住院时间为(2.43±0.23)d,EMR-P组和EMR组住院时间短于ESD组的(3.30±0.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P用于治疗直径<1 cm的RNEN,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组织学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 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治疗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对比观察
4
作者 陆友祝 凌亭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56-58,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EMR-L)、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ESD)用于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接受内镜下治疗的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MR-L组33例及ESD组65例... 目的对比观察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EMR-L)、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ESD)用于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接受内镜下治疗的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EMR-L组33例及ESD组65例,分别接受EMR-L、ESD手术治疗。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组织切除情况、手术时间、金属夹使用数量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MR-L组33例患者中,29例病灶组织完整切除、4例切除病灶存在肿瘤残留,手术时间(16.3±4.74)min,使用金属夹(4.60±1.27)个;ESD组65例患者中,46例病灶组织完整切除、19例切除病灶存在肿瘤残留,手术时间(26.50±10.79)min,使用金属夹(6.00±1.80)个;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EMR-L、ESD均是治疗瘤体直径<10 mm胃黏膜下肿瘤的有效方法,但EMR-L具有病灶组织完整切除率高、手术时间短、金属夹使用数量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手术 内镜下胃黏膜切除 套扎器辅助内镜下胃黏膜切除 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 黏膜下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效果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仟慧 徐长龙 +1 位作者 李发全 董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8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分析其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的结肠息肉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EMR组(采用EMR,69例)和电切术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51例)2组。比较2组手术相...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分析其复发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的结肠息肉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EMR组(采用EMR,69例)和电切术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51例)2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EMR术后结肠息肉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EMR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电切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电切术组(P<0.01)。术后2个月,EMR组总有效率(67/69,97.10%)高于电切术组(44/51,86.27%)(P<0.05);EMR组并发症发生率(2/69,2.90%)低于电切术组(7/51,13.73%)(P<0.05)。术后6个月,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和息肉直径为影响EMR术后结肠息肉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EMR治疗结肠息肉效果良好,利于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体质量指数和息肉直径为影响EMR术后结肠息肉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 结肠息肉 手术相关指标 治疗结果 复发 并发症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电子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晖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17-19,共3页
目的:分析无痛电子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贵阳市息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电子肠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 目的:分析无痛电子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贵阳市息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电子肠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组实施无痛电子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应激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4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术前、术后1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无痛电子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康复,减轻手术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无痛电子肠镜 黏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结扎装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0 mm)疗效的Meta分析
7
作者 王绪 付永纯 张锦纯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43-54,共12页
目的系统评价带结扎装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L)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10 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Sino Med、中国知网、维... 目的系统评价带结扎装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L)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10 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Sino 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13日,收集观察EMR-L与ESD治疗r NEN疗效的文献,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并绘制漏斗图,采用STATA 18.0软件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最终有14篇文献纳入研究,共报道患者1234例。其中,EMR-L组488例,ESD组518例,其他术式2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组织学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0.54~2.86,P=0.610);两组患者病变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7,95%CI:-0.77~0.23,P=0.290);EMR-L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SD组(WMD=-12.71,95%CI:-17.51~-7.92,P=0.000);两组患者水平和垂直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延迟出血发生率和肠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SD相比,EMR-L治疗直径≤10 mm的r NEN手术时间更短,并未增加手术风险,疗效相当,且操作简便,对手术器械和内镜医师的操作技术要求不高,更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结扎装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L)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疗效的Meta分析
8
作者 王绪 高越 +1 位作者 田雨顺 胡志朝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14-24,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I)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 目的系统评价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I)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等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2年11月22日。收集关于EMR-CI和ESD治疗RNEN疗效的中英文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并对纳入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临床对照研究。EMR-CI组199例,ESD组443例。有效性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EMR-CI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30~1.02,P=0.060);EMR-CI组内镜下完整切除率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3,95%CI:0.09~1.17,P=0.090);EMR-CI组病变直径较ESD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86,95%CI:-1.33~-0.40,P=0.000);EMR-CI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2.48,95%CI:-16.42~-8.54,P=0.000);EMR-CI组水平切缘阳性率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4,95%CI:0.64~4.75,P=0.280);EMR-CI组垂直切缘阳性率高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41,95%CI:1.09~5.32,P=0.030)。因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发生率极低,无法进行Meta分析。安全性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总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和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CI治疗RNEN,可以在明显节约手术时间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前提下,达到与ESD相似的内镜下完整切除率、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和水平切缘阳性率,但需注意该术式与ESD在垂直切缘阳性率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I)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切术与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观察
9
作者 李海欣 《内科》 2024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对比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切术与胃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n=45,91枚息肉)和B组(n=45,94枚息肉)。A组行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切术治疗,B组行EMR术治疗。比... 目的对比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切术与胃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胃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n=45,91枚息肉)和B组(n=45,94枚息肉)。A组行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切术治疗,B组行EMR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和术后7d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7d的血清学检测指标。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1次息肉切除率均高于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短于B组,术后7 d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B组(均P<0.05)。术后7 d,两组胃蛋白酶原Ⅰ、胃泌素-17水平均高于术前,且A组均高于B组(均P<0.05);两组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MR术相比,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切术可更有效地治疗胃息肉,安全性更高,损伤更小,胃黏膜修复更快,术后恢复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胃镜下高频电氩气切术 胃泌素-17 胃镜下黏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徐建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疗法,观察组采取EMR疗法。比较两... 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疗法,观察组采取EMR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手术前,两组社会活动、生理功能、心理状态以及主观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0 d,两组社会活动、生理功能、心理状态以及主观症状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治疗结肠息肉的效果较好,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治疗Ⅲ~Ⅳ度非环形痔病的效果研究
11
作者 莫辉 叶大才 +2 位作者 江小龙 廖克芬 黎业源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92-94,共3页
目的:探究Ⅲ~Ⅳ度非环形痔病患者应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00例Ⅲ~Ⅳ度非环形痔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接受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的是PPH组,TS... 目的:探究Ⅲ~Ⅳ度非环形痔病患者应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00例Ⅲ~Ⅳ度非环形痔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接受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的是PPH组,TST组采用TST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TST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PPH组(P<0.05)。TST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便血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PPH组(P<0.05)。结论:TST治疗Ⅲ~Ⅳ度非环形痔病疗效确切,可大幅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且手术安全性高,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 Ⅲ~Ⅳ度非环形痔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伟艳 曹霞 冯艳苓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1期199-199,共1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对肠道息肉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5例接受EMR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51枚息肉)全部切除,并发出血1例,予金属钛夹及止血药成功止血,无一例穿孔及中转手术。结论 EMR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对肠道息肉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5例接受EMR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51枚息肉)全部切除,并发出血1例,予金属钛夹及止血药成功止血,无一例穿孔及中转手术。结论 EMR治疗肠道息肉安全、有效。对行EMR的患者予以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及术后精心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配合 内镜下黏膜切除 肠息肉 治疗 内镜黏膜切除 肠道息肉 EMR 手术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患者的疗效研究
13
作者 毛璐 高瑞华 李发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89例消化道难治性息肉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n=44)和研究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n... 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患者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89例消化道难治性息肉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n=44)和研究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n=45)。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术后消化道功能,手术前后以酶联免疫法检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疼痛程度,于术后统计两组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住院时间、出血量均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消化道功能恢复较快(P<0.05)。术后,研究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疼痛感较轻(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消化道难治性息肉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能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难治性息肉 炎症因子 消化道功能 高频电切术 黏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临床疗效研究
14
作者 刘婷利 王珂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3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175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热活检钳电凝电切,86例)和观察组(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89...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3月-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175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热活检钳电凝电切,86例)和观察组(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89例)。分析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SF-36健康调查简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息肉完全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SF-36评分比较,两组均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结直肠息肉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钟超 杨晓娟 +4 位作者 胡佳 艾宜婧 李晓峰 严小雨 何凌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7期58-65,共8页
目的比较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与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两种治疗方法在切除大肠息肉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近5年(2016年1月-2021年1月)发表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 目的比较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与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两种治疗方法在切除大肠息肉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近5年(2016年1月-2021年1月)发表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万方等数据库有关UEMR及CEMR治疗大肠息肉的对比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5软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复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术中出血、迟发性出血和穿孔等多个方面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涉及1954名患者,2351个息肉病变。其中,UEMR组1151个,CEMR组1200个。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CEMR相比,UEMR在整块切除率(RR=1.10,P=0.000)、治愈性切除率(RR=1.36,P=0.000)及切除时间(MD=-8.06,P=0.030)上更具优势,并有更低的术后复发率(RR=0.45,P=0.000)、不良事件发生率(RR=0.69,P=0.020)和术中出血率(RR=0.58,P=0.003),但迟发性出血和穿孔方面,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EMR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可以替代CEMR的技术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437例分析 被引量:74
16
作者 李倩 李楠杉 +6 位作者 劳月琼 蔺武 魏南 姜国俊 王沧海 刘红 吴静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镜下特征,评估此术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指导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行EMR切除息肉的437例(687枚)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及镜下特征,评估此术式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指导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行EMR切除息肉的437例(687枚)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腺瘤癌变以及高危性腺瘤-低危性腺瘤-非腺瘤性息肉分组法,以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以及息肉内镜、病理特征等指标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观察EMR治疗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息肉内镜下检出率为48.28%,进行EMR治疗的息肉占全部息肉的34.90%,其中高危腺瘤占17.08%,从非腺瘤性息肉到高危性腺瘤,随着癌变可能性的增加,息肉发生部位从近端结肠向远端结肠转移,其形态更容易表现为有蒂息肉,且黏膜分叶和黏膜改变发生率逐渐增加。大肠息肉癌变与息肉有蒂、分布在远端结肠、直径大于1.0 cm、腺瘤含绒毛样成分、息肉黏膜分叶、充血、粗糙和糜烂有关。EMR治疗息肉,一次性切除率为99.70%,并发症发生率为1.14%。结论高危性腺瘤和癌变腺瘤在结直肠分布及内镜下表现中存在一定的特征,该院针对大小为0.5~3.0 cm的息肉,采用EMR联合钛夹治疗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有效阻断腺瘤-大肠散发性癌这一演化进程,是防治结直肠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腺瘤 内镜下黏膜切除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被引量:29
17
作者 徐国良 罗广裕 +7 位作者 林世永 高晓燕 李茵 单宏波 张蓉 黎建军 贺龙君 王国宝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3年5月~2009年12月门诊工作中发现的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病例及外院转入的此类病例中,选择符合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者70例,... 目的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3年5月~2009年12月门诊工作中发现的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病例及外院转入的此类病例中,选择符合内镜下治疗的适应证者70例,在全身麻醉(非气管插管)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所有病例行内镜下切除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肿物局限于黏膜层,并且无淋巴结转移。术中及术后严密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结果共完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49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20例。发生术中出血2例,出血量均少于100mL,经保守治疗成功止血;发生术中食管穿孔1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未发现术后出血及术后穿孔病例。随访3个月~4年未发现局部复发及食管狭窄病例。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早期癌 癌前病变 内镜下黏膜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 被引量:31
18
作者 骆泉 张周娟 +2 位作者 蒋月芳 楼玉英 马阿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4月,胃息肉85例(88枚)、大肠息肉62例(113枚),直径<1.0 cm 95枚,1.0~2.0 cm 101枚,2.0~3.5 cm 5枚;无...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4月,胃息肉85例(88枚)、大肠息肉62例(113枚),直径<1.0 cm 95枚,1.0~2.0 cm 101枚,2.0~3.5 cm 5枚;无蒂72枚,亚蒂129枚。最多一例为5枚。采用黏膜下注射-切除法治疗直径<2.0 cm的无蒂或亚蒂胃、大肠息肉;透明帽负压吸引切除(EMR-C)治疗直径>2.0 cm的无蒂胃息肉,圈套困难的直径<2.0 cm的无蒂及亚蒂胃息肉;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i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治疗直径>2.0 cm的亚蒂胃息肉,直径>2.0 cm的无蒂、亚蒂大肠息肉。结果 1枚胃窦部扁平息肉行EMR-C;5枚直径>2.5 cm的大肠亚蒂、无蒂息肉行EPMR;其余均行黏膜下注射-切除法。术中、术后无出血、穿孔。术后病理检查增生性息肉69枚,管状腺瘤64枚,炎性息肉47枚,管状绒毛状腺瘤10枚,绒毛状腺瘤5枚,锯齿状腺瘤2枚,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2枚),腺瘤伴局部癌变2例(2枚)。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2例中,1例行肠段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未见病变残留;1例EMR术后6个月未复查。腺瘤伴局部癌变的2例中,1例即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直肠黏膜局部缺损,未见病变残留,区域淋巴结转移癌;1例拒绝手术,亦未复查。16例胃息肉及10例肠息肉术后1年内镜复查,2例肠息肉术后2年肠镜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结论采用EMR治疗无蒂和亚蒂息肉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息肉 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 被引量:12
19
作者 欧希龙 孙为豪 +5 位作者 曹大中 俞谦 俞婷 张有珍 吴自英 刘顺英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胃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 Iresection,EMR)在治疗胃、食管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对2001年4月~2006年5月胃镜下行EMR治疗的20例25个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25个病灶,直接用圈套器切除19个,用透明帽切除6个... 目的分析探讨胃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 Iresection,EMR)在治疗胃、食管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对2001年4月~2006年5月胃镜下行EMR治疗的20例25个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25个病灶,直接用圈套器切除19个,用透明帽切除6个。病灶大小为0.6cm×0.6cm~3.0cm×3.5cm,均为扁平病灶,22个病灶1次切除,2个病灶2次分割切除,1个病灶3次分割切除,均取到病理组织,2个未能完全切除,完全切除23个,完全切除率92.0%。隆起型(Ⅰ型)6个,其中亚蒂型(Ⅰsp)1个,无蒂型(Ⅰs)5个;平坦型(Ⅱ型)19个,其中平坦隆起型(Ⅱa)14个,平坦隆起+平坦凹陷型(Ⅱa+Ⅰic)3个,表面平坦型(Ⅱb)2个。癌2个,重度不典型增生4个,中度不典型增生9个,单纯腺瘤6个,非腺瘤性息肉4个。术前病理与术后病理对照相符者16例,占64.0%,不相符者占36.0%。未发生大出血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2次切除后出现少量渗血。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黏膜切除 早期癌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诊治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2
20
作者 金燕 龚镭 +6 位作者 唐学军 彭晓斌 谈春晓 王小云 华萍 任元梅 周平红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98,共5页
目的:评价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Pre-cut-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有65例直径&gt;2.0 cm 的 LST 病变纳入研究,治疗前采用染色放大内镜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病灶黏... 目的:评价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Pre-cut-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有65例直径&gt;2.0 cm 的 LST 病变纳入研究,治疗前采用染色放大内镜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病灶黏膜,完成内镜评估和病理诊断证实符合内镜下治疗指证。研究分析 LST 病灶直径、病灶部位、内镜分型和病理结果,统计观察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随访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65例结肠 LST 肿瘤直径2.0~5.0 cm,平均直径(2.4±1.7)cm,病灶部位直肠28例(43.1%),乙状结肠11例(16.9%),降结肠6例(9.2%),结肠脾曲2例(3.1%),横结肠9例(13.8%),结肠肝曲4例(6.2%),升结肠2例(3.1%),盲肠3例(4.6%)。LST 内镜分型中形态呈颗粒均一型23例(35.4%),结节混合型27例(41.5%),扁平隆起型13例(20.0%),假凹陷型2例(3.1%);LST 病理结果:管状腺瘤12例(18.5%),管状绒毛状腺瘤19例(29.2%),绒毛状腺瘤26例(40.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10.7%),黏膜内癌1例(1.5%)。65例 LST 病灶均应用 Pre-cut-EMR 成功切除,手术时间20~45 min,平均时间(18.0±11.7)min,整块切除率100.0%,完全切除率100.0%,术中即刻出血5例(7.7%),术后7天内迟发出血1例(1.5%),无1例发生穿孔。术后随访3~6个月,复查肠镜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应用 Pre-cut-EMR 能完全切除直径&gt;2.0 cm 的 LST 病变,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侧向发育型肿瘤 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