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动速度对钛合金表面TiB_(2)涂层高温抗铝黏着磨损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吴彼 高禩洋 +2 位作者 薛伟海 李曙 段德莉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5,共7页
目的研究钛合金表面TiB_(2)涂层在高温条件下与工业纯铝之间的黏着磨损行为,重点分析了不同滑动速度对其影响。通过实验探讨TiB_(2)涂层的抗铝黏着磨损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为提升涂层的高温耐磨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直流脉冲磁控溅... 目的研究钛合金表面TiB_(2)涂层在高温条件下与工业纯铝之间的黏着磨损行为,重点分析了不同滑动速度对其影响。通过实验探讨TiB_(2)涂层的抗铝黏着磨损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为提升涂层的高温耐磨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工艺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具有致密结构和优异膜基结合强度的TiB_(2)涂层,使用高温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探究滑动速度对钛合金表面TiB_(2)涂层与工业纯铝之间黏着磨损行为的影响,揭示涂层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的磨损特性及其抗铝黏着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超景深光学显微镜和接触式轮廓仪表征涂层与铝销表面磨痕形貌特征和磨损状态,并对摩擦学系统的铝黏着磨损转移程度进行定量计算。结果在300℃高温下,随滑动速度提高,摩擦因数降低,TiB_(2)涂层磨痕内部的铝黏着转移层形貌发生变化,由连续的岛状丘状片层逐渐转变为分散的颗粒状锚点。同时,铝黏着转移层的平均厚度和覆盖率明显减小,表明滑动速度对铝黏着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此外,基于TiB_(2)涂层表面铝黏着转移程度与纯铝销磨损量提出归一化的涂层抗黏着能力系数Ac,其可反映滑动速度对TiB_(2)涂层抗铝黏着转移能力的影响。随滑动速度升高,TiB_(2)涂层将体现出更加优异的抗铝黏着转移特性,抗铝黏着能力系数由0.05 m/s时的0.917降低至0.30 m/s时的0.058。结论300℃高温下TiB_(2)涂层能够抑制铝的黏着转移行为。随滑动速度的升高,工业纯铝销对TiB_(2)涂层表面铝黏着转移层的剪切去除作用增强,因此TiB_(2)涂层表面铝黏着转移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2涂层 钛合金 高温摩擦磨损 滑动速度 黏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密封端面黏着磨损分形模型 被引量:17
2
作者 房桂芳 滕文锐 +2 位作者 刘其和 张鹏高 魏龙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0,共6页
在机械密封端面接触分形模型基础上,依据Archard磨损理论,通过引入分形磨损系数及求解塑性和弹塑性变形微凸体的体积,建立了机械密封端面黏着磨损分形模型。得到了机械密封软质环端面磨损率与端面轮廓分形参数、真实接触面积、材料性能... 在机械密封端面接触分形模型基础上,依据Archard磨损理论,通过引入分形磨损系数及求解塑性和弹塑性变形微凸体的体积,建立了机械密封端面黏着磨损分形模型。得到了机械密封软质环端面磨损率与端面轮廓分形参数、真实接触面积、材料性能参数以及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对B104a-70型机械密封软质环端面的磨损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端面磨损率随着端面比压、转速及端面特征尺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端面分形维数的增大先迅速减小后逐渐增大,即存在一个使磨损率最小的最优分形维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端面 黏着磨损 分形模型 分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波减速器黏着磨损失效加速寿命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俊阳 王家序 +1 位作者 范凯杰 汪忠来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7-303,共7页
针对空间润滑谐波减速器黏着磨损失效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法问题,首先基于Johnson-Williamson的粗糙表面接触模型建立了混合润滑状态下的黏着磨损模型,模型表明磨损速率主要由粗糙表面微凸体接触承担的载荷比例决定.然后,对磨损部位进行考... 针对空间润滑谐波减速器黏着磨损失效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法问题,首先基于Johnson-Williamson的粗糙表面接触模型建立了混合润滑状态下的黏着磨损模型,模型表明磨损速率主要由粗糙表面微凸体接触承担的载荷比例决定.然后,对磨损部位进行考虑粗糙表面真实形貌与润滑剂流变特性的混合润滑数值分析表明,转速与载荷对微观界面接触与润滑分布状态的影响显著,温度的影响有限,因此传统提高转速并升高温度以保持油膜厚度一致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已不适用.最后以增大转速、载荷并保持或增大混合润滑状态下微凸体接触承担的载荷为加速寿命试验准则,以微凸体承担载荷为加速应力建立了黏着磨损的加速寿命模型,并以不同工况的加速寿命试验与寿命分布统计对其准确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减速器 混合润滑分析 黏着磨损 加速寿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向位移对Cr涂层Zr-1Nb合金包壳微动磨损的影响
4
作者 李加玲 沈火明 +3 位作者 廖业宏 王宇星 任啟森 彭振驯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312,共10页
随着核电技术更新迭代,由于传统Zr合金包壳存在安全性能缺陷,核燃料组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探索开发新型核燃料包壳管成为核电安全防护领域的重点研究。以Cr涂层Zr-1Nb合金包壳管(改良型ATF材料)为研究对象,探究切向位移对Cr涂层Zr-1Nb... 随着核电技术更新迭代,由于传统Zr合金包壳存在安全性能缺陷,核燃料组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探索开发新型核燃料包壳管成为核电安全防护领域的重点研究。以Cr涂层Zr-1Nb合金包壳管(改良型ATF材料)为研究对象,探究切向位移对Cr涂层Zr-1Nb合金包壳管微动磨损行为及磨损机理的影响。采用白光干涉仪表征出Cr涂层Zr-1Nb合金包壳管表面磨痕的三维形貌,对Cr涂层Zr-1Nb合金包壳管表面磨痕的截面轮廓以及磨损深度进行测算。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表面磨痕的微观形貌以及元素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切向位移增加最大磨损深度随之增加,微动运行状态由部分滑移逐渐转变为完全滑移,Cr涂层Zr-1Nb合金包壳管表面的磨屑黏着现象逐渐减弱,磨损机理由黏着磨损转变为剥层磨损。所有试验中Cr涂层Zr-1Nb合金包壳管存在明显的氧化磨损。从微观角度探索了接触模型为GTR构型的改良型ATF包壳材料微动磨损机理以及微动磨损行为,制备的Cr涂层能够提高Zr-1Nb合金包壳管的微动磨损性能,有效延长包壳管的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涂层Zr-1Nb合金包壳管 黏着磨损 剥层磨损 完全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受电弓滑板/接触线材料载流摩擦磨损行为的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丁涛 陈光雄 +1 位作者 李玉梅 贺秋冬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5-68,72,共5页
在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浸金属碳/纯铜、纯碳/不锈钢、浸金属碳/不锈钢、纯碳/纯铜4种受电弓滑板/接触线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浸金属碳/纯铜的摩擦因数比其他3对配副的摩擦因数都大,且其配副的碳滑板材料磨损量比其他3对... 在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浸金属碳/纯铜、纯碳/不锈钢、浸金属碳/不锈钢、纯碳/纯铜4种受电弓滑板/接触线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浸金属碳/纯铜的摩擦因数比其他3对配副的摩擦因数都大,且其配副的碳滑板材料磨损量比其他3对配副的磨损量都高;4对配副的主要磨损机制是电弧烧蚀、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而浸金属碳/纯铜还出现黏着磨损。浸金属碳/纯铜因磨损严重,且电滑动中发出异常噪声,应避免作为受电弓滑板/接触线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摩擦磨损 电弧烧蚀 黏着磨损 异常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hard理论的滚珠丝杠磨损预测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向红 汤文成 +1 位作者 俞涛 殷铭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9,共6页
在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设备中,滚珠丝杠副具有相对封闭结构特性。为了研究其磨损特性,基于Archard模型的增量形式建立了滚珠丝杠副的磨损模型,并通过分析滚珠丝杠副运转过程中的接触变形和接触角的变化,求出接触点的相对速度。考虑到轴向... 在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设备中,滚珠丝杠副具有相对封闭结构特性。为了研究其磨损特性,基于Archard模型的增量形式建立了滚珠丝杠副的磨损模型,并通过分析滚珠丝杠副运转过程中的接触变形和接触角的变化,求出接触点的相对速度。考虑到轴向载荷、接触面间的相对速度、离心力和陀螺力矩的影响,推导出滚珠丝杠副磨损后的轴向位移,用数值方法得到了滚珠丝杠副的磨损规律,同时在试验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滚珠丝杠副运行中的黏着磨损阶段,磨损模型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所建立的滚珠丝杠副磨损模型能够反映黏着磨损阶段的实际磨损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杆副 磨损模型 黏着磨损 磨损预测 Archa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拟静力学和混合热弹流动压润滑的高速机床轴承精度寿命分析
7
作者 刘昊 陈云 +2 位作者 郭翼 时永鹏 陈星秋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3-888,共16页
机床主轴轴承作为机床的基础核心部件,其精度寿命是机床服役精度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本文中以Archard磨损理论作为基本框架,通过耦合轴承拟静力学模型与混合热弹流动压润滑模型,结合球盘磨损试验测量了轴承钢材料磨损系数,提出了1套角接... 机床主轴轴承作为机床的基础核心部件,其精度寿命是机床服役精度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本文中以Archard磨损理论作为基本框架,通过耦合轴承拟静力学模型与混合热弹流动压润滑模型,结合球盘磨损试验测量了轴承钢材料磨损系数,提出了1套角接触球轴承的精度寿命预测模型,与已有实测的轴承最小油膜厚度和寿命相关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证明了所建立模型的可行性.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轴承的力学状态、润滑性能和材料的抗磨损性能来评估轴承的精度寿命.通过模拟,研究了润滑油温度场、非牛顿流体特性、接触表面粗糙度和服役工况对轴承精度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滑油温度升高、粗糙度均方根值增大和轴、径向载荷增加均会显著削弱轴承的精度寿命,而润滑油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对精度寿命影响较小。通过不同工况的模拟,发现随着转速增加,轴承精度寿命呈短暂升高而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度寿命预测 角接触球轴承 黏着磨损 拟静力学 混合热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铸造高铅锡青铜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越 陈超 吕文玲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8-342,共5页
采用离心铸造方法制备了高铅锡青铜(ZCu Pb22Sn1.5)合金,研究了载荷和摩擦速度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及摩擦磨损机理.研究发现:在0.05 m/s摩擦速度下,随着载荷的增加,高铅锡青铜合金摩擦系数减小,磨损率增加,当载荷增加到120 N后,摩擦... 采用离心铸造方法制备了高铅锡青铜(ZCu Pb22Sn1.5)合金,研究了载荷和摩擦速度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及摩擦磨损机理.研究发现:在0.05 m/s摩擦速度下,随着载荷的增加,高铅锡青铜合金摩擦系数减小,磨损率增加,当载荷增加到120 N后,摩擦系数趋于稳定;在100 N载荷下,随着摩擦速度的增加,摩擦系数逐渐减小,磨损率增加,摩擦速度增加到0.10 m/s以后,摩擦系数迅速减小,到0.20 m/s以后摩擦系数趋于稳定;当继续增加载荷和摩擦速度时,由于铅润滑膜的破坏而增加了磨损率.在摩擦磨损过程中容易在摩擦表面形成软质铅润滑膜从而起到耐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铅锡青铜 离心铸造 摩擦磨损 载荷 黏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缸套金属陶瓷涂层高频重载摩擦磨损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叶子波 符兴锋 +3 位作者 王光宏 屈盛官 刘涵章 罗忠辉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70,共6页
为了研究金属陶瓷涂层缸套表面的抗磨性能,采用SRVⅣ摩擦磨损试验机,模拟活塞环—气缸套的工况条件,测量缸套试样的动态摩擦因数和磨损深度,并通过扫描电镜探测和金相分析,观察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喷涂缸套的温度升高和无润滑状态... 为了研究金属陶瓷涂层缸套表面的抗磨性能,采用SRVⅣ摩擦磨损试验机,模拟活塞环—气缸套的工况条件,测量缸套试样的动态摩擦因数和磨损深度,并通过扫描电镜探测和金相分析,观察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喷涂缸套的温度升高和无润滑状态都会增加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在400N重载下摩擦因数能迅速趋于平稳,在80℃和99℃时,磨损率仅为3.08×10-6 mm3/(N.m)和8.76×10-6 mm3/(N.m)。干摩擦时喷涂缸套的磨损率为2.76×10-5 mm3/(N.m),而普通缸套在载荷降至200N时磨损率已达1.38×10-4 mm3/(N.m)。缸套与高铬渗碳环配对的磨损形式表现为塑性变形,而与磷化铸铁环配对时出现黏着磨损。与200N相比,在400N载荷的摩擦试验后缸套表面粗糙度Ra值下降的幅值较小,但轮廓支承长度率较大。硬度值差别过大的两种材料不适宜作摩擦副配对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涂层 气缸套 黏着磨损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氮磷添加剂对铜箔轧制摩擦学性能与磨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熊桑 孙建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52-2359,共8页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考察新型磷系与含氮硼酸酯极压抗磨剂以不同质量分数复配后在铜箔轧制油中的摩擦学特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磨斑表面形貌,利用能谱分析仪(EDS)分析磨斑表面附着物的组成,并通过冷轧实验研究铜箔轧...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考察新型磷系与含氮硼酸酯极压抗磨剂以不同质量分数复配后在铜箔轧制油中的摩擦学特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磨斑表面形貌,利用能谱分析仪(EDS)分析磨斑表面附着物的组成,并通过冷轧实验研究铜箔轧制摩擦磨损与润滑性能的关系。基于表征润滑性能的最大无卡咬负荷、摩擦因数和磨斑直径3个参数,提出了分析润滑剂摩擦学性能新指标——极压抗磨润滑系数?。结果表明:新型氮磷添加剂在金属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形成摩擦化学产物是提高其抗磨减摩性能的根本原因。铜箔与轧辊之间的磨损机制有黏着、犁削和剥离等形式,其中黏着磨损起主导作用;?代替四球测试的结果能较好地解决轧制过程的摩擦磨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箔 添加剂 摩擦 极压抗磨润滑系数 黏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气缸套的起动磨损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志明 张红涛 +2 位作者 朱海庆 刘桃生 刘和平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6-88,95,共4页
将柴油机的连续起动过程分解为4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建立其起动模型;基于Archard黏着磨损模型和缸套-活塞环的润滑分析,建立柴油机气缸套磨损模型;将起动模型和磨损模型结合起来,采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以PA6-280柴油机为例,仿真计算得... 将柴油机的连续起动过程分解为4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建立其起动模型;基于Archard黏着磨损模型和缸套-活塞环的润滑分析,建立柴油机气缸套磨损模型;将起动模型和磨损模型结合起来,采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以PA6-280柴油机为例,仿真计算得到冷机起动和热机起动下气缸套的磨损分布图。结果表明,冷机起动的磨损量明显大于热机起动,尤其是在上止点附近位置,冷机起动1次比热机起动10次的磨损量还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气缸套 冷机起动 热机起动 黏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铜表面渗铝-内氧化强化及磨损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兴元 毛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8-20,24,共4页
利用纯铜渗铝-内氧化工艺制备了Al2O3/Cu表面复合层,测试了表层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并进行了黏着磨损、固定磨料磨损和松散磨料振动与非振动情况下的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纯铜渗铝-内氧化工艺能够获得Al2O3粒子弥散分布的Al2O3/Cu... 利用纯铜渗铝-内氧化工艺制备了Al2O3/Cu表面复合层,测试了表层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并进行了黏着磨损、固定磨料磨损和松散磨料振动与非振动情况下的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纯铜渗铝-内氧化工艺能够获得Al2O3粒子弥散分布的Al2O3/Cu表面复合层,其各项性能指标优于纯铜;松散磨料的振动频率对纯铜和渗铝-内氧化后试样的磨损量的影响是有范围的,低频率(<5Hz)振动时,磨料的振动加剧试样的磨损,当磨料振动频率继续增大时,试样的磨损失重逐渐降低,即磨料的振动降低了磨损试样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铝-内氧化 Al2O3/Cu表面复合层 黏着磨损 磨料磨损 振动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钢/钢摩擦副磨损机制转变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亚娟 贾鹏 +1 位作者 董允 林晓娉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9-83,共5页
本文采用经过表面修饰的纳米SiC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M200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磨损试验,通过磨损表面的显微分析和能谱分析,研究载荷为400~1300 N、滑动速率为0.42~0.84 m/s范围内,纳米SiC微粒对油润滑条件下钢/钢摩擦副磨损机制转变的... 本文采用经过表面修饰的纳米SiC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M200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磨损试验,通过磨损表面的显微分析和能谱分析,研究载荷为400~1300 N、滑动速率为0.42~0.84 m/s范围内,纳米SiC微粒对油润滑条件下钢/钢摩擦副磨损机制转变的影响,并建立磨损机制图。结果表明:低速低载荷条件下,纳米SiC微粒的添加破坏润滑油膜的连续性,造成磨损量增加;高速高载荷条件下,纳米SiC微粒通过隔离摩擦副,变宏观滑动磨损为微观滚动磨损,并抑制黏着磨损的产生,提高了润滑油在恶劣环境下的润滑能力,降低了磨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C微粒 润滑油添加剂 钢/钢摩擦副 黏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钢片冲裁模具磨损计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中明 吴裕农 +1 位作者 沈其虹 夏琴香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9-101,共3页
在Archard黏着磨损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硅钢片冲裁模的磨损过程和机制,提出一种硅钢片冲裁模具磨损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各参数对模具磨损和工作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硅钢片冲裁模的寿命与模具允许的磨损圆角半径、硅钢片的厚度、屈强... 在Archard黏着磨损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硅钢片冲裁模的磨损过程和机制,提出一种硅钢片冲裁模具磨损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各参数对模具磨损和工作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硅钢片冲裁模的寿命与模具允许的磨损圆角半径、硅钢片的厚度、屈强比、模具与硅钢片材料的硬度比等参数有关;硅钢片冲裁时允许的毛刺高度对模具寿命有很大的影响,在保证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不要过度提高对毛刺高度的要求,以避免大大增加硅钢片制造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钢片 冲裁模 黏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缸套表面微坑填充固体润滑剂的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泽忠 王建平 +2 位作者 蒋志炜 郭海滨 贾永前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66,共4页
采用机械加工技术在硼磷合金铸铁缸套表面制备了12种微坑型织构,并采用机械球磨的方式填充3种固体润滑剂,研究了其在200r/min、150℃、60MPa、油润滑的工况条件下的减摩与抗黏着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微坑直径为0.4mm、微坑间距离为3倍直... 采用机械加工技术在硼磷合金铸铁缸套表面制备了12种微坑型织构,并采用机械球磨的方式填充3种固体润滑剂,研究了其在200r/min、150℃、60MPa、油润滑的工况条件下的减摩与抗黏着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微坑直径为0.4mm、微坑间距离为3倍直径、微坑深度为0.5mm的缸套试样的摩擦性能和抗黏着磨损性能最优,相比原始缸套试样,摩擦系数下降了33.3%,抗黏着磨损时间延长了73%,填充二硫化钼的缸套试样减摩及抗黏着磨损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坑 固体润滑剂 气缸套 摩擦 黏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基合金刷丝与碳化铬涂层高线速度磨损行为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乙人 祝天一 +4 位作者 李永健 王长亮 马婷 胡广阳 王玉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6-1225,共10页
在超高速磨损试验器上开展刷式密封磨损试验,摩擦副为GH5605钴基高温合金刷丝束和喷涂碳化铬耐磨涂层的跑道试样,最高摩擦线速度达到400 m/s.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摩擦表面的磨损形貌及材料成分,发现试验后的碳化铬涂层存在材... 在超高速磨损试验器上开展刷式密封磨损试验,摩擦副为GH5605钴基高温合金刷丝束和喷涂碳化铬耐磨涂层的跑道试样,最高摩擦线速度达到400 m/s.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摩擦表面的磨损形貌及材料成分,发现试验后的碳化铬涂层存在材料剥落和刷丝材料附着,刷丝尖端出现以犁沟和涂抹为主要特征的磨损,且摩擦线速度达到400 m/s时出现刷丝尖端粘连和严重氧化现象.通过分析刷丝尖端磨损形貌的形成机制及摩擦表面的材料转移机理,认为刷丝尖端的主要磨损机制为二体磨粒磨损,而涂层的材料剥落现象会加剧其对刷丝的磨粒磨损作用.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测量了磨痕深度,并与转子离心涨大变形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超高线速度条件下转子的离心涨大增加了刷丝束和跑道涂层间的干涉,显著加剧了摩擦副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刷式密封 磨粒磨损 黏着磨损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速度对磷酸盐激光玻璃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亮 侯玉欣 +2 位作者 何洪途 张亚锋 余家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6-203,共8页
通过直线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采用氧化铝陶瓷球作为对摩副,分别在低载和高载下研究了潮湿空气中滑动速度对磷酸盐激光玻璃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盐激光玻璃表面的摩擦系数随速度的增加而降低,这种降低在低载下表现得更为明显... 通过直线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采用氧化铝陶瓷球作为对摩副,分别在低载和高载下研究了潮湿空气中滑动速度对磷酸盐激光玻璃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盐激光玻璃表面的摩擦系数随速度的增加而降低,这种降低在低载下表现得更为明显.低速滑动下,玻璃上的磨屑主要聚集在磨痕的端部;高速滑动下,由于接触粗糙峰的局部温升引发黏着磨损,磨屑更容易粘附于磨痕的中心,且载荷越大界面局部温升越大,黏着磨损更为显著.随着速度的增加,磷酸盐玻璃的磨损深度和体积减小,这是由于速度的增加导致水分子在接触界面的驻留时间变短,且高速滑动带来的温升使界面吸附水膜更难形成,因此水参与的摩擦化学磨损被削弱.相对于高载而言,低载下滑动速度对材料去除的影响更为明显,这是由于低载磨损时相对较低的摩擦温升更有利于界面水膜的稳定形成,因而水参与的摩擦化学反应对材料去除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激光玻璃 黏着磨损 水分子 摩擦化学磨损 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颗粒含量对Cr-Al_2O_3活塞环抗黏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乐 金梅 +4 位作者 吴迪 李斌 沈岩 姜鹏程 徐久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2,共4页
通过贫油试验的方法对陶瓷颗粒含量分别为0,1.01%,1.68%,2.82%,3.45%,4.38%的 Cr‐Al2 O3活塞环的抗黏着性能进行评价,并探讨了 Cr‐Al2 O3活塞环镀层中陶瓷颗粒含量对活塞环抗黏着性能的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含有... 通过贫油试验的方法对陶瓷颗粒含量分别为0,1.01%,1.68%,2.82%,3.45%,4.38%的 Cr‐Al2 O3活塞环的抗黏着性能进行评价,并探讨了 Cr‐Al2 O3活塞环镀层中陶瓷颗粒含量对活塞环抗黏着性能的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含有陶瓷颗粒的 Cr‐Al2 O3环的抗黏着性能优于不含陶瓷颗粒的 Cr‐Al2 O3环,且其抗黏着性能与陶瓷颗粒含量相关。当陶瓷颗粒含量为2.82%时,抗黏着性能最好,陶瓷颗粒含量在0~2.82%时,Cr‐Al2 O3环抗黏着性能随陶瓷颗粒含量的增多而提高,陶瓷颗粒含量大于2.82%时,Cr‐Al2 O3环抗黏着性能随陶瓷颗粒含量的增多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环 铬基陶瓷 复合镀层 黏着磨损 陶瓷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受电弓浸金属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欣 周宁 +3 位作者 支兴帅 李建兴 郑伟 张卫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1,共6页
高速受电弓滑板面临高滑动速度、高电压、大电流等极限运行环境,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势必对滑板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为研究高速受电弓浸金属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机制,通过对某高速列车受电弓浸金属碳滑板进行实车跟踪监测分析,得出高速受... 高速受电弓滑板面临高滑动速度、高电压、大电流等极限运行环境,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势必对滑板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为研究高速受电弓浸金属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机制,通过对某高速列车受电弓浸金属碳滑板进行实车跟踪监测分析,得出高速受电弓滑板的真实工作条件,并通过扫面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白光干涉仪对高速运行磨损后的浸金属滑板表面进行微观形貌分析、表面元素分布分析、表面粗糙度分析。结果显示:浸金属碳滑板的主要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浸金属碳滑板中间异常光亮的区域主要是由大量碳元素排列组成,且可能是由于滑板在进出站以及车辆段滑动时接触网未设置拉出,造成滑板中间磨耗较其他区域明显异常。磨耗后滑板表面成分分析可以得出,滑板表面氧元素原子占比较高,说明滑板表面发生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受电弓 浸金属碳滑板 黏着磨损 表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弹流润滑下内啮合直齿轮动态特性磨损退化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宁志远 陈长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83-191,共9页
针对现有磨损计算方法难以求解混合弹流润滑下内啮合齿轮磨损的问题,提出了黏着磨损与弹流润滑耦合的计算模型。根据弹流润滑理论计算油膜刚度,并将油膜刚度、齿面接触刚度以及承载系数结合构建了混合弹流润滑条件下的综合刚度模型以完... 针对现有磨损计算方法难以求解混合弹流润滑下内啮合齿轮磨损的问题,提出了黏着磨损与弹流润滑耦合的计算模型。根据弹流润滑理论计算油膜刚度,并将油膜刚度、齿面接触刚度以及承载系数结合构建了混合弹流润滑条件下的综合刚度模型以完善动力学模型。为深入分析混合弹流润滑下动态啮合力与磨损量之间的关系,将累加的磨损量作为齿侧间隙代入到动力学模型中,最终得到不同啮合次数下的动态啮合力和磨损量。考虑动态啮合力与润滑的影响能够呈现静态干摩擦中所没有的啮合动态冲击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进入段的磨损量大于退出段的磨损量;动态啮合力会随着磨损量的增加,在进入段增大,在退出段减小;在磨损初期动态啮合力会随着磨损量增加迅速收敛;油膜刚度对动态啮合力较为敏感,而不会受初期磨损的影响;综合刚度与承载系数在初期磨损时不会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直齿轮 黏着磨损 混合弹流润滑 承载系数 油膜刚度 动态啮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