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通过增强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SRE)活性诱导HepG2细胞干扰素刺激基因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凯 潘颖 +4 位作者 刘萍 宇芙蓉 魏晓康 张发苏 王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4-709,共6页
目的研究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对HepG2细胞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pcDNA3.1-Flag-MxA转染HepG2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xA蛋白在HepG2细胞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MxA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对HepG2细胞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pcDNA3.1-Flag-MxA转染HepG2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xA蛋白在HepG2细胞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MxA蛋白表达;采用MxA小干涉RNA(si-MxA)转染HepG2细胞并以α干扰素(IFN-α)处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epG2细胞黏液病毒抗性蛋白A(MxA)、蛋白激酶R(PKR)和寡聚腺苷酸合成酶(OAS)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MxA、PKR、OAS、细胞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磷酸化的STAT1(p-STAT1)、STAT2、p-STAT2和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的蛋白表达。此外,pcDNA3.1-Flag-MxA与pISRE-TA-luc分别共转染至HepG2和HepG2.2.15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SRE)活性。结果MxA蛋白在HepG2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表达且细胞质表达量高于胞核。敲低HepG2细胞中MxA表达虽不影响IFN-α诱导的STAT1、p-STAT1、STAT2、p-STAT2和IRF9蛋白的表达,但显著降低抗病毒蛋白PKR和OAS的表达。过表达MxA的HepG2细胞ISRE活性增强且PKR和OAS蛋白表达增高,但这种效应却在HepG2.2.15细胞中被抑制。结论MxA通过增强JAK/STAT信号通路ISRE活性诱导抗病毒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蛋白a(mxa)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 干扰素刺激应答元件(ISRE) 干扰素刺激基因(IS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干扰素诱导蛋白MxA筛选抗乙肝病毒活性肽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慧 史婉婷 +3 位作者 杨杰杰 王彬 侯琳 李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39-748,共10页
黏病毒抗性蛋白A(myxovirus resistance protein A,MxA)是由干扰素诱导的具有重要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功能的蛋白质,我们前期工作发现,MxA主要依赖其中心互作结构域(central interactive domain,CID)与病毒直接相互作用... 黏病毒抗性蛋白A(myxovirus resistance protein A,MxA)是由干扰素诱导的具有重要抗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功能的蛋白质,我们前期工作发现,MxA主要依赖其中心互作结构域(central interactive domain,CID)与病毒直接相互作用发挥功能,但其具体的抗病毒功能区以及功能区是否具有独立的抗病毒活性仍不清楚。本研究拟鉴定MxA蛋白上的抗乙肝病毒活性肽。首先从全长MxA构建缺失突变体ΔCID和截短体CID,以HepG2.2.15细胞为病毒模型,分别转染空载质粒、MxA、ΔCID和CID,免疫荧光法检测转染效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质粒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的量及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乙肝病毒DNA的量,评估CID段的抗乙肝病毒活性。根据CID段的晶体结构,缩短肽段长度,构建α1、α2、α3等9段肽段质粒,鉴定各段的抗乙肝病毒活性和细胞毒性(MTT法)。运用计算生物学手段——分子对接法预测MxA蛋白与病毒相互作用的模式和位点。结果显示,ΔCID、CID和9段肽段质粒的序列及表达正确,9段肽段的表达量未见显著性差异,无显著的细胞毒性。CID组和黏病毒抗性蛋白A组较对照组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显著降低,CID组细胞上清中HBsAg、HBeAg及乙肝病毒DNA的量分别减少了55.57%±8.48%、68.37%±6.24%、66.67%±6.40%,P<0.01;MxA组的3个指标分别减少了61.63%±3.11%、70.77%±7.25%、73.73%±6.18%,P<0.01;ΔCID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9段肽段中α1组较对照组HBsAg、HBeAg及乙肝病毒DNA的量有显著下降,分别减少了48.33%±1.70%、70.67%±3.30%、68.95%±2.55%,P<0.001,表明α1对乙肝病毒具有强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384~408位氨基酸是MxA蛋白与病毒互作的关键位点,该区域落在α1肽段上,验证了α1是MxA蛋白抗乙肝病毒及与乙肝病毒相互作用中的关键区段。本研究筛选并鉴定出人干扰素诱导蛋白MxA上最有效的抗乙肝病毒活性肽α1,研究结果为抗乙肝病毒多肽类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病毒蛋白a 乙肝病毒 干扰素 多肽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9SF2缺失促进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复制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李康 王新宇 +5 位作者 叶然 郭凌云 王林旭 许诺 张彤 段小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探究9次跨膜超家族蛋白2(TM9SF2)缺失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复制的影响,并探究其参与抗病毒先天免疫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转染小干扰RNA(siRNA)方法敲低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TM9SF2基因;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建立VSV... 目的探究9次跨膜超家族蛋白2(TM9SF2)缺失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复制的影响,并探究其参与抗病毒先天免疫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转染小干扰RNA(siRNA)方法敲低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中TM9SF2基因;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建立VSV-绿色荧光蛋白(VSV-GFP)感染细胞模型;空斑实验检测病毒上清滴度;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VSV病毒感染A549细胞后病毒基因组复制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以及检测用双链RNA类似物聚胞苷酸〔poly(I∶C)〕刺激细胞后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中β干扰素(IFN-β)mRNA水平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M9SF2敲低效果显著;敲低TM9SF2后不影响A549细胞增殖;成功建立VSV-GFP感染A549细胞模型;在病毒刺激下,敲低TM9SF2后细胞荧光强度减弱,显著下调VSV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VSV的病毒滴度降低;在poly(I∶C)刺激下,敲低TM9SF2显著上调IFN-β的mRNA水平和IRF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论TM9SF2缺失抑制VSV的复制,正向调控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增强宿主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次跨膜超家族蛋白2(TM9SF2) 水疱口炎病毒(VSV) 病毒复制 病毒先天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X病毒25kD运动蛋白基因和外壳蛋白基因介导的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晓玲 宋云枝 +3 位作者 刘红梅 温孚江 朱常香 白庆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27-832,共6页
以马铃薯X病毒(potatovirusX,PVX)的RNA为模板,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方法分别扩增出长度为681bp的非翻译马铃薯X病毒25kD运动蛋白基因(PVX p25)和长度为714bp的非翻译马铃薯X病毒外壳蛋白基因(PVX CP)。并分别构建植物表达... 以马铃薯X病毒(potatovirusX,PVX)的RNA为模板,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方法分别扩增出长度为681bp的非翻译马铃薯X病毒25kD运动蛋白基因(PVX p25)和长度为714bp的非翻译马铃薯X病毒外壳蛋白基因(PVX CP)。并分别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ROKⅡp25和pROKⅡCP。利用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烟草NC89。经卡那霉素筛选、PCR检测,共获得转非翻译PVX p25的转基因植株78株,转非翻译PVX CP的转基因植株83株。抗病性试验表明,转非翻译PVX p25的78株中有31株对PVX的侵染表现高度抗病,抗性比例为39.7%;转非翻译PVX CP的83株中有11株对PVX的侵染表现高度抗病,抗性比例为13.3%。分子生物学检测和抗病性分析表明,抗病性均为RNA介导的病毒抗性。研究结果初步证明,转非翻译PVX p25可以更有效地获得抗PVX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X病毒 运动蛋白 外壳蛋白 RNA介导的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3型诱导MxA蛋白产生及其抗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贡海蓉 徐仑 +1 位作者 杨吉成 盛伟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36-538,共3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3型对MxA蛋白的诱导作用以及MxA蛋白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的腺病毒3型(Ad3)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胞浆MxA蛋白的产生;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观察重组MxA蛋白对Hela细胞内... 目的:观察腺病毒3型对MxA蛋白的诱导作用以及MxA蛋白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的腺病毒3型(Ad3)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胞浆MxA蛋白的产生;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观察重组MxA蛋白对Hela细胞内腺病毒3型的抗病毒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腺病毒诱异PBMC产生MxA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 ng/ml MxA蛋白质抗Hela细胞内腺病毒3型感染的效价为20TCID20。结论:腺病毒3型体外可诱导PBMC产生MxA蛋白;重组MxA蛋白具有抗腺病毒3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3型 mxa蛋白 病毒作用 研究 HELA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A抗病毒蛋白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
6
作者 尹彦涛 夏平安 +4 位作者 崔保安 赵云航 王建举 党占国 柴春霞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1期87-89,共3页
MxA抗病毒蛋白是新发现的由I型干扰素(IFNα/β)诱导产生的分布于细胞质中的78 kD的蛋白质,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随着对MxA研究的深入,现已清楚,MxA蛋白对多种RNA病毒和部分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Arloric等,1990;Ordien等,2001),而且... MxA抗病毒蛋白是新发现的由I型干扰素(IFNα/β)诱导产生的分布于细胞质中的78 kD的蛋白质,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随着对MxA研究的深入,现已清楚,MxA蛋白对多种RNA病毒和部分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Arloric等,1990;Ordien等,2001),而且其水平高低可以作为机体IFN诱导状态的适宜标志。因此开展MxA蛋白研究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病毒基因 mxa蛋白 病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蛋白BaPE1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的诱导抗性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颖 付强 +2 位作者 陈雅寒 成巨龙 安德荣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50-1553,共4页
为了探究超敏蛋白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诱导抗性影响,采用半叶枯斑法和田间效果试验研究超敏蛋白BaPE1提取物对枯斑三生烟和普通烟的诱导抗性和促生作用。结果表明,超敏蛋白BaPE1能诱导烟株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产生抗性,并对烟草有一定... 为了探究超敏蛋白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的诱导抗性影响,采用半叶枯斑法和田间效果试验研究超敏蛋白BaPE1提取物对枯斑三生烟和普通烟的诱导抗性和促生作用。结果表明,超敏蛋白BaPE1能诱导烟株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产生抗性,并对烟草有一定的促生作用。接种前48h喷施500μg/mL超敏蛋白BaPE1预防效果达70.46%,接种后24h、48h喷施500μg/mL超敏蛋白BaPE1治疗效果达61.30%和60.5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喷施500μg/mL超敏蛋白后烟草在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生长势,并高于其他处理。因此,超敏蛋白BaPE1不仅可以提高烟草抗性而且还能促进烟株生长、提高烟叶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蛋白 烟草马铃薯Y病毒 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P和CRP蛋白的原核表达、抗血清制备及RNA2侵染性克隆构建 被引量:4
8
作者 孔凡惠 脱建波 +5 位作者 魏娇 唐伟 李向东 迟胜起 田延平 于金凤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6-10,共5页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CWMV)引起的小麦土传花叶病在山东烟台、威海等地危害严重。本研究克隆了CWMV烟台分离物的衣壳蛋白(Coat protein,CP)及富含半胱氨酸蛋白(Cysteine-rich protein,CRP)基因,并将其连接到原...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CWMV)引起的小麦土传花叶病在山东烟台、威海等地危害严重。本研究克隆了CWMV烟台分离物的衣壳蛋白(Coat protein,CP)及富含半胱氨酸蛋白(Cysteine-rich protein,CRP)基因,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 EHISTEV,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经IPTG诱导,表达出分子量均为19 k D的CP和CRP。将二者从凝胶中切下,乳化后免疫新西兰大耳兔4次,获得了两种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表明,CWMV CP和CRP抗血清的效价分别为1∶4096和1∶2048。Western blot分析证明该抗血清只与感染CWMV的小麦有特异性反应,而与健康或感染小麦黄花叶病毒的小麦无反应。利用含T3启动子的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CWMV RNA2全长片段,经T/A克隆连接到p MD18-T,获得质粒p MD18-T-CWMV-RNA2。该质粒经XbaⅠ线性化后,利用T3 RNA聚合酶进行体外转录,转录产物摩擦接种本氏烟,15℃培养3天后,利用Western blot可从接种叶片中检测到瞬时表达的CWMV CP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 衣壳蛋白(CP)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CRP) 血清制备 侵染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诱导IFN-α/β和MxA mRNA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冼盈 朱翔 +7 位作者 张永标 温景芸 王艳红 焦培荣 张桂红 廖明 辛朝安 张扣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8-713,共6页
目的:用两株鹅源H5N1禽流感病毒(AIV)接种A549细胞,比较两毒株在细胞中的增殖情况,以及病毒诱导细胞干扰素(INF)-α/β和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mRNA表达的情况。方法:将两组病毒悬液接种A549细胞,按Reed-Muench法计算两毒株的组织培养半... 目的:用两株鹅源H5N1禽流感病毒(AIV)接种A549细胞,比较两毒株在细胞中的增殖情况,以及病毒诱导细胞干扰素(INF)-α/β和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mRNA表达的情况。方法:将两组病毒悬液接种A549细胞,按Reed-Muench法计算两毒株的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PCR扩增检测细胞中病毒的HA和M1片段。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IFN-α/β和MxA mRNA表达。结果:两株病毒均能感染A549细胞,AIV128诱导细胞的IFN-α/β和MxA mRNA表达均较AIV75高。结论:H5N1亚型AIV75和AIV128毒株能在人肺泡癌上皮细胞A549中复制,细胞IFN-α/β和MxA mRNA的表达诱导依赖于病毒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A549细胞 干扰素 病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AS蛋白结构与抗病毒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超 陈舜 +1 位作者 汪铭书 程安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2-685,共4页
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2'-5'oligoadenylate synthetase,OAS)是由Ian Kerr等最先在人体细胞中发现的,之后在小鼠、猪、牛、犬和低等生物如海绵动物体内也陆续发现了OAS[1-2]。
关键词 病毒机制 OAS蛋白 聚腺苷酸 蛋白结构 低等生物 核苷酸转移酶 SYNTHETASE 西尼罗河病毒 结构域 水疱口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TMV 54×10~3蛋白基因构建的转基因番茄及其对TMV的抗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英豪 王英典 +2 位作者 王继伟 潘乃遂 陈章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3-96,共4页
通过土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介导,将烟草花叶病毒(TMV)的54×103蛋白cDNA转入番茄植物中,得到了转基因植株.这些植株抗卡那霉素,具有胭脂碱合成酶的活性.DNA的... 通过土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介导,将烟草花叶病毒(TMV)的54×103蛋白cDNA转入番茄植物中,得到了转基因植株.这些植株抗卡那霉素,具有胭脂碱合成酶的活性.DNA的PCR扩增及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54×103蛋白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上.攻毒实验表明,未转基因的对照组接种病毒2周后即出现花叶,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叶症状更加典型.而转基因的植物接种病毒后一直到开花结果都未见发病,即没有花叶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花叶病毒 蛋白基因 转基因番茄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EB病毒转染建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永生细胞系的方法改进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涛 许彩民 +3 位作者 朱苏玲 徐文瑾 潘华珍 张之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2-285,共4页
为提高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转染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异常细胞建立永生性细胞株的成功率及加快建株时间,在改进培养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性研究。根据PNH异常细胞易受氧化损伤的原理,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一种抗氧化... 为提高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转染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异常细胞建立永生性细胞株的成功率及加快建株时间,在改进培养方法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性研究。根据PNH异常细胞易受氧化损伤的原理,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一种抗氧化剂AA_2保护PNH异常细胞的生存。研究结果表明:2例PNH患者细胞均建株成功,不加药对照组有1例失败;建株时间明显缩短,并且建株后CD59^-细胞百分率无明显下降。实验结果提示,氧化损伤是PNH细胞建株困难的重要原因;在培养初期加抗氧化剂可提高建株的成功率及缩短建株时间,这是一个重要的改进;因观察例数尚少,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睡眠血红蛋白尿症 EB病毒 永生细胞系 CD59^-细胞 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编码基因介导的植物病毒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13
作者 赵焕阁 华元刚 刘志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17-21,共5页
根据植物自身病毒编码基因的不同,重点介绍了其病毒抗性机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植物自身病毒 病毒 蛋白基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7通过STAT1信号转导途径诱导HepG2.2.15细胞表达MxA发挥抗病毒效应 被引量:7
14
作者 潘颖 闫波 +3 位作者 王传博 汪洪杰 王齐 刘晓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1-516,共6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7(IL-27)对Hep G2. 2. 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抗原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0、20、50) ng/m L IL-27处理Hep G2. 2. 15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上清液HBV-DNA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HBV表面抗原(...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7(IL-27)对Hep G2. 2. 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抗原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0、20、50) ng/m L IL-27处理Hep G2. 2. 15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上清液HBV-DNA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HBV表面抗原(Hbs Ag)和HBV e抗原(HBe Ag)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HBV核心抗原(HBc Ag)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磷酸化的STAT1(p-STAT1)、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的蛋白水平。结果不同剂量IL-27处理后,Hep G2. 2. 15细胞上清中HBV-DNA、HBs Ag、HBe Ag及细胞内HBc Ag含量逐渐下降;随着IL-27剂量升高,细胞内p-STAT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而STAT1表达未见明显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IL-27能诱导Hep G2. 2. 15细胞表达重要抗病毒蛋白Mx A,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IL-27通过激活STAT1信号途径诱导Mx A表达发挥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HBV) 白细胞介素27(IL-27) 病毒蛋白a(mx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自交系YNAU335对番茄斑萎病毒抗性的鉴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莫云容 张培欣 +7 位作者 邓明华 杨正安 朱海山 张宏 汤晓倩 文玲 马仲飞 赵凯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7,共5页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已成为近年来危害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鉴定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TSWV的有效途径。选取自主培育和引进的番茄品种(系),经过连续3a的大棚蓟马传毒和光照培养箱人工接种试验,鉴定番茄品种(系)...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已成为近年来危害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鉴定和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TSWV的有效途径。选取自主培育和引进的番茄品种(系),经过连续3a的大棚蓟马传毒和光照培养箱人工接种试验,鉴定番茄品种(系)对TSWV的抗性。结果表明,番茄自交系YNAU335对TSWV表现为免疫,其他品种全部表现为感病,而且在YNAU335人工接种和大田蓟马传毒叶片中并未克隆出TSWV核衣壳蛋白基因和小片段RNA3′端序列,而在其他感病品种(系)中均克隆出这2段序列。研究结果初步确定番茄自交系YNAU335为TSWV抗病品系,可作为TSWV抗病育种的番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斑萎病毒 病育种 核衣壳蛋白基因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种属Mx蛋白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志参 李照耀 +2 位作者 周静 陈婧 周斌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0-696,共7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4个种属(猪、人、小鼠、牛)Mx蛋白抗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的活性,以揭示胞质定位Mx蛋白抗VSV活性的保守性。[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4个种属Mx蛋白的全长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K-15细胞过表达重组质粒,Wester...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4个种属(猪、人、小鼠、牛)Mx蛋白抗水疱性口炎病毒(VSV)的活性,以揭示胞质定位Mx蛋白抗VSV活性的保守性。[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4个种属Mx蛋白的全长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K-15细胞过表达重组质粒,Western blot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4个种属Mx蛋白在PK-15细胞内的表达及分布;过表达Mx蛋白的PK-15细胞感染VSV,8或16 h后收样,分别用RT-q PCR、Western blot、IFA和噬斑减少试验来分析VSV的复制。[结果]成功克隆并表达了4个种属Mx蛋白的全长基因,且Mx蛋白大小正确;虽然猪Mx1蛋白和小鼠Mx2蛋白以棒状形式分布于细胞质中,而猪Mx2蛋白、人Mx A蛋白和牛Mx1蛋白以颗粒形式弥散分布于细胞质中,但4个种属Mx蛋白均能通过抑制VSV-G mRNA的转录、减少VSV-G蛋白的合成及降低子代病毒的滴度来显著抑制VSV的增殖。[结论]4个种属Mx蛋白都能显著抑制VSV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蛋白 不同种属 水疱口炎病毒(VSV)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细菌活性蛋白诱导烟草对CMV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芳 王凤龙 +3 位作者 申莉莉 钱玉梅 杨金广 刘晓霞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2,共4页
从烟田耕作层土样中分离到对CMV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B6,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初步确定其活性物质是分子质量大小为40.6 kD的蛋白质。活性蛋白诱导后,对烟草叶片的病毒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 从烟田耕作层土样中分离到对CMV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B6,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初步确定其活性物质是分子质量大小为40.6 kD的蛋白质。活性蛋白诱导后,对烟草叶片的病毒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拮抗细菌活性蛋白诱导后烟草叶片内CMV含量明显降低,随着诱导天数的增加病毒的含量呈由多到少再增多的变化趋势,POD,PAL和PPO等细胞防御酶的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活蛋白 黄瓜花叶病毒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主因子ZFAT影响抗流感病毒固有免疫因子MxA表达的研究
18
作者 黄海翔 宋洋铭 +3 位作者 施建忠 赵东明 杨孝朴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01-1206,1213,共7页
黏病毒抵抗蛋白A(MxA)是哺乳动物体内对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有着较高敏感度的固有免疫因子,本实验首先对BioGrid数据库的蛋白质互作组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包含AT钩结构域锌指蛋白(ZFAT)可能影响MxA的表达活性。为了探究ZFAT对抗... 黏病毒抵抗蛋白A(MxA)是哺乳动物体内对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有着较高敏感度的固有免疫因子,本实验首先对BioGrid数据库的蛋白质互作组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包含AT钩结构域锌指蛋白(ZFAT)可能影响MxA的表达活性。为了探究ZFAT对抗流感病毒因子MxA表达调节的分子机制,本实验利用siRNA干扰技术下调A549细胞中ZFAT蛋白的表达,再通过流感病毒滴定试验检测ZFAT沉默对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ZFAT沉默对MxA和干扰素等其他固有免疫因子表达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下调ZFAT蛋白表达可以显著降低流感病毒的复制能力(p<0.05),且无论流感病毒感染与否,下调ZFAT蛋白表达均可以显著激活A549细胞中MxA的转录与翻译活性(p<0.01);此外,对MxA表达具有严密调控作用的I型(IFNA1、IFNB1)和III型干扰素(IFNL1)以及下游信号分子的转录活性在6 hpi也因ZFAT表达的下调而显著提升(p<0.05)。以上结果表明下调ZFAT蛋白的表达可以提高宿主细胞抗病毒因子的转录水平,并且激活抗流感病毒因子MxA的蛋白表达。本实验为探寻宿主固有免疫系统抵抗流感病毒侵入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高致病禽流感病毒 含AT钩结构域锌指蛋白 病毒蛋白 固有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蕴珠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43-350,共8页
近几年来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研究侧重于三个方面:1.筛选抗性基因并应用于抗性遗传与育种研究;2.研究不同抗源的抗性基因的遗传模式及其关系;3.通过SM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来鉴定株系及病毒蛋白酶的作用。
关键词 大豆 花叶病毒 遗传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在抗病原体药物研发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侍倩倩 倪秀冶 +3 位作者 沈之阳 贾舒冰 刘培飞 陈洪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4-466,共13页
[背景]靶向蛋白降解技术依赖细胞内天然存在泛素化-蛋白酶系统与溶酶体降解系统两种方式,能够特异性地靶向癌症目标蛋白并对其进行降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并已被证明可用于传统小分子难以靶向的不可成药受体蛋白.蛋白水解靶向嵌合... [背景]靶向蛋白降解技术依赖细胞内天然存在泛素化-蛋白酶系统与溶酶体降解系统两种方式,能够特异性地靶向癌症目标蛋白并对其进行降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并已被证明可用于传统小分子难以靶向的不可成药受体蛋白.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靶向蛋白降解的双功能分子,多用于靶向癌症治疗,也进一步展现出在感染性疾病(抗病毒和抗菌)领域的优势,是利用细胞自身破坏机制降解特定疾病相关蛋白的最有前景方法之一.[进展]本文主要阐述PROTAC的分子组成和作用机制,分别介绍小分子形式和非小分子形式PROTAC的分类及其优势,并总结PROTAC在抗病毒感染(流感病毒、肝炎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及人巨细胞病毒)和抗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考虑到PROTAC本身固有的缺点,可借助纳米颗粒等递送系统作为载体,从而改善其生物相容性和细胞渗透性,进而提高其靶向和治疗效果,旨在为更多PROTAC相关的药物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 感染疾病 药物研发 病毒药物 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