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质对稻米米粉热力学和黏滞特性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奕 张其芳 程方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3,共5页
以4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黏度测定仪(RVA),对其在不同播期种植条件下的脱蛋白米粉样品与未脱蛋白米粉样品的DSC热谱和黏度特征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脱蛋白处理后米粉样品的... 以4个典型品质类型的早籼水稻品种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淀粉黏度测定仪(RVA),对其在不同播期种植条件下的脱蛋白米粉样品与未脱蛋白米粉样品的DSC热谱和黏度特征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脱蛋白处理后米粉样品的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结温度(Tc)及在糊化过程中的热焓值(?T)较其未经脱蛋白的对照样品显著升高;在RVA黏度特征上,稻米米粉经脱蛋白处理后最终黏度(FV)、回冷恢复值(Consistence)和消减值(Setback)均显著降低,崩解值(Breakdown)则明显升高,RVA谱中到达最高黏度(PV)时间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蛋白质 糊化特征 热力特性 黏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橡胶O型圈低压气体密封黏滞摩擦特性实验 被引量:20
2
作者 马春红 白少先 康盼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开展了低气体密封压力条件下的氟橡胶O型圈低压黏滞摩擦特性实验研究.对氟橡胶O型圈与不锈钢2Cr13摩擦副的摩擦力的时变曲线进行测量,重点分析了密封压力、O型圈压缩率和滑动速度对O型圈黏滞摩擦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压缩率的增加,... 开展了低气体密封压力条件下的氟橡胶O型圈低压黏滞摩擦特性实验研究.对氟橡胶O型圈与不锈钢2Cr13摩擦副的摩擦力的时变曲线进行测量,重点分析了密封压力、O型圈压缩率和滑动速度对O型圈黏滞摩擦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压缩率的增加,氟橡胶O型圈摩擦力增加,并呈现出明显的回弹特征,即滞后摩擦力增加且释放时间增加;随着密封压力的增加,其所受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滞后摩擦力均呈现非线性变化,且存在一极大值;减小往复运动速度,摩擦力数值增大,但摩擦力极值对应的密封压力值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密封 O型圈 黏滞特性 摩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穗型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淀粉黏滞谱特征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书强 薛菁芳 杜金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利用3个直立穗型和3个弯曲穗型粳稻品种研究了两种不同穗型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淀粉RVA谱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穗内不同粒位间籽粒的淀粉黏滞特性的差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大小因品种而异,与穗型特征无关。淀粉黏滞特性好坏与其颖花在穗... 利用3个直立穗型和3个弯曲穗型粳稻品种研究了两种不同穗型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淀粉RVA谱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穗内不同粒位间籽粒的淀粉黏滞特性的差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大小因品种而异,与穗型特征无关。淀粉黏滞特性好坏与其颖花在穗上的开花顺序有密切联系,早开花籽粒的淀粉黏滞特性强于晚开花籽粒。一次枝梗上的6个粒位的RVA谱特征值排列顺序以第1,6,5粒位较高,第2粒位最低;二次枝梗上的3个粒位排序为第1粒位>第3粒位>第2粒位。从空间上看,整穗粒位间从上到下,淀粉黏滞特性有逐渐变劣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穗型 粒位 淀粉黏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气体密封橡胶O形圈往复摩擦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启惠 丁少鹏 白少先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40,104,共5页
采用往复摩擦实验研究高压气体密封条件下橡胶O形圈的摩擦性能,分析密封压力大于3 MPa条件下密封压力、压缩率和橡胶材料对O形圈往复运动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压条件下O形圈所呈现的摩擦力-位移时变曲线特征与低压条件相同,... 采用往复摩擦实验研究高压气体密封条件下橡胶O形圈的摩擦性能,分析密封压力大于3 MPa条件下密封压力、压缩率和橡胶材料对O形圈往复运动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压条件下O形圈所呈现的摩擦力-位移时变曲线特征与低压条件相同,且黏滞特性明显。高压条件下随着密封压力的增加,丁腈橡胶O形圈最大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呈线性增长,与低压下最大摩擦力存在极大值和滑动摩擦力趋于稳定不同;高压条件下丁腈橡胶O形圈的最大摩擦力与压缩率呈非线性关系,最大摩擦力存在极大值,与低压下最大摩擦力随压缩率的增大而增大不同;与丁腈橡胶材料不同,三元乙丙橡胶、硅橡胶和氟橡胶的摩擦力随密封压力的增加而逐步增加并趋于平稳,且摩擦力小于丁腈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气体密封 O形圈 黏滞特性 摩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橡胶O形圈低压气体密封微动摩擦特性试验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启惠 白少先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650,共5页
对低压条件下气体密封橡胶O形圈的微动摩擦性能展开了试验研究.对橡胶O形圈与不锈钢2Cr13摩擦副摩擦力—微小位移的变化曲线进行测量.重点分析了微动运动状态下的循环次数、密封压力以及压缩率对O形圈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动状... 对低压条件下气体密封橡胶O形圈的微动摩擦性能展开了试验研究.对橡胶O形圈与不锈钢2Cr13摩擦副摩擦力—微小位移的变化曲线进行测量.重点分析了微动运动状态下的循环次数、密封压力以及压缩率对O形圈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动状态下.O形圈摩擦力存在迟滞特性.摩擦力随着微小位移的增大呈明显线性增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微动状态下的摩擦力趋于稳定;随着密封压力和O形圈压缩率的增加.摩擦力变化明显.幅度超过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密封 微动 O形圈 黏滞特性 摩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热干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彭雅 袁进 +3 位作者 周印羲 余丽 吉伟 石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3-457,共5页
首先阐述了在热干化过程中污泥的理化性质变化,污泥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酸溶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等重金属形态转变为稳定的残渣态,降低了污泥处置的环境风险。随后,分析了污泥热干化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针对污泥... 首先阐述了在热干化过程中污泥的理化性质变化,污泥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酸溶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等重金属形态转变为稳定的残渣态,降低了污泥处置的环境风险。随后,分析了污泥热干化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针对污泥黏滞问题,总结了干污泥返混、添加降黏性物质及改造干化设备等方法;针对污染气体问题,综述了加入添加剂和降低温度抑制污染气体的释放,采用吸收法、吸附法和生物法处理产生的污染气体;针对设备腐蚀问题,归纳了采用防腐管材、防腐涂层、投加缓蚀剂和降低污泥含砂量的主要措施。最后对污泥热干化技术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热干化 黏滞特性 污染气体 腐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水胁迫对云南粳稻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国珍 杨世准 +5 位作者 芮钟斗 廖新华 苏振喜 世荣 蒋聪 戴陆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2,共7页
以11个云南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冷水胁迫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及水稻耐冷性与品质性状冷水反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冷水反应不仅与品种有关,也与具体的品质性状有关。冷水胁迫使粒宽、千粒重、垩白粒率、精米白度、... 以11个云南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冷水胁迫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及水稻耐冷性与品质性状冷水反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冷水反应不仅与品种有关,也与具体的品质性状有关。冷水胁迫使粒宽、千粒重、垩白粒率、精米白度、糙米率、味度值、最高黏度、最低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使长宽比、整精米率、碱消值、蛋白质含量和消减值极显著增加,而粒长、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到达最高黏度时间(峰值时间)和起浆温度不因冷水胁迫发生明显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综合耐冷性与稻米的味度值、蛋白质含量、最高黏度和崩解值的冷水反应指数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因此,提高育成品种的耐冷性对稳定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冷水胁迫 品质性状 耐冷性 淀粉黏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制备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晓娟 林亲录 +1 位作者 符琼 吴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6-48,共3页
以3个不同品种的大米为原料,采用链霉蛋白酶酶法提取高纯度大米淀粉,并对大米淀粉的主要成分、酶解力、破损率、黏滞特性和质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链霉蛋白酶酶法制备,可使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的总淀粉含量均达到94%以上。不同品... 以3个不同品种的大米为原料,采用链霉蛋白酶酶法提取高纯度大米淀粉,并对大米淀粉的主要成分、酶解力、破损率、黏滞特性和质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链霉蛋白酶酶法制备,可使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的总淀粉含量均达到94%以上。不同品种大米淀粉的酶解力:吉粳88>鄂糯9号>金优207;颗粒破损率:鄂糯9号>金优207>吉粳88;凝胶硬度:金优207>吉粳88>鄂糯9号;凝胶黏度:鄂糯9号>吉粳88>金优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淀粉 链霉蛋白酶 黏滞特性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