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围型肺黏液表皮样癌1例
1
作者 高佳瑶 燕晶晶 +2 位作者 龙泓 于晶 伍建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79-180,共2页
患者男性,58岁。因“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结节10余年,复查增大3个月”为主诉入院。10年来患者规律复查胸部CT,结节未见明显变化,3个月前于外院复查胸部CT发现右肺下叶结节增大。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胸闷气短,无呼... 患者男性,58岁。因“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结节10余年,复查增大3个月”为主诉入院。10年来患者规律复查胸部CT,结节未见明显变化,3个月前于外院复查胸部CT发现右肺下叶结节增大。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胸闷气短,无呼吸困难,体重无明显变化。饮酒30年,吸烟30余年。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6.78 ng/ml(正常值:0~5 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 周围型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涎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1例
2
作者 潘越 张玉杰 张淑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6-748,共3页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儿童与年轻人中最常见的涎腺来源的恶性肿瘤,男女比例约为3∶2。经典的MEC由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及中间细胞按照不同比例组成,除经典的3种细胞成分外还存在一些少见亚型,其中透明细胞亚...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儿童与年轻人中最常见的涎腺来源的恶性肿瘤,男女比例约为3∶2。经典的MEC由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及中间细胞按照不同比例组成,除经典的3种细胞成分外还存在一些少见亚型,其中透明细胞亚型是指肿瘤中透明细胞的比例超过其他3种经典型细胞成分的亚型。分子遗传学方面,多数MEC存在CRTC1/MAML2基因融合。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儿童腭部黏膜的透明细胞型中分化M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 透明细胞亚型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 D1和Ki67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许宁 朱恩新 刘婷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检测Cyclin D1和Ki67在黏液表皮样癌MEC(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其与MEC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Cyclin D1和Ki67在10例正常涎腺组织(normal salivary gland,NSG)及34... 目的:检测Cyclin D1和Ki67在黏液表皮样癌MEC(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其与MEC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Cyclin D1和Ki67在10例正常涎腺组织(normal salivary gland,NSG)及34例ME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yclin D1和Ki67在NSG中基本无表达,而在MEC中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且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复发组和转移组比无复发组和无转移组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及发生部位无相关性。结论:Cyclin D1在MEC中高表达,提示其表达异常是MEC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Cyclin D1和Ki67与MEC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因此可以作为评价MEC分化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其过度表达与MEC的复发转移显著相关,故联合检测Cyc-lin D1和Ki67将有助于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黏液表皮 CYCLIN D1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安常明 唐平章 +3 位作者 李正江 徐震纲 张宗敏 张再兴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8年6月我院治疗的81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包统计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3~168个月),81例患者5年总... 目的分析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8年6月我院治疗的81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包统计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3~168个月),81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85.5%,疾病特异生存率90.8%,淋巴结转移率16.0%(13/81),隐匿性转移率为9.6%(7/73)。5年局部和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0.9%和93.9%。单因素分析中T分级、N分级、病理类型、手术方式、颈淋巴结清扫术、远处转移及再次治疗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分析中病理分化程度(OR=15.080,95%CI=3.934~57.801,P<0.001)是唯一的独立预后因素,低分化癌的颈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者。结论病理分化程度是腮腺黏液表皮样癌唯一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低分化癌患者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以降低颈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预后 淋巴转移 黏液表皮 病理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微血管密度与bFGF、Hpa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方明 赵尔杨 +2 位作者 王姗 施磊 徐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8-581,共4页
目的:检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growth fibroblast factor,bFGF)、乙酰肝素酶(Heparanse,Hpa)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与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 目的:检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growth fibroblast factor,bFGF)、乙酰肝素酶(Heparanse,Hpa)的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并探讨三者之间与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42例MC中bFGF、Hpa的表达,并以正常涎腺组织作对照;用CD34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MVD。结果:bFGF、Hpa的表达与肿瘤MVD呈显著正相关(P<0.001)。bFGF、Hpa和肿瘤MVD与MC的大小、TNM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远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MC中bFGF、Hpa的异常高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两者可视为影响MC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黏液表皮 涎腺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KIP及NPRL2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胡那日苏 张斌 +3 位作者 叶菲 俞春江 关呈超 牟海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研究口腔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RKIP和抑癌基因NPRL2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口腔黏液表皮样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8例口腔黏液表皮样癌组织和13例正常组织中RKIP和NPRL2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 目的:研究口腔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RKIP和抑癌基因NPRL2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口腔黏液表皮样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8例口腔黏液表皮样癌组织和13例正常组织中RKIP和NPRL2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KIP和NPRL2均表达于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的胞浆和部分胞膜。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RKIP和NPRL2高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2.08%,92.31%和47.92%,100.00%,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KIP和NPRL2可能参与了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 RKIP NPRL2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otho和Ki-67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马赛 安峰 +4 位作者 胥爱文 王芹 刘博 张利 李立恒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Klotho和Ki-67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lotho和Ki-67在50例MEC组织与50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normal salivary gland,NSG)中的表... 目的探讨Klotho和Ki-67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lotho和Ki-67在50例MEC组织与50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normal salivary gland,NSG)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阳性表达与ME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在MEC病变中的相关性。结果 MEC组中Klotho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2.0%(16/50),明显低于NSG组的62.0%(31/50),差异显著(P<0.001);MEC组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72.0%(36/50)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的28.0%(14/50),差异显著(P<0.001)。MEC组中中低分化者Klotho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高分化者,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Ⅰ+Ⅱ期,伴淋巴结转移、肺转移、脉管浸润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未转移和无脉管浸润者(均P<0.05),而Ki-67蛋白则在中低分化组、Ⅲ+Ⅳ期组、转移组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Ⅰ+Ⅱ期和未转移组(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及病变部位的Klotho和Ki-67阳性表达率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Klotho和Ki-67在ME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1,P<0.001)。结论联合检测Klotho和Ki-67在MEC中的表达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监测转移及预后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黏液表皮 KLOTHO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密度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淑强 白美玲 +3 位作者 李鹏 李秀娟 李春智 葛丽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588-589,共2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内微血管密度,并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内微血管密度,并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微血管密度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微血管密度可能参与或促进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涎腺黏液表皮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N及β-catenin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赛音乌力吉 吕克文 赵尔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40-643,共4页
目的:研究OPN及β-catenin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黏液表皮样癌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黏液表皮样癌及12例正常涎腺组织中β-catenin及OPN的表达。结果:黏液表皮样癌中β-catenin和OPN... 目的:研究OPN及β-catenin在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黏液表皮样癌病变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黏液表皮样癌及12例正常涎腺组织中β-catenin及OPN的表达。结果:黏液表皮样癌中β-catenin和OP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1%(13/35)和65.7%(23/35)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黏液表皮样癌中它们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001,R=-0.691)。β-catenin和OPN的阳性率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黏液表皮样癌中存有差异(P<0.05),且与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关系(P<0.05)。结论:β-catenin及OPN的表达与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检测该指标有助于判断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 Β-CATENIN OPN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多药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小方 曹云新 +2 位作者 刘斌 李焰 关素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66,17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耐药性稳定的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株(MEC/5-FU),为研究其耐药机制和逆转药物的筛选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浓度递增法联合大剂量冲击诱导方法,建立稳定的MEC/5-FU。应用MTT法、RT-PCR、罗丹明123蓄积试验等方法检测该... 目的:建立一种耐药性稳定的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株(MEC/5-FU),为研究其耐药机制和逆转药物的筛选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浓度递增法联合大剂量冲击诱导方法,建立稳定的MEC/5-FU。应用MTT法、RT-PCR、罗丹明123蓄积试验等方法检测该细胞株的耐药性能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MEC/5-FU耐药性能稳定,对5-FU的耐药倍数达到36.11,并且对其他几种化疗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RT-PCR显示耐药相关基因ABCA2、ABCB1、ABCB11、ABCC1、ABCC4等ABC家族基因在MEC/5-FU细胞中明显高表达。罗丹明123在MEC/5-FU细胞中的蓄积量远低于MEC细胞。结论:MEC/5-FU具有多药耐药特性,为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耐药机制和耐药逆转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 多药耐药 细胞系 5-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邵东 陈新明 +1 位作者 王丽 张佳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76-679,共4页
目的:报告10例涎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及角蛋白表达特点。方法:回顾复习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2006年收治、并经病理诊断为黏液表皮样癌的病例,确诊10例透明细胞变异型。全部病例行HE、PAS、AB-PAS、阿辛蓝和角蛋... 目的:报告10例涎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及角蛋白表达特点。方法:回顾复习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2006年收治、并经病理诊断为黏液表皮样癌的病例,确诊10例透明细胞变异型。全部病例行HE、PAS、AB-PAS、阿辛蓝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访。结果:本组病例约占同期所有涎腺MEC的4.7%(10/211),其中男女各5例,平均年龄42岁,腭部8例,舌根和腮腺各一例。镜下肿瘤主要由透明细胞组成的团块状或片状癌巢,其内混合少量非透明细胞(表皮样细胞或中间细胞),通常位于透明细胞的周边,呈逐渐的过渡。角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7、CK8/18和CK19在所有病例中都呈强阳性表达,CK5/6、CK14、CK17和CK10/13大部分病例中呈局灶性或散在细胞表达。结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是黏液表皮样癌一种少见的变异,腭部多见。组织化学染色和CK10/13在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与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 透明细胞 角蛋白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梦琦 吴南洲 +2 位作者 陈志晔 杨铁 边祥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60-663,共4页
目的分析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探讨CT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征象,包括病灶部位、形态、边界、密度、均匀度、有无坏死及临近组织侵袭,以及增强方式,其... 目的分析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探讨CT在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CT征象,包括病灶部位、形态、边界、密度、均匀度、有无坏死及临近组织侵袭,以及增强方式,其中9例行增强扫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组织病理学分型中,低、中及高级黏液表皮样癌分别10、7、6例。CT表现:各腺体部位:7例边界清楚,16例边界不清;9例轮廓规则,14例轮廓不规则;5例密度均匀,18例密度不均匀;9例发生坏死,14例未发生坏死;9例邻近组织受侵,14例邻近组织未受侵;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9例行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结论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黏液表皮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十燕 龚宏勋 +1 位作者 王茂鑫 陈贤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5期237-238,共2页
目的探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巢式PCR技术,采用通用引物对51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HPV DNA进行检测,9例慢性腮腺炎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51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 目的探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巢式PCR技术,采用通用引物对51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HPV DNA进行检测,9例慢性腮腺炎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51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37例可检测甘HPV DNA,阳性率为72.5%,慢性腮腺炎组织中HPV DNA阳性率为22.2%(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17,P=0.004)。结论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可能与HPV惑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黏液表皮 人乳头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芳芳 卢林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报告1例胰腺黏液表皮样癌,复习相关文献,并探讨胰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胰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中报道的病例。结果:该例胰腺黏液表皮样癌... 目的:报告1例胰腺黏液表皮样癌,复习相关文献,并探讨胰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胰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中报道的病例。结果:该例胰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镜下肿瘤细胞主要排列成巢状和腺管状结构,典型的巢状区域主要由三种细胞组成,即表皮样细胞、中间细胞和黏液细胞。结论:胰腺黏液表皮样癌较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征性,易误诊为胰腺腺癌;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与其他肿瘤鉴别;由于罕见性,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黏液表皮 临床病理分析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左建新 赵倩 刘吉福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1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间断咳嗽、咯血于外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予相应治疗症状稍缓解但反复发作,病情加重入我院。经胸部CT及纤维支... 目的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1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间断咳嗽、咯血于外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予相应治疗症状稍缓解但反复发作,病情加重入我院。经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支气管腺瘤,行剖胸探查,术后病理诊断为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未转移),病情缓解出院。结论支气管黏液样表皮样癌多为低度恶性,生长缓慢。影像学和支气管镜活检有利于早期诊断,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且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肿瘤 黏液表皮 误诊 支气管扩张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腺黏液表皮样癌1例
16
作者 唐苗苗 郑燕林 +2 位作者 黄霄 肖西立 李春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59-960,共2页
关键词 泪腺肿瘤 黏液表皮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儿童黏液表皮样癌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12期152-154,共3页
儿童黏液表皮样癌是儿童时期少见疾病,1952年Smetana首先报道了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它来源于气管、支气管树的粘液腺,属于低发病率的恶性肿瘤,约占原发性支气管—肺恶性肿瘤的0.1%~0.2% [1] 。2006年WHO将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与腺泡细胞... 儿童黏液表皮样癌是儿童时期少见疾病,1952年Smetana首先报道了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它来源于气管、支气管树的粘液腺,属于低发病率的恶性肿瘤,约占原发性支气管—肺恶性肿瘤的0.1%~0.2% [1] 。2006年WHO将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与腺泡细胞癌、腺样囊性癌、上皮—肌上皮癌等均归为唾液腺型癌 [2] 。我科于2018年4月收治1例儿童黏液表皮样癌的患儿,在支气管镜手术治疗后配合有效的肺康复训练,现已临床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回顾性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黏液表皮 支气管镜术 护理 肺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5-LOX、MVD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18
作者 廖圣恺 黄全顺 +4 位作者 李建成 承泽龙 陈永锋 刘亮 吴志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2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5-脂氧合酶(5-LOX)、微血管密度(MVD)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EC)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40例涎腺MEC、20例多形性腺瘤、20例癌旁2 cm正常组织中的5-LOX、CD34(以此标记MVD)。结果涎腺MEC... 目的观察5-脂氧合酶(5-LOX)、微血管密度(MVD)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EC)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40例涎腺MEC、20例多形性腺瘤、20例癌旁2 cm正常组织中的5-LOX、CD34(以此标记MVD)。结果涎腺MEC中5-LOX的阳性表达率为67.5%(27/40)、MVD为(24.825±9.685)条/HP,多形性腺瘤、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0(0/20)和(8.20±1.735)条/HP、5.0%(1/20)和(9.9±1.373)条/HP,前者与后两者的两个指标相比,P均<0.05。5-LOX的表达与涎腺MEC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MVD的表达与涎腺MEC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结论5-LOX、MVD在涎腺ME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诊断涎腺MEC及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脂氧合酶 微血管密度 涎腺黏液表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对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C3中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影响
19
作者 张娄强 王寅 孙庚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多西他赛通常用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术后化疗,但化疗并不能完全杀死残余的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可能是肿瘤复发及耐药性的根源。文中基于肿瘤干细胞理论,探讨多西他赛对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C3中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对数... 目的多西他赛通常用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术后化疗,但化疗并不能完全杀死残余的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可能是肿瘤复发及耐药性的根源。文中基于肿瘤干细胞理论,探讨多西他赛对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C3中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C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不加药物)、多西他赛组(加40 ng/m L多西他赛)。采用软琼脂克隆实验计算克隆形成率;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仪检测Oct4、CD44表达变化;裸鼠成瘤实验检测成瘤能力变化。结果多西他赛组MC3细胞克隆形成率[(33.47±1.30)%]较阴性对照组[(9.14±0.75)%]明显升高(P<0.05)。多西他赛组CD44+、Oct4+的表达[(99.50±0.30)%、(14.60±0.36)%]较阴性对照组[(14.47±0.15)%、(1.37±0.06)%]明显升高(P<0.05)。多西他赛组细胞的Oct4、CD44 mRNA的表达(2.228±0.005、0.651±0.015)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0.233±0.008、0.207±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注射1×10~3个、1×10~4、1×10~5个细胞2个月后,多西他赛组分别未成瘤、1只裸鼠成瘤、3只裸鼠成瘤,而阴性对照组均未成瘤。结论多西他赛作用下存活的MC3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多西他赛能够富集MC3细胞中的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的复发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黏液表皮 OCT4 CD44 多西他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长期预后分析
20
作者 陈其友 赵铭 +1 位作者 吴清泉 钟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4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长期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1、3、5 a总生存率分别为86.5%、73.0%、62.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TNM分期、N分期和肿瘤... 目的探讨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长期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1、3、5 a总生存率分别为86.5%、73.0%、62.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TNM分期、N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p-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其术后长期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 手术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