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级别乏黏液变异型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
1
作者 倪璐 宋慧茹 +4 位作者 温俊秀 张可心 杨柳 王琦 董丽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0,共3页
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是一种罕见的肾脏实体型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学,高级别核、肉瘤样变异和乏黏液变异等特殊类型更加罕见。目前为止MTSCC还没有系统的诊断指南,本文... 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是一种罕见的肾脏实体型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学,高级别核、肉瘤样变异和乏黏液变异等特殊类型更加罕见。目前为止MTSCC还没有系统的诊断指南,本文结合文献报道1例高级别乏黏液变异型MTSCC,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管状和细胞 黏液变异型 高级别核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色素框同源蛋白2、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张璇 刘振丽 +3 位作者 杨永超 马赛 刘博 吕红娟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73-1878,共6页
目的探究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色素框同源蛋白2(CBX2)、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SACC患者80例。采用... 目的探究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色素框同源蛋白2(CBX2)、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SACC患者80例。采用免疫组化测定组织CBX2、TIM3表达水平;SACC组织中CBX2、TIM3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SA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SACC组织CBX2、TIM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腺体组织(χ^(2)=11.237、8.229,P<0.05)。CBX2、TIM3表达与神经侵犯、远处转移有关(P<0.05)。随访5年,死亡26例,存活54例,5年总体生存率为67.50%(54/80)。死亡组SACC组织CBX2、TIM3阳性表达率高于存活组(P<0.05)。SACC组织CBX2、TIM3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CBX2、TIM3阴性表达(Log Rankχ^(2)=6.564、5.197,P<0.05)。CBX2、TIM3阳性、神经侵犯、远处转移是影响SA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BX2、TIM3在SACC组织中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 色素框同源蛋白2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耿舰 丁彦青 +1 位作者 朱梅刚 韩慧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73-675,共3页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1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物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 ,组织学特点是排列呈管状的上皮...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 1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物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 ,组织学特点是排列呈管状的上皮样细胞 ,片状的梭形细胞和黏液性间质 ,无明显核的异型性 ,缺乏坏死。免疫组化 :CK、EMA、vimentin阳性 ,SMA、desmin、S 10 0蛋白、HMB4 5等阴性。结论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WHO新确定的一类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 ,预后较好 ,要与后肾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黏液性管状梭形细胞癌二例报道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璐滢 朱建善 +1 位作者 陈以明 林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54-955,共2页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管状细胞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志刚 于国 +2 位作者 宋欣 高杰 韦立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分析3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CD10、CK7、EMA、P504S、Vimentin),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中,男1例,女2例,...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分析3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CD10、CK7、EMA、P504S、Vimentin),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中,男1例,女2例,年龄3957岁,平均48岁,肿瘤最大直径4.29.0cm,平均5.9cm,术后随访1844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肿瘤大体切面为实性、灰白色,无包膜,但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晰。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包括由立方细胞紧密排列构成的狭长小管结构及梭形细胞两种成分,且两种成分交错分布,可以见到过渡区域,其中1例缺乏梭形细胞区域,2例背景中可见黏液样基质,1例可见透明细胞、乳头状结构及泡沫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3例肿瘤CK7、EMA、P504S均呈阳性表达,1例CD10呈阳性表达,2例Vimentin呈弱阳性表达。结论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多形性肿瘤,组织形态学谱系较宽,由小管状结构和梭形细胞两种成分以不同比例构成,可以缺乏其中一种成分,也可缺乏黏液样基质,有些病例可见灶状透明细胞、乳头状结构。免疫表型上对于近端肾单位及远端肾单位的标记均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黏液管状和细胞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文斌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6-228,共3页
关键词 肾脏肿瘤 黏液管状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伴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桂芳 张学平 +1 位作者 史传兵 施前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1-702,705,共3页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伴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arcinomas associated with Xp11.2 translocations/TFE3 gene fusions,Xp11.2 RCC)的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伴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arcinomas associated with Xp11.2 translocations/TFE3 gene fusions,Xp11.2 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TSCC伴Xp11.2 RCC的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0岁,增强CT检查示左肾中极见一直径约2.3 cm的圆形低密度区,界淸。镜下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由两种不同的形态组成:梭形细胞区和乳头状区。梭形细胞区肿瘤细胞梭形,胞质红染,可见紧密排列的小管结构;乳头状区肿瘤细胞乳头状排列,可见大量透明细胞及砂粒体。免疫表型:两种区域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CK7、CK19、RCC、CD10,乳头状区肿瘤细胞表达TFE3。结论 MTSCC及Xp11.2 RCC均是临床少见的肿瘤,两种肿瘤组成的混合型肾细胞癌罕见。诊断依据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细胞 黏液样小管状和细胞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断扩展的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组织学谱系
8
作者 Fine S W Argani P +2 位作者 Demarzo A M 张仁亚(摘译) 刘飞飞(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细胞 组织学 黏液 管状谱系 肾脏 多形肿瘤 形态学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胜涛 易晓明 +1 位作者 王龙信 周文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属临床罕见病。文中探讨其临床表现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南京总医院行术后病理确诊为肾MTSCC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2~77... 目的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属临床罕见病。文中探讨其临床表现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南京总医院行术后病理确诊为肾MTSCC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2~77岁。所有患者均行泌尿系统超声及CT,并行单侧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肾肿瘤剜除术。出院后患者均定期复查或予电话随访。结果 12例肾MTSCC患者中,10例经典型及1例非经典型(寡小管型);病理分期均为早期,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1~95个月,无复发及转移,其中1例失访,其余11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肾MTSCC是一种低度恶性、预后良好的肾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仍是首选治疗。影像学资料显示为乏血供肾肿瘤。低级别的肾MTSCC具有典型组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管状和细胞 单侧根治肾切除术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胜涛 沈天一 +1 位作者 王龙信 周文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0-1104,共5页
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多见于成年女性,病理学特点是肿瘤细胞呈管状和实性梁索状排列,漂浮于黏液样基质中。临床上多无显著症状,其预后多数良好,少数可复发、转移,甚至死亡。文章就MTSCC... 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多见于成年女性,病理学特点是肿瘤细胞呈管状和实性梁索状排列,漂浮于黏液样基质中。临床上多无显著症状,其预后多数良好,少数可复发、转移,甚至死亡。文章就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管状和细胞 临床病理学特征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3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白洁 李双 +3 位作者 杨柳 王琦 倪璐 宋旭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TC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随访和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TCRCC中,2例男性,1例... 目的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TC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随访和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TCRCC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8.3岁。肿瘤均位于左肾,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肿瘤分期为pT1,1例为pT3。CT或MRI均表现为多房囊性病变。镜下肿瘤完全由大小不等的小管或囊腔组成,囊壁菲薄,仅少量纤维间质分隔。肿瘤细胞呈单层排列,可扁平、立方状、柱状或鞋钉样,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WHO/ISUP核分级:3级),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FH(3/3)均无表达缺失,PAX8(3/3)和P504s(3/3)强阳性,CD10(2/3)、CK7(2/3)、CK19(1/2)和EMA(1/3)部分阳性。2例患者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TCRCC罕见,大部分预后良好,其诊断标准严格,需与其他具有管状囊性结构的肾肿瘤鉴别,确诊需组织学结合免疫组化,必要时可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管状细胞 乳头状肾细胞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黏液性小管和梭形细胞癌合并骨转移1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子雄 张晓鹏 +4 位作者 董森 刘士军 杨荣利 周宇石 马伟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2-736,共5页
黏液性小管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肾细胞癌中一种十分罕见的病理亚型。一般认为该亚型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分化/低级别、侵袭能力较弱、预后较好等"惰性"肿瘤行为。本例MTSCC展现出了较... 黏液性小管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肾细胞癌中一种十分罕见的病理亚型。一般认为该亚型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分化/低级别、侵袭能力较弱、预后较好等"惰性"肿瘤行为。本例MTSCC展现出了较为特异的临床表现,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主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于2017年12月18日收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小管和梭细胞 肿瘤转移 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历史脉络、现状剖析与未来展望
13
作者 王陈 刘从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1-426,431,共7页
卵巢浆-黏液性肿瘤是一组主要累及年轻育龄期女性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其命名和分类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其形态学表现复杂多样,病理医师在诊断标准把握上存在困难,在当今临床诊疗实践中常出现低诊断和误诊现象,甚至影响患者治疗方式的... 卵巢浆-黏液性肿瘤是一组主要累及年轻育龄期女性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其命名和分类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其形态学表现复杂多样,病理医师在诊断标准把握上存在困难,在当今临床诊疗实践中常出现低诊断和误诊现象,甚至影响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本文旨在阐述卵巢浆-黏液性肿瘤的命名变迁、当前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诊断难点及应对策略、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提高病理医师和妇产科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为正确诊疗策略的制定和相关科研探索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浆-黏液肿瘤 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 肿瘤微环境 肿瘤相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 被引量:11
14
作者 沈艳莹 刘强 +1 位作者 许雁萍 殷晓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7例MTSCC及10例PRCC中vimentin、RCC、CK7、CK19、34βE12、AMACR、CD10及CD117的表达,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两种肿瘤中7号染色体的遗传学改变。结果(1)vimentin、RCC、CK7、CK19、AMACR、CD117及34βE12在两种肿瘤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别;CD10在50%(5/10例)的PRCC中呈阳性表达,而在MTSCC中均呈阴性反应。(2)FISH结果显示:10例PRCC均存在7号染色体三倍体,而在MTSCC中未检测到这一遗传学改变。结论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其某些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与PRCC相似,极易误诊。7号染色体的异常改变对MTSCC和PRCC的鉴别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细胞 乳头状肾细胞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仁亚 曾涛 +7 位作者 刘飞飞 任玉波 M Joe Ma 马洪军 许俊龙 赵丽华 刘建丽 林凡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MTSCCa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 MTSCCa)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4例MTSCCa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该肿瘤好发于女性,发病年龄17~82岁(平均53岁),临床症状不明显。组织学: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白色,肿瘤细胞形态呈双相(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或三相(小管状、梭形和脊索瘤样或黏液样)。其他组织学表现:泡沫样巨噬细胞聚集、典型的透明细胞和乳头状或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显示复合性免疫表型。结论MTSCCa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组织学谱系在不断扩大,免疫组化表型及组织学形态与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a)有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宋红杰 马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2,共3页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WHO(2004)版正式命名的肾脏少见肿瘤。多见于成年女性,临床上多数无明显症状。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呈管状和实性梁索状排列,漂浮于黏液性基质中(低...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WHO(2004)版正式命名的肾脏少见肿瘤。多见于成年女性,临床上多数无明显症状。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呈管状和实性梁索状排列,漂浮于黏液性基质中(低级别)。近年陆续有高级别(肉瘤变)MTSCC的病例报道。其临床预后多数较好,少数可复发和转移。该文对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管状和细胞 病理学 诊断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成分的管状囊性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长松 吕学霞 +3 位作者 王平 印剑 原旭涛 蒙念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肾管状囊性癌(tubulocystic carcinoma,T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TCC标本行HE和免疫组化SP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影像学示左肾囊性肿物。术中见... 目的探讨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肾管状囊性癌(tubulocystic carcinoma,T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TCC标本行HE和免疫组化SP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影像学示左肾囊性肿物。术中见左侧肾脏下极囊肿,囊肿内大量血凝块,囊壁可见多处新生物,肾窦内可见一鱼肉状肿瘤。大体可见肾切面一囊性肿块,直径3.5 cm,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无包膜。切面囊实性,坏死不明显。镜下见肿瘤由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TCC组成。术后30个月复查,左肾区、左侧腰大肌外侧多发占位;肝内多发占位;椎体占位。活检瘤组织呈乳头状结构。免疫表型:TCC区域和乳头状区域瘤细胞均表达CK18、CK19、P504s、PAX-2、vimentin、WT1、CKH、CKL,不表达CD10,透明细胞癌区域瘤细胞和普通的透明细胞癌相同,瘤细胞表达CKL、vimentin。结论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TCC在临床和病理学上均具有独特性,与复发转移和伴随成分有关,在治疗上应关注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管状 乳头状 透明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液样小管状及梭形细胞肾癌的CT诊断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秀玲 张宗军 +2 位作者 夏秋媛 陆珍风 季学满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黏液样小管状及梭形细胞肾癌(MTSRCC)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TSRCC的CT表现,8例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平扫密度、强化方式和程度、有无周边侵... 目的:探讨黏液样小管状及梭形细胞肾癌(MTSRCC)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TSRCC的CT表现,8例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平扫密度、强化方式和程度、有无周边侵犯、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征象。结果:8例MTSRCC均为单发病灶,CT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最大直径平均为4.53cm(1.8~7.6cm),平扫7例呈等或稍高密度,1例呈低密度,1例伴同侧肾结石,均未见出血和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呈渐进性轻度强化,6例呈均匀强化,2例呈不均匀强化,其强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肾脏皮质,8例皮髓质期和延迟期平均CT值分别增加26.2HU和33.6HU,肿瘤与肾皮质的强化比值皮髓质期和延迟期分别为21.54%和33.28%。结论:MTSRCC为好发于成年女性的较罕见低度恶性肿瘤,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晰、出血坏死及钙化少见的规则肿块,可伴有同侧肾结石,具有平扫以等密度为主,渐进性轻度强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亚娟 鲁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16-1418,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脏MTSCC患者资料,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50岁;腰痛2例,体检发现肾肿瘤3...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脏MTSCC患者资料,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50岁;腰痛2例,体检发现肾肿瘤3例。结果肿瘤最大径范围3.3~6.5 cm,平均4.86 cm。发生于右侧3例,左侧2例。2例行肿瘤剜除术,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肿瘤均位于肾实质内,界限清楚。3例为经典型,1例富于管状结构,1例富于梭形细胞。此外,含有比例不等的泡沫细胞、透明细胞、乳头状结构及坏死区域。细胞核无多形性,无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标记CD10、CD15、CK7、CK19、EMA、AMACR的阳性率分别为0、20%、80%、80%、100%、10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8.6个月,均存活。结论 MTSC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好。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苏丽丽 陈俊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5-697,共3页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TSC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MRI等影...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TSC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K7、CK18、CK19、P504S、EMA、vimentin、CK34βE12、E-cadherin,不表达CD15、CD10、CD56、Syn、CgA、CD117、C-erbB-2及villin。结论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恶性肿瘤,需与集合管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髓质癌等鉴别,CT、MRI及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细胞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