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可呈L1CAM弥漫阳性:潜在的诊断陷阱
1
作者 马进 虞海荣 +4 位作者 王玉环 申耀元 普文静 张晓军 宋新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3-816,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内L1CAM等抗体表达及ZFTA基因融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L1CAM、p65、EMA、GFAP、S-100、Ki67的表达,二代测序(next-ge... 目的探讨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内L1CAM等抗体表达及ZFTA基因融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L1CAM、p65、EMA、GFAP、S-100、Ki67的表达,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ZFTA基因融合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1~46岁,发病部位均位于脊髓。免疫表型:5例L1CAM均阳性,其中4例呈强阳性。5例GFAP和S-100均阳性,2例EMA阳性,5例p6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2%。3例行NGS检测均未检出ZFTA基因融合。结论MPE中L1CAM呈阳性,可能在工作中造成诊断陷阱,需要行NGS等检测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脊髓 L1CAM 免疫组织化学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HOX转录反义RNA原位杂交检测分析
2
作者 张煜涵 王征 +2 位作者 陆俊良 赵大春 霍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总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P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HOX转录反义RNA(HOTAIR)原位杂交情况、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11月至202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17例病理确诊为MPE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组蛋白H3... 目的总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P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HOX转录反义RNA(HOTAIR)原位杂交情况、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11月至202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17例病理确诊为MPE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修饰(H3K27me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阿尔辛蓝-过碘酸希夫(AB-PAS)染色。同时选取16例脊髓室管膜瘤病例作为对照,与17例MPE病例制成组织芯片,行HOTAIR原位杂交检测并半定量评分,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两组评分差异。结果17例MPE患者年龄14~64岁,平均(37.48±16.10)岁,男女比例0.7∶1。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骶部、下肢疼痛。镜下见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呈乳头状排列,伴多量黏液样物质,部分病例可见疏松网状结构。17例(100.00%)肿瘤细胞表达GFAP,10例(58.82%)表达EMA,8例(47.06%)表达D2-40,2例(11.76%)H3K27me3蛋白表达缺失。17例(100.00%)AB-PAS染色均可见蓝色黏液。MPE组与脊髓室管膜瘤组均表达HOTAIR,且MPE组HOTAIR半定量评分高于脊髓室管膜瘤组(P=0.004)。随访1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65.50个月,3例复发。结论MPE具有典型的病理形态学表现,结合GFAP、EMA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B-PAS染色易于诊断。少数病例H3K27me3表达缺失。MPE中HOTAIR呈高表达,但其辅助诊断价值有限。MPE预后相对较好,但少数病例可出现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临床病理特征 H3第27位赖氨三甲基化修饰 HOX转录反义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雪咏 王行富 +4 位作者 陈余朋 王鹏程 林生明 蔡珊珊 张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讨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MPE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发生于脊髓的MPE中男性7例,女性4例,男女比... 目的 探讨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MPE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发生于脊髓的MPE中男性7例,女性4例,男女比为1.75:1.年龄6-38岁,平均24.6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锥马尾部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继发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4
作者 许力 胡明洁 +3 位作者 李玉玉 屈洪党 钱伟东 刘晓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9-774,共6页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superficial sider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SCNS)是由于慢性反复性出血进入脑脊液而导致过多的铁沉积在脑干、小脑、脊髓乃至部分脑神经表面所致的神经系统损害,较为罕见,肿瘤是出血源之一。目...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superficial sideros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SCNS)是由于慢性反复性出血进入脑脊液而导致过多的铁沉积在脑干、小脑、脊髓乃至部分脑神经表面所致的神经系统损害,较为罕见,肿瘤是出血源之一。目前国内在其诊治方面存在以下不足:认识较晚,诊断病例较少,长期随访资料匮乏,病因诊断不够重视,漏诊率较高,治疗水平较国外存在较大差距。SSCNS典型临床表现为:双侧进行性神经性耳聋、小脑共济失调和锥体束征阳性,称为SSCNS三联征,但同时具备三联征的患者较少,给及时诊断带来一定困难。MRI对确诊该病有重要意义,铁沉积在小脑、脑干、脊髓等表面呈特征性线状低信号,SE-T 2WI呈细线条,GE-T 2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呈显著粗线条。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确定出血源并清除,MRI检查同样有助于寻找出血源,因此,如果考虑SSCNS,必须进行脑、脊柱MRI检查以寻找病因。本文报道1例37岁男性SSCNS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神经性耳聋和嗅觉减退,MRI表现有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表面T2加权低信号,病因追查发现脊髓下端及马尾、终丝部巨大占位病变,经手术切除并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了MPE继发SSCNS的机制,并对SSCN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尤其强调对该病病因的查找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准确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硬膜外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1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进 蒋光愉 周序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颅内肿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WHO组织学分级重新评估及其HOTAIR表达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月梅 牛丰南 +6 位作者 李志文 黎琪 后梦玥 陈丹妮 樊祥山 孟凡青 陈洁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重新评估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的WHO组织学分级及探索HOTAIR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2~2021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诊治的19例MPE,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同时行RNA scope检测其... 目的重新评估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的WHO组织学分级及探索HOTAIR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2~2021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诊治的19例MPE,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同时行RNA scope检测其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的表达。结果19例MPE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15~52岁,平均年龄31岁。MRI检查均显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稍均匀强化。镜下经典的组织学表现为形态较一致的肿瘤细胞围绕血管黏液样间质呈假乳头状排列,细胞下方缺乏基膜,可见细胞外黏液。部分病例核分裂象增多,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坏死及微血管增生。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GFAP(15/16)及S-100(14/16),部分病例核旁点状表达(2/16)或弱表达(3/16)EMA。Ki-67增殖指数低,个别病例高达20%。5例行RNA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均表达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13例获得随访,1例于术后1年因子宫颈癌去世;1例于术后4年复发;其余11例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MPE的组织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符合WHO(2021)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Ⅱ级的诊断标准。HOTAIR的表达对MPE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必要时可行ISH检测以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WHO分级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强 魏世忠 +1 位作者 徐流杰 张丹丹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9例肿瘤均发生于脊髓圆锥、马尾终丝区,典型病理形态为立方形或梭形肿... 目的探讨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9例肿瘤均发生于脊髓圆锥、马尾终丝区,典型病理形态为立方形或梭形肿瘤细胞,以乳头放射状结构排列在血管黏液样间质轴心周围,大量黏液聚集在血管和瘤细胞之间或微囊内,伴血管壁增厚、玻璃样变;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分裂像少见或无。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vimentin及S-100阳性,细胞角蛋白(CK)及上皮膜抗原(EMA)阴性。病人均手术全切,术后辅助放疗2例。6例随访17个月~5年,MRI复查仅1例复发。结论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特征性发病部位、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是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肿瘤全切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 黏液乳头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部脊髓黏液乳头状型室管膜瘤MRI特征与手术所见的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白博锋 王立学 +3 位作者 赵本琦 董鸿鹏 郑卓肇 马永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15-1619,共5页
目的探讨腰骶部脊髓黏液乳头状型室管膜瘤(MPE)与周围组织粘连的MRI特征及其与手术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腰骶部脊髓MPE患者(共22个病灶),观察术前MRI特征,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其与手术所见的相关性。结果MR增... 目的探讨腰骶部脊髓黏液乳头状型室管膜瘤(MPE)与周围组织粘连的MRI特征及其与手术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腰骶部脊髓MPE患者(共22个病灶),观察术前MRI特征,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其与手术所见的相关性。结果MR增强T1WI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肿瘤较均匀强化者更易与周围组织粘连(P<0.05);T2WI信号表现与病灶和周围组织粘连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0.05)。22个病灶均经手术完全切除。3例肿瘤术后复发,病灶均与周围组织粘连。结论腰骶部MPE术前增强MRI表现为非均匀强化多提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粘连,术后较无粘连者更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 黏液乳头 磁共振成像 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