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形状TA2钛合金半管件黏性介质压力成形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铁军 刘青 +2 位作者 蔡晋 杨于银 王忠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0-796,共7页
针对复杂形状TA2钛合金半管件室温成形困难,进行黏性介质压力成形研究,制定零件的成形工艺方案,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其成形过程进行分析,得到黏性介质压力分布和黏性附着力对坯料流动规律、变形均匀性和成形试件壁厚分布及... 针对复杂形状TA2钛合金半管件室温成形困难,进行黏性介质压力成形研究,制定零件的成形工艺方案,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其成形过程进行分析,得到黏性介质压力分布和黏性附着力对坯料流动规律、变形均匀性和成形试件壁厚分布及回弹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复杂形状TA2钛合金半管件黏性介质压力成形试验,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利用黏性介质自身性能特点,可以实现复杂形状TA2钛合金半管件的精准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半管件 黏性介质性能 成形 壁厚分布 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算子设计的黏性介质叠前时间偏移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雪英 吕喜滨 张剑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3-199,共7页
为了提高频域黏性介质叠前时间偏移的计算效率,本文采用加权最小平方方法设计高精度的、最优时域褶积短算子,发展了一套表驱动的时域黏性介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该方法将大量的逐频率补偿运算转化为少量的时域褶积运算,并将走时、振幅表... 为了提高频域黏性介质叠前时间偏移的计算效率,本文采用加权最小平方方法设计高精度的、最优时域褶积短算子,发展了一套表驱动的时域黏性介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该方法将大量的逐频率补偿运算转化为少量的时域褶积运算,并将走时、振幅表和补偿褶积短算子系数表的计算过程与补偿成像过程相剥离,提高了时域算法的计算效率;通过控制最大的补偿因子,保证了黏性吸收补偿的稳定性.二维黏性介质理论模型处理结果表明:加权最小平方方法设计的短算子具有很高精度,时域算法与频域算法的补偿成像效果基本相同,但计算量却与常规叠前时间偏移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介质 叠前时间偏移 褶积短算子 加权最小平方方法 表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介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雪英 文慧俭 +2 位作者 张桐 于国楠 王金丽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104,124,共8页
根据衡Q模型,将吸收系数引入黏性介质的相速度中,以相移法为基础,利用稳相点原理,推导基于叠加速度和等效Q值的黏性介质叠前时间偏移的走时和振幅计算公式,研究适合于黏性介质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理论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确... 根据衡Q模型,将吸收系数引入黏性介质的相速度中,以相移法为基础,利用稳相点原理,推导基于叠加速度和等效Q值的黏性介质叠前时间偏移的走时和振幅计算公式,研究适合于黏性介质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理论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确的复杂构造成像能力,能够将黏性补偿结合到偏移过程中,有效恢复深层界面的高频信息;在准确构造成像的同时,提高地震成像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黏性吸收补偿 等效Q值 稳定性控制 黏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板式换热器高黏性介质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玉娟 魏天超 +1 位作者 刘长海 王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7-130,共4页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数值传热学方法对螺旋板式换热器高黏性介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热流通道的润滑油、减压渣油和导热油3种介质与冷流通道的水模拟,计算传热系数和压降,并整合做出曲线。分析了不同黏度流体对螺旋板式...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数值传热学方法对螺旋板式换热器高黏性介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热流通道的润滑油、减压渣油和导热油3种介质与冷流通道的水模拟,计算传热系数和压降,并整合做出曲线。分析了不同黏度流体对螺旋板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板式换热器 黏性介质 传热系数 压降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变径构件黏性介质内压成形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铁军 郭德龙 王忠金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98,共3页
提出黏性介质内压成形选择构件最小尺寸作为成形用筒坯直径,并在筒坯内侧注入加载黏性介质,使之成为在黏性介质较高成形压力和较大黏性附着力共同作用下可均匀变形的一种成形新方法。给出了黏性介质内压成形原理,并通过有限元和试验方... 提出黏性介质内压成形选择构件最小尺寸作为成形用筒坯直径,并在筒坯内侧注入加载黏性介质,使之成为在黏性介质较高成形压力和较大黏性附着力共同作用下可均匀变形的一种成形新方法。给出了黏性介质内压成形原理,并通过有限元和试验方法讨论了黏性介质内压成形变形特点及在复杂薄壁变径构件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变径构件 黏性介质 内压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板材黏性介质温热胀形及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高铁军 吕阳杰 +1 位作者 刘青 姚永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309-313,共5页
根据不同温度条件下聚醚酰亚胺(PEI)力学性能和黏性介质压力成形原理,采用胀形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PEI板材黏性介质温热胀形过程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温度条件下PEI板材的极限胀形试件高度以及变形过程应力与速度场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黏性... 根据不同温度条件下聚醚酰亚胺(PEI)力学性能和黏性介质压力成形原理,采用胀形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PEI板材黏性介质温热胀形过程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温度条件下PEI板材的极限胀形试件高度以及变形过程应力与速度场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黏性介质温热成形对极限胀形试件的壁厚分布、透光性以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EI板材在20~15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等效应力分布梯度与材料流动速度分布梯度逐渐减小,试件变形更加均匀;PEI板材黏性介质温热胀形试件的最大壁厚减薄率在胀形试件中心呈现区域性分布,最大壁厚减薄率区域面积随着变形温度升高而增大,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吻合;此外,通过对于PEI板材胀形试件的观测和粗糙度的测量,发现胀形过程没有对零件表面质量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I板材 黏性介质 温热胀形 成形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介质压力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戴春俊 蔡舒鹏 +4 位作者 相楠 李泽鑫 刘岩 冯业坤 王忠金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5-96,共12页
黏性介质压力成形技术采用半固态、可流动、具有一定粘度的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传力介质,近年来已被应用于解决航空、航天等领域中难变形复杂形状零件的成形制造问题。黏性介质作为一种应变速率敏感性材料,能够在成形过程中自适应于板材的... 黏性介质压力成形技术采用半固态、可流动、具有一定粘度的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传力介质,近年来已被应用于解决航空、航天等领域中难变形复杂形状零件的成形制造问题。黏性介质作为一种应变速率敏感性材料,能够在成形过程中自适应于板材的变形状态,其独特的力学性能有利于提高零件的尺寸精度、优化壁厚分布、克服局部失稳。针对黏性介质提供的黏性附着力提高板材成形性的机理、黏性介质压力成形过程中非均匀压力场的梯度分布特征和板材与体积变形的有限元法和无网格法的耦合算法等方面对黏性介质压力成形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介质压力成形 板材成形性 黏性附着力 非均匀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液压介质供液管路设计与密封测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雪峰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64,共4页
基于提高精密液压支撑结构刚度的需要,采用体积模量较大的甘油作为液压工作介质,而由此导致的黏性液体内部气泡需要作特殊处理。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排除黏性工作介质的除气罐;搭建了液压支撑的供液管路。观测表明所设计的结构和管路达到... 基于提高精密液压支撑结构刚度的需要,采用体积模量较大的甘油作为液压工作介质,而由此导致的黏性液体内部气泡需要作特殊处理。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排除黏性工作介质的除气罐;搭建了液压支撑的供液管路。观测表明所设计的结构和管路达到了良好的除气效果。为进一步确保其支撑稳定性,还对液压支撑管路进行了密封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后,得出了管路压强的三次多项式变化规律,为其批量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刚度 黏性液压介质 除气罐 密封性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不稳定性引起混合过程的二维数值计算 被引量:10
9
作者 柏劲松 李平 +1 位作者 邹立勇 王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4-472,共9页
在可压缩多介质流体动力学高精度欧拉计算方法多介质流体分段抛物方法(multi-fluid piecewise parabolic method,MFPPM)基础上,运用算子分裂技术,增加二阶空间中心差方法和两步Rung-Kutta时间推进方法计算动力学黏性以及热流部分对流场... 在可压缩多介质流体动力学高精度欧拉计算方法多介质流体分段抛物方法(multi-fluid piecewise parabolic method,MFPPM)基础上,运用算子分裂技术,增加二阶空间中心差方法和两步Rung-Kutta时间推进方法计算动力学黏性以及热流部分对流场的影响,发展适用于NS(Navier-Stokes)方程的可压缩多介质黏性流体计算方法多介质黏性流体分段抛物方法(multi-viscousity-fluid piecewise parabolic method,MVPPM).文中采用MVPPM对英国AWE(atomic weapons establishment)激波管实验进行二维计算,给出了与实验图像基本一致的计算结果;应用MFPPM和MVPPM分别对二维柱对称内爆动力学界面不稳定性及其后期混合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给出内外界面演化、速度历史以及后期中心气穴不同半径内因RT(Rayleigh-Taylor)界面不稳定性引起的混合量分布情况,从计算结果比较可见黏性对物质界面处混合量的分布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不稳定性 混合 介质黏性流体 高精度计算格式 NAVIER-STOKES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aluminum particle on properties of viscous medium during warm viscous pressure bulging 被引量:2
10
作者 GAO Tie-jun LV Yang-jie +1 位作者 LIU Qing WANG Zhong-j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085-2092,共8页
Incorporating aluminum particles into viscous medium wa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viscous medium and the efficiency of warm viscous pressure forming(WVPF)process.The influence of aluminum pa... Incorporating aluminum particles into viscous medium wa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viscous medium and the efficiency of warm viscous pressure forming(WVPF)process.The influence of aluminum particles on a viscous medium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settling,thermal conductivity,and compression experiments.Warm viscous pressure bulging(WVPB)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polyetherimide(PEI)and AZ31B magnesium alloy sheet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aluminum particles size and fraction on the forming efficiency and formed specimens based on the heating preparation times and profile curves,wall thicknesses and surface roughness values of the bulging specime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viscous medium and the WVPF efficiency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via the addition aluminum particles with appropriate size and fraction under certain temperature condition,but have less influence on other properties of viscous me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rm viscous pressure forming aluminum particles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ming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