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吸着过程中杉木黏弹行为的经时变化规律及其频率依存性 被引量:6
1
作者 詹天翼 蒋佳荔 +2 位作者 彭辉 常建民 吕建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103,共8页
[目的]研究木材黏弹行为在水分吸着过程中的经时变化,明确水分对木材黏弹行为频率依存性的影响,补充和完善"水分-机械力"耦合作用下木材黏弹行为的变化规律,并为模拟和预测木材在切削、热压、磨浆等实际复杂过程中黏弹行为的变化提供... [目的]研究木材黏弹行为在水分吸着过程中的经时变化,明确水分对木材黏弹行为频率依存性的影响,补充和完善"水分-机械力"耦合作用下木材黏弹行为的变化规律,并为模拟和预测木材在切削、热压、磨浆等实际复杂过程中黏弹行为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含水率0.6%的杉木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机械分析仪(DMA Q800)在30℃、不同相对湿度条件(30%,60%和90%)下测定木材贮存模量E'和损耗因子tanδ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频率(1~50 Hz)之间木材黏弹行为的异同。水分吸着过程分为升湿和恒湿2个阶段:在升湿阶段,相对湿度由0以2%·min-1的速率分别升高至30%,60%或90%;在之后的恒湿阶段,相对湿度在30%,60%或90%下分别恒定240 min。[结果]在任一频率下,随着吸着时间的延长,木材贮存模量E'减小,损耗因子tanδ增大,并且贮存模量的变化率|ΔE'|明显小于损耗因子的变化率|Δtanδ|;单位含水率的贮存模量和损耗因子变化率(|ΔE'/ΔMC|和|Δtanδ/ΔMC|)随着吸着时间的延长均减小。此外,在水分吸着过程中的任一时间节点处,贮存模量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损耗因子随频率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损耗因子极小值对应的特征频率出现在10~30 Hz范围内,并随着吸着时间的延长向高频方向移动;在1 Hz和20 Hz频率下贮存模量的比值约为0.98,该比值基本不随吸着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但损耗因子的比值在升湿和恒湿过程中先增大后减小,并在升湿阶段结束时达到最大值。[结论]在水分吸着过程中,水分子的"塑化效应"是引起木材贮存模量减小和损耗因子增大的主要原因,并且单分子层吸着水的"塑化效应"最为明显;机械吸湿蠕变效应的存在使得升湿阶段木材黏弹性的变化较恒湿阶段明显;在水分吸着过程中,随着含水率增加,木材细胞壁聚合物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松弛时间减少,并且α力学松弛过程(由半纤维素玻璃化转变引起)和β力学松弛过程(基于木材细胞壁无定形区中伯醇羟基的回转取向运动的力学松弛过程与吸着水分子回转取向运动的力学松弛过程二者叠加而成)的转变向高频方向移动;在水分吸着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可引发木材细胞壁的不稳定化现象,并且相对湿度的变化加剧了这种不稳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吸着 黏弹行为 频率 机械吸湿蠕变效应 细胞壁不稳定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淀粉类型TPS/PBS共混体系的形貌与黏弹行为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纪伟 罗学刚 +1 位作者 林晓艳 黄永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00-2305,共6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生物质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价值日益凸显。其中淀粉由于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以及完全生物降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直链淀粉含量 热塑性淀粉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微观形貌 黏弹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硫醚/聚砜共混物的动态黏弹行为及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晓媛 芦艾 +1 位作者 王港 余雪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41-243,共3页
研究了聚苯硫醚/聚砜熔融共混物的的加工流变行为以及共混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动态黏弹响应;并对其相容性作出判断。结果表明,聚苯硫醚的加入显著改善了共混物的流动性,使其可在较低温度下成型;熔融态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较差,固态条件下的相... 研究了聚苯硫醚/聚砜熔融共混物的的加工流变行为以及共混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动态黏弹响应;并对其相容性作出判断。结果表明,聚苯硫醚的加入显著改善了共混物的流动性,使其可在较低温度下成型;熔融态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较差,固态条件下的相分离程度及损耗因子峰值大小依赖于组成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聚砜 共混物 动态黏弹行为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导数的沥青混合料动态黏弹行为 被引量:9
4
作者 尹应梅 张肖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891-3897,共7页
为了描述沥青混合料的动态黏弹行为,选择3种沥青混合料进行动态力学分析。通过沥青混合料动态蠕变试验和动态频率扫描试验,提出采用分数阶导数Burgers模型和分数阶导数Maxwell模型对沥青混合料的动态黏弹行为进行拟合,并与经典黏弹模型(... 为了描述沥青混合料的动态黏弹行为,选择3种沥青混合料进行动态力学分析。通过沥青混合料动态蠕变试验和动态频率扫描试验,提出采用分数阶导数Burgers模型和分数阶导数Maxwell模型对沥青混合料的动态黏弹行为进行拟合,并与经典黏弹模型(Burgers模型和广义Maxwell模型)的拟合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Burgers模型不能很好地拟合动态蠕变曲线,在蠕变始末端偏差尤为明显;广义Maxwell模型在动态模量曲线两端的拟合效果较差,而分数阶导数Burgers模型可较精确地描述沥青混合料的动态蠕变曲线;分数阶导数Maxwell模型的拟合效果较优,且拟合得到的参数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分数阶导数 动态黏弹行为 本构关系 流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S/HDPE共混物的动态黏弹行为与相形态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晶如 夏阳阳 +1 位作者 高力群 俞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58,共7页
采用动态流变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考察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的动态黏弹行为与相形态,对比1%(质量分数,下同)的纳米和微米CaCO_3对HIPS/HDPE(30/70)不相容共混物的增容效果。结果表明:当HDPE小于30%时,HI... 采用动态流变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考察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的动态黏弹行为与相形态,对比1%(质量分数,下同)的纳米和微米CaCO_3对HIPS/HDPE(30/70)不相容共混物的增容效果。结果表明:当HDPE小于30%时,HIPS/HDPE共混物在低频区的复数黏度和储存模量均显示出明显的正偏差,而当HDPE大于30%时,则呈现负偏差;前者与HDPE和PB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相关,而后者归因于HDPE基体与PS分散相之间较弱的界面相互作用。当HIPS为基体时,HDPE分散相粒子呈现较宽的尺寸分布;而当HDPE为基体时,PS分散相呈现双模尺寸分布,对应于两种不同类型的PS分散相粒子的存在。1%的纳米CaCO_3对HIPS/HDPE(30/70)不相容共混体系起到了一定的增容效果,CaCO_3纳米粒子主要位于HIPS/HDPE相界面以及HDPE连续相内;而微米CaCO_3对该共混体系仅起到了增黏而非增容作用,CaCO_3微米粒子仅位于HDPE连续相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抗冲聚苯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共混 动态黏弹行为 相形态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对PS熔体流变及黏弹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英姿 李惠林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5-50,共6页
采用Bagley入口校正等理论计算方法与实验结果相结合 ,讨论了超声振动对PS熔体流变及黏弹行为的影响。在口模入口处施加超声振动 ,降低了聚合物熔体的非牛顿性 ,改变其黏弹行为 ,使其在毛细管口模中流动时弹性形变及储能减小 ,形变松弛... 采用Bagley入口校正等理论计算方法与实验结果相结合 ,讨论了超声振动对PS熔体流变及黏弹行为的影响。在口模入口处施加超声振动 ,降低了聚合物熔体的非牛顿性 ,改变其黏弹行为 ,使其在毛细管口模中流动时弹性形变及储能减小 ,形变松弛加快 ,黏度降低 ,从而使挤出加工中流动阻力变小 ,挤出效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聚苯乙烯 流变 黏弹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砜/聚苯硫醚共混物的动态黏弹行为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晓媛 芦艾 +1 位作者 王港 余雪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48,共4页
研究了聚砜/聚苯硫醚(PSF/PPS)共混物的动态流变特征、共混物动态热力学行为及力学性能,并分析了相容性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PPS的加入显著改善了共混物的流动性,共混物的黏度随PPS含量和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对剪切速率的... 研究了聚砜/聚苯硫醚(PSF/PPS)共混物的动态流变特征、共混物动态热力学行为及力学性能,并分析了相容性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PPS的加入显著改善了共混物的流动性,共混物的黏度随PPS含量和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对剪切速率的变化不敏感;共混体系呈一定界面相互作用的两相体系,其相容性依赖于组成比例。当PSF/PPS为3/7(质量比,下同)时共混体系相容性最好,相应地表现出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尤其是冲击强度比PPS提高了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 聚苯硫醚 动态黏弹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多单体接枝共聚物动态黏弹行为的研究
8
作者 洪浩群 何慧 +1 位作者 贾德民 张海燕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39,共3页
采用固相接枝法合成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的多单体接枝共聚物(PETM),并分析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动态黏弹行为。结果表明,GMA,St,BA都参与了固相接枝反应,并接枝到HDPE主链。接... 采用固相接枝法合成高密度聚乙烯(HDPE)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的多单体接枝共聚物(PETM),并分析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动态黏弹行为。结果表明,GMA,St,BA都参与了固相接枝反应,并接枝到HDPE主链。接枝支链对PETM有增塑作用。PETM中BA含量相对较多,柔性增加,弹性模量和损耗模量下降。HDPE接枝过程中容易产生凝胶物,引起损耗因子的增加。PETM中St含量增加,可以减少HDPE的交联反应和降低PETM中凝胶物含量,从而降低PETM的损耗因子。时温等效原理适合于描述PETM的动态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多单体接枝共聚物 动态黏弹行为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解吸过程中杉木黏弹行为的经时变化规律及其频率依存性 被引量:7
9
作者 詹天翼 吕建雄 +3 位作者 张海洋 蒋佳荔 彭辉 常建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5-162,共8页
【目的】研究木材黏弹行为在水分解吸过程中的经时变化规律及其频率依存性,明确细胞壁不稳定化现象对木材松弛转变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以含水率为22.2%(对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30℃和85%)的杉木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机械分析仪(... 【目的】研究木材黏弹行为在水分解吸过程中的经时变化规律及其频率依存性,明确细胞壁不稳定化现象对木材松弛转变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以含水率为22.2%(对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30℃和85%)的杉木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机械分析仪(DMA Q800)测定水分解吸过程中木材贮存模量E'和损耗模量E″的经时变化,并比较不同频率(1~50 Hz)之间黏弹行为变化的异同。在水分解吸过程中,共设置3个相对湿度水平(0%、30%和60%),任一相对湿度水平下的水分解吸过程分为降湿和恒湿2个阶段:在降湿阶段,相对湿度由85%以2%·min^(-1)分别降低至0%、30%或60%;在恒湿阶段,相对湿度在0%、30%或60%下恒定120 min。此外,选取6个平衡含水率水平(0.6%、3.2%、7.4%、13.1%、17.9%和22.2%)研究水分平衡状态下木材黏弹行为在不同频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在所有频率下,随着解吸时间延长,木材贮存模量增加,损耗模量减小。以1 Hz频率为例,选取降湿阶段和恒湿阶段结束为时间节点,贮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变化率(|ΔE'|和|ΔE″|)及其与含水率变化率的比值(|ΔE'/ΔMC|和|ΔE″/ΔMC|)随解吸时间的变化为:在降湿阶段结束时,|ΔE'|基本等于或大于|ΔE″|,|ΔE'/ΔMC|基本等于或大于|ΔE″/ΔMC|;但在恒湿阶段结束时,|ΔE'|小于|ΔE″|,|ΔE'/ΔMC|小于|ΔE″/ΔMC|。在降湿和恒湿阶段,|ΔE'|、|ΔE″|、|ΔE'/ΔMC|和|ΔE″/ΔMC|均随相对湿度水平的减小而增大。在解吸过程中,贮存模量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损耗模量随频率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损耗模量极小值对应的特征频率出现在10~30 Hz范围内。特征频率随着解吸时间的延长向低频方向移动。在含水率相同时,解吸过程对应的理论特征频率要较水分平衡状态的高。在解吸过程中,木材黏弹行为的变化在不同频率间有所差异。以损耗模量在1 Hz和20 Hz频率下的比值(E″1Hz/E″20Hz)为例,随着解吸时间的延长,E″1Hz/E″20Hz先增大后减小;在解吸过程的任一时间节点处,E″1Hz/E″20Hz在相对湿度为0%时最大,60%时最小。根据E″1Hz/E″20Hz的变化量计算细胞壁不稳定化程度的残余率,对应于相对湿度0%、30%和60%,残余率分别为2.22%、0.48%和0.37%。【结论】随着解吸时间的延长,木材刚度增加,阻尼减小;刚度的变化主要与"分子间氢键重建"效应有关,而阻尼的变化则是"分子间氢键重建"效应和"自由体积"效应的叠加作用。随着解吸时间延长,吸着水分子和"吸着水-聚合物分子链"复合基团的取向运动难度增大,表现为α力学松弛过程(由半纤维素玻璃化转变引起)和β力学松弛过程(基于木材细胞壁无定形区中伯醇羟基回转取向运动的力学松弛过程与吸着水分子回转取向运动的力学松弛过程二者叠加而成)的转变向低频方向移动,但细胞壁不稳定化的存在使得聚合物分子链的取向运动难度减小。随着解吸时间延长,细胞壁的不稳定化程度逐渐减弱;根据损耗模量在1 Hz和20 Hz频率下的比值可以预测达到新的平衡含水率时细胞壁不稳定化程度的残余率。此外,理论残余不稳定化程度随着相对湿度水平的降低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解吸 黏弹行为 频率依存性 细胞壁不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E/竹粉复合材料的界面演变及流变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蔷蔷 李村 +2 位作者 胡圣飞 刘清亭 张荣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40,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跟踪硅烷偶联剂中Si元素在高密度聚乙烯(HDPE)基竹塑共混体系界面处的分布,并结合旋转流变仪研究了共混体系加工过程中的界面演变过程。发现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界面处Si元素的含量相对增加,体系的动态...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跟踪硅烷偶联剂中Si元素在高密度聚乙烯(HDPE)基竹塑共混体系界面处的分布,并结合旋转流变仪研究了共混体系加工过程中的界面演变过程。发现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界面处Si元素的含量相对增加,体系的动态模量、黏度升高。表明偶联剂连接的竹粉与HDPE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增强,界面层厚度增加。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竹粉填充体系在低频末端区的线性黏弹行为显著不同于HDPE基体,表现出"类固体"特性,动态流变测试对偶联剂的加入所引起的体系的黏弹行为及结构变化响应较敏感。Cole-Cole曲线可反映竹粉粒子网络结构及竹粉与HDPE基体界面相关的松弛信息,体现体系界面性质及竹粉与分子链间网络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竹粉 硅烷偶联剂 界面演变 线性黏弹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asalt fiber-reinforced silty clay 被引量:3
11
作者 JIA Yu ZHANG Jia-sheng +3 位作者 WANG Xuan DING Yu CHEN Xiao-bin LIU T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945-1956,共12页
Fiber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nd has been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Basalt fiber is a new kind of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highperfo... Fiber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nd has been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Basalt fiber is a new kind of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highperformance soil reinforcement material,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asalt fiber-reinforced soil have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In this paper,we conducted monotonic triaxial and cyclic triaxial tests,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fiber content,moisture content,and confining pressure on the shear characteristics,dynamic modulus,and damping ratio of basalt fiber-reinforced silty clay.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basalt fiber can enhance the shear strength of silty clay by increasing its cohesion.We find that the shear strength of reinforced silty clay reaches its maximum when the fiber content is approximately 0.2%and the moisture content is 18.5%(optimum moisture content).Similarly,we also find that the dynamic modulus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same strain first increases the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fiber content and moisture content and reaches its maximum when the fiber content is approximately 0.2%and the moisture content is 18.5%.The dynamic modulu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fining pressure.However,the change in the damping ratio with fiber content,moisture content,and confining pressure is opposite to that of the dynamic modulus.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optimum content of basalt fiber for use in silty clay is 0.2%.After our experiments,we us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to observe the microstructure of specimens with different fiber contents,and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ipping effect and binding effect are the main mechanisms of fiber reinfor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alt fiber-reinforced silty clay shear behavior dynamic modulus damping ratio optimum fiber con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