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土砂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王沙威 何斌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9期4589-4591,共3页
型砂的干压强度、湿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是评价型砂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膨润土、水分以及紧实率对型砂的湿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水分含量在4%—5%、钙基膨润土7%、钠基膨润土8%、锤击次数9次时,... 型砂的干压强度、湿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是评价型砂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膨润土、水分以及紧实率对型砂的湿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水分含量在4%—5%、钙基膨润土7%、钠基膨润土8%、锤击次数9次时,型砂的强度可达到最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黏土砂 干压强度 湿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纤维改良砂质黏土干缩裂隙试验研究
2
作者 郭鸿 鲁玉妍 +3 位作者 李文阳 邹虎金 张彤川 黄芙蓉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砂质黏土保水性较弱,在蒸发作用下容易发生显著的干缩裂隙,加剧了其边坡的降水入渗,容易导致失稳。为了研究不同生态纤维对砂质黏土干缩裂隙的抑制作用,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分别对黄麻纤维、稻杆纤维改良作用下砂质黏土的水分蒸发、表面... 砂质黏土保水性较弱,在蒸发作用下容易发生显著的干缩裂隙,加剧了其边坡的降水入渗,容易导致失稳。为了研究不同生态纤维对砂质黏土干缩裂隙的抑制作用,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分别对黄麻纤维、稻杆纤维改良作用下砂质黏土的水分蒸发、表面裂隙发展、演变和结构形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纤维与土颗粒有较强的黏结性,可通过延缓土体水分蒸发和加筋作用,有效抑制砂质黏土的干缩裂隙,且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抑制干缩裂隙的效果增强;在0.6%(质量分数)的掺量下,黄麻纤维和稻杆纤维的改良效果最为显著,裂隙率分别下降了30.6%和23.8%,平均裂隙宽度分别下降了66.64%和70.86%。黄麻纤维、稻杆纤维的改良方法,为砂质黏土填筑工程的干缩裂隙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干缩裂隙 生态纤维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盾构废弃砂质黏土现场制备新型溶洞填充料试验研究
3
作者 陈阵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31,共9页
为了研发以盾构渣土为主要材料的溶洞填充注浆材料,实现盾构废弃砂质黏土原位化再生利用,以深圳地铁3号线盾构产生的砂质黏土为主原料,辅以水泥和外加剂,在地铁盾构现场制备下伏溶洞填充材料。先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外加剂、水胶比、... 为了研发以盾构渣土为主要材料的溶洞填充注浆材料,实现盾构废弃砂质黏土原位化再生利用,以深圳地铁3号线盾构产生的砂质黏土为主原料,辅以水泥和外加剂,在地铁盾构现场制备下伏溶洞填充材料。先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外加剂、水胶比、胶土比等因素对新型溶洞填充料性能影响规律;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及现场试验对所制备溶洞填充料的胶凝情况及实际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铝钙氧化物类外加剂可显著提高溶洞填充料的强度,1 h抗压强度达到0.479 MPa,28 d抗压强度可达11.048 MPa,该外加剂的加入还可提升材料的水稳定性与抗干缩性能,28 d龄期水稳定系数上升20.5%、干缩值降低63.4%。2)提升胶土比与降低水胶比,均可提升溶洞填充料28 d抗压强度;当胶土比大于0.3之后,溶洞填充料强度随胶土比的提升增长明显。3)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发现,在水化作用下,水泥与铝钙氧化物类外加剂在土体中形成丝状与片状连接,土体孔隙总体积减小,密实性增大,结构间的连接更为紧密,使得溶洞填充料具有较高的强度。4)通过开展溶洞填充料现场应用试验可知,钻芯样平均强度为4.16 MPa,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黏土 溶洞填充料 外加剂 抗压性能 微观机理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黏土变形与强度特性的大型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果林 钟正 林宇亮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5-29,共5页
通过大型三轴试验,对不同压实度及不同加筋条件下砂黏土的应力应变特性、抗剪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试验现象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高压实度低围压下应力应变关系呈微软化型,低密实度及高围压下呈硬化型,黏聚力随压实度的提高呈指... 通过大型三轴试验,对不同压实度及不同加筋条件下砂黏土的应力应变特性、抗剪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试验现象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高压实度低围压下应力应变关系呈微软化型,低密实度及高围压下呈硬化型,黏聚力随压实度的提高呈指数增长,内摩擦角变化不明显;加筋机理符合"准黏聚力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大型三轴试验 变形与强度特性 压实度 加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黏土混合物的压缩性状及其粗颗粒骨架形成机制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子龙 朱向阳 +1 位作者 邓永锋 刘华山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众多学者已对黏土和砂土的压缩特性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在自然界或者人工吹填造陆工程中,更为常见的地基土类型是粗细共存、级配不连续的砂-黏土或粗粒-细粒混合物,而关于该类特殊土压缩特性的研究成果却鲜见报道。针对该问题,配制不同砂... 众多学者已对黏土和砂土的压缩特性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在自然界或者人工吹填造陆工程中,更为常见的地基土类型是粗细共存、级配不连续的砂-黏土或粗粒-细粒混合物,而关于该类特殊土压缩特性的研究成果却鲜见报道。针对该问题,配制不同砂土比例和含水量的砂-黏土混合物,开展一维固结试验,以研究砂-黏土混合物的压缩特性并明确粗颗粒骨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混合物与一般黏性土的压缩性状有所不同,虽用于评价纯黏土压缩特性的归一化指标e/eL和孔隙指数Iv均能拓展运用在砂-黏土混合物中,即建立其与荷载之间的关系式,但是纯黏土与砂-黏土混合物归一化压缩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表现出不适用性。本质原因在于混合物在荷载作用下形成了砂骨架,骨架形成前后混合物的压缩特性分别由黏土和砂骨架控制。引入了砂-黏土混合物四相体系,根据黏土孔隙比和砂孔隙比两个参数阐明了砂骨架的形成机制,给出了压缩性状差异性的机理解释。文末给出了砂骨架形成的预测方法,明确了两种压缩机制转换的阈值。研究成果对阐明砂-黏土混合物的压缩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对该类土地基的沉降计算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黏土混合物 压缩性状 归一化指标 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黏土与砂-黏土混合物渗透特性差异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子龙 朱向阳 +2 位作者 江舜武 刘华山 邓永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6-381,共6页
根据重塑纯黏土和砂-黏土混合物试样的室内固结试验结果,反演了渗透系数,探讨了纯黏土和砂-黏土混合物的渗透特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常用于评价纯黏土渗透性状的归一化指标e/eL(孔隙比与液限状态孔隙比的比值)能拓展运用于砂-黏土混合物... 根据重塑纯黏土和砂-黏土混合物试样的室内固结试验结果,反演了渗透系数,探讨了纯黏土和砂-黏土混合物的渗透特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常用于评价纯黏土渗透性状的归一化指标e/eL(孔隙比与液限状态孔隙比的比值)能拓展运用于砂-黏土混合物中,但e/eL与渗透系数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这显著不同于纯黏土的线性关系,其本质原因在于混合物在压缩过程中形成了砂骨架.骨架形成前,纯黏土和砂-黏土混合物的e/eL与渗透系数的2条关系曲线吻合良好,而在骨架形成后,两者的关系曲线存在明显的差异;引入砂-黏土混合物四相体系,从黏土孔隙比和砂孔隙比的角度阐述了砂骨架的形成机制,且对两者渗透性状的差异性进行了详细的机理解释;最后给出了一种可以预测纯黏土和砂-黏土混合物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黏土混合物 归一化指标 渗透特性 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邓肯-张模型的低液限粉质黏土-砂的强度规律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壹敏 陈志敏 +2 位作者 孙胜旗 赵运铎 张常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252-3257,共6页
目前研究中着重研究单一类型土体的力学特性,忽略了对各类型土体共存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各类土体间协调性研究仍有较大空白。根据现场实际工程状况以及对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地层的研究需要,通过标准三轴实验研究低液限粉质黏土和砂大量共... 目前研究中着重研究单一类型土体的力学特性,忽略了对各类型土体共存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各类土体间协调性研究仍有较大空白。根据现场实际工程状况以及对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地层的研究需要,通过标准三轴实验研究低液限粉质黏土和砂大量共存地层含砂率和含水率因素对该地层强度变化的作用规律以及邓肯-张模型的适用性。试验研究表明:与粉质黏土层相比,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层土体强度较小;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层中含砂率对土体强度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分界;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地层含水率对土体强度的影响与含砂率和地应力有关;低液限粉质黏土-砂层较好地符合邓肯-张双曲线增量弹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液限 粉质黏土- 偏差应力 含水率 轴向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黏土混合物高压压实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玲 刘金泉 +3 位作者 刘造保 刘桃根 王伟 邵建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502-3514,共13页
利用自行设计高压固结仪对5种不同含砂率的饱和砂-黏土混合物开展一系列高压压缩试验,研究砂-黏土混合物压缩性和渗透性演化规律及其对矿物组分的依赖性。试验结果表明,饱和砂-黏土混合物的孔隙比-压力(e-lgP)曲线随着含砂率增高呈现出... 利用自行设计高压固结仪对5种不同含砂率的饱和砂-黏土混合物开展一系列高压压缩试验,研究砂-黏土混合物压缩性和渗透性演化规律及其对矿物组分的依赖性。试验结果表明,饱和砂-黏土混合物的孔隙比-压力(e-lgP)曲线随着含砂率增高呈现出指数函数模式向双曲线函数模式转化,而e-P曲线在压力高于8.1 MPa则呈线性变化,其斜率依赖于含砂率。最优含砂率随固结压力的增大而逐渐从75%移向30%。不同含砂率的砂-黏土混合物的孔隙率、固结压力和含砂率存在统一的幂函数关系。渗透系数与含砂率有关,渗透系数与孔隙率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从砂-黏土混合物骨架结构和孔隙类型的角度出发,从本质上分析含砂率、固结压力对混合物压缩性和渗透性的作用规律。结合SEM微细观结构观测结果,验证砂-黏土混合物骨架结构与含砂率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混合材料 压缩性 孔隙结构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筋材-砂-黏土层状体系接触面剪切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枫 徐超 宋世彤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2,共4页
以筋材-砂-黏土层状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界面剪切试验,对筋材-黏土间夹砂层后改善筋土之间相互作用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借助直接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通过改变砂层的粒度成分(粗砂和细砂)和砂层厚度(1~3cm),分析该层状体系的具体影响... 以筋材-砂-黏土层状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界面剪切试验,对筋材-黏土间夹砂层后改善筋土之间相互作用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借助直接剪切试验和拉拔试验,通过改变砂层的粒度成分(粗砂和细砂)和砂层厚度(1~3cm),分析该层状体系的具体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尽管在筋材-黏土间夹砂层可有效提高界面的抗剪强度,但在25 ~ 75 kPa法向应力下,砂的组构(粗砂和细砂)和砂层厚度对该体系的影响都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材--黏土层状体系 界面剪切试验 层厚度 粒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UH模型的砂/黏土不排水柱孔扩张统一解 被引量:6
10
作者 武孝天 徐永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9-1028,共10页
目前大多解答难以合理考虑密砂和超固结土的诸多力学特性,因而解答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此外可以统一描述砂土和黏土不排水柱孔扩张的解答很少。基于CSUH本构模型(Unified hardening model for clays and sands)推导了砂土和黏土中... 目前大多解答难以合理考虑密砂和超固结土的诸多力学特性,因而解答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此外可以统一描述砂土和黏土不排水柱孔扩张的解答很少。基于CSUH本构模型(Unified hardening model for clays and sands)推导了砂土和黏土中不排水柱孔扩张的弹塑性刚度矩阵[Dep]。在此基础上,联合大应变理论推导了不排水扩孔的控制方程,最后通过数值方法得到了方程的半数值半解析解。计算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不仅可以合理模拟柱孔扩张过程中松砂的液化和正常固结土的硬化,还可以模拟密砂和超固结土的剪胀、峰值强度、密实状态的衰化和特征状态等特性,因此可以合理模拟砂/黏土柱孔扩张过程中土体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孔扩张 /黏土 CSUH模型 不排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形基础下砂黏土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关宇 张毅博 《重庆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16,39,共10页
实际工程中常见砂黏土双层地基,在这种分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问题上传统的太沙基承载力公式不再适用。工程中常用的条形基础下,砂黏土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半经验计算方法可能会提供不可靠的预测。文中采用一种基于极限分析上限解的方法—... 实际工程中常见砂黏土双层地基,在这种分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问题上传统的太沙基承载力公式不再适用。工程中常用的条形基础下,砂黏土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半经验计算方法可能会提供不可靠的预测。文中采用一种基于极限分析上限解的方法——不连续布局优化(DLO)对砂黏土双层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在传统地基承载力公式的基础上引入了承载力折减系数,给出了不同工况下该系数的设计图表。基于DLO的计算结果,提出了一个可适用于取值范围广泛的几何和土体强度参数的多项式回归公式。基于文献中条形基础下,砂黏土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对所提出的简化公式进行了验证和不确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承载力 简化公式 不确定性 黏土双层地基 条形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质黏土与中砂互层中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地层变形规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郝哲 张佳玉 +3 位作者 杨韶林 孙煜 谢有军 马小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5,共5页
依托西安地铁8号线小白杨车站工程,针对粉质黏土与中砂互层地质条件,总结了导洞数量及施工顺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洞桩法车站暗挖施工全过程的地表沉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粉质黏土与中砂互层中洞桩法导洞施工阶段地表沉降主... 依托西安地铁8号线小白杨车站工程,针对粉质黏土与中砂互层地质条件,总结了导洞数量及施工顺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洞桩法车站暗挖施工全过程的地表沉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粉质黏土与中砂互层中洞桩法导洞施工阶段地表沉降主要受导洞数量影响,不同导洞数量下导洞开挖顺序相同时地表沉降规律一致;三导洞方案各种施工顺序下地表沉降普遍较小,三导洞方案对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四导洞方案和六导洞方案;洞桩法施工会对地层多次扰动,地表沉降在施工过程中表现出明显阶段性,导洞开挖及扣拱施作是引发地表沉降的主要阶段,主体扩挖易引发地层隆起。经对比分析,粉质黏土与中砂互层中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建议采用三导洞先中后边开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洞桩法 数值模拟 粉质黏土与中互层 导洞开挖 导洞数量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砂高液限黏土统计损伤硬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2-55,共4页
目前,将统计损伤理论应用于岩土体本构模型中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含砂高液限黏土进行常规物理试验和固结排水三轴试验,得到了不同围压下土体的轴向应力应变和体积应变轴向应变曲线,基于损伤理论并假设土体微元服从威布尔分布,建立了... 目前,将统计损伤理论应用于岩土体本构模型中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含砂高液限黏土进行常规物理试验和固结排水三轴试验,得到了不同围压下土体的轴向应力应变和体积应变轴向应变曲线,基于损伤理论并假设土体微元服从威布尔分布,建立了统计损伤硬化本构模型。通过将理论结果与试验曲线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对硬化型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对模型参数与应力应变曲线、损伤应变曲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相关结论对含砂高液限黏土的研究与工程实践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液限黏土 固结排水三轴试验 统计损伤 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阳盾构隧道地表沉降Peck公式参数修正 被引量:1
14
作者 郜新军 魏文宇 +1 位作者 李珊珊 苏庆辉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为准确预测洛阳粉质黏土与砂卵石复合地层中的盾构隧道地表沉降量,采用线性回归拟合方法,对洛阳地铁某区间隧道盾构掘进时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引入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α和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对单线Peck公式进行修正。结果表... 为准确预测洛阳粉质黏土与砂卵石复合地层中的盾构隧道地表沉降量,采用线性回归拟合方法,对洛阳地铁某区间隧道盾构掘进时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引入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α和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对单线Peck公式进行修正。结果表明:针对单线隧道,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拟合隧道横断面地表沉降得到的曲线与实际监测数据吻合度高,当修正系数α为0.4~0.9、β为0.5~0.7时得到的修正Peck公式精度最高;针对双线隧道,该地层下的地表沉降基本呈双峰“W”形,双线隧道的土体损失率η和沉降槽宽度系数K的分布区间分别为0.2%~0.8%和0.2~0.5,平均值分别为0.45%和0.37,且先行线的土体损失率均值、沉降槽宽度系数均值分别为后行线的1.4倍、1.3倍。研究成果可为洛阳典型粉质黏土与砂卵石复合地层中盾构隧道后续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盾构 粉质黏土卵石复合地层 PECK公式 线性拟合 地表沉降 修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地震时序作用下边坡动力响应及变形失稳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帅 刘静伟 李天昊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5-274,共10页
地震和降雨的时序关系对边坡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为了探明降雨-地震时序作用对边坡动力响应及变形失稳的影响机理,通过12组砂质黏土土样的空心圆柱扭剪试验,分析了降雨-地震时序作用下砂质黏土土样剪应力和体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 地震和降雨的时序关系对边坡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为了探明降雨-地震时序作用对边坡动力响应及变形失稳的影响机理,通过12组砂质黏土土样的空心圆柱扭剪试验,分析了降雨-地震时序作用下砂质黏土土样剪应力和体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降雨-地震时序作用对砂质黏土的极限剪应力影响显著,尤其是震后降雨条件下的影响更为明显;体应变分别出现了负方向性和负摩擦力现象,从而会影响土体的变形和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以边坡永久位移和滑移面为边坡动力损伤破坏的定量评价指标,重点研究了震后降雨作用下砂质黏土边坡的动力响应及变形失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降雨之前有无震动损伤,对边坡内部地下水位的上升速度有较大影响,边坡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形失稳破坏模式;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边坡损伤程度不同,后期降雨时边坡的滑移面形状、滑移规模、剪出口位置不同,但是整体表现为在边坡某一高度位置形成拉裂缝,随着降雨的持续作用拉裂缝逐步向坡脚底部逐级扩展,并产生滑移破坏,最后在坡脚形成堆积体。所得结论可为类似工程问题中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护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地震时序作用 黏土边坡 破坏模式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水泥系列浆材黏度时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飞 刘杰 +1 位作者 方尚伟 韩勤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94-99,共6页
为系统研究黏土水泥系列浆材的黏度时变特性,利用Brookfield+R/S流变仪对浆材进行了黏度试验,并选取典型试验结果深入研究黏度时变特性,得到拟合系数较高的黏度时变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普通黏土水泥浆材黏度随水固比的升高而降低,但随... 为系统研究黏土水泥系列浆材的黏度时变特性,利用Brookfield+R/S流变仪对浆材进行了黏度试验,并选取典型试验结果深入研究黏度时变特性,得到拟合系数较高的黏度时变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普通黏土水泥浆材黏度随水固比的升高而降低,但随黏土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黏度随时间变化可划分为下降期、上升期和固化期3个阶段;黏土水泥膏浆或砂膏浆的黏度值均随固化剂掺量增大而增大,但水泥膏浆的黏度变化分为低黏期、上升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而水泥砂膏浆的黏度变化只有下降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工程 黏土水泥浆材 黏土水泥膏浆 黏土水泥膏浆 黏度 松软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粒掺入对黏土断裂韧度的影响
17
作者 胡骏峰 王俊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60,共6页
以探究土体断裂韧度特性为目的,采用改进后的标准三点弯曲试验,消除了自重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在掺入不同含量和不同粒径大小的砾粒的情况下,制备相同含水率、干密度和初始裂缝的试样,测试其断裂韧度的变化以及观察裂缝扩展规律.结果表明... 以探究土体断裂韧度特性为目的,采用改进后的标准三点弯曲试验,消除了自重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在掺入不同含量和不同粒径大小的砾粒的情况下,制备相同含水率、干密度和初始裂缝的试样,测试其断裂韧度的变化以及观察裂缝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当掺入砂砾含量在0%~20%的时候,断裂韧度随着砂砾含量的增高而逐渐降低;当掺入砂砾的粒径在2~40mm的时候,在相同砂砾含量情况下,其断裂韧度随着掺入粒径的增加而增加;当掺入砂砾的粒径在0.75~2mm的时候,在相同砂砾含量情况下,其粒径大小对断裂韧度值没有明显影响;掺入颗粒的粒径大小会影响裂缝的扩展方向和发育数量,与掺入粗砾的试样相比较,掺入细砂的试样在裂缝区域更易于出现细小的网状裂纹,而掺入粗砾试样中的裂缝在扩展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弯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 断裂韧度 三点弯曲试验 水平加载 颗粒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反射的土质隧道分布式光纤传感应用技术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菀 干昆蓉 +1 位作者 施斌 张丹 《隧道建设》 201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为了开发一种高密度实时监测技术,用于及时了解隧道开挖面前方地层的变形情况,在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的已有成果基础上,采用模型设计、室内试验与应用工艺验证的方法,研究开发一种用于土质隧道围岩超前位移监测的方法,得出监测力学模型... 为了开发一种高密度实时监测技术,用于及时了解隧道开挖面前方地层的变形情况,在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的已有成果基础上,采用模型设计、室内试验与应用工艺验证的方法,研究开发一种用于土质隧道围岩超前位移监测的方法,得出监测力学模型与监测方程,提出传感器的制作与标定、布设与安装,系统集成与实时监测的工艺技术。研究成果在工程实践应用中得到了验证,取得了初步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DR 石家庄隧道 黏土 位移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ear strength of clayey sand treated by nanoclay mixed with recycled polyester fiber 被引量:2
19
作者 Mehrdad KHOLGHIFARD Babak AMINI BEHBAHAN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59-269,共11页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nanoclay mixed with recycled polyester fiber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oil as a new stabilizer material.To meet this objective,a series of dra...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nanoclay mixed with recycled polyester fiber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soil as a new stabilizer material.To meet this objective,a series of drained direct shear and compact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unreinforced and reinforced soil specimens with thre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he fiber-soil ratios ranging between 0.1%and 0.5%,as well as thre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nanoclay soil ratios ranging between 0.5%and 1.5%of the soil dry weight.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osition of the nanoclay recycled polyester fiber with the soil improved the friction angle(Φ)by 41%and cohesion(c)by 174%.The soil particles stick together through viscose gel produced by nanoclay.In addition,the rough and wavy surface of the fibers creates a bond and friction between the soil particles and prevents the movement of soil particles,and as a result,the soil strength is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treatment NANOCLAY recycled polyester fiber shear strength clayey sa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亭子口水利枢纽大坝渗漏及防渗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军 冉隆田 龙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20,28,共4页
亭子口水利枢纽坝址岩体为白垩系下统苍溪组相对透水的砂岩与相对不透水的砂质黏土岩,水库蓄水后可能沿着相对透水的砂岩层向下游产生渗漏。针对这一问题,经多年勘察研究,对两条帷幕防渗线路进行比较后,确定了最佳帷幕防渗线路,并分7段... 亭子口水利枢纽坝址岩体为白垩系下统苍溪组相对透水的砂岩与相对不透水的砂质黏土岩,水库蓄水后可能沿着相对透水的砂岩层向下游产生渗漏。针对这一问题,经多年勘察研究,对两条帷幕防渗线路进行比较后,确定了最佳帷幕防渗线路,并分7段确定了最佳防渗线路的帷幕下限及应伸入的岩层深度。详细介绍了勘探过程,其工作思路及防渗方案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漏 防渗帷幕 黏土 亭子口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