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可变T_2截止值确定束缚水饱和度 被引量:13
1
作者 苏俊磊 王艳 孙建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91-1495,1520,共6页
为了得到准确的束缚水饱和度数据,以T2截止值模型为基础,分别用基于经验固定T2截止值、经验可变T2截止值及渗透率Coates模型的可变T2截止值3种方法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利用常规岩心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其计算精度。结果表明,基于渗透率Coate... 为了得到准确的束缚水饱和度数据,以T2截止值模型为基础,分别用基于经验固定T2截止值、经验可变T2截止值及渗透率Coates模型的可变T2截止值3种方法确定束缚水饱和度,利用常规岩心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其计算精度。结果表明,基于渗透率Coates模型的可变T2截止值计算核磁束缚水饱和度精度最高,与常规岩心分析束缚水饱和度平均相对误差为9.5%,而且此方法可确定Coates模型中的地区经验系数C、m、n,提高了核磁渗透率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葡萄花油组 t2截止 束缚水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T_2截止值实验研究及其测井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汪中浩 章成广 +2 位作者 肖承文 陈新林 宋帆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由于一个地区甚至一口井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截止值,无法用单一的截止值方法区分束缚水和自由流体,因而用核磁共振测井来解释束缚水饱和度存在着实用上的困难。为此,借鉴已发表的实验方法对塔中地区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了核磁共振实验。在... 由于一个地区甚至一口井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截止值,无法用单一的截止值方法区分束缚水和自由流体,因而用核磁共振测井来解释束缚水饱和度存在着实用上的困难。为此,借鉴已发表的实验方法对塔中地区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了核磁共振实验。在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时充分考虑到岩石孔隙结构的变化,发现T2截止值与孔隙结构综合指数(k/φ)密切相关,故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测井解释的变T2截止值方法。在实际测井解释中,采用变T2截止值求得的束缚水饱和度与压汞实验数据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截止 束缚水饱和度 测井解释 核磁共振测井 压汞 塔中地区 低渗透储层 岩心 孔隙结构 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_(2)截止值确定致密岩心表面弛豫率 被引量:9
3
作者 余玥 孙一迪 +3 位作者 高睿 达丽娜 侯竞薇 杨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2-349,共8页
确定致密岩心样品表面弛豫率的最常用方法是平均值法和比表面积法,但平均值法结合了压汞测试,会对岩心造成永久伤害。提出了一种基于T_(2)截止值确定致密岩心表面弛豫率的无损新方法。首先,使用该方法确定岩心样品表面弛豫率;之后,将计... 确定致密岩心样品表面弛豫率的最常用方法是平均值法和比表面积法,但平均值法结合了压汞测试,会对岩心造成永久伤害。提出了一种基于T_(2)截止值确定致密岩心表面弛豫率的无损新方法。首先,使用该方法确定岩心样品表面弛豫率;之后,将计算结果与平均值法和比表面积法进行对比,并通过选择合适的表面弛豫率将核磁共振T_(2)谱转化为孔隙直径分布;最后,获取样品残余油分布。结果表明,四块岩心样品最终表面弛豫率分别为5.85,2.98,4.66,2.17μm/s;结合三种方法计算结果可获取中孔和大孔的孔隙直径分布;残余油主要分布在微孔和中孔。该方法是一种无损测试方法,有助于快速有效确定致密岩心表面弛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_(2)截止 核磁共振 孔隙直径分布 表面弛豫率 致密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态分布拟合的致密砂砾岩储层核磁共振测井可变T2截止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明 贾春明 +2 位作者 穆玉庆 李静 胡婷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2-621,I0014,共11页
T2截止值是核磁共振测井解释和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现有的T2截止值确定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不足,给核磁共振测井在复杂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带来极大挑战。为此,提出一种新的T2截止值计算方法:首先,根据饱含水状态核磁共振T2谱的形态差... T2截止值是核磁共振测井解释和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现有的T2截止值确定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不足,给核磁共振测井在复杂储层评价中的应用带来极大挑战。为此,提出一种新的T2截止值计算方法:首先,根据饱含水状态核磁共振T2谱的形态差异,将21块实验岩心划分为五种类型,分析每一类岩石饱含水及离心束缚水状态核磁共振T2谱的形态特征;然后利用正态分布函数拟合离心束缚水或大孔隙可动水核磁共振T2谱,并使其代替岩心核磁共振实验结果,进而获取可变T2截止值;在此基础上计算砂砾岩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和渗透率。该方法的优势是能够直接从饱含水状态核磁共振T2谱中计算出T2截止值。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确定的T2截止值与岩心实验结果之间的绝对误差小于2.0ms,计算的相应束缚水饱和度与岩心实验的束缚水饱和度之间的绝对误差小于5.0%,计算的渗透率与岩心实验结果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极大地提高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t2截止 束缚水饱和度 正态分布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图论多分辨率聚类方法构建核磁可变T2截止值预测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年泽润 张超谟 +3 位作者 张冲 陈星河 徐文斌 杨旺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5期10867-10875,共9页
准确求取T_(2)截止值对核磁共振资料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至关重要,传统T_(2)截止值获取方法受到区域性、储层非均质性等影响明显,实际使用中往往误差较大。基于岩心核磁实验,分析物性参数、核磁共振T_(2)谱几何均值等参数与T_(2)截止值... 准确求取T_(2)截止值对核磁共振资料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至关重要,传统T_(2)截止值获取方法受到区域性、储层非均质性等影响明显,实际使用中往往误差较大。基于岩心核磁实验,分析物性参数、核磁共振T_(2)谱几何均值等参数与T_(2)截止值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储层非均质的影响,提出采用图论多分辨率聚类方法,利用邻近指数和核心代表指数划分测井相,结合铸体薄片等资料建立测井相与岩相的对应关系,建立基于测井相约束的可变T_(2)截止值预测模型。在渤海盆地X油田实际应用中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计算的T_(2)截止值与岩心核磁实验T_(2)截止值测量值误差较小,较传统方法优势明显,进一步提高了利用核磁共振资料计算储层参数的准确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t_(2)截止 图论多分辨率聚类 岩石物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测井黏土束缚水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陆云龙 崔云江 +1 位作者 朱猛 赵书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3-718,I0009,共7页
黏土束缚水是储层测井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扩散双电层理论推导出黏土束缚水孔隙度(φ_(cw))与阳离子交换量之间的理论公式,通过岩心阳离子交换实验测定φ_(cw)。依据核磁共振—阳离子交换联测实验,对比分析了传统3ms黏土束缚水T_(2... 黏土束缚水是储层测井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扩散双电层理论推导出黏土束缚水孔隙度(φ_(cw))与阳离子交换量之间的理论公式,通过岩心阳离子交换实验测定φ_(cw)。依据核磁共振—阳离子交换联测实验,对比分析了传统3ms黏土束缚水T_(2)截止值测定φ_(cw)的误差,明确了黏土束缚水T_(2)截止值与核磁共振不同截止值计算的φ_(cw)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变黏土束缚水T_(2)截止值计算模型,从而实现核磁共振测井精细计算φ_(cw)的方法并给出具体计算步骤。应用效果表明,相比传统3ms核磁共振测井计算的φ_(cw),所提新方法计算结果更合理,与岩心分析结论更匹配,是黏土束缚水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黏土束缚水孔隙度 黏土束缚水t_(2)截止 阳离子交换能力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测井T2截止值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7
7
作者 冯进 孙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3期181-183,188,共4页
在缺乏岩心核磁共振实验资料的情况下,确定合适的核磁共振测井T2截止值(即T2cutoff)对于准确评价地层非常重要。NHA井砂岩储层核磁共振束缚水饱和度对T2cutoff的敏感度分析表明,T2cutoff取值对低孔低渗层束缚水饱和度的计算影响较大,当T... 在缺乏岩心核磁共振实验资料的情况下,确定合适的核磁共振测井T2截止值(即T2cutoff)对于准确评价地层非常重要。NHA井砂岩储层核磁共振束缚水饱和度对T2cutoff的敏感度分析表明,T2cutoff取值对低孔低渗层束缚水饱和度的计算影响较大,当T2cutoff从21.3ms变化至52.9ms,低孔低渗层束缚水饱和度的变化量高达22.7%。可通过对比其他高含油(气)饱和度地层常规资料含水饱和度与核磁共振束缚水饱和度差值来确定低孔低渗层合理的T2cutoff取值。通过拟合得到的NHA井储层核磁共振束缚水饱和度与储层物性指数及T2cutoff的经验关系式,可用于分析该地区储层核磁共振束缚水饱和度对T2cutoff的敏感性,以及估算某T2cutoff下的束缚水饱和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t2截止 敏感度分析 束缚水饱和度 储层物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的核磁共振测井可变T2截止值预测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伟 万钧 +1 位作者 吴意明 曲玉亮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3-199,共7页
基于岩心核磁共振实验,优选出对T2截止值较敏感的三个参数:核磁孔隙度、饱和水及离心状态下的T2几何均值,建立了核磁共振测井可变T2截止值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南海某盆地实际地层,获取了连续可变T2截止值,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储层束缚... 基于岩心核磁共振实验,优选出对T2截止值较敏感的三个参数:核磁孔隙度、饱和水及离心状态下的T2几何均值,建立了核磁共振测井可变T2截止值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南海某盆地实际地层,获取了连续可变T2截止值,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通过与岩心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同时与其他模型相比,在目的层段利用该模型计算的束缚水饱和度较高,为该地区低阻油层的成因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t2截止 束缚水饱和度 t2几何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测井束缚水模型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鲜德清 傅少庆 谢然红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8-582,共5页
核磁共振(NMR)测井是目前唯一能区分地层中可动流体和束缚流体的测井方法,具有其他测井方法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在分析孔隙介质中束缚水存在机理的基础上,给出了目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确定束缚水的模型和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核磁共振(NMR)测井是目前唯一能区分地层中可动流体和束缚流体的测井方法,具有其他测井方法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在分析孔隙介质中束缚水存在机理的基础上,给出了目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确定束缚水的模型和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T2截止值方法(CBVI)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确定束缚水体积方法,这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适用的,但不适合于高含水饱和度的粗粒砂岩以及碳酸盐岩储层;T2谱系数法(SBVI)不适合近似束缚水状态的含烃地层;渐变截止值法(TB-VI)适合于任何饱和水的以及水基泥浆冲刷的地层,在纯净、分选好的砂岩和碳酸盐岩地层,该方法计算结果更准确;BVI加权函数法对孔隙几何形状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束缚水模型 t2截止 t2谱系数法 BVI加权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室条件下的核磁共振测井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冲 毛志强 金燕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4-518,共5页
选取四川盆地须家河组54块砂岩岩样进行了核磁共振实验测量。通过T2谱面积比值法、称重法、SBVI法、统一T2截止值法和综合物性参数统计模型法确定了束缚水饱和度,对比分析了这五种方法,认为称重法和T2谱面积比值法可以作为建立束缚水饱... 选取四川盆地须家河组54块砂岩岩样进行了核磁共振实验测量。通过T2谱面积比值法、称重法、SBVI法、统一T2截止值法和综合物性参数统计模型法确定了束缚水饱和度,对比分析了这五种方法,认为称重法和T2谱面积比值法可以作为建立束缚水饱和度模型的基础数据;统一T2截止值法和综合物性参数统计模型法效果优于SBVI法,可以用这两种方法来确定须家河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模型。根据压汞毛管压力测量结果,考察了核磁实验所得到的束缚水饱和度的应用条件。研究认为,对于渗透率大于1×10-4μm2的样品,0.6897 MPa的驱替压力可以将全部可动水驱替干净,核磁实验测得的束缚水饱和度即为严格意义上的束缚水饱和度。对于渗透率小于1×10-4μm2的岩样,0.6897 MPa的驱替压力不能将可动水全部驱出,核磁实验测得的束缚水饱和度只是一定驱替条件下的含水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缚水饱和度 核磁共振 实验 t2分布 t2截止 压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核磁共振测井T2谱划分裂缝型储层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召成 孙建孟 +2 位作者 耿生臣 张玲 史建忠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1年第4期113-118,共6页
应用核磁共振测井T2谱划分储层类型的关键是T2截止值的确定。提出了先通过压汞等实验手段或测井间接计算确定束缚水饱和度 ,然后在核磁共振测井图上直接确定T2截止值的方法。胜利埕北 30 2井的灰岩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资料一方面为提出... 应用核磁共振测井T2谱划分储层类型的关键是T2截止值的确定。提出了先通过压汞等实验手段或测井间接计算确定束缚水饱和度 ,然后在核磁共振测井图上直接确定T2截止值的方法。胜利埕北 30 2井的灰岩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资料一方面为提出的方法验证了可行性 ,另一方面表明束缚水饱和度和T2截止值随样品不同而变 ,多数情况下不能简单地用一个T2截止值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 ,总结了应用核磁测井解释孔隙类型的解释模式 ,并通过应用实例证明在核磁测井孔隙类型解释的基础上可应用核磁测井进行裂缝性储层的储层类型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截止 束缚水饱和度 压汞实验 核磁共振实验 测井 裂缝型储层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减阻纳米流体岩心的润湿性反转表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顾春元 徐冬星 +3 位作者 刘松林 庞东山 薛佩雨 潘谦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4,共8页
岩心润湿性反转是纳米流体减阻的关键机制之一,快速、可靠地表征这一变化特征十分重要。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探索针对同一岩心快速测试润湿性反转的T_(2)截止值方法,研究T2截止值与润湿性的关系,纳米流体HNFⅡ对岩心润湿性的影响规律,以及... 岩心润湿性反转是纳米流体减阻的关键机制之一,快速、可靠地表征这一变化特征十分重要。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探索针对同一岩心快速测试润湿性反转的T_(2)截止值方法,研究T2截止值与润湿性的关系,纳米流体HNFⅡ对岩心润湿性的影响规律,以及纳米流体的减阻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T_(2)截止值与岩心片接触角基本成线性递增关系,随亲水性减弱而增大;纳米流体驱替后的岩心,水相渗透率提高33%~72%,表面接触角增幅分别为79%、103%、110%和114%,对应的T_(2)截止值增幅分别为17%、33%、54%和116%;岩心的T_(2)截止值与润湿性、渗透率三者的变化趋势一致,且接触角增幅与T2截止值增幅为强相关(相关系数为0.94);纳米流体HNFⅡ使岩心由亲水性向疏水性反转,弛豫时间延长,T_(2)截止值变长,孔壁对水的引力减弱,从而水流阻力下降;T_(2)截止值与润湿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可为岩心润湿性反转的快速测试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HNFⅡ 减阻 岩心润湿性 核磁共振技术 t_(2)截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孔隙连通性及其对页岩气开发的启示——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海杰 蒋裕强 +6 位作者 周克明 付永红 钟铮 张雪梅 漆麟 王占磊 蒋增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31,共10页
大型水力压裂后,页岩气储层中的不连通含气孔隙有可能转变成"潜在可采孔隙",而目前的主流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方法没有考虑上述不连通孔隙,对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的准确性有影响。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 大型水力压裂后,页岩气储层中的不连通含气孔隙有可能转变成"潜在可采孔隙",而目前的主流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方法没有考虑上述不连通孔隙,对储层孔隙有效性评价的准确性有影响。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柱塞样和碎样岩心孔隙度、饱和盐水后离心+渐变干燥核磁共振和核磁冻融实验,分析页岩气储层不连通孔隙体积、主要发育位置、主要孔径分布范围,划分页岩气储层孔隙系统,确定页岩含气连通孔隙有效孔径的下限,开展页岩气储层全孔隙有效性评价,并探讨页岩中不连通孔隙对于页岩气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页岩气储层存在着大量的不连通孔隙,占比高达30.23%,孔径分布介于5~30 nm,主要发育于有机质和少量的黏土矿物中;②该区页岩气储层黏土束缚水核磁T2截止值为0.26 ms,对应孔径为5.35 nm,此为该区页岩气储层有效孔径的下限;③大型水力压裂可改善页岩气储层中孔径超过5.35 nm的不连通孔隙,实现页岩气有效开发;④水力压裂改造后的不连通孔隙可增加压裂液在基质中的储存空间,吸收裂缝中的压裂液,置换孔隙中的页岩气,促使页岩气储层自动缓解水锁,提高页岩气单井产量。结论认为,采用"离心+渐变温度干燥"法,结合核磁共振实验可实现页岩孔隙中流体赋存状态和孔隙系统的定量划分,高速离心+核磁共振实验可以确定可动水和毛细管束缚水,渐变干燥+核磁共振实验可以确定毛细管束缚水和黏土束缚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通孔隙 孔隙系统 孔隙有效性 黏土束缚水t2截止 自动缓解水锁 页岩气储层 四川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孔隙流体划分及有效孔径计算——以四川盆地龙潭组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向雪冰 司马立强 +3 位作者 王亮 李军 郭宇豪 张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7-146,共10页
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内富存的流体类型多样,按孔隙中流体的流动性,常将孔隙流体划分为可动水、毛管束缚水及黏土束缚水。为明确页岩气储层的孔隙流体的赋存及运移规律,选取四川盆地龙潭组7块含不同有机质及矿物组分的页岩样品,... 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孔隙内富存的流体类型多样,按孔隙中流体的流动性,常将孔隙流体划分为可动水、毛管束缚水及黏土束缚水。为明确页岩气储层的孔隙流体的赋存及运移规律,选取四川盆地龙潭组7块含不同有机质及矿物组分的页岩样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的手段,测量了页岩气储层在变离心力与不同温度烘干状态下的低场核磁共振响应,分析页岩气储层岩心在不同离心力条件下离心以及在烘干过程中孔隙流体的赋存状态,以此对页岩孔隙流体类型进行划分;确定并划分出页岩储层的可动水、毛管束缚水和黏土束缚水的核磁共振T_(2)截止值。实验结果表明,可动水与毛管束缚水的核磁共振T_(2)截止值(T_(2c1))分布在0.55~1.00 ms,平均值为0.717 ms;毛管束缚水与黏土束缚水的核磁共振T_(2)截止值(T_(2c2))分布在0.27~0.53 ms,平均值为0.36 ms。根据核磁共振T_(2)谱弛豫时间与孔径的关系,确定了毛管束缚水与黏土束缚水的孔径截止值为4.52~5.65 nm,平均值为4.99 nm。该研究成果有利于划分页岩孔隙流体类型并计算其有效孔径下限,以期为页岩气储层的高效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流体划分 t_(2)截止 有效孔径下限 页岩气储层 龙潭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复杂孔隙结构含砾砂岩低阻油层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健 张恒荣 +2 位作者 胡向阳 刘土亮 杨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76,共10页
南海西部海域北部湾盆地存在大量含砾砂岩低阻油层,其孔隙结构和流体分布复杂,由常规方法计算的地层含水饱和度偏高,导致束缚水、可动水和可动油难以有效区分,地层流体性质判别和储层含油饱和度评价存在困难。鉴于此,根据压汞、薄片等... 南海西部海域北部湾盆地存在大量含砾砂岩低阻油层,其孔隙结构和流体分布复杂,由常规方法计算的地层含水饱和度偏高,导致束缚水、可动水和可动油难以有效区分,地层流体性质判别和储层含油饱和度评价存在困难。鉴于此,根据压汞、薄片等岩心化验分析资料,结合测井、录井特征,从内因和外因等多方面因素对含砾砂岩储层低阻成因展开分析。在储层分类的基础上,对低阻和高阻油层的岩电参数分别进行精细刻画,得到适用于不同微观孔隙结构的评价参数。同时,结合核磁共振测井开展基于“形态法”的变T 2截止值处理,与传统固定T 2截止值相比,所获成果能够有效评价束缚流体和可动流体含量,显著提高了地层流体分析的精度和低阻油层的测井解释符合率,进而形成一套含砾砂岩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综合流体识别和储层评价方法。应用该评价方法,在北部湾盆地老井复查后发现大量低阻油层,证实该方法具有较强实用性和操作性。该研究对低渗、低阻等复杂孔隙结构储层流体识别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低阻油层 岩电参数 毛管束缚水 t 2截止 含砾砂岩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