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冻融循环对黑土黏化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夏祥友 王恩姮 +1 位作者 杨小燕 陈祥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6,共7页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以及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扫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孔隙数目、平均面积、成圆率3个指标的量化与分析,研究了冻融循环对黏化层土壤孔隙特征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探明该区土壤侵蚀...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以及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扫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孔隙数目、平均面积、成圆率3个指标的量化与分析,研究了冻融循环对黏化层土壤孔隙特征的影响规律,以期为探明该区土壤侵蚀机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原状土和填充土的孔隙数目和面积,均在循环3次时达到最低值,冻融循环对≥5 mm孔隙影响较为明显。相对原状土而言,前期含水量对黏化层填充土柱孔隙特征的影响较小。黏化层结构对模拟冻融循环的响应特征印证了季节性冻融循环对黑土区黏化层可蚀性的影响,进而诱发土壤侵蚀、促进沟蚀发展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黑土 黏化层 CT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山地丘陵土壤的黏化作用及黏化层的鉴定问题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章明奎 《农学学报》 2021年第12期53-57,共5页
国内外文献中有关土壤黏化作用可分为淀积黏化、残积黏化和次生黏化等3种,但淋溶土鉴定的诊断层——黏化层的形成只涉及淀积黏化作用和次生黏化作用2种。中国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土壤脱硅富铁铝化明显、土壤铝饱和度高、黏粒矿物中有较多的... 国内外文献中有关土壤黏化作用可分为淀积黏化、残积黏化和次生黏化等3种,但淋溶土鉴定的诊断层——黏化层的形成只涉及淀积黏化作用和次生黏化作用2种。中国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土壤脱硅富铁铝化明显、土壤铝饱和度高、黏粒矿物中有较多的1:1型矿物,多数情况下难以发生淀积黏化作用。而次生黏化作用一般发生在温带地区,其气候条件主要为半干润。因此,除一些石灰性母质发育的土壤外,南方山地丘陵地区一般不具备淋溶土形成的成土环境。而该区某些土壤上下层质地的差异常常是漫长历史时期表蚀的结果,把这类上下质地差异的土壤划归为淋溶土不符合土壤发生分类原则。建议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的黏化层定义中参照美国土壤分类系统中黏化层的定义,把盐基饱和(即盐基饱和度大于50%)作为鉴定黏化层的一个指标,避免在土壤调查中夸大南方山地丘陵地区淋溶土的出现范围,以解决南方山地淋溶土与雏形土鉴定上的不确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溶土 作用 黏化层 南方丘陵山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土娄)覆盖层与黏化层的土壤水文效应
3
作者 杨文治 赵沛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8-226,共9页
黄土高原(土娄)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属土垫旱耕人为土类的相应亚类,其土壤水分状况是诊断表层所属人为表层类堆垫表层(覆盖层)和诊断表下层(黏化层)的重要诊断特征。以土壤持水性能、蒸发性能和水分移动性能为切入点,... 黄土高原(土娄)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中属土垫旱耕人为土类的相应亚类,其土壤水分状况是诊断表层所属人为表层类堆垫表层(覆盖层)和诊断表下层(黏化层)的重要诊断特征。以土壤持水性能、蒸发性能和水分移动性能为切入点,对(土娄)土覆盖层和黏化层的土壤水文效应进行研究论证,以期对土垫旱耕人为土类及其亚类的诊断层与诊断特征获取更深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塿土 覆盖 黏化层 土壤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上游郧县一级阶地发育土壤的诊断层特征及分类 被引量:9
4
作者 庞奖励 黄春长 +3 位作者 查小春 周亚利 乔晶 赵艳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2-1089,共8页
阐明秦岭南侧北亚热带环境中黄土母质上发育土壤的诊断层特征及其分类意义。选择位于汉江上游郧县前坊村一级河流阶地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粒度、磁化率、元素、矿物及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江河谷分布的土壤具有A-AB-Bt1-Bt2-... 阐明秦岭南侧北亚热带环境中黄土母质上发育土壤的诊断层特征及其分类意义。选择位于汉江上游郧县前坊村一级河流阶地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粒度、磁化率、元素、矿物及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江河谷分布的土壤具有A-AB-Bt1-Bt2-BC-C剖面形态特征;Bt层具有"黏化层"的标志,并呈现黏磐的诊断特征,其黏化程度与中国典型黏磐湿润淋溶土有良好的可比性;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少量高岭石,风化程度处在脱钙作用的后期阶段,尚未出现显著的富铝化作用,达到中等风化强度;土壤类型可归为黏磐湿润淋溶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上游 黏化层 磐湿润淋溶土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土壤系统分类中一些诊断层的鉴别 被引量:2
5
作者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6-131,共6页
本文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黏化层、雏形层、铁铝层和低活性富铁层的鉴别作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土壤系统分类 黏化层 雏形 铁铝 低活性富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冻融循环对黑土剖面大孔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恩姮 卢倩倩 陈祥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0-496,共7页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以及CT(Computerizedtomo—graphy)扫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孔隙数目、平均面积、Feret直径以及成圆率4个指标的量化与分析,研究了冻融循环对不同深度范围土层(0~40em、40~...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以及CT(Computerizedtomo—graphy)扫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孔隙数目、平均面积、Feret直径以及成圆率4个指标的量化与分析,研究了冻融循环对不同深度范围土层(0~40em、40~80em、120~160em)土壤大孔隙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没有对表层土壤大孔隙结构产生影响,却能够显著降低40~80em土层范围内平均大孔隙面积以及Feret直径,降幅分别为46.72%和17.32%(P〈0.05),且以1~2mm和≥5mm的孔隙对冻融循环响应最为强烈,冻融循环后分别降低9.58%和42.19%(P〈0.05)。研究结果不仅证明了黏化层滞水效应的可能,同时探明了黏化层孔隙结构对冻融循环的敏感性,由此印证了季节性冻融循环对黏化层抗蚀性的削弱以及黏化层的滞水效应是导致黑土区地表侵蚀与沟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冻融循环 CT 大孔隙 黏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丹盆地黄土母质发育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及其诊断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庞奖励 黄春长 +3 位作者 查小春 周亚利 高鹏坤 王蕾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2-280,共9页
阐明商丹盆地黄土母质发育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及其诊断意义。以茶房村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在Lical 偏光显微镜下对土壤形成物、粗颗粒、孔隙等微形态单元的类型、空间分布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上部淋溶层和下部母质层相比,Bt... 阐明商丹盆地黄土母质发育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及其诊断意义。以茶房村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在Lical 偏光显微镜下对土壤形成物、粗颗粒、孔隙等微形态单元的类型、空间分布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上部淋溶层和下部母质层相比,Bt 层(110~230 cm)黏土大量聚集且淀积黏土含量/残积黏土含量的比值(Ki/r)很高、但黏土胶膜不发育,粗颗粒数量减少、粒径降低孔隙个体增大,边沿更加平滑;矿物成分趋于单一。这些微形态特征证实了 Bt 属于典型的“黏化层”,结合成土因素检索,此土壤可归为简育湿润淋溶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形态 黏化层 简育湿润淋溶土 商丹盆地 黄土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ain energy evolution and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clay under different stress rates 被引量:1
8
作者 SONG Fang-nian HUANG Xin +2 位作者 LUO Ting-ting ZOU Jiu-qun FU R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2005-2018,共14页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deep clay sampl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nergy changes.Investigating the energy conversion and damage behavior of deep clay during loading and unloading test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deep clay sampl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nergy changes.Investigating the energy conversion and damage behavior of deep clay during loading and unloading test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revention-control of soil destabilization damage caused by mine shaft excavation.In the present work,triaxial tests of consolidated clay under different stress paths and stress rates were conducted.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have strong stress rate effects and the samples mainly experience energy storage in the elastic stage,after that,the energy conversion mainly undergoes an increase of dissipative energy and release of elastic energy,which is also confirm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n the subsequent CT tests.Two damage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finding that the indicator based on dissipative energy has mo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wo stress paths and can be used as a better indicator to describe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soils.Finally,in the triaxial shear test,due to the unloading effect of confining pressure,the damage of soils increased more rapidly near breaking than in the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damage caused by unloading on deep soil is more abrupt than that caused by lo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clay damage ev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CT) triaxial te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