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期经皮脊柱内镜下后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杨东林 李星晨 +5 位作者 徐远志 刘鋆宣 陈小鑫 郑义坪 王鹿洋 徐玉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6,共7页
目的:探讨分期经皮脊柱内镜下后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multi-segment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mTOL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采用分期经皮脊柱内镜下后路减压术治疗... 目的:探讨分期经皮脊柱内镜下后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multi-segment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mTOL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采用分期经皮脊柱内镜下后路减压术治疗的16例mTOL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6~67岁(55.4±6.8)岁。术前影像学均提示为多节段黄韧带骨化,其中双节段14例,三节段2例;责任节段:上胸段(T1~T4)4个、中胸段(T5~T9)6个、下胸段(T10~T12)24个。对多节段黄韧带骨化分期进行经皮脊柱内镜下后路减压术,一次手术仅针对1个责任节段进行治疗。记录总手术时间、总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11分法评分等指标,计算末次随访时mJOA改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于术前、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在CT上测量椎管面积及矢状径,评价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脑脊液漏、下肢永久性瘫痪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发生1例硬脊膜撕裂。总手术时间80~205min(150.2±36.1min),总出血量30~70mL(50.3±12.4mL),住院时间9~15d(10.8±1.8d)。随访9~20个月(14.3±3.2个月),术前、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mJOA评分分别为5.7±1.3分、7.1±1.3分和8.5±1.4分,ODI分别为(41.4±1.8)%、(17.8±1.6)%和(15.6±1.3)%,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mJOA改善率为28.6%~100%[(56.1±19.3)%],其中优3例,良9例,可4例,无差及恶化病例,优良率75.0%。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椎管面积与矢状径分别为76.7±12.5mm2、159.9±22.1mm2、157.7±21.6mm2和7.4±0.5mm、15.5±0.9mm、15.3±0.9mm,与术前相比,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均显著性增大(P<0.05)。结论:分期经皮脊柱内镜下后路减压术治疗mTOLF安全、有效,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症 经皮脊柱内镜 分期 多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6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军杰 张彦军 +5 位作者 邓强 杨镇源 罗林钊 刘晏东 田宏晶 刘鑫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6月UBE技术治疗TOLF的6例病例资料,依据侵犯节段CT...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6月UBE技术治疗TOLF的6例病例资料,依据侵犯节段CT轴位上最严重程度分型,单边型1例,双边型2例,桥接型3例;侵犯节段为T10/112例,T11/121例,T9/10、T10/111例,T10/11、T11/121例,T10/11、T11/12、T12/L11例。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行单侧减压2例、双侧减压1例,双节段行单侧减压1例、双侧减压1例,三节段行双侧减压1例,手术时间112~221 min,(158.2±43.0)min。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6例随访6~15个月,(10.2±2.4)月。术后1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从术前(6.20±0.35)分降至(1.55±0.27)分,术后3个月疼痛均消失,术后6个月下肢无力、麻木、二便功能障碍均消失。随访期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或再次手术。结论UBE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TOLF,手术可行、安全,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椎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110
3
作者 孙垂国 陈仲强 +1 位作者 齐强 郭昭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24-726,共3页
目的: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ligamentumflavum,OLF)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对103例手术治疗的胸椎OLF患者中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发生... 目的: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ligamentumflavum,OLF)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对103例手术治疗的胸椎OLF患者中并发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发生硬脊膜损伤,发生率为29.13%;2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发生率为21.36%,其中21例患者经以俯卧位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伤口全层裂开,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硬脊膜损伤或脑脊液漏是胸椎OLF手术易发生的并发症;俯卧位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案,但患者较痛苦,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手术治疗 并发 硬脊膜损伤 脑脊液漏 俯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4
作者 冯法博 孙垂国 +6 位作者 陈仲强 刘忠军 刘晓光 齐强 郭昭庆 李危石 曾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85-592,共8页
目的:探讨“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3年5月因确诊单节段胸椎OLF于我院接受“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并获得随访的44例患者,排除合并... 目的:探讨“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3年5月因确诊单节段胸椎OLF于我院接受“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并获得随访的44例患者,排除合并其他脊柱疾病、超过1个节段分布以及外伤致病者。其中男23例,女21例;手术时年龄24~76岁,平均56.8岁。节段分布: T10/1120例,T11/1214例,T9/104例,T8/92例,T2/32例,T4/51例,T1/21例。术前JOA脊髓功能评分(11分法)为2~9分,平均6.68±1.76分。末次随访时按JOA评分改善率进行疗效分级,并计算疗效优良率。按术前MRI横断面上骨化黄韧带对脊髓的压迫程度分度,观察T2WI脊髓内有无高信号及矢状位骨化形态。利用术前CT测量并计算横断面椎管中央、侧界及二者中点部位(旁正中)的椎管前后径残余率,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椎管面积残余率,观察Sato′s 分型及骨化生长位置。采用单因素线性相关分析检验年龄、性别、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单侧/双侧骨化、硬膜骨化、脑脊液漏、骨化生长位置、手术节段、T2WI脊髓内高信号、MRI矢状位骨化形态、Sato′s分型以及各椎管侵占测量参数与JOA评分改善率的相关性,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与JOA评分改善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检验。结果:随访10~99个月,平均40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5~11分,平均8.84±1.83分;改善率为-20%~100%,平均58.17%;疗效判定:优13例,良20例,一般9例,差2例,优良率为75.0%(33/44)。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术前JOA评分、单侧/双侧骨化、硬膜骨化、骨化生长位置、T2WI脊髓内高信号、Sato′s分型、MRI脊髓受压分度及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椎管侧界和旁正中)、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椎管面积残余率与JOA评分改善率有相关性(P<0.05),年龄、性别、术前病程、脑脊液漏、OLF手术节段、MRI骨化形态、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中央)与JOA评分改善率无相关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JOA评分与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侧/双侧骨化、硬膜骨化、骨化生长位置、T2WI脊髓内高信号、Sato′s分型、MRI脊髓受压分度、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侧界)、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残余率及椎管面积残余率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胸椎OLF疗效相对较好,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与术前JOA评分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手术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髓内MRI高信号与手术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贺宝荣 许正伟 +4 位作者 郝定均 闫亮 郭华 刘团江 王晓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28-932,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髓内单节段MRIT2wI高信号改变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59例,其中合并髓内单节段高信号患者28例(高信号组),男18例,...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髓内单节段MRIT2wI高信号改变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59例,其中合并髓内单节段高信号患者28例(高信号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43-63岁,平均52.8±1.8岁;病程11-38个月(20.1+3.7个月);脊髓受压节段:单节段11例,双节段7例,三节段6例,三节段以上4例;术前JOA评分为3-7分,平均4.8±1.6分;ASIA分级:B级2例,C级11例,D级15例。髓内信号正常患者3l例(正常信号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38。66岁,平均53.7±2.4岁;病程5。38个月(18.7±4.3个月);脊髓受压节段:单节段15例,双节段9例,三节段5例,三节段以上2例;术前JOA评分为3~8分,平均4.9±1.8分,ASIA分级:B级1例,C级14例,D级16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板薄化分解揭盖减压、植骨融合术。随访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神经功能ASIA分级.观察内固定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54个月,平均23.7个月。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术后均有神经功能恶化者,其中高信号组2例,正常信号组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末次随访时高信号组和正常信号组的JOA评分分别为6~10分(平均7.O±l。5分)、8-10分(平均8.9±1.1分),改善率分别为28.3%-78.9%[平均(40.0±12.4)%1、38.7%~83.1%[平均(53.7±5.4)%1,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高信号组术后JOA评分和改善率均明显低于信号正常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共有37例神经功能好转,其中髓内高信号组16例.正常信号组21例.ASIA分级改善1~2个等级。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伴髓内MRI他WI高信号患者手术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效果较正常信号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MRI T2WI高信号 手术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根黄通道减压手术治疗连续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9
6
作者 赵莹 史念珂 +6 位作者 雪原 宗雅琪 林威 孙超 裴博 王沛 冯世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3-598,共6页
目的:探讨经根黄通道减压手术治疗连续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2年9月采用经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法治疗连续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31~73岁,平均51.9岁。连续两节... 目的:探讨经根黄通道减压手术治疗连续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2年9月采用经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法治疗连续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31~73岁,平均51.9岁。连续两节段骨化减压41例,连续三节段骨化减压10例,连续四节段骨化减压4例,连续五节段骨化减压1例。共减压133个骨化节段,其中CT分型45个为单侧型骨化,34个为双侧型骨化,54个为连接型骨化。CT仿真内窥镜观察所有减压的骨化节段中共有上、下根黄通道各221个,其中单侧型骨化节段有上、下根黄通道各1个,双侧型和连接型有上、下根黄通道各2个。术前和术后2d、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7±0.8h,术中出血量260±120ml。51例术后症状立即缓解;5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蛛网膜下腔感染、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3~38个月,平均23.2个月。术后2d、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分别为6.37±2.89、8.73±1.58、9.45±1.03、9.67±1.07分,与术前评分5.14±1.59分比较,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50%~100%,平均(75.24±18.01)%;疗效为优38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为91.07%。结论:经根黄通道减压手术是治疗连续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可行、有效、相对安全和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连续型 通道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61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哲 马兴 +4 位作者 王全平 李明全 马平 李新奎 雷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991-992,共2页
目的 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胸椎OLF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总计161例胸椎OLF,39.1%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25.5%合并胸椎OPLL,7.6%合并胸椎间盘突出... 目的 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胸椎OLF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总计161例胸椎OLF,39.1%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25.5%合并胸椎OPLL,7.6%合并胸椎间盘突出,4.3%合并腰椎OPLL,1.9%合并颈、胸、腰椎OPLL,15.2%合并腰椎间盘突出,13.0%为氟骨症患者。手术采用椎管后壁切除术,术后146例随访半年以上,总有效率达93.3%,优良率为86.4%。结论 胸椎OLF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诊断 合并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滨 吕松岑 荣杰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02-506,共5页
目的:介绍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治疗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并探讨其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7月,对3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后路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完成椎管减压手术治疗,男19例,女15例,年龄42~73岁;单节段5例,双节段10... 目的:介绍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治疗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并探讨其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7月,对3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后路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完成椎管减压手术治疗,男19例,女15例,年龄42~73岁;单节段5例,双节段10例,3节段9例,4节段7例,5节段2例,6节段1例。术后根据JOA括约肌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率评估疗效。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9例患者症状立即缓解,5例2~14d后逐渐缓解,无症状加重者;2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其余32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11例括约肌功能障碍者JOA评分为2.45±0.69分,和术前(1.09±0.83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运动功能JOA评分为3.26±0.86分,和术前(1.41±0.74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功能恢复率85.3%,疗效优良率91.2%。25例获得7个月~4年(平均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下肢运动功能JOA评分为3.30±0.67分。结论: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适用于需要全椎板减压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症 胸椎 全椎板减压 双开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同时合并胸椎腰椎黄韧带骨化症1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袁维 王会仁 +5 位作者 董健 周晓岗 李熙雷 方涛林 林红 马易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4,共3页
患者女性,60岁。因"双下肢紧绷感、足底至大腿进行性麻木伴行走无力2年加重2个月"于2008年3月28日首次收入我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紧绷感,伴麻木,自足底发展至大腿,未予特殊处理。2个月前麻木进行性加重,并感乏力,... 患者女性,60岁。因"双下肢紧绷感、足底至大腿进行性麻木伴行走无力2年加重2个月"于2008年3月28日首次收入我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紧绷感,伴麻木,自足底发展至大腿,未予特殊处理。2个月前麻木进行性加重,并感乏力,在外院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保守治疗无好转,半个月前出现大小便失禁.不能行走,出现不全瘫表现遂转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腰椎黄韧带骨化症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 进行性加重 胸椎 大小便失禁 行走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并硬脊膜骨化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仁 李玉虹 侯铁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586-586,共1页
患者女,70岁,退休工人,因腰背痛、腹部束带感、双下肢行走无力伴小便控制困难3年。于2005年12月21日入院。入院前4年曾外伤致T12椎体骨折,并后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无糖尿病史。查体:下胸段棘旁压痛,T10节段平面以下痛觉减退,... 患者女,70岁,退休工人,因腰背痛、腹部束带感、双下肢行走无力伴小便控制困难3年。于2005年12月21日入院。入院前4年曾外伤致T12椎体骨折,并后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无糖尿病史。查体:下胸段棘旁压痛,T10节段平面以下痛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Ⅲ~Ⅳ级,肌张力增高,双膝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巴彬斯基征阴性。CT扫描示T8/9-T10/11椎板腹侧板块状骨化压迫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多节段 硬脊膜 脊柱后凸畸形 无糖尿病史 肌张力增高 巴彬斯基征 CT扫描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再次手术9例临床浅析
11
作者 马兴 王哲 +2 位作者 王全平 李明全 马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873-874,共2页
目的 初步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 (OLF)症再次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 9例胸椎OLF再次手术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9例胸椎OLF再次手术患者中 2次手术者 8例 ,3次手术者 1例。连续型 7例、跳跃型 2例 ;3例合并氟骨... 目的 初步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 (OLF)症再次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 9例胸椎OLF再次手术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9例胸椎OLF再次手术患者中 2次手术者 8例 ,3次手术者 1例。连续型 7例、跳跃型 2例 ;3例合并氟骨症、 2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 (OPLL)、 2例合并腰椎OLF。再次手术均采用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术 ,术后随访 0 5~ 8 2年。结论 胸椎OLF症临床表现复杂 ,早期诊断及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术是再次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再次手术 临床特点 氟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范天奇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3-468,共6页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TOLF)是脊柱韧带异位骨化性疾病之一,可导致胸椎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可严重影响及危害患者运动神经功能,是胸脊髓病最常见的发病原因[1]。该病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外...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TOLF)是脊柱韧带异位骨化性疾病之一,可导致胸椎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可严重影响及危害患者运动神经功能,是胸脊髓病最常见的发病原因[1]。该病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外伤诱因作用下或慢性神经损伤症状急剧加重才就诊,病情往往较重,常合并其他脊柱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漏诊及误诊,手术风险及难度较大,若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瘫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脊柱疾病 神经损伤 异位骨化 脊髓受压 手术风险 急剧加重 胸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2例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孝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99-399,共1页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治疗 外科手术 手术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14
作者 聂新富 郭鹏 +1 位作者 段广斌 张发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55-556,共2页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手术治疗 胸椎管狭窄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CT分型及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运栋 吴占勇 +4 位作者 王少锋 彭祥平 孔建军 郁来报 郝占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CT分型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48例102个节段,根据CT表现分为3型,单侧型18个节段,双侧型45个节段,两侧融合型39个节段。单侧型将椎板、关节突内侧和未骨...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CT分型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48例102个节段,根据CT表现分为3型,单侧型18个节段,双侧型45个节段,两侧融合型39个节段。单侧型将椎板、关节突内侧和未骨化处磨薄,再把骨化物对侧和头尾侧充分减压使其孤立,用枪状咬钳将关节突内侧磨薄处咬开使其游离,齿镊夹住骨块轻提起由中间向外侧剥离摘除骨块;双侧型将椎板、关节突内侧和未骨化处磨薄,先将骨化物头尾侧充分减压,将中间未骨化黄韧带咬除分隔,使两侧骨化物孤立,再按单侧型手术方法逐块处理;两侧融合型将椎板、关节突内侧和未骨化处磨薄,先将骨化物头尾侧充分减压,从对侧关节突内侧磨薄处咬开使骨化物孤立,再将术侧关节突内侧磨薄处咬开使骨化物游离,齿镊夹住骨块轻提起由对侧向术者侧剥离摘除骨块。术前术后采用改良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8h,出血量平均290ml。术后无症状加重病例,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40例患者随访5~62个月,平均28个月,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术前1.8±1.1分,末次随访时为3.7±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疗效按JOA评分改善率优3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5%。结论: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CT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骨化症 CT分型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