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马蕾 李松坡 +1 位作者 王福寿 牛广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2期54-56,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患者,均采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和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患者,均采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和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腰VAS评分分别为(6.00±2.06)、(4.25±0.62)、(2.41±0.50)、(1.44±0.56)分,腿VAS评分分别为(6.64±1.75)、(3.79±0.82)、(2.39±0.50)、(1.30±0.53)分;患者术后3 d、3个月、6个月腰和腿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术前ODI评分为(69.56±18.82)分,术后3 d ODI评分为(38.25±10.61)分,术后3个月ODI评分为(25.59±6.81)分,术后6个月ODI评分为(14.48±4.20)分;患者术后3 d、3个月、6个月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末次随访时优36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8%。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效果确切,可快速缓解患者腰腿疼痛,恢复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黄韧带骨化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6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军杰 张彦军 +5 位作者 邓强 杨镇源 罗林钊 刘晏东 田宏晶 刘鑫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6月UBE技术治疗TOLF的6例病例资料,依据侵犯节段CT...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6月UBE技术治疗TOLF的6例病例资料,依据侵犯节段CT轴位上最严重程度分型,单边型1例,双边型2例,桥接型3例;侵犯节段为T10/112例,T11/121例,T9/10、T10/111例,T10/11、T11/121例,T10/11、T11/12、T12/L11例。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行单侧减压2例、双侧减压1例,双节段行单侧减压1例、双侧减压1例,三节段行双侧减压1例,手术时间112~221 min,(158.2±43.0)min。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6例随访6~15个月,(10.2±2.4)月。术后1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从术前(6.20±0.35)分降至(1.55±0.27)分,术后3个月疼痛均消失,术后6个月下肢无力、麻木、二便功能障碍均消失。随访期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或再次手术。结论UBE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TOLF,手术可行、安全,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椎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腰椎黄韧带有限元模型国内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李永辉 贾露露 +5 位作者 齐娇 李滕 朱雨桐 张欲翔 师梦雅 王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2期84-89,共6页
目的基于Cite Space探讨腰椎黄韧带有限元模型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23年8月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3大数据库中,腰椎黄韧带有限元模型的相关中文文献;运用Cite Space 5.7.R5软件生成作者、机构合作... 目的基于Cite Space探讨腰椎黄韧带有限元模型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23年8月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3大数据库中,腰椎黄韧带有限元模型的相关中文文献;运用Cite Space 5.7.R5软件生成作者、机构合作、关键词等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1395篇,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核心作者丁宇发文最多;发文量最多机构为上海大学期刊社;关键词中“生物力学”出现频次最高;生成了“生物力学”等9个聚类;时间线路图中,最大的节点为“姿势性脊柱后凸”;突现图中“活动度”的研究持续至今。结论腰椎黄韧带有限元模型领域的研究总体增加,主要热点是“生物力学”,“脊柱”将是未来有限元领域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黄韧带 有限元模型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滑脱黄韧带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的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毛兆光 范顺武 +1 位作者 赵凤东 朱有法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黄韧带椎板间部组织学特征和新生成胶原的主要种类。方法对手术切除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椎板间部黄韧带进行常规HE染色和Masson三色改良法胶原染色,同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退变黄韧带中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黄韧带椎板间部组织学特征和新生成胶原的主要种类。方法对手术切除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椎板间部黄韧带进行常规HE染色和Masson三色改良法胶原染色,同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退变黄韧带中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普通光镜观察。结果退行性腰椎滑脱组黄韧带弹力纤维减少,胶原成分显著增加,结构紊乱;免疫组化示基质染色明显深于对照组,其浅黄色至棕褐色阳性表达产物也见于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胞浆中,Ⅱ型胶原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与正常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黄韧带退变增生肥厚,并有软骨化和骨化倾向,新生的胶原以Ⅱ型胶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退行性腰椎滑脱 Ⅱ型胶原 免疫组化 退变 病理组织学 观察 增加 对手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化揭盖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赵为公 毛根稳 +2 位作者 韩学哲 李曙明 杨益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总结薄化揭盖法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至2013年,5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16例;年龄30~65岁(平均45岁);平均病程3年。均经薄化揭盖法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零7个月)。... 目的总结薄化揭盖法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至2013年,5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16例;年龄30~65岁(平均45岁);平均病程3年。均经薄化揭盖法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零7个月)。结果按王自立疗效评估标准,45例(约占80%)为优,9例(约占16%)为良,3例症状有所缓解未见再加重。优良率约96%。结论薄化揭盖术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较好选择,正确使用高速磨钻和认真应对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骨化 薄化揭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黄韧带骨化并椎管狭窄 被引量:5
6
作者 甄平 刘兴炎 +2 位作者 李旭升 高明暄 薛云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1期853-854,共2页
黄韧带骨化可见于脊柱各节段,临床相关报道均集中于颈椎及胸椎,腰椎黄韧带骨化较少提及。与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起因不同,腰椎黄韧带骨化多为腰椎管狭窄症中黄韧带增生、肥厚及钙盐沉着为特征的一种退行性变,严重者易导致不可逆性重度... 黄韧带骨化可见于脊柱各节段,临床相关报道均集中于颈椎及胸椎,腰椎黄韧带骨化较少提及。与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起因不同,腰椎黄韧带骨化多为腰椎管狭窄症中黄韧带增生、肥厚及钙盐沉着为特征的一种退行性变,严重者易导致不可逆性重度椎管狭窄。自2000年7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该类患者5例,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黄韧带骨化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松解腰椎黄韧带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新月 刘子祥 +2 位作者 谷培良 张卫光 李石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9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索针刀松解腰椎黄韧带的解剖路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更安全可靠的中医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未经福尔马林固定的人体标本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60~90岁,平均(70.50±14.17)岁,标本来源于北京大... 目的探索针刀松解腰椎黄韧带的解剖路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更安全可靠的中医微创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未经福尔马林固定的人体标本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60~90岁,平均(70.50±14.17)岁,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研究时间为2016年9月~2018年1月,根据人体解剖结构的体表标志定位,以垂直人体纵轴方向从关节突关节至棘突方向进针及平行人体纵轴方向从棘突旁开约一横指点由尾侧向头侧进针两种方式,松解L3/L4、L4/L5、L5/S1三个节段的腰椎黄韧带,测量进针角度、针刀进针深度、进针点距棘突旁开距离、进针点距骶骨角距离,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解剖穿刺路径中未观察到明显的血管和神经,且解剖后硬脊膜完整。标本左右侧测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纵轴入路的进针深度小于平行纵轴入路的深度(P<0.01),垂直纵轴入路的旁开距离大于平行纵轴入路(P<0.01);L3/L4、L4/L5、L5/S1的垂直与水平纵轴入路测量数据显示,三个节段的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及距棘突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黄韧带的垂直纵轴入路方式优于平行纵轴入路方式;临床进行治疗前,可参考本研究所得垂直纵轴入路方式的测量结果,更准确地定位针刀松解腰椎黄韧带的进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黄韧带 针刀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黄韧带骨化伴腰椎管狭窄的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蓝旭 高杰 +1 位作者 许建中 刘雪梅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黄韧带骨化伴腰椎管狭窄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伴腰椎管狭窄患者9例,男5例,女4例;年龄51~63岁,平均57岁。患者均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和下肢放射痛,CT和MRI检查提示病变部位... 目的:探讨腰椎黄韧带骨化伴腰椎管狭窄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伴腰椎管狭窄患者9例,男5例,女4例;年龄51~63岁,平均57岁。患者均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和下肢放射痛,CT和MRI检查提示病变部位:L4,5和L5S1双节段2例,L4,5单节段5例,L5S1单节段2例。4例单纯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5例行椎板和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采用JOA评分(包括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度、临床体征和膀胱功能)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患者术后无感染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4个月。末次随访腰背疼痛和下肢放射痛等明显改善,行走距离均接近正常,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腰椎黄韧带骨化CT检查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决定具体手术方法,手术目的以最小创伤获得椎管有效减压并重建下腰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黄韧带骨化 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跃 王建 +5 位作者 初同伟 王卫东 郑文杰 郝勇 潘勇 滕海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技巧、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均有不同程度腰骶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以及不同程度伸(足母)肌力或跟腱反射减弱,同时辅以CT扫描和/或MRI检查确诊.常规内镜(M...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技巧、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5例,均有不同程度腰骶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以及不同程度伸(足母)肌力或跟腱反射减弱,同时辅以CT扫描和/或MRI检查确诊.常规内镜(METRx)操作下显露腰椎板间隙,用微型手术刀切开并剥离黄韧带,将黄韧带向中线卷曲剥离成上、外、下三面游离的黄韧带瓣,用神经根拉钩将神经根拉向内侧以充分显露突出的腰椎间盘.椎间盘摘除和神经根松解后,将黄韧带瓣恢复到原来解剖部位.结果65例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0~170 min,(136±21)min.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65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4.5月,疗效评定按Nahi分级标准:优42例,良1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2.3%(60/65).结论内镜下(METRx)保留腰椎黄韧带不但技术操作可行,而且能降低术后腰椎管外瘢痕向腰椎管内生长,是非常好的天然解剖结构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椎间盘 黄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外科治疗及其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迪 李晓林 +6 位作者 邵海宇 陈锦平 黄亚增 金永明 张骏 刘建文 徐中海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6期482-486,共5页
目的:根据CT分型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并探讨其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8例;年龄37~68岁,平均52.8岁;病程2个月~6年。单节... 目的:根据CT分型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并探讨其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8例;年龄37~68岁,平均52.8岁;病程2个月~6年。单节段孤立性黄韧带骨化11例;多节段黄韧带骨化19例,其中2例合并颈椎黄韧带骨化,1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上胸段(T1,2-T4,5)5例,中胸段(T5,6-T8,9)7例,下胸段(T9,10-T11,12)12例,上中胸段联合2例,中下胸段联合4例。根据骨化节段CT表现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单纯型18个节段,骨化黄韧带单侧,骨化较薄或双侧均较薄,未融合;复杂型42个节段,骨化黄韧带弥漫性融合,或呈结节型。21例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瘫,9例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瘫;括约肌功能障碍26例,JOA括约肌功能评分为1.97±0.56。改良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1.20±0.76。单纯型行"揭盖法"切除,复杂型行"薄化法"切除。对于减压范围较大者减压后行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减压2~6个椎板,平均3.1个。3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切口处血肿。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2~96个月,平均26个月。22例束带感均消失;28例感觉障碍及下肢麻木、疼痛者中,完全恢复18例,部分恢复10例。术后括约肌功能JOA评分为2.73±0.4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57±0.7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平均为86.1%,优24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根据不同CT分型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 异位性 黄韧带 胸椎 脊髓压迫症 减压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山 田伟 +2 位作者 吕艳伟 袁强 马腾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84-85,共2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手术(CAMISS)与传统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患者22例,分为CAMISS组14例和传统手术组8例。传统手术组采用行椎板切除减压+相应节段固定,CAMISS组采用CAMISS切除... 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微创脊柱手术(CAMISS)与传统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患者22例,分为CAMISS组14例和传统手术组8例。传统手术组采用行椎板切除减压+相应节段固定,CAMISS组采用CAMISS切除黄韧带骨化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脊髓症状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JOA胸椎脊髓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至末次随访,两组均无神经功能障碍、伤口感染、后凸畸形或复发。结论CAMISS与传统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症 胸椎管狭窄 计算机辅助脊柱微创手术 传统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熙创 王晓玲 +3 位作者 柏龙文 张巧玲 宁文德 杨寅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4期228-229,共2页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e flave,OLF)是引起胸椎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原因之一[1,2],临床上较少见.我院自1997年6月-2000年6月共收治12例OLF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外科 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黄韧带囊肿1例报道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拴池 王芳芳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5期479-480,共2页
患者,男,69岁,主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1年,伴间歇性跛行5个月,加重2个月"于2016年11月7日入院。患者1年前左下肢疼痛,以左臀部及大腿外后侧为重,为间断性钝痛,5个月前出现间歇性跛行,4个月核磁检查:L4,5间盘水平左侧黄韧带内见一小类... 患者,男,69岁,主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1年,伴间歇性跛行5个月,加重2个月"于2016年11月7日入院。患者1年前左下肢疼痛,以左臀部及大腿外后侧为重,为间断性钝痛,5个月前出现间歇性跛行,4个月核磁检查:L4,5间盘水平左侧黄韧带内见一小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清晰,硬膜囊受压(图1a,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囊肿 黄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分区切除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存 苗洁 +2 位作者 李晓东 刘炳智 曹俊明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3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T-OLF患者接受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有25例获得完整随访,黄韧带骨化2个节段者4例、3个节段13例、4个节段6例、5个节段2例。记... 目的观察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T-OLF患者接受椎板分区切除法脊髓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有25例获得完整随访,黄韧带骨化2个节段者4例、3个节段13例、4个节段6例、5个节段2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局部后凸角。结果手术时间(207.4±39.6)min,出血量(685.8±176.4)mL,随访时间15~40个月,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及局部后凸畸形。术前ASIA脊髓损害分级:A级1例、B级11例、C级9例、D级4例;术后分级:B级2例、C级7例、D级7例、E级9例,手术前后比较,Z=-4.056,P<0.01。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5.6±1.7)、(7.8±2.2)、(9.5±2.8)分,Cobb角分别为17.6°±3.9°、15.0°±3.4°、15.6°±3.6°,不同时间点JOA评分、Cobb角比较,P均<0.05。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2.2%±14.8%。术中共4例(16.0%)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取人工硬膜覆盖并严密缝合筋膜层后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椎板分区切除脊髓减压内固定术可减少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椎管内侵袭性操作,硬膜撕裂的发生率低,安全性相对高,且术后胸椎稳定性维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减压内固定术 椎板分区切除 黄韧带骨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胤 钟炯彪 李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11年3月对1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应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从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于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结果切口引流时间2~8...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11年3月对1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应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从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于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结果切口引流时间2~8d,平均4d;腰大池置管时间3~10d,平均6d。15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一例出现脑脊液复发、切口感染和颅内感染并发症。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 脑脊液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黄韧带肥厚骨化的影像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瑞芬 于静红 李志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4期152-154,共3页
腰椎黄韧带肥厚骨化已成为腰椎非骨性椎管狭窄的常见致病因素,断层影像学上观测到黄韧带肥厚骨化厚度超过4 mm时,被公认为是一个诊断黄韧带肥厚的指标,但是由于人体骨性椎管大小的差异,所以单纯用黄韧带厚度来判断椎管狭窄,难免出现个... 腰椎黄韧带肥厚骨化已成为腰椎非骨性椎管狭窄的常见致病因素,断层影像学上观测到黄韧带肥厚骨化厚度超过4 mm时,被公认为是一个诊断黄韧带肥厚的指标,但是由于人体骨性椎管大小的差异,所以单纯用黄韧带厚度来判断椎管狭窄,难免出现个别诊断与临床症状不符的现象。本文对黄韧带肥厚骨化的三维立体可视化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其规律,为临床术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黄韧带 肥厚骨化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黄韧带的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宣煌 吴献伟 +1 位作者 林海滨 戴建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筛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CT扫描和/或MRI检查确诊。常规内镜操作下显露腰椎板间隙,用微型手术刀切开...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筛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CT扫描和/或MRI检查确诊。常规内镜操作下显露腰椎板间隙,用微型手术刀切开并剥离黄韧带,将黄韧带向中线卷曲剥离,用神经根拉钩将神经根拉向内侧以充分显露突出的腰椎间盘,椎间盘摘除和神经根松解后将黄韧带瓣恢复到原来解剖部位。结果 70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40.3±26)min(120~180)min,切口均呈Ⅰ/甲愈合,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6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2.4个月,疗效评定按Nakai疗效评定标准:优38例,良27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92.7%(65/70)。结论保留黄韧带的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完全可以实现,而且能降低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镜 椎间盘 黄韧带 保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关节突入路减压固定治疗多节段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臧全金 梁辉 +2 位作者 杨平林 李浩鹏 贺西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9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经关节突入路治疗多节段黄韧带骨化型(MSOLF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关节突入路治疗的MSOLF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采用改良的JOA评分评估术后效果,记录术前、... 目的探讨经关节突入路治疗多节段黄韧带骨化型(MSOLF型)胸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关节突入路治疗的MSOLF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采用改良的JOA评分评估术后效果,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Frankel分级,测量手术节段后凸Cobb角,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均在诱发电位监护下完成,手术时间2.7~5.2 h,平均(4.1±1.2)h;出血量650~2900 mL,平均(1940±824)mL。2例患者术中诱发电位波形异常,4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发生气胸。随访24~96个月,平均(4.0±4.8)个月。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C级6例,D级8例,E级12例。JOA评分末次随访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70.3%;植骨融合率100%,无内固定失败病例;Cobb角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关节突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MSOLF型胸椎管狭窄症减压充分,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良好。术中脊髓诱发电位监护灵敏度高,能够提高术中操作安全性。采用引流1周缝合管口的方法可有效控制脑脊液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管狭窄 黄韧带骨化 经关节突入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治疗黄韧带肥厚症 被引量:2
19
作者 占蓓蕾 叶舟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0期741-74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选择性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治疗黄韧带肥厚症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自1998年3月至2007年5月,采用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治疗21例黄韧带肥厚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7~76岁,平均52.2岁。发病时间:5h~25年,平均3... 目的:探讨应用选择性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治疗黄韧带肥厚症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自1998年3月至2007年5月,采用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治疗21例黄韧带肥厚症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7~76岁,平均52.2岁。发病时间:5h~25年,平均3年10个月。发病原因:无诱因突然发病4例,缓慢发病10例,外伤后发病7例。术后通过JOA评分与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7年6个月,平均2年6个月。影像学检查:椎管矢状径增加,椎管横截面面积明显扩大,脊髓膨隆良好。术后行走能力增强,大部分患者手指活动灵活性改善,握力增加,用筷进食准确性提高,肢体麻木和胸腰部束带感有不同程度减轻,术前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前JOA评分5~16分,平均(11.48±2.94)分;术后JOA评分7~17分,平均(13.81±2.98)分,改善率平均45.86%,手术前后JO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3.51,P<0.05)。其中优13例,良5例,中2例,差1例。结论:选择性颈椎板开窗黄韧带切除术,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只要适应证选择合理,可以使椎管获得有效的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黄韧带 颈椎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书奎 程才 安瑞芬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2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全椎板切除术 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