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雨林之旅,向导消失于途中——细读黄锦树的《雨》
1
作者 靳庭月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169,共6页
在小说集《雨》最后一篇的结尾,你将遇到一个有惊悚片镜头感的场景:你闻到股浓郁的花香,蜜蜂无声而忙碌。只见它背后有几棵树,枝干上密密麻麻地开着*字形的小白花,那不是咖啡树是什么?
关键词 花香 雨林 惊悚片 黄锦树 咖啡树 蜜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争夺鲁迅与黄锦树“南洋”虚构的吊诡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崇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161,共11页
坐镇台湾、回望故土并虚构南洋的黄锦树作为小说家却有着和本土老现们争夺鲁迅的潜在意识和文学实践,其杂文性讽刺、介入式抒情、解构式重构都呈现出独特的效果。黄锦树亦有自己的局限,他必须明了解构的限度、增强积极建构能力;而要超... 坐镇台湾、回望故土并虚构南洋的黄锦树作为小说家却有着和本土老现们争夺鲁迅的潜在意识和文学实践,其杂文性讽刺、介入式抒情、解构式重构都呈现出独特的效果。黄锦树亦有自己的局限,他必须明了解构的限度、增强积极建构能力;而要超越自我也必须克服自己的偏见,即使它是深刻的,甚至可以让人淋漓尽致地肆意宣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锦树 鲁迅 南洋 解构 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锦树“旧家”系列小说对鲁迅《故乡》的再生产 被引量:1
3
作者 温明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20,共12页
基于“失乡”和“父亡”等经验结构的相似,黄锦树的“旧家”系列小说以鲁迅的《故乡》为“情境”和“原型”,并实现了对它的再生产,而这种再生产又是以“反故乡”的方式展开,其中既有对鲁迅《故乡》的接受,也存在许多变异。黄锦树的“... 基于“失乡”和“父亡”等经验结构的相似,黄锦树的“旧家”系列小说以鲁迅的《故乡》为“情境”和“原型”,并实现了对它的再生产,而这种再生产又是以“反故乡”的方式展开,其中既有对鲁迅《故乡》的接受,也存在许多变异。黄锦树的“旧家系列”回避了鲁迅《故乡》的启蒙主题,在“哀怒”向“哀悼”的变异中,传达了他对马来西亚华人处境的深切忧虑;同时,黄锦树也改写了鲁迅《故乡》中关于“路”的叙事及隐喻,他从离散华人的立场出发,视“路”为“一种潜在的历史叙述”,以此反观马来西亚华人的族群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锦树 鲁迅 “旧家”系列 《故乡》 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体验与黄锦树“南洋”论述的吊诡
4
作者 朱崇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33,160,共8页
考察台湾体验与"黄锦树现象"的复杂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台湾既是旅台学者黄锦树的资源支撑的反攻利器,同时又是一种伤害和背叛。对马华本土的大力批判毋宁更反映出黄锦树对大马这块阵地的高度重视和迷恋,而对台湾的背叛既是一... 考察台湾体验与"黄锦树现象"的复杂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台湾既是旅台学者黄锦树的资源支撑的反攻利器,同时又是一种伤害和背叛。对马华本土的大力批判毋宁更反映出黄锦树对大马这块阵地的高度重视和迷恋,而对台湾的背叛既是一种对伤害的回应,又是一种丰富。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黄锦树对中国性和本土性都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吊诡情结,其中也有需要清理的霸权逻辑,甚至也部分限制了他的自我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黄锦树 吊诡 “南洋”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马“南洋”叙述中的台湾影响及其再现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崇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5,共9页
台湾经验和马华文学生态关系的讨论属于华文文学学科前沿性课题。对于马华文学中的留台作家群体来说,台湾经验以及相关思潮对他们个体创作的影响及其再现可以分成四种模式:1.宏观的留台马华作家谱系及其诗社,以王润华的诗歌为代表,既体... 台湾经验和马华文学生态关系的讨论属于华文文学学科前沿性课题。对于马华文学中的留台作家群体来说,台湾经验以及相关思潮对他们个体创作的影响及其再现可以分成四种模式:1.宏观的留台马华作家谱系及其诗社,以王润华的诗歌为代表,既体现了当时台湾型现代主义的各种优点和先锋性,更好地观照台湾,又具有国际主义视野和情怀,创设出独特的南洋诗学;2.立足台湾的南洋书写,主要是考察马华作家在台湾时的有关南洋的文学创作,核心问题指向"原乡";3.扎根大马的南洋创制,主要是研究留台后回归南洋的作家们的创作;4.台湾视野下的南洋论述,呈现出马华批评的台湾视野及其丰厚力度。上述四种模式更多是从宏观层面的梳理,更具体的个案叙述有待继续深化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南洋叙述 台湾影响 王润华 张贵兴 潘雨桐 黄锦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