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铜矿型三元合金CuGaTe_2的热电性能
1
作者 李亚鹏 孟庆森 +2 位作者 周红 杨江锋 崔教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2-554,558,共4页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三元半导体CuGaTe2。XRD分析结果表明,该半导体为单相化合物CuGaTe2,带隙宽度(Eg)约为1.0eV,与Ga2Te3(1.65eV)的带隙相比明显变窄。在701K时电导率达到1.6×104/(Ω.m)。电导率的显著提高与带隙变窄密...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三元半导体CuGaTe2。XRD分析结果表明,该半导体为单相化合物CuGaTe2,带隙宽度(Eg)约为1.0eV,与Ga2Te3(1.65eV)的带隙相比明显变窄。在701K时电导率达到1.6×104/(Ω.m)。电导率的显著提高与带隙变窄密切相关。晶格热导率占总热导率(κ)的主要部分,κ值由室温时的3.64W/(m.K)降低到701K时的1.1W/(m.K),并基本符合∞T-1关系,即声子散射基本受Umklapp过程控制。在701K时该三元化合物的最大热电优值ZT为0.49,而Ga2Te3在860K时的最大ZT值为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性能 黄铜矿型三元合金CuGaTe2 带隙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因类型黄铜矿细菌浸出钝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傅开彬 林海 +2 位作者 莫晓兰 董颖博 汪涵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45-3250,共6页
利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为浸矿菌种,采用SEM,XRD和XPS等手段研究2种不同成因类型黄铜矿(黄铁矿型和斑岩型)表面钝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种类型黄铜矿表面形成的钝化层性质不同。黄铁矿型黄铜矿浸渣中产生S8和硫砷铜矿,其表面结构疏松;... 利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为浸矿菌种,采用SEM,XRD和XPS等手段研究2种不同成因类型黄铜矿(黄铁矿型和斑岩型)表面钝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种类型黄铜矿表面形成的钝化层性质不同。黄铁矿型黄铜矿浸渣中产生S8和硫砷铜矿,其表面结构疏松;而斑岩型黄铜矿浸渣中出现Cu18.32Fe15.9S32和Cu2S,表面结构致密。黄铁矿型黄铜矿浸渣表面阻碍层为硫及其多聚物,斑岩型黄铜矿浸渣表面为富铜贫铁层。它们阻碍黄铜矿的继续浸出,且富铜贫铁层对黄铜矿的钝化能力强于硫层对黄铜矿的钝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黄铜矿 斑岩黄铜矿 细菌浸出 硫层 富铜贫铁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矿成因黄铜矿化学浸出的差异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白静 温建康 +4 位作者 黄松涛 武彪 刘学 刘爽 蔡镠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56-2863,共8页
采用XRD、XPS和MLA等检测研究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及斑岩型黄铜矿化学浸出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化学浸出过程中,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与斑岩型黄铜矿浸出特性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两种黄铜矿表面形成中间产物的性质不同。两种黄铜矿化学... 采用XRD、XPS和MLA等检测研究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及斑岩型黄铜矿化学浸出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化学浸出过程中,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与斑岩型黄铜矿浸出特性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两种黄铜矿表面形成中间产物的性质不同。两种黄铜矿化学浸出的产物除单质硫S8之外,还有非化学计量的中间产物Cu3.5Fe4S2.5、Cu5Fe4S及Cu3.5Fe1.5S5生成。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的中间产物以Cu3.5Fe4S2.5为主,斑岩型黄铜矿的中间产物以Cu3.5Fe1.5S5为主。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与斑岩型黄铜矿具有不同的溶解途径:海相火山岩型黄铜矿受到H+的腐蚀后矿物中的Cu—S断裂,Cu2+与Fe2+同时溶解,而斑岩型黄铜矿受到H+腐蚀后Fe2+优先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火山岩黄铜矿 斑岩黄铜矿 化学浸出 中间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及嗜热菌对不同成因黄铜矿浸出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许宝科 顾帼华 +3 位作者 暨静 邓莎 刘东辉 李丽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98,101,共5页
以斑岩型黄铜矿和矽卡岩型黄铜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嗜酸氧化亚铁微螺菌(L f)和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 t)对不同成因黄铜矿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不同细菌浸出体系中矽卡岩型黄铜矿均表现出比斑岩型黄铜矿浸出率高;S t浸出2种不... 以斑岩型黄铜矿和矽卡岩型黄铜矿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嗜酸氧化亚铁微螺菌(L f)和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 t)对不同成因黄铜矿浸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不同细菌浸出体系中矽卡岩型黄铜矿均表现出比斑岩型黄铜矿浸出率高;S t浸出2种不同成因黄铜矿的效率均比L f的好。通过对不同浸矿时间黄铜矿浸出渣的XRD检测并结合黄铜矿浸出过程反应步骤的分析表明,2种细菌浸出不同成因黄铜矿的机制相同,细菌的代谢途径及反应温度是影响同类成因黄铜矿浸出率和代谢产物差异的主要原因。S t作用下浸出后期黄铜矿表面有黄钾铁矾生成,而L f浸出体系黄铜矿表面主要是S的不断积累。同种浸矿菌种浸出不同成因黄铜矿时,矽卡岩型黄铜矿在浸出第15 d有S生成,斑岩型黄铜矿在S t浸出体系S生成的时间更晚,在L f浸出体系S的生成量则更少,推测矿物性质是引起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生物浸出 斑岩黄铜矿 矽卡岩黄铜矿 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 嗜酸氧化亚铁微螺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属化物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金东 林晨升 叶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05-1411,共7页
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可以通过频率转换输出中远红外激光,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硫属化物和磷属化物皆是优秀的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候选体系,近二十年来,硫属非线性光学材料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然而对磷属非线性光学... 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可以通过频率转换输出中远红外激光,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硫属化物和磷属化物皆是优秀的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候选体系,近二十年来,硫属非线性光学材料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然而对磷属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还相当匮乏。本文从新材料探索方面,综述了目前已经报道的磷属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进展,按照晶体结构将其分为三大类,即经典的黄铜矿型结构、同原子键结构以及其他四面体堆积结构。主要讨论了这些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非线性光学性能以及构效关系。最后探讨了磷属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非线性光学晶体 磷属化物 中远红外激光 黄铜矿型 同原子键 四面体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