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南缘康山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及流体演化——来自独居石U-Pb年龄、黄铁矿微量元素和原位S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哲铭 曾庆栋 +5 位作者 王永彬 郭云鹏 俞炳 王瑞良 杨进辉 陈彦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5-885,共21页
小秦岭-熊耳山金矿集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众多伴生铅锌银等金属的金矿,成为揭示克拉通破坏型金矿成因的天然实验室。产于小秦岭-熊耳山金矿集区内的康山金多金属矿床受控于北东向的中生代脆性断裂,赋存于新太古代变质岩和中元古... 小秦岭-熊耳山金矿集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众多伴生铅锌银等金属的金矿,成为揭示克拉通破坏型金矿成因的天然实验室。产于小秦岭-熊耳山金矿集区内的康山金多金属矿床受控于北东向的中生代脆性断裂,赋存于新太古代变质岩和中元古代火山岩中。成矿过程可分为4个热液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阶段、多金属硫化物-自然金-石英-铁白云石阶段、石英-方解石±萤石阶段。本文获得康山金多金属矿床金成矿阶段热液独居石LA-ICP-MS U-Pb年龄为131.7±4.6Ma,与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时代一致。本次研究开展的各阶段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单点和扫面分析,发现第2阶段Au与Co、Ni、As呈正相关关系,且有明显的振荡环带,Cu、Ag、Sb、Pb、Bi这几种元素从黄铁矿颗粒的核部向边缘含量逐渐降低,且黄铁矿颗粒中出现富含这些元素的矿物包裹体,说明该阶段发生流体沸腾作用;而第3阶段黄铁矿中各微量元素含量为所有阶段中最低,黄铁矿无振荡环带且裂隙中有富含各微量元素的硫化物充填,说明各种元素在该阶段均得到充分卸载,且成矿流体的化学性质较稳定。结合前人关于该矿床各阶段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流体沸腾是Au的主要沉淀机制,而流体混合是Pb、Zn、Ag的主要沉淀机制。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指示,从第1阶段到第3阶段流体温度依次降低;第2和第3阶段流体fO2比第1阶段高且后两者相差不大。根据黄铁矿Co、Ni含量及比值的计算,认为第1和第2阶段黄铁矿为岩浆热液成因,第3阶段黄铁矿受围岩物质影响。黄铁矿原位S同位素分析得到第1至第3阶段黄铁矿δ34S分别为+6.6‰-+8.9‰、+5.0‰-+7.2‰和+6.0‰-+8.7‰,均与区域花岗岩类的S同位素值类似。综上所述,本文得出康山金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华北克拉通破坏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微量元素 原位S同位素 独居石U-Pb定年 康山金多金属矿床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中段正冲金矿矿床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的证据 被引量:5
2
作者 韩亮 丁俊英 +2 位作者 范明森 鲍谈 潘君屹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2-399,共18页
江南造山带上产出有大量金矿,但其成因存在争议,为厘清其成因,对该造山带上的正冲金矿床中的黄铁矿进行了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正冲金矿的流体包裹体有含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其中富CO2... 江南造山带上产出有大量金矿,但其成因存在争议,为厘清其成因,对该造山带上的正冲金矿床中的黄铁矿进行了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正冲金矿的流体包裹体有含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其中富CO2包裹体与水溶液包裹体共存,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但盐度不同,说明流体不混溶可能导致了金的沉淀;正冲金矿不同阶段黄铁矿中的Au与As、Ag、Zn等有协同变化趋势,而Co/Ni<1,说明含金黄铁矿来源于沉积岩。将正冲金矿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特征与沉积、变质、浅成低温热液环境中形成的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对比,发现其与变质低温热液形成的黄铁矿相似,认为其为变质热液成因。研究认为,正冲金矿是一个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其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微量元素 流体包裹体 造山型金矿 正冲金矿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埃迪卡拉系蓝田组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与古海洋环境指示
3
作者 胡永亮 赵显烨 +3 位作者 王伟 郝佳龙 关成国 周传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9-393,共15页
新元古代晚期“雪球地球”事件之后的埃迪卡拉纪(635~541 Ma)是早期多细胞生命辐射和深海氧化的关键时期,探索埃迪卡拉纪古海洋环境演变对早期多细胞生物演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是恢复古海洋环境的重要指标,但... 新元古代晚期“雪球地球”事件之后的埃迪卡拉纪(635~541 Ma)是早期多细胞生命辐射和深海氧化的关键时期,探索埃迪卡拉纪古海洋环境演变对早期多细胞生物演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是恢复古海洋环境的重要指标,但其在海洋沉积物中的富集状态易受水体氧化还原状态的制约。与之相比,沉积岩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含量,可以有效规避重结晶及其他后期成岩作用的影响,是有效指示古海水氧化还原条件的潜在指标。然而,沉积地层中黄铁矿的形态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导致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组成复杂。选取新鲜的深水相皖南蓝田岩心样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联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纳米离子探针分析技术,开展黄铁矿形态及原位微区微量元素测试分析,并结合前人原位微区黄铁矿硫同位素数据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蓝田组黄铁矿形态主要为草莓状和自形-半自形黄铁矿。草莓状黄铁矿S/Fe原子比平均值大于自形-半自形黄铁矿,其形成过程中更加富硫。草莓状黄铁矿As,Cu微量元素含量与微区硫同位素值(δ^(34)S_(py))呈负相关,自形-半自形黄铁矿As,Cu微量元素含量与δ^(34)S_(py)值呈弱正相关。不同形态黄铁矿中微量元素含量差异反映了其形成环境差异,草莓状黄铁矿中As和Cu微量元素含量的降低可能与其结晶程度的提高有关,自形-半自形黄铁矿As,Cu含量升高可能与As元素驱动的隐蔽硫循环及其吸附于有机物和碎屑物质有关。在利用黄铁矿微量元素含量恢复古环境氧化还原状态时,优先选择新鲜未经后期改造的草莓状黄铁矿,能更准确地揭示古海洋的氧化还原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 埃迪卡拉系 蓝田组 黄铁矿形态 黄铁矿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红山铜矿黄铁矿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郑杰 陈孝聪 +2 位作者 梁孝伟 杨志鹏 李文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6-1106,共11页
小红山铜矿位于阿勒泰塔拉特-大东沟-莫尤勒特金属成矿带中,是与英安质-流纹质火山活动相关的铜矿床。文章利用黄铁矿中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组成示踪了该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的来源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小红山铜矿黄铁矿和霏细岩稀... 小红山铜矿位于阿勒泰塔拉特-大东沟-莫尤勒特金属成矿带中,是与英安质-流纹质火山活动相关的铜矿床。文章利用黄铁矿中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组成示踪了该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的来源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小红山铜矿黄铁矿和霏细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黄铁矿ΣREE总量均值为168.81×10^(-6),霏细岩略低,ΣREE总量均值为154.10×10^(-6);黄铁矿和霏细岩样品稀土配分模式均为明显右倾的轻稀土富集模式,轻稀土分异较强、而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弱;黄铁矿具明显δEu负异常、而δCe无明显异常,表明该矿床产出于具还原性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并在后期遭受变质热液的叠加改造。矿床黄铁矿富集LREE,亏损HFSE,Hf/Sm、Nb/La和Th/La比值小于1,推断小红山铜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流体。黄铁矿杂质元素Co/Ni比值表明,矿床成因以变质热液为主,矿床形成于中温。Y/Ho比值示踪成矿流体表明,矿床成矿流体与弧后盆地的成矿热液相似,黄铁矿与霏细岩Y/Ho比值的高度相似性也为围岩(霏细岩)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或两者都受到了相同成矿热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黄铁矿微量元素 成矿流体 阿勒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铁矿标型特征对胶东三山岛金矿深部矿化的启示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玉民 张华锋 +4 位作者 张聪颖 胡换龙 王昭坤 曾庆栋 范宏瑞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5期637-647,共11页
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研究能够为深部成矿潜力评价提供重要信息。三山岛金矿超深钻孔(ZK96-6,2735.70m)揭露该矿床的矿化现象沿着三山岛断裂仍然可以延伸到深部(-2613^-2684m)。为此,针对三山岛金矿深部钻孔岩芯矿化体(-2613^-2684m)开展了... 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研究能够为深部成矿潜力评价提供重要信息。三山岛金矿超深钻孔(ZK96-6,2735.70m)揭露该矿床的矿化现象沿着三山岛断裂仍然可以延伸到深部(-2613^-2684m)。为此,针对三山岛金矿深部钻孔岩芯矿化体(-2613^-2684m)开展了黄铁矿成因矿物学研究,以探讨深部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对深部成矿的指示意义。对不同阶段黄铁矿的形态标型进行细致观察,利用电子探针和等离子质谱仪对其进行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利用热电仪对其进行热电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部矿化体中石英—黄铁矿阶段脉体中的黄铁矿粒度相比其他阶段的黄铁矿更加粗大,指示成矿流体沉淀黄铁矿时处于强过饱和条件,成矿流体中的还原性硫在形成黄铁矿的过程中大量消耗并导致金硫络合物失稳而沉淀。深部金矿体(-2613^-2684m)黄铁矿微量元素含量在(Au+Bi+Cu+Pb+Zn)-(As+Sb+Ba+Ag+Hg)-(Ti+Cr+Co+Ni)三角投图中的位置指示该处矿体属于矿化中部,暗示深部仍有矿化潜力。黄铁矿热电性分析结果显示,P型黄铁矿出现率(P%)与金品位呈正相关关系,指示金和P型黄铁矿共生,该特征可作为深部金矿找矿的依据,同时也暗示着三山岛金矿的深部仍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标型 黄铁矿微量元素 黄铁矿热电性 深部金矿体 三山岛金矿 胶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乳山金矿床成矿过程:周期性压力波动诱发的流体不混溶 被引量:13
6
作者 赛盛勋 邱昆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47-1566,共20页
位于胶东东部苏鲁地体内的乳山金矿曾是我国单脉金储量最大的矿床,其主矿脉为一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富金石英脉,形成于包含周期性流体活动的增量增长过程。该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精细成矿过程和金沉淀机制仍缺乏有效制约。本研究在详细结... 位于胶东东部苏鲁地体内的乳山金矿曾是我国单脉金储量最大的矿床,其主矿脉为一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富金石英脉,形成于包含周期性流体活动的增量增长过程。该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精细成矿过程和金沉淀机制仍缺乏有效制约。本研究在详细结构构造观察基础上,在代表单次成矿流体活动的同一石英层内识别出分别代表三个连续成矿阶段的三类黄铁矿,开展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不同阶段黄铁矿微量元素成分基本一致,Co、Ni、As等元素因成矿流体间歇性压力波动而周期性地以不同含量进入黄铁矿,形成这些元素的韵律成分环带。Au等其他微量元素在不同阶段黄铁矿内均匀分布,其分布行为受压力波动影响较小。间歇性压力波动和由此引发的周期性流体不混溶使乳白色粗粒石英和黄铁矿、烟灰色中细粒他形石英和黄铁矿依次大规模沉淀,金银碲化物、银金矿、自然金和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硫化物随后在愈加富Au、Ag、Te、Pb、Zn和Cu等的流体中近于同时沉淀。在此过程中成矿流体虽整体表现为还原性,但其还原性随着压力波动而不断递减氧化性持续增加;流体碲逸度早期保持稳定,后期则大幅上升。金以可见金形式充填先成黄铁矿裂隙或沿黄铁矿边缘分布,周期性流体压力波动引发的间歇性流体不混溶导致H2S、CO2和CH4等气体大规模逸出,金硫络合物失稳分解,金被吸附至黄铁矿内水力致裂形成的裂隙面发生沉淀。排除了先成黄铁矿内不可见金再活化为可见金的可能性,认为周期性流体压力波动引起的流体不混溶是引发乳山金矿床可见金高效沉淀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微量元素 LA-ICP-MS分析 精细成矿过程 流体压力波动 流体不混溶 乳山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稿声明
7
作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编辑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1-171,共1页
根据作者申请,本刊决定撤销2019年(第43卷)第3期发表的稿件《小秦岭大湖矿床石英脉组构和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金钼独立成矿作用及其成脉构造环境的制约》(作者:杨梅珍,李建威,赵新福,周杨杨),并向读者致歉!
关键词 石英脉 小秦岭 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 黄铁矿微量元素 成矿作用 组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