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黄酮类成分抗肝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燕燕 陈月桥 +6 位作者 裴浩 张雪 李坚宇 黄钰雯 潘李轶 陈玉 叶绿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125,共5页
传统中药具有多疗效、多靶点、多效应机制的独特优势,在抗癌抗肿瘤治疗中具有悠久历史。随着西药治疗癌症的局限性不断突显,中药单体及复方有效成分在生物分子学和药理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证明,中药黄酮类成分具... 传统中药具有多疗效、多靶点、多效应机制的独特优势,在抗癌抗肿瘤治疗中具有悠久历史。随着西药治疗癌症的局限性不断突显,中药单体及复方有效成分在生物分子学和药理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证明,中药黄酮类成分具有多方面、多途径且效果显著的抗肝癌作用,其主要通过调节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抗肝癌细胞血管生成、调节肝癌细胞周期阻滞和重塑免疫抑制肝癌细胞微环境等多种药理机制发挥抗肝癌作用。通过对中药黄酮类成分抗肝癌作用机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并对所涉及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肝癌的增殖、侵袭、迁移、转录、耐药等作用效应加以阐述,以期为中药黄酮类成分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依据,阐明传统中药有效成分的多重药理机制能为癌症的治疗策略和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考和契机,为更多临床癌症患者带来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黄酮类成分 肝癌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麻浸膏中黄酮类成分分析及其在混合型卷烟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丽达 杨振民 +7 位作者 黄典 马嘉懿 杜国荣 樊肇胜 李悦 田书霞 芦楠 蒋成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79-184,206,共7页
[目的]研究罗布麻浸膏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考察罗布麻浸膏主要功能成分转移行为以及对卷烟感官品质的影响和降低自由基的作用。[方法]以20 mL 70%甲醇-水为溶剂,ACQUITY UPLC HSS C_(18)(2.1 mm×100 mm,1.8μm)为分离柱... [目的]研究罗布麻浸膏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考察罗布麻浸膏主要功能成分转移行为以及对卷烟感官品质的影响和降低自由基的作用。[方法]以20 mL 70%甲醇-水为溶剂,ACQUITY UPLC HSS C_(18)(2.1 mm×100 mm,1.8μm)为分离柱,槲皮素-D5为内标,采用超声提取-UPLC-MS/MS方法,测定罗布麻浸膏中6种黄酮类成分含量。通过不同加料比例研究罗布麻浸膏对卷烟感官质量、减害作用的影响以及主要功能成分的转移行为。[结果]UPLC-MS/MS方法可在10 min内实现6种黄酮类成分的快速分离,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较好(R^(2)>0.9990),方法的LOD和LOQ分别为0.39~0.76和1.29~2.55 ng/mL,加标回收率为93.11%~105.77%,RSD为0.73%~2.89%。添加罗布麻浸膏可以提升卷烟香气质量,降低烟气刺激性;主流烟气中槲皮素转移率为0.89%~2.93%,气相自由基清除率最大可达3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响应快速、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适用于罗布麻浸膏中活性成分的快速测定。卷烟加料应用结果表明,罗布麻浸膏可以有效抑制卷烟主流烟气中自由基的释放量,合适的施加比例(≤1.0%)可以有效提升混合型卷烟感官品质并保持卷烟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浸膏 黄酮类成分 UPLC-MS/MS 混合型卷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枣HPLC特征图谱的建立及四种黄酮类成分的测定
3
作者 邢炎华 杨长花 +1 位作者 黄壮壮 彭修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4-148,155,共6页
建立广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Bunge)Hu ex H.F.Chow.)的HPLC特征图谱及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4种黄酮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NanoChrom ChromCore 120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 建立广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Bunge)Hu ex H.F.Chow.)的HPLC特征图谱及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4种黄酮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NanoChrom ChromCore 120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对HPLC特征图谱进行聚类、PCA、PLS-DA分析,同时测定金丝桃苷、槲皮素、柚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结果表明,10批广枣的HPLC特征图谱有9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82~0.999。聚类结果将10批广枣分为3类:S3、S6、S10聚为一类,S2、S4、S5、S7、S8、S9聚为一类,S1单独聚为一类。PCA和PLSDA分析结果均表明金丝桃苷、山奈酚、柚皮素可以作为不同批次质量评价的潜在物质。10批广枣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4种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 90,加样回收率在98.32%~101.07%,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13%~3.01%。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及金丝桃苷、槲皮素、山奈酚、柚皮素的含量测定法简单可行,可用于广枣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 HPLC 特征图谱 黄酮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色黄芩花与根部黄酮类成分含量分析
4
作者 孙志超 王敬 +1 位作者 卢阳 郭玉成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2期106-107,共2页
本研究采用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以紫色、粉色、白色3种不同花色的黄芩根部和花为试材,针对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对不同花色黄芩活性成分组成展开探讨。通过表型分析可知,3种花色黄芩不仅... 本研究采用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以紫色、粉色、白色3种不同花色的黄芩根部和花为试材,针对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对不同花色黄芩活性成分组成展开探讨。通过表型分析可知,3种花色黄芩不仅花色各异,在开花时间、花枝长度、茎叶颜色等方面也存在差别。经活性成分检测发现,粉花黄芩根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高于紫花黄芩和白花黄芩;对比花与根中的成分发现,黄芩花中汉黄芩苷的含量高于根部。结果表明,粉花黄芩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种质资源,同时在汉黄芩苷的利用方面,黄芩花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本研究为3种花色黄芩的精细化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为推动黄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成分 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黄酮类成分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分泌紊乱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泉洋 吴国泰 王瑞琼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2,共7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以内分泌异常为主要特征,以月经紊乱、不孕、多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生殖内分泌代谢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育健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以内分泌异常为主要特征,以月经紊乱、不孕、多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生殖内分泌代谢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育健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轴)在PCOS中存在分泌异常,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脉冲频率异常、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比率升高、肾上腺源与卵巢源的雄激素过分泌等。近年来中药在防治PCOS中应用广泛并取得积极的疗效。黄酮类成分是中药常见的活性成分之一,其通过抗炎、抗氧化、影响自噬与凋亡等途径及调控PI3K/AKT通路、TGF-β1/Smad通路、MAPK/ERK通路等对多囊卵巢综合征HPO轴激素紊乱具有改善作用。对近年来黄酮类成分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HPO轴分泌紊乱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及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和治疗PCOS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黄酮类成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ESI-MS^(n)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评价不同生长年限铁皮石斛黄酮类成分差异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运容 黄国东 +4 位作者 李锦妍 吴樟桦 陈松 黄月纯 魏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39-249,共11页
目的:分析广西铁皮兰种铁皮石斛中的黄酮类成分,并探究不同生长年限对黄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用Kromasil 100-5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甲醇(v:v=1:1)-0.01 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使用... 目的:分析广西铁皮兰种铁皮石斛中的黄酮类成分,并探究不同生长年限对黄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用Kromasil 100-5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甲醇(v:v=1:1)-0.01 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采用HPLC法建立25批广西铁皮石斛HPLC特征图谱,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不同生长年限对广西铁皮石斛黄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通过HPLC-ESI-MS^(n)技术,从广西铁皮石斛中鉴定了19个黄酮类成分,涵盖了黄酮碳苷(9个)、黄酮醇氧苷(4个)、酰化黄酮碳苷(2个)、酰化黄酮醇氧苷(3个)及二氢黄酮(1个)。构建了广西铁皮石斛黄酮类成分特征图谱,并指认了9个共有峰;基于聚类与主成分分析,将25份样品按生长年限及杆色(绿杆1~3年、绿杆3~5年、红杆1~3年、红杆3~5年)划分为四类。此外,黄酮类特征峰峰面积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而增长;在1~3年生长年限时,‘红杆’与‘绿杆’间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但3~5年,红杆样品中新西兰牡荆苷Ⅰ、Ⅲ、佛莱心苷及特定峰(峰8、峰9)含量显著高于绿杆。结论:本研究通过质谱分析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揭示了广西铁皮石斛黄酮类成分的共有特征,并强调了生长年限对黄酮类成分积累的关键作用。特别指出,生长至3~5年,‘红杆’样品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显著高于‘绿杆’,此发现为铁皮石斛的药理活性探索、应用开发、种质资源评价及采收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铁皮兰种 黄酮类成分 化学模式识别 品种 生长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蜀葵花黄酮类成分提取、纯化工艺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范 宿树兰 +3 位作者 郭龙 安福丽 尚尔鑫 段金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1-1636,共6页
目的优化黄蜀葵花黄酮类成分提取、纯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黄酮类成分(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O-葡萄糖苷、杨梅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含量为评价指... 目的优化黄蜀葵花黄酮类成分提取、纯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黄酮类成分(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O-葡萄糖苷、杨梅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含量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再以树脂型号、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上样质量浓度、洗脱体积为影响因素,绘制泄漏曲线,优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60 min;最佳纯化工艺为每1 g AB-8型树脂上样0.38 g生药,上样质量浓度1.0 g/mL,60%乙醇洗脱3 BV,黄酮含量达51.78%。结论该方法稳定合理,简便可行,可为提取、纯化黄蜀葵花黄酮类成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花 黄酮类成分 提取工艺 纯化工艺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磺酸乙酯(EMS)对黄蜀葵植株表型性状和花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及优株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廖恩慧 郑玉红 +3 位作者 葛海涛 汪琼 王殿广 徐增莱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1,共8页
以甲基磺酸乙酯(EMS)为化学诱变剂,对体积分数1.0%(T1)、1.2%(T2)、1.4%(T3)、1.6%(T4)EMS诱变处理后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inn.)Medik.〕植株表型性状和花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对单株花产量和花黄酮类成分含量与植株表... 以甲基磺酸乙酯(EMS)为化学诱变剂,对体积分数1.0%(T1)、1.2%(T2)、1.4%(T3)、1.6%(T4)EMS诱变处理后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inn.)Medik.〕植株表型性状和花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对单株花产量和花黄酮类成分含量与植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基于单株花总黄酮产量进行优株筛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体积分数0.0%EMS)相比,EMS处理组黄蜀葵株型变为接近丛生或丛生,叶裂片细长,花冠较小。4个EMS处理组黄蜀葵的株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降低,茎粗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随着EMS体积分数增加,叶片长、叶片宽、叶裂片长、叶裂片宽总体上先降低后升高,其中,体积分数1.4%和1.6%EMS处理组的叶片长、叶片宽、叶裂片长、叶裂片宽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4个EMS处理组的花直径和花瓣宽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花瓣长和始花节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体积分数1.4%和1.6%EMS处理组的单株开花数和单株花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4个EMS处理组花中6个黄酮类成分及总黄酮含量多无显著变化,仅体积分数1.0%和1.4%EMS处理组的棉皮素-8-O-β-D-葡萄糖醛酸苷含量以及体积分数1.0%EMS处理组的槲皮素-3′-O-葡萄糖苷含量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株花产量与茎粗、叶片长、叶裂片长、始花节数和蒴果长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开花数极显著(P<0.01)正相关,而花中6个黄酮类成分和总黄酮含量与植株表型性状多无显著相关性。优株筛选结果显示:编号T3-3、T4-5、T3-1和T1-3植株的单株花总黄酮产量均在65 g以上,排名前4。总体来看,体积分数1.4%EMS的诱变效果最佳;并且,编号T3-3、T4-5、T3-1和T1-3单株可作为黄蜀葵高花总黄酮产量的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 甲基磺酸乙酯(EMS) 表型性状 黄酮类成分 优株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箭叶淫羊藿叶片不同发育时期黄酮类成分形成与元素含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省委 陈璐 +3 位作者 董宁 乔璐 钟华 杨林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179,I0028,I0029,I0030,I0031,I0032,共12页
目的探究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et Zucc.)Maxim.叶片不同发育时期黄酮类成分变化与元素积累的规律,揭示其黄酮类成分的形成机制。方法以箭叶淫羊藿叶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发育时期分为t1~t6共6个时期,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探究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ieb.et Zucc.)Maxim.叶片不同发育时期黄酮类成分变化与元素积累的规律,揭示其黄酮类成分的形成机制。方法以箭叶淫羊藿叶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发育时期分为t1~t6共6个时期,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醇苷含量;实时荧光定量法(RT-qPCR)测定17个与黄酮类成分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25种元素含量;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黄酮类成分与元素的关系。结果淫羊藿苷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朝霍定A、朝霍定B、朝霍定C、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显著降低,但是5种黄酮类成分总量却显著升高,在t4和t5时期大量积累。大部分黄酮类成分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在t4和t5时期显著上调,在t2时期显著下调,不同基因的表达量随叶片发育而变化;叶片中元素Mg、Ca、Ti、Mn、Fe、Sr和Ba元素含量显著升高,元素K和Co含量显著降低;元素P、K、V、Cu的含量与箭叶淫羊藿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箭叶淫羊藿叶片中黄酮类成分形成过程受到叶片发育程度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黄酮类成分在叶片发育后期大量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叶淫羊藿 黄酮类成分 基因相对表达量 元素 组间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人参不同部位黄酮类成分分析
10
作者 周晓敏 何霞红 +2 位作者 施蕊 李顺美 张靖仪 《南方农业》 2024年第4期88-94,共7页
为明确林下人参不同部位黄酮类成分含量,提高人参的综合利用水平。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了林下栽培4年人参的根、茎、叶的黄酮类成分,并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筛选出不同部位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林下人参... 为明确林下人参不同部位黄酮类成分含量,提高人参的综合利用水平。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了林下栽培4年人参的根、茎、叶的黄酮类成分,并通过代谢组学的方法筛选出不同部位的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林下人参根、茎、叶中共检测出92种黄酮类代谢物,包括41种黄酮醇、13种黄酮化合物、11种二氢黄酮、7种花青素、5种黄酮碳糖苷、5种异黄酮、5种查耳酮、4种二氢黄酮醇、1种其他类黄酮;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出2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5种代谢物在林下人参各部位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茎>叶>根,5种代谢物在林下人参各部位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根>茎>叶,4种代谢物在林下人参各部位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根>茎,2种代谢物在林下人参各部位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茎>根,1种代谢物在林下人参各部位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茎>根>叶。总的来说,人参不同部位黄酮类成分存在差异,可为人参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黄酮类成分 不同部位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沙棘叶片和果实中酚酸类及黄酮类成分的比较
11
作者 赵鑫丹 张东为 +3 位作者 姜鑫 杜维 阮成江 戈素芬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7-256,共10页
【目的】为沙棘酚酸和黄酮资源开发利用及定向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1个沙棘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质联用(HPLC-MS/MS)方法检测各品种叶片和果实中酚酸类及黄酮类成分及其含量,并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在11个沙棘品种叶片... 【目的】为沙棘酚酸和黄酮资源开发利用及定向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1个沙棘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质联用(HPLC-MS/MS)方法检测各品种叶片和果实中酚酸类及黄酮类成分及其含量,并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在11个沙棘品种叶片中均可检测出阿魏酸、香草酸、对香豆酸等10种酚酸类成分,总含量为1032.466~3354.984μg/g,其中‘中红果’(3354.984μg/g)和‘201309’(2066.444μg/g)叶片中总酚酸含量最高,沙棘叶片主要酚酸类成分为阿魏酸、香草酸、对香豆酸和没食子酸;在11个沙棘品种叶片中均可检测出芦丁、表没食子儿茶素、槲皮素等8种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181.359~617.098μg/g,以芦丁为主要成分,总黄酮含量最高的品种同样为‘中红果’(617.098μg/g)和‘201309’(451.432μg/g)。在11个品种果实中可检测出原儿茶酸、丁香酸、对香豆酸、没食子酸、咖啡酸5种酚酸类成分,总含量为25.002~98.009μg/g,‘杂雌优10号’(98.009μg/g)和‘201308’(77.503μg/g)果实中酚酸含量较高,对香豆酸为主要酚酸类成分;在11个品种果实中均可检测出8种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54.219~351.622μg/g,‘201301’(351.622μg/g)和‘201308’(189.981μg/g)果实中含量较高,主要黄酮类成分同样为芦丁。【结论】‘中红果’和‘201309’可被作为沙棘叶片酚酸类和黄酮类种质资源,‘杂雌优10号’‘201308’‘201301’可被作为沙棘果实酚酸类和黄酮类种质资源进行定向培育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液质联用技术 酚酸类成分 黄酮类成分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黄芩茎叶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及其含量测定
12
作者 闫杰 张思访 +2 位作者 毛贤贤 许晨新 刘贝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HPLC法测定了17个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1... 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HPLC法测定了17个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1∶50、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50℃,应用最佳提取工艺黄酮成分提取量为24.43 mg/g;不同产地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含量范围为15.839~26.044 mg/g。响应面法优化黄芩茎叶中黄酮成分的提取工艺稳定、准确可靠,所建立的黄酮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为黄芩茎叶的质量评价及深度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茎叶 黄酮类成分 提取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含量测定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桑叶中的黄酮类成分──芦丁和槲皮素 被引量:35
13
作者 孙莲 孟磊 +3 位作者 陈坚 马季 胡瑞 贾殿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5-397,共3页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了新疆不同地区、不同采集期、不同品种的桑叶中的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素的含量。以含有体积分数为 15 %甲醇的 10mmol/L的磷酸二氢钠 2 0mmol/L的硼砂溶液 (pH 8 6 2 )为电泳缓冲液 ,采用压力进样方式 ,...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了新疆不同地区、不同采集期、不同品种的桑叶中的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素的含量。以含有体积分数为 15 %甲醇的 10mmol/L的磷酸二氢钠 2 0mmol/L的硼砂溶液 (pH 8 6 2 )为电泳缓冲液 ,采用压力进样方式 ,在 2 5℃ ,2 0kV恒压下进行电泳分离 ,并在 2 45nm波长处检测。结果表明 ,桑叶中的两种目标组分在 12min内完全分离 ,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芦丁和槲皮素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95 6 4%和99 36 % ,其RSD分别为 2 2 5 %和 1 79% (n =6 )。方法简单、准确、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芦丁 槲皮素 桑叶 分析 植物药 黄酮类成分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流动萃取槐花中的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38
14
作者 李敏晶 游景艳 +1 位作者 刘忠英 张寒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0-852,共3页
Microwave-assisted dynamic extraction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rutin and quercetin from Flos Sophaoae was studied. The dynamic extraction with household microwave oven was applied, and at the same time was compared wi... Microwave-assisted dynamic extraction of the total flavonoids, rutin and quercetin from Flos Sophaoae was studied. The dynamic extraction with household microwave oven was applied, and at the same time was compared with Soxhlet extraction and the method of bath extraction with special microwave ove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aring with Soxhlet extraction this method not only needed a shorter time, but also simplified the procedure, and made higher yield of the extraction, and comparing with bath extraction with special microwave oven, this method have the advantage of cheap, safe and being helpful to investigating the extrac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花 黄酮类成分 微波辅助流动萃取 家用微波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黄芪中的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一种新的应用于药学实验分析方法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小花 崔方 +2 位作者 张梦婷 王影 封士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7,共4页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药学院本科生仪器分析的必修内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芪中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金雀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不仅用于黄芪药材中...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药学院本科生仪器分析的必修内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芪中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金雀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不仅用于黄芪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也可用于药学院分析化学、制剂分析等学生实验,让学生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检测 黄酮类成分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产淡豆豉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牛丽颖 刘敏彦 +2 位作者 王玉峰 杜红娜 王鑫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9-331,共3页
建立河北产淡豆豉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控制淡豆豉的质量。采用3%冰乙酸-乙腈,梯度洗脱的方法进行色谱分离,对各色谱峰进行数据处理,得出淡豆豉的指纹图谱。标定了淡豆豉13个共有峰,且共有峰重现性良好。采用HPLC方法制定的淡豆豉的... 建立河北产淡豆豉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控制淡豆豉的质量。采用3%冰乙酸-乙腈,梯度洗脱的方法进行色谱分离,对各色谱峰进行数据处理,得出淡豆豉的指纹图谱。标定了淡豆豉13个共有峰,且共有峰重现性良好。采用HPLC方法制定的淡豆豉的指纹图谱,可用于淡豆豉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黄酮类成分 HPLC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楸树种子油中活性成分及其粕中黄酮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洪宇 朱丽蓉 +3 位作者 董娟娥 雷鸣 黄晓华 尉芹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69,共6页
以楸树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测定楸树种子油中脂肪酸及植物甾醇组成,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种子油中生育酚含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法对脱脂种粕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并考察其抗氧化... 以楸树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测定楸树种子油中脂肪酸及植物甾醇组成,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种子油中生育酚含量,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法对脱脂种粕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楸树种子油中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其中以亚油酸、α-亚麻酸和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87.37%;含有菜油甾醇(21·52%)、豆甾醇(4.43%)和β-谷甾醇(74.05%);含有132.58 mg/100 g的生育酚,其中γ-生育酚(88·84 mg/100g)比α-生育酚(43.74 mg/100g)含量高近2倍。种粕中含有4种黄酮类成分,其总黄酮含量为9.39 mg/g DW,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充分利用楸树种子资源,提高楸树的经济价值和开发高效植物源类抗氧化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楸树种子 脂肪酸 植物甾醇 生育酚 黄酮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圆柏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赵军 闫明 +2 位作者 黄毅 贺文义 赵昱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3-37,共5页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手段,对新疆圆柏叶的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柏木双黄酮(Ⅰ)、柏木双黄酮4′,4-二甲醚(Ⅱ)、穗花杉双黄酮(Ⅲ)、罗汉松双黄酮A(Ⅳ)、儿茶素(Ⅴ)、槲皮素(Ⅵ)、异高黄芩素...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手段,对新疆圆柏叶的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柏木双黄酮(Ⅰ)、柏木双黄酮4′,4-二甲醚(Ⅱ)、穗花杉双黄酮(Ⅲ)、罗汉松双黄酮A(Ⅳ)、儿茶素(Ⅴ)、槲皮素(Ⅵ)、异高黄芩素7-O-β-D-木糖苷(Ⅶ)、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Ⅷ)和芦丁(Ⅸ)。其中化合物Ⅰ、Ⅱ、Ⅴ、Ⅶ、Ⅷ和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Ⅷ和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Ⅴ和Ⅵ的抗氧化活性较高,与阳性对照品抗坏血酸的接近;黄酮苷类化合物Ⅶ、Ⅷ和Ⅸ次之,而双黄酮类化合物Ⅰ、Ⅱ、Ⅲ和Ⅳ活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圆柏 黄酮类成分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甜味绞股蓝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赟 王起文 +4 位作者 蔡静 张园娇 纪乐军 陈建伟 李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3-67,共5页
研究了12批5个不同产地的甜味绞股蓝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Hedera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1%磷酸水溶液(A相)-乙腈(B相)为流动相,0.8 mL/min梯度洗脱,建立甜味绞股蓝黄酮类成分HPL... 研究了12批5个不同产地的甜味绞股蓝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Hedera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1%磷酸水溶液(A相)-乙腈(B相)为流动相,0.8 mL/min梯度洗脱,建立甜味绞股蓝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批次的甜味绞股蓝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977~0.996之间,共标定14个共有峰,其中3号峰为芦丁。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产地可被聚为3大类,两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为88.786%。将中药指纹图谱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结合,为甜味绞股蓝的质量评价及资源利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味绞股蓝 黄酮类成分 HPLC指纹图谱 芦丁 聚类分析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菟丝子不同炮制品中3种黄酮类成分比较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青月 张学兰 +1 位作者 李慧芬 惠秋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45-194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菟丝子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菟丝子生品、盐炙品、炒黄品、制饼品不同溶剂提取后其中金丝桃苷、山柰酚、槲皮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盐炙品、炒黄品中金丝桃苷、山柰酚均较生品略有降低,槲...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菟丝子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菟丝子生品、盐炙品、炒黄品、制饼品不同溶剂提取后其中金丝桃苷、山柰酚、槲皮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盐炙品、炒黄品中金丝桃苷、山柰酚均较生品略有降低,槲皮素升高,但乙醇溶剂中3种成分的溶出量均较生品有所增加;制饼品中3种黄酮类成分均较生品显著降低。结论盐炙、炒黄利于菟丝子中黄酮类成分的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炮制 黄酮类成分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