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荆精油的提取和对5种储粮害虫的致毒作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卢传兵 刘雨晴 +1 位作者 薛明 王洪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5-80,共6页
为明确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荆精油的提取效果和黄荆精油对主要储粮害虫的毒力差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二氯甲烷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分别从泰山黄荆(Vitex negundo)叶片和种子中提取精油,研究了水蒸气蒸馏提取的黄荆叶片精油对绿豆象... 为明确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荆精油的提取效果和黄荆精油对主要储粮害虫的毒力差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二氯甲烷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分别从泰山黄荆(Vitex negundo)叶片和种子中提取精油,研究了水蒸气蒸馏提取的黄荆叶片精油对绿豆象、谷蠹、玉米象、锯谷盗和赤拟谷盗的毒力及杀虫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黄荆叶片或种子中的精油均以超临界CO2萃取的提取率最高,水蒸气蒸馏的提取率最低,叶片精油的提取率前者是后者的5.39倍,但对玉米象成虫的综合毒力后者却是前者的5.95倍。水蒸气蒸馏法从黄荆叶片中获得的精油对绿豆象、谷蠹、玉米象、锯谷盗和赤拟谷盗,不仅具有很高的触杀、驱避和综合杀虫毒效,且对种群有持续控制作用,作为储粮保护剂的开发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 精油 提取方法 储粮害虫 致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黄荆叶理化组成及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范超敏 卢秀彬 +1 位作者 钟耕 胡小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8-251,共4页
为探明臭黄荆叶主要理化组成及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臭黄荆叶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挥发油进行分离分析,鉴定出具体化合物的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臭黄荆鲜叶中水分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9.06%;臭黄荆叶粗粉中... 为探明臭黄荆叶主要理化组成及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臭黄荆叶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挥发油进行分离分析,鉴定出具体化合物的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臭黄荆鲜叶中水分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79.06%;臭黄荆叶粗粉中灰分含量为7.37%,果胶含量为35.57%,蛋白质含量为18.70%,粗脂肪含量为4.27%,粗纤维含量为6.87%,总黄酮含量73.43mg/g,总多酚含量为29.44mg/g;挥发油中鉴定出68种化合物,约占挥发油总量的96.34%,包括醇14种(24.5%)、烯14种(18.85%)、酮8种(8.81%)、酯6种(7.95%)、醛8种(6.41%)、呋喃2种(3.95%)、烷3种(1.93%)、石竹烯氧化物(9.71%)、1,1,5,6-四甲基-茚(3.06%)、长叶松萜烯-(V4)(1.25%)等;臭黄荆叶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主要有1-辛烯-3-醇(11.45%)、石竹烯氧化物(9.71%)、α-石竹烯(5.82%)、反式-β-紫罗(兰)酮(3.43%)。臭黄荆叶中含有多种具有食用或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 理化组成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挥发油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臭黄荆叶主要挥发性成分及驱虫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小青 吴雨 +1 位作者 范超敏 钟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4-79,共6页
以四川大竹所产的2种臭黄荆叶为对象,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气质联用分析,了解其主要挥发性成分的性能及功效,并以臭黄荆叶为原料进行杀(驱)虫性试验研究。其中,样品A叶型较短,边缘呈锯齿状。样品B叶型较长,边缘平滑。结果表明臭黄荆叶A/B... 以四川大竹所产的2种臭黄荆叶为对象,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气质联用分析,了解其主要挥发性成分的性能及功效,并以臭黄荆叶为原料进行杀(驱)虫性试验研究。其中,样品A叶型较短,边缘呈锯齿状。样品B叶型较长,边缘平滑。结果表明臭黄荆叶A/B主要挥发性成分有α-红没药醇、1-辛烯-3醇、罗汉柏烯、α-石竹烯、β-紫罗兰酮、石竹烯、β-倍半水芹烯、α-柏木烯、α-古芸烯,其中大多成分都具有抑菌作用或抑制害虫作用。2种样品都对赤拟谷盗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样品A对对赤拟谷盗的驱避、触杀、种群抑制以及熏蒸作用效果明显优于样品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 挥发性成分 杀(驱)虫试验 赤拟谷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点形式下黄荆木重组材T型构件的抗拔力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奚茜 杨洋 张仲凤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187,共6页
黄荆(Vitex negundo L.)分布广泛,再生能力强,来源丰富,材质致密,性能优良,将其开发利用对生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黄荆为原料制备黄荆木重组材,测试黄荆木重组材家具结点强度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为今后黄荆木重... 黄荆(Vitex negundo L.)分布广泛,再生能力强,来源丰富,材质致密,性能优良,将其开发利用对生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黄荆为原料制备黄荆木重组材,测试黄荆木重组材家具结点强度并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为今后黄荆木重组材家具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试验测定3种典型家具结点形式(双圆榫接合、三合一连接件接合、自攻螺钉接合)的T型构件抗拔力,并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黄荆木重组材T型构件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T型构件的抗拔力排序为自攻螺钉接合>双圆榫接合>三合一连接件接合;ABAQUS有限元分析得出了类似的拉力大小排序。此外,将黄荆木重组材T型构件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线性回归方程为y=0.8548x+131.2,R^2=0.8487。运用有限元分析代替试验,避免了传统试验中大量试验材料的浪费,同时,有限元法可以为家具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构件 抗拔力 黄荆 重组材 家具结点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子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胡浩斌 郑旭东 +1 位作者 胡怀生 张玉全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提取黄荆子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并通过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对两种提取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子午岭的... 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提取黄荆子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并通过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对两种提取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子午岭的黄荆子中含有多种药用成分,而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更能有效地提取黄荆子中的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 水蒸汽蒸馏法 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叶提取液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吕源玲 王洪新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2年第3期24-26,共3页
用黄荆叶的乙醇提取物对 6种细菌、2种酵母菌、3种霉菌三大类微生物进行抑菌实验 ,得出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由结果推断出黄荆叶提取物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天然抗菌剂 。
关键词 黄荆 提取液 抑菌作用 天然抗菌剂 食品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种以下分类群的聚类与演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路端正 王九丽 谢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58,共4页
通过数量聚类和演化趋势分析的方法,讨论了以前的分类学处理和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黄荆种以下分类群组成2个类型:花序展开型,包括变型laxipaniculata和变型alba,和花序狭窄型,包括其他5个变种。在黄荆中,花序类型表现出一定的分类... 通过数量聚类和演化趋势分析的方法,讨论了以前的分类学处理和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黄荆种以下分类群组成2个类型:花序展开型,包括变型laxipaniculata和变型alba,和花序狭窄型,包括其他5个变种。在黄荆中,花序类型表现出一定的分类学重要性,将变型laxipaniculata和变型alba归并为黄荆异名的分类处理在本研究中没有被支持。本文还通过原始性状与衍生性状的比较,确定了黄荆种以下分类群是以黄荆为原始分类群,形态特征向着4个方向演化,形成目前种以下分类群的格局。本文还报道了原变种黄荆在河北省东部的地理分布与荆条小叶羽状分裂这一形态特征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荆属 黄荆 聚类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臭黄荆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3
8
作者 戴春燕 余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451-17452,共2页
[目的]测定海南臭黄荆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海南臭黄荆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不同,其中,叶中最高为5.33%,茎中为3.78%,花中为3.40%,根中为2.44%。[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稳定性好,重现性好,... [目的]测定海南臭黄荆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海南臭黄荆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不同,其中,叶中最高为5.33%,茎中为3.78%,花中为3.40%,根中为2.44%。[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稳定性好,重现性好,适合海南臭黄荆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为海南臭黄荆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臭黄荆 不同部位 总黄酮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木重组材家具结点性能分析
9
作者 奚茜 李近 张仲凤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2-46,共5页
对黄荆木重组材家具结点强度进行测试,选用T型、L型结构,对L型结构进行抗弯强度测试,对T型结构进行抗弯、抗拔强度测试,分析试验结果以及试件在试验中、试验后的情况,探讨自攻螺钉接合、双圆榫接合、三合一连接件接合三种连接方式对黄... 对黄荆木重组材家具结点强度进行测试,选用T型、L型结构,对L型结构进行抗弯强度测试,对T型结构进行抗弯、抗拔强度测试,分析试验结果以及试件在试验中、试验后的情况,探讨自攻螺钉接合、双圆榫接合、三合一连接件接合三种连接方式对黄荆木重组材家具结构的适用性。通过对三种连接方式的抗弯、抗拔强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自攻螺钉接合强度>双圆榫接合强度>三合一连接件接合强度。若是要使用三合一连接件连接时,要配合其他连接方式进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木重组材 家具结点 强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细粉水提液抑菌和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思雨 邓利玲 +2 位作者 童芳 林致通 钟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8-124,共7页
探究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3种植物干叶细粉水提液的抑菌和抗氧化能力。采用当量法测定3种原料中黄酮、多酚含量,二倍稀释法测定水提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牛津杯法分析原料的抑菌活性。利用分光光... 探究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3种植物干叶细粉水提液的抑菌和抗氧化能力。采用当量法测定3种原料中黄酮、多酚含量,二倍稀释法测定水提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牛津杯法分析原料的抑菌活性。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3种水提液及其两两等比混合后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结果表明,绿茶粉中水溶性黄酮、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62.22、133.82 mg/g,桑叶粉次之,臭黄荆叶粉最少。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细粉在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方面无协同作用,但黄酮、多酚含量与其抑菌和抗氧化活性间存在显著的量效关系(P<0.05)。因此,绿茶、桑叶和臭黄荆叶细粉水提液抑菌和抗氧化能力依次减弱,且三者抗氧化活性没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粉 桑叶粉 黄荆叶粉 抑菌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籽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郑公铭 罗宗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3,共3页
江西、四川、广东黄荆籽提取物均有显著抗氧化效果,且以四川籽最好:各种提取条件下的四川黄荆籽提取物中,石油醚脱脂甲醇提取的抗氧化效果最好,能与BHT媲美:黄荆籽抗氧化有效成分与黄酮类化合物密切相关。
关键词 黄荆 抗氧化剂 黄酮 食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法制备臭黄荆叶果胶的结构、理化性质、抗氧化和抗菌活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莎 邓利玲 +1 位作者 钟耕 杨洪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55-63,共9页
本实验以臭黄荆(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叶为原料,采用单一果胶酶辅助提取法和复合酶辅助提取法分别得到果胶酶提取果胶(pectinase-extracted pectin from the 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leaves,PPHP)和复合酶提取果胶(mixed enzy... 本实验以臭黄荆(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叶为原料,采用单一果胶酶辅助提取法和复合酶辅助提取法分别得到果胶酶提取果胶(pectinase-extracted pectin from the 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leaves,PPHP)和复合酶提取果胶(mixed enzymes-extracted pectin from the 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leaves,MPHP),以用水浸提法得到的水提果胶(water-extracted pectin from the 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leaves,WPHP)为对照,并分别测定3种果胶的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和红外光谱以及半乳糖醛酸质量分数、酯化度等理化性质,并考察3种果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Fe3+还原能力,以及对枯草芽孢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WPHP、PPHP、MPHP这3种果胶的提取率分别为5.11%、6.45%和8.91%;WPHP属于高酯果胶,MPHP和PPHP属于低酯果胶;臭黄荆叶果胶经酶作用,重均分子质量减小;MPHP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高于WPHP和PPHP,分别为17.09 mg/g和26.46 mg/g;3种果胶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其中MPHP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此外,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MPHP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寻找臭黄荆叶果胶抗菌活性物质基础提供依据,对臭黄荆叶果胶深层次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 果胶 抗氧化性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黄荆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月周期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霞 康鑫 +2 位作者 何先元 吴汶珈 罗慧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黄荆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月周期规律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9月份的黄荆叶粗粉为原料进行优化提取工艺研究,乙醇为提取溶剂,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黄荆叶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黄荆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月周期规律研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9月份的黄荆叶粗粉为原料进行优化提取工艺研究,乙醇为提取溶剂,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黄荆叶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法考察提取次数、料液比、乙醇浓度和超声功率对黄荆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设计4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并根据最优提取工艺提取4—11月黄荆叶的总黄酮,确定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9月份黄荆叶总黄酮超声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为3次,料液比为1.00∶50.25,乙醇浓度为50.59%,超声功率比为41.94%,总黄酮提取得率可达10.48%;4—11月份中8月份的黄荆叶总黄酮含量最高,可达11.22%。[结论]响应面法优化黄荆叶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切实可行,得到的回归方程与试验结果拟合性好,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工业大生产提取黄荆叶总黄酮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 总黄酮 响应面法 超声提取 月周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茎提取液及其优势组分的抑菌作用研究
14
作者 刘虹 于海宁 +1 位作者 阮晖 沈生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5-117,121,共4页
采用不同溶剂提取方法结合D3520大孔树脂分离技术,对黄荆茎的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纯化,并对其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的黄荆茎提取液表现不同的抑菌效果,乙醇提取液抑菌作用较氯仿、水提取液好;振荡法、超声波法... 采用不同溶剂提取方法结合D3520大孔树脂分离技术,对黄荆茎的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纯化,并对其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的黄荆茎提取液表现不同的抑菌效果,乙醇提取液抑菌作用较氯仿、水提取液好;振荡法、超声波法、水煮法和索氏抽提法这四种提取方法对黄荆茎提取液抑菌效果无显著影响;黄荆提取液对不同菌株抑制作用不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明显。采用D3520大孔树脂分离获得9个优势组分,各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 抑菌作用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途的植物——黄荆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志新 葛开华 李斌超 《中国林副特产》 1995年第4期50-51,共2页
黄荆Vitex negundo L.,别名五指风、布荆、黄荆子、五指柑、荆条等。为马鞭草科植物。1 形态特征 黄荆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根黄白色。树皮灰褐色,枝四棱形,灰白色密被柔毛,枝、叶揉碎后有香气。掌状复叶对生,具长柄;小叶5片,... 黄荆Vitex negundo L.,别名五指风、布荆、黄荆子、五指柑、荆条等。为马鞭草科植物。1 形态特征 黄荆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根黄白色。树皮灰褐色,枝四棱形,灰白色密被柔毛,枝、叶揉碎后有香气。掌状复叶对生,具长柄;小叶5片,间有3片,椭圆状卵形,长3~10厘米,宽1.0~3.5厘米,中央3个小叶片较大,有较长小叶柄,两侧的较小而无柄,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每侧有2~5个疏浅齿,下面灰白色,密被短柔毛。夏季开淡紫色小花,组成顶生圆锥花序;花萼钟形,5齿裂,被毛;花冠被毛,二唇形,上唇短2浅裂,下唇3裂,中央裂片大,果球形,褐色,基部有宿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 用途 荆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提取液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振伟 毕于义 +1 位作者 王教义 史秀娟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52-53,共2页
测定了黄荆(Vitex cannabifolia)4种不同提取液对5种不同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和对大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黄荆提取液对供试病原物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鲜种子提取液对大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高达74.34%;对... 测定了黄荆(Vitex cannabifolia)4种不同提取液对5种不同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和对大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黄荆提取液对供试病原物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鲜种子提取液对大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高达74.34%;对大蒜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高达72.33%,比多菌灵高出3.8个百分点,是取代多菌灵良好的生物源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提取液 植物病害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黄荆的开发利用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新权 梁毅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2期128-129,共2页
介绍了黄荆的种类、形态、习性和繁殖方法,分析了黄荆的药用、园林应用、生态利用、蜜源与蜂胶树源、饮料产品和编织品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及对黄荆的保护,以期为黄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荆 形态 习性 繁殖方法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边坡营造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存文 《防护林科技》 2015年第11期114-114,125,共2页
黄荆分布广泛,可用于绿化造景观赏,是一种较好的固土、护坡乡土树种。营造边坡防护林,通过割灌、摘心、修剪等抚育管理措施,可以较快成林。
关键词 黄荆 边坡 造林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特色食用资源臭黄荆的发展现状及其加工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珈裴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9期137-138,141,共3页
臭黄荆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天然食用资源,在民间有广泛的饲用和食疗价值,开发利用臭黄荆资源,对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发展山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制于培植技术不佳,宣传力度不够,滥砍滥伐等原因,其资源匮乏。本文主要对重庆永川... 臭黄荆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天然食用资源,在民间有广泛的饲用和食疗价值,开发利用臭黄荆资源,对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发展山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但受制于培植技术不佳,宣传力度不够,滥砍滥伐等原因,其资源匮乏。本文主要对重庆永川区的臭黄荆发展现状及臭黄荆现有加工技艺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臭黄荆加工技术,以期为臭黄荆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 发展现状 加工技术 未来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已成为湘西的主要蜜源植物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承赋 《中国蜂业》 2006年第10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黄荆 蜜源植物 湘西 水土保持植物 落叶灌木 马鞭草科 圆锥花序 纤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