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兼抗赤霉病、白粉病和黄花叶病毒病的小麦新品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蒋正宁 赵仁慧 +4 位作者 陈甜甜 王玲 吕国锋 臧淑江 别同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0-1107,共8页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黄花叶病毒病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病害,因此培育多抗品种是小麦绿色生产的基础。扬麦18是多抗高产小麦品种,具有抗赤霉病基因Fhb1、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抗黄花叶病毒病数量性状位点(QTL)QYm.njau-5A,其不足是株...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黄花叶病毒病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病害,因此培育多抗品种是小麦绿色生产的基础。扬麦18是多抗高产小麦品种,具有抗赤霉病基因Fhb1、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抗黄花叶病毒病数量性状位点(QTL)QYm.njau-5A,其不足是株高较高、抗倒性差。扬麦22是抗白粉病的高产品种,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V,但中感赤霉病,高感黄花叶病毒病。为了培育矮秆抗倒、兼抗3种病害的小麦新品系,以扬麦18/扬麦22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研究Fhb1、QYm.njau-5A在群体中的分布及其对株高、粒质量的遗传效应,并对多基因聚合效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RIL群体中,Fhb1、QYm.njau-5A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9.0%、50.5%,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说明二者可在亲子代自由传递;Fhb1阳性RIL组群的平均病小穗数显著低于Fhb1阴性RIL组群,Pm21、PmV阳性RIL家系均表现为高抗白粉病;单个QYm.njau-5A能够满足抗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育种需求;Fhb1对株高、粒质量没有显著影响;QYm.njau-5A对株高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粒质量没有显著影响;育成兼抗3种病害的矮秆高产新品系(组合)扬17J103、扬杂麦1号进入区域试验。研究结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培育矮秆多抗小麦新品种提供了优异的育种材料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 聚合育种 赤霉 白粉 黄花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不同发生度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斌 姜珊珊 +4 位作者 张眉 辛志梅 徐德坤 王升吉 辛相启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44-49,共6页
2016年于山东省临沂市、枣庄市、济宁市采集3组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发生严重度不同地块的土壤,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分别分离其中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统计土壤微生物总量及3种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其与小麦病毒病发生程度的关系... 2016年于山东省临沂市、枣庄市、济宁市采集3组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发生严重度不同地块的土壤,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分别分离其中的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统计土壤微生物总量及3种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其与小麦病毒病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地块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最少;但是分离得到的可培养真菌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其次为细菌,放线菌数量最少;并且发病严重地块的土壤微生物总量均高于轻病地块,其中发病严重地块的真菌数量和种类增加的最为显著,其次为细菌,放线菌基本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毒 土壤微生物 真菌 细菌 放线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品种资源对芝麻黄花叶病毒病田间抗性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书军 余子林 +1 位作者 刘家琳 高新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17-18,共2页
芝麻品种资源对芝麻黄花叶病毒病田间抗性鉴定杨书军余子林刘家琳高新国(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62)(驻马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芝麻病毒病是我国芝麻生产上常年零星发生、个别年份流行的病害。它主要包括由... 芝麻品种资源对芝麻黄花叶病毒病田间抗性鉴定杨书军余子林刘家琳高新国(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62)(驻马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芝麻病毒病是我国芝麻生产上常年零星发生、个别年份流行的病害。它主要包括由花生条纹病毒侵染所引起的芝麻黄花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品种资源 黄花叶病毒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建波 马骏 +3 位作者 吕超 张新忠 郭宝健 许如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6-351,共6页
大麦黄花叶病是欧亚冬大麦区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国内外对大麦黄花叶病抗病品种培育的重视,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遗传与育种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大麦黄花叶病病毒株系的分类、病害的发生与传播、抗性遗传、抗病基因的定位... 大麦黄花叶病是欧亚冬大麦区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国内外对大麦黄花叶病抗病品种培育的重视,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遗传与育种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大麦黄花叶病病毒株系的分类、病害的发生与传播、抗性遗传、抗病基因的定位以及抗黄花叶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就大麦黄花叶病遗传育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育种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我国大麦黄花叶病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黄花叶病病毒 遗传 基因定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菌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黄花叶病毒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美悦 吕娟莉 +4 位作者 王天舒 宋璐 张松林 刘小丽 刘佳熠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9期47-49,共3页
为解决土传黄花叶病毒病严重危害小麦生长发育及造成小麦减产的问题,本试验利用EM菌肥进行土壤处理,研究EM菌肥对小麦生育进程、抗病性、群体状况、产量性状的影响及防治土传黄花叶病毒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播种前均匀施用EM菌肥1500 kg/... 为解决土传黄花叶病毒病严重危害小麦生长发育及造成小麦减产的问题,本试验利用EM菌肥进行土壤处理,研究EM菌肥对小麦生育进程、抗病性、群体状况、产量性状的影响及防治土传黄花叶病毒病的效果。结果表明:播种前均匀施用EM菌肥1500 kg/hm^(2)进行土壤处理,小麦春季病株率较未施用EM菌肥处理减少70百分点,小麦春季单株分蘖数、单株次生根和总茎数分别增加56.25%、29.73%、34.63%,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分别增加20.77%、17.65%和42.19%。EM菌肥能显著降低小麦春季发病率、增加春季群体数量,显著增加成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对黄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EM菌肥 黄花叶病毒 产量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6个小麦品种(系)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迪 范志业 +8 位作者 陈琦 沈海龙 侯艳红 陈莉 王文豪 李雷雷 张轶芳 郭鸣 李世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75-1184,共10页
为明确黄淮麦区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水平,2016—2017年度在河南省漯河市两个重病田块对14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鉴定,并对不同抗性级别小麦的株高、株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行了分析。... 为明确黄淮麦区不同小麦品种(系)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水平,2016—2017年度在河南省漯河市两个重病田块对14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鉴定,并对不同抗性级别小麦的株高、株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检测到存麦16号、才智141和众麦7号等免疫品种(系)12个,占鉴定材料的8.2%;检测到郑麦366、周麦26、郑麦119等高抗品种(系)37个(25.3%);中抗、中感和感病品种(系)分别有28个(19.2%)、42个(28.8%)和27个(18.5%)。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对小麦株高、株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高抗组、中抗组、中感组和感病组平均株成穗数较免疫组减少了4.01%、24.55%、33.41%和38.34%;以免疫组为基准,得到各组株高校正偏离率分别为-0.71%、-6.16%、-8.82%和-11.72%;穗粒数校正偏离率分别为-0.66%、-13.61%、-23.33%和-26.40%;千粒重校正偏离率分别为-3.00%、-4.79%、-7.73%和-8.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毒 品种 抗性 校正偏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抗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宁 赵士花 +5 位作者 种冬冬 李静欣 王秀芹 董玲霞 杜宗清 李瑞 《农学学报》 2023年第9期8-12,共5页
为了预防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及扩散,开展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抗性试验研究,试验选择3个小麦品种:‘鲁原502’、‘鑫麦296’和‘齐民8号’,2个播期:2021年10月20日和2021年11月1日。结果表明,‘齐民8号’在2个播期下小麦黄花叶病毒病都... 为了预防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及扩散,开展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抗性试验研究,试验选择3个小麦品种:‘鲁原502’、‘鑫麦296’和‘齐民8号’,2个播期:2021年10月20日和2021年11月1日。结果表明,‘齐民8号’在2个播期下小麦黄花叶病毒病都是无症状;‘鲁原502’在11月1日的播期下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无症状,但是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新叶出现褪绿条纹或黄花叶症状;而‘鑫麦296’在2个播期下多数叶片出现褪绿条纹或黄花叶症状,有时会出现新叶扭曲,植株矮化不明显。3个品种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产量最高的是‘齐民8号’,为8960.4 kg/hm^(2);其次是‘鲁原502’,为8570.4 kg/hm^(2);产量最低的是‘鑫麦296’,为8330.4 kg/hm^(2)。3个品种在10月20日的播期下平均产量达8620.4 kg/hm^(2)。3个品种在11月1日的播期下,产量最高的是‘齐民8号’,为8120.4 kg/hm^(2);其次是‘鑫麦296’,为6260.25 kg/hm^(2);产量最低的是‘鲁原502’,为6190.35 kg/hm^(2)。3个品种在11月1日的播期下平均产量是6857 kg/hm^(2)。3个品种在10月20日播期的平均产量比在11月1日播期的平均产量高出1763.4 kg/hm^(2)。通过小麦品种选择、土壤改良技术、晚播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多项技术进行融合和改进,可以达到降低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发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毒 品种 播期 抗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黄花叶病毒病田间流行规律
8
作者 高新国 高宇溥 杨正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9期145-146,150,共3页
[目的]明确芝麻黄花叶病毒病田间流行规律,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调查芝麻黄花叶病毒病的田间发生、流行规律。[结果]芝麻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生、流行与芝麻的生育期和蚜虫发生密切相关。苗期、蕾期是感染芝麻黄花叶病毒病... [目的]明确芝麻黄花叶病毒病田间流行规律,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调查芝麻黄花叶病毒病的田间发生、流行规律。[结果]芝麻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生、流行与芝麻的生育期和蚜虫发生密切相关。苗期、蕾期是感染芝麻黄花叶病毒病的敏感期。蚜虫发生高峰15 d后,病害出现发病高峰。[结论]调节芝麻播种期,使苗期、蕾期,特别是蕾期错过蚜虫发生高峰能有效预防芝麻黄花叶病毒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黄花叶病毒 花生 蚜虫 发生 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