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究黄芪-葛根-丹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思远 司赵宏 +3 位作者 张智敏 代颖燃 萨仁 武忠 《特产研究》 2023年第2期11-19,共9页
本文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究黄芪-葛根-丹参中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DR)的潜在机制。采用TCMSP平台筛选黄芪-葛根-丹参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DisGeNET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DR相关靶点,以及在UniProt数... 本文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究黄芪-葛根-丹参中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DR)的潜在机制。采用TCMSP平台筛选黄芪-葛根-丹参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DisGeNET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DR相关靶点,以及在UniProt数据库查询成分和疾病靶点对应的基因名。利用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出核心靶标并绘制网络互作图,再利用Metascape平台对药物-疾病共同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最后使用Discovery Studio和AutoDock Vina软件对其重要化合物与DR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上述方法共筛选得到中药有效成分89个及靶点基因247个,DR相关基因共4231个,其中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45个,涉及有效成分76个;GO富集分析涉及生物过程1864条(P<0.05);KEGG富集分析通路共205条(P<0.05),主要有AGE-RAGE、P13K-Akt、TNF和HIF-1信号通路等;关键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刺芒柄花素和丹参酮IIA等能与相应靶点蛋白AKT1、TNF、VEGFA、TP53和IL-6形成有效的分子结合。黄芪-葛根-丹参治疗DR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分泌、降低氧化应激、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和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可为后期临床应用和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 黄芪-葛根-丹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