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e通过RhoA/MAPK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
1
作者 胡威威 王晓玲 +2 位作者 李晓荣 田春辉 刘智芬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7-1425,共9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e通过调控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as homologous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e通过调控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as homologous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MOVAS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人参皂苷Re低剂量组、人参皂苷Re中剂量组、人参皂苷Re高剂量组、人参皂苷Re高剂量+RhoA激活剂(U46619)组。采用CCK-8检测MOVAS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MOVAS细胞迁移;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MOVAS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蛋白阳性表达;qRT-PCR检测MOVAS细胞PCNA、MMP-9、MM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OVAS细胞中RhoA、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1/2,p-ERK1/2)、磷酸化应激活化蛋白激酶1(phosphorylatedstress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p-JNK1)、p-P38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MOVAS细胞OD450值、划痕愈合率、OPN蛋白阳性表达、PCNA、MMP-9、MMP-2 mRNA表达及RhoA、p-ERK1/2、p-JNK1、p-P38蛋白升高,α-SMA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AngⅡ组比较,人参皂苷Re低、中、高剂量组MOVAS细胞OD450值、划痕愈合率、OPN蛋白阳性表达、PCNA、MMP-9、MMP-2 mRNA表达及RhoA、p-ERK1/2、p-JNK1、p-P38蛋白降低,α-SMA蛋白阳性表达升高,且人参皂苷Re高剂量组趋势最显著(P<0.05);与人参皂苷Re高剂量组比较,人参皂苷Re高剂量+U46619组MOVAS细胞OD450值、划痕愈合率、OPN蛋白阳性表达、PCNA、MMP-9、MMP-2 mRNA表达及RhoA、p-ERK1/2、p-JNK1、p-P38蛋白升高,α-SMA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人参皂苷Re抑制AngⅡ的MOVAS细胞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可能与抑制RhoA/MAP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RE 血管紧张素 血管平滑肌细胞 高血压 增殖 表型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LSD同时测定当归补血总苷中黄芪甲苷和黄芪皂苷Ⅱ 被引量:29
2
作者 高建 夏泉 +2 位作者 黄赵刚 许杜娟 李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建立HPLC-ELSD测定当归补血总苷(黄芪、当归)中的黄芪甲苷和黄芪皂苷Ⅱ的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7.5∶62.5);体积流量0.8 mL/min;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00℃;N2气流体积流量2.60 L... 目的建立HPLC-ELSD测定当归补血总苷(黄芪、当归)中的黄芪甲苷和黄芪皂苷Ⅱ的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7.5∶62.5);体积流量0.8 mL/min;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00℃;N2气流体积流量2.60 L/min。结果黄芪甲苷在0.85~6.76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1.50%。黄芪皂苷Ⅱ在1.05~8.4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5.7%,RSD为2.70%。结论该法精密度、重复性良好,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当归补血总苷中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Ⅱ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总 HPLC-ELSD 黄芪 黄芪 定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与丹参酮ⅡA配伍拮抗内皮细胞糖氧剥夺损伤促进血管新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蕾 蔺琳 +1 位作者 武继彪 李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9-1289,共11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药对黄芪、丹参的有效活性成分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与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配伍拮抗内皮细胞糖氧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效应,探索其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药对黄芪、丹参的有效活性成分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与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配伍拮抗内皮细胞糖氧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的效应,探索其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建立OGD损伤模型,实验设置对照组、模型组、AS-Ⅳ组、TanⅡA组和配伍组。分别采用CCK-8法、Transwell、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观察AS-Ⅳ与TanⅡA配伍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能力的影响;利用Annexin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VE-cadherin、TGF-β1、VEGFA、eNOS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eNOS的蛋白表达;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氧剥夺使HUVECs增殖、迁移与成管功能受损,诱导细胞凋亡,降低VEcadherin、TGF-β1、VEGFA、CD31、eNOS的蛋白表达以及NO含量(P<0.01)。药物配伍组与模型组相比能修复损伤的内皮细胞,促进其增殖、迁移和成管,抑制糖氧剥夺诱导的细胞凋亡,提高VE-cadherin、TGF-β1、VEGFA、CD31、eNOS的蛋白表达以及NO含量(P<0.05)。结论AS-Ⅳ与TanⅡA配伍具有拮抗内皮细胞糖氧剥夺损伤、激活血管新生反应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激活eNOS,促进内皮细胞NO的生成与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氧剥夺损伤 黄芪 丹参酮A 血管新生 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苷Ⅱ对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FU的逆转耐药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培培 许杜娟 +2 位作者 黄灿 徐文科 栾家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Ⅱ(AstragalosideⅡ,ASⅡ)对肝癌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FU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逆转耐药倍数,RT-PCR法检测多药耐药蛋白-1(MDR1)基因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糖蛋白(P-gp...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Ⅱ(AstragalosideⅡ,ASⅡ)对肝癌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BEL-7402/FU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和逆转耐药倍数,RT-PCR法检测多药耐药蛋白-1(MDR1)基因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糖蛋白(P-gp)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ASⅡ对细胞内Rhodamine123的蓄积影响。结果:BEL-7402/FU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阿霉素、丝裂霉素的耐药倍数分别为19.64、1.98、1.92。0.04、0.08mg/mL的ASⅡ能增强5-FU对BEL-7402/FU的细胞毒作用,逆转耐药倍数分别为1.49,1.81。0.08、0.16mg/mL的ASⅡ作用BEL-7402/FU细胞24h后,能下调MDR1mRNA和P-gp蛋白表达水平,提高细胞内Rhodamine123的荧光表达率。结论:ASⅡ能部分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DR1mRNA表达及抑制P-gp的功能与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抗药性 P-糖蛋白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楼皂苷Ⅱ通过调控ROS和内质网应激促进骨肉瘤细胞自噬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施亚敏 周政 +1 位作者 边猛 朱春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40-2346,共7页
目的 探讨重楼皂苷Ⅱ(polyphyllinⅡ,PPⅡ)对骨肉瘤(osteosarcoma,OS)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U2OS和HOS细胞,采用不同浓度(5、10、20μmol·L^(-1))PPⅡ处理U2OS和HOS细胞24 h。AO染色检测细胞酸性囊泡的变... 目的 探讨重楼皂苷Ⅱ(polyphyllinⅡ,PPⅡ)对骨肉瘤(osteosarcoma,OS)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U2OS和HOS细胞,采用不同浓度(5、10、20μmol·L^(-1))PPⅡ处理U2OS和HOS细胞24 h。AO染色检测细胞酸性囊泡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LC3B-Ⅱ/LC3B-Ⅰ、p62、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PPⅡ可明显增加细胞内酸性囊泡(P<0.05,P<0.01)和自噬体的数目,上调LC3B-Ⅱ/LC3B-Ⅰ蛋白比值(P<0.01),下调p62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此外,PPⅡ还可明显升高细胞内ROS水平(P<0.01)。自噬抑制剂3-MA、CQ和ROS抑制剂NAC均可逆转PPⅡ对U2OS细胞活力及自噬、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抑制剂4-PBA可逆转PPⅡ对U2OS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结论 PPⅡ通过介导OS细胞内ROS和ERS促进OS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 骨肉瘤 自噬 凋亡 活性氧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苷Ⅱ增加5-氟尿嘧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武超 许杜娟 +2 位作者 杨翠 夏泉 张医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Ⅱ增加5-氟尿嘧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5-氟尿嘧啶单独或联合黄芪皂苷Ⅱ作用于细胞后,5-氟尿嘧啶对Hep G2的抑制率;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丝...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Ⅱ增加5-氟尿嘧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5-氟尿嘧啶单独或联合黄芪皂苷Ⅱ作用于细胞后,5-氟尿嘧啶对Hep G2的抑制率;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ERK)以及凋亡蛋白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活化凋亡蛋白多聚ADP-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Cleaved caspase 3)、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9(Cleaved caspase 9)的表达。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5-氟尿嘧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肝癌Hep G2细胞增殖,联用黄芪皂苷Ⅱ可以显著增加5-氟尿嘧啶对Hep 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0.05);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联合使用黄芪皂苷Ⅱ和5-氟尿嘧啶能增加Cleaved PARP表达(P<0.05);Hoechst33342验证联合用药组较5-氟尿嘧啶组细胞凋亡水平升高;此外,Western blot结果还显示,黄芪皂苷Ⅱ抑制p-ERK1/2蛋白表达;联用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明显增加5-氟尿嘧啶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P<0.05)。阻断ERK1/2后,黄芪皂苷Ⅱ促进5-氟尿嘧啶诱导的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以及细胞凋亡水平并未明显增加。结论黄芪皂苷Ⅱ增加5-氟尿嘧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ERK1/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5-氟尿嘧啶 HEPG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LSD法同时测定玉屏风总苷中黄芪皂苷Ⅱ及黄芪甲苷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建 李德林 +5 位作者 赵萍 李留成 许亮 牛海军 齐炼文 张玉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67-1770,共4页
目的建立HPLC-ELSD法测定玉屏风总苷中黄芪皂苷Ⅱ及黄芪甲苷。方法色谱柱为岛津VP-ODS(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0.2%的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40℃;体积流量1 mL/min;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110℃,N2体积流量3.10 L/mi... 目的建立HPLC-ELSD法测定玉屏风总苷中黄芪皂苷Ⅱ及黄芪甲苷。方法色谱柱为岛津VP-ODS(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0.2%的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为40℃;体积流量1 mL/min;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110℃,N2体积流量3.10 L/min。结果黄芪皂苷Ⅱ在0.62~19.28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平均回收率为99.49%,RSD为1.48%(n=6)。黄芪甲苷在0.36~11.50μg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33%,RSD为1.76%(n=6)。结论本法简单易行,方法学验证符合要求,适用于玉屏风总苷中黄芪皂苷Ⅱ及黄芪甲苷的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总 HPLC-ELSD 黄芪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方法测定黄芪皂苷Ⅰ、Ⅱ、Ⅳ含量并研究水解对黄芪皂苷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韩旭阳 曾祖平 +2 位作者 彭冰 王宏 张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523-528,532,共7页
本实验采用UPLC/Q-TOF-MS方法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PCA、OPLS-DA),分析不同批次黄芪饮片碱洗前后黄芪皂苷类成分变化趋势及原因。并对黄芪皂苷Ⅰ、Ⅱ、Ⅳ进行含量测定。为以黄芪皂苷类成分作为指标成分进行黄芪饮片及含黄芪中成药质量研... 本实验采用UPLC/Q-TOF-MS方法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PCA、OPLS-DA),分析不同批次黄芪饮片碱洗前后黄芪皂苷类成分变化趋势及原因。并对黄芪皂苷Ⅰ、Ⅱ、Ⅳ进行含量测定。为以黄芪皂苷类成分作为指标成分进行黄芪饮片及含黄芪中成药质量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本实验采用ACQUITY UPLC C18色谱柱以乙腈-甲酸(1 m L/L)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5 m L/min,柱温40℃。使用ESI电离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应用Masslynx 4.1质谱工作站软件进行分多变量统计分析(PCA、OPLS-DA)。明确了黄芪饮片供试品制备过程氨水洗涤步骤能够使黄芪皂苷Ⅰ、Ⅱ水解脱乙酰基转化为黄芪皂苷Ⅳ。同时应用UPLC/Q-TOF-MS方法测定了黄芪饮片中黄芪皂苷Ⅰ、Ⅱ、Ⅳ含量,该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较好,可用于黄芪饮片中该三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本实验为以黄芪皂苷类成分作为指标成分进行黄芪饮片及含黄芪中成药质量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碱洗 UPLC/Q-TOF-MS黄芪Ⅰ、、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苷Ⅱ通过阻断NOX/ROS/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低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 被引量:1
9
作者 金海峰 姚立杰 +6 位作者 杜凤霞 姜杨 李雪梅 张彧婷 王冠 刘吉成 周忠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9-224,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Ⅱ(AS-Ⅱ)对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过度增生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大鼠原代PASMC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联合(20、40、80)μmol/L AS-Ⅱ处理组、低氧联合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Ⅱ(AS-Ⅱ)对低氧诱导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过度增生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大鼠原代PASMC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联合(20、40、80)μmol/L AS-Ⅱ处理组、低氧联合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抑制剂VAS2870处理组,在常氧(210 mL/L O_(2))或低氧(20 mL/L O_(2))条件下培养24 h。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的mTOR(p-mTO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NOX1、NOX4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PASMC明显增生,细胞内ROS含量显著升高,PCNA、p-AKT、p-mTOR、NOX1、NOX4蛋白均表达增加。AS-Ⅱ处理抑制低氧诱导的PASMC增生,降低细胞ROS水平,并抑制PCNA、p-AKT、p-mTOR、NOX1、NOX4的蛋白表达。VAS2870处理后也有类似改变。结论AS-Ⅱ抑制低氧诱导的PASMC增生,可能与阻断NOX/ROS/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as-) 缺氧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 活性氧(ROS) NADPH氧化酶(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苷Ⅱ对哮喘幼年大鼠IL-21/STAT3通路及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伍爽 李微 +3 位作者 黎达 辛迪 陈晓凤 李雪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3-59,共7页
目的探究黄芪皂苷Ⅱ对哮喘幼年大鼠白细胞介素-21(IL-2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通路及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幼年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皂苷Ⅱ低、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 目的探究黄芪皂苷Ⅱ对哮喘幼年大鼠白细胞介素-21(IL-21)/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通路及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幼年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皂苷Ⅱ低、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卵清蛋白(OVA)激发制备幼年大鼠哮喘模型,各组幼年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检测气道反应性(Penh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1(IL-2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幼年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幼年大鼠肺组织中IL-21、磷酸化-STAT3(p-STAT3)、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幼年大鼠可见肺组织中支气管上皮结构紊乱,上皮细胞水肿脱落,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h)激发后Penh值、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数、BALF上清液和血清中IL-6、IL-21和TGF-β1含量、肺组织炎症评分、肺组织中IL-21、p-STAT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皂苷Ⅱ各处理组和地塞米松组幼年大鼠肺组织结构逐渐完整,不同浓度Ach激发后Penh值、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数、BALF上清液和血清中IL-6、IL-21和TGF-β1含量、肺组织炎症评分、肺组织中IL-21、p-STA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黄芪皂苷Ⅱ剂量的增加,幼年大鼠不同浓度Ach激发后Penh值、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数、BALF上清液和血清中IL-6、IL-21和TGF-β1含量、肺组织炎症评分、肺组织中IL-21、p-STAT3蛋白表达依次降低(P<0.05)。结论黄芪皂苷Ⅱ可能通过抑制IL-21/STAT3通路,减轻哮喘幼年大鼠气道炎症反应,修复肺组织结构,改善哮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哮喘幼年大鼠 白细胞介素-21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冬皂苷D通过降低自噬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大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远 王宇光 +6 位作者 马增春 汤响林 梁乾德 谭洪玲 肖成荣 赵永红 高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70-1376,共7页
目的麦冬皂苷D是否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引起的心肌肥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MTS法检测麦冬皂苷D的细胞毒性;其次将1μmol·L^(-1)的AngⅡ作用于H9c2细胞24h后引起心肌肥大,用不同浓度的麦冬皂苷D(op... 目的麦冬皂苷D是否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引起的心肌肥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MTS法检测麦冬皂苷D的细胞毒性;其次将1μmol·L^(-1)的AngⅡ作用于H9c2细胞24h后引起心肌肥大,用不同浓度的麦冬皂苷D(ophiopogonin D,OPD)共处理,BCA法检测总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志性肥大基因BNP和β-MHC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蛋白LC3B的表达,同时运用高内涵筛选技术检测心肌细胞自噬蛋白LC3B的表达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果细胞活力的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ngⅡ不同浓度作用24 h后,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而麦冬皂苷D的高浓度(50~100μmol·L^(-1))可明显抑制细胞的活性;AngⅡ作用于心肌细胞24h后,可引起心肌肥大,导致特异性肥大基因mRNA表达上调,并且明显增加细胞总蛋白含量;同时使心肌细胞自噬增强;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而麦冬皂苷D共处理能明显逆转上述指标。结论麦冬皂苷D对AngⅡ所诱导的心肌肥大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D 血管紧张素 H9C2细胞 心肌肥大 自噬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皂苷BⅡ对Aβ_(25-35)诱导的原代大鼠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1
12
作者 邓云 马百平 +3 位作者 从玉文 沈玉先 张晶晶 沈玉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研究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知母皂苷BⅡ对Aβ25-35诱导的原代大鼠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原代大鼠神经细胞,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LDH(乳酸脱氢酶)漏出率、SOD(超氧... 目的研究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知母皂苷BⅡ对Aβ25-35诱导的原代大鼠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原代大鼠神经细胞,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LDH(乳酸脱氢酶)漏出率、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MDA(丙二醛)含量以及AChE(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结果知母皂苷BⅡ10-4、10-5mol.L-1能明显增强Aβ25-35(20μmol.L-1)诱导的神经细胞增殖活性,降低LDH漏出率,并能明显提高其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同时对AChE活力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结论知母皂苷BⅡ能明显改善Aβ25-35诱导的原代大鼠神经细胞损伤,可能与其提高模型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胆碱能系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B AΒ25-35 原代大鼠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楼皂苷Ⅱ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卫国 盛雅娟 +3 位作者 蓝天 金洪传 毛伟敏 王晓稼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908-910,I0010,共4页
目的:研究重楼皂苷Ⅱ(PPⅡ)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影响机制。方法:MTT法检测PPⅡ对乳腺癌Bcap37、MCF-7、MDA-MB-231、MDA-MB-45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PⅡ对Bcap37和MDA-MB-231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的影响,Hoechst 3334... 目的:研究重楼皂苷Ⅱ(PPⅡ)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作用及影响机制。方法:MTT法检测PPⅡ对乳腺癌Bcap37、MCF-7、MDA-MB-231、MDA-MB-45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PⅡ对Bcap37和MDA-MB-231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核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结果:PPⅡ对乳腺癌Bcap37、MCF-7、MDA-MB-231、MDA-MB-453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流式分析细胞周期分析PPⅡ阻滞Bcap37细胞在G2/M期,MDA-MB-231细胞在S期和G2/M期,细胞凋亡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Hoechst33342显示细胞凋亡特征;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9和Cleaved-PAPR增多。结论:PPⅡ对乳腺癌细胞系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引起G2/M期阻滞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 乳腺癌细胞 细胞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骨骼肌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健 陈世益 +1 位作者 李云霞 李宏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骨骼肌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8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5个干预组(每组16只)和1个正常对照组(4只)。用打击装置将干预组大鼠双侧腓肠肌中段造成钝挫伤模型,损伤即刻...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骨骼肌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8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5个干预组(每组16只)和1个正常对照组(4只)。用打击装置将干预组大鼠双侧腓肠肌中段造成钝挫伤模型,损伤即刻在局部分别注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混合液、黄芪丹参混合液及生理盐水。以后每3天注射1次,直到损伤后第27天。分别于损伤后第4天、7天、14天和28天从双侧腓肠肌损伤部位取材,每组4只。正常对照组于第28天进行双侧腓肠肌取材。经HE染色观察骨骼肌纤维直径(横断面),经Masson染色观察损伤处纤维疤痕组织面积(纵切面)。结果:(1)各组不同时间点骨骼肌纤维直径无统计学差异。(2)各药物干预组纤维疤痕面积均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混合组纤维疤痕面积显著小于黄芪皂甙组和丹参酮ⅡA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混合组与黄芪丹参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性骨骼肌钝挫伤修复过程中,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能减少损伤区域纤维疤痕组织形成,对损伤部位骨骼肌纤维直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钝挫伤 黄芪 丹参酮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甙与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宏云 陈世益 +3 位作者 张健 李云霞 陈疾忤 华英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黄芪皂甙组)、D组(丹参酮ⅡA组)、E组(黄芪...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0 g)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黄芪皂甙组)、D组(丹参酮ⅡA组)、E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组)、F组(黄芪丹参注射液组),每组16只。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右侧腓肠肌中段钝挫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相应药水,并于损伤后4、7、14和28天,进行腓肠肌损伤部位取材。正常对照组不进行打击伤,同时也不注射任何药物。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干预组VEGF、bFGF、HGFI、GF-1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骼肌钝挫伤后生长因子升高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伤后第28天;损伤各组之间生长因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生长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损伤 修复 生长因子 黄芪 丹参酮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苷Ⅳ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红敏 晋玉章 +1 位作者 谢文利 刘艳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30-1334,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苷Ⅳ(astragalosideⅣ,AST)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AngⅡ刺激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制备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别用AST10mg·mL-1和20mg·mL-1进... 目的研究黄芪苷Ⅳ(astragalosideⅣ,AST)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AngⅡ刺激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制备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分别用AST10mg·mL-1和20mg·mL-1进行预防性治疗。检测心肌细胞直径及细胞总蛋白含量,测定心肌细胞[Ca2+]i、肌浆网钙泵(SERCA)活力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结果AngⅡ组细胞直径增大,总蛋白含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AST10mg·mL-1和20mg·mL-1能够降低心肌细胞肥大程度(P<0.05或P<0.01)、[Ca2+]i(P<0.01)及CaN活性(P<0.05或P<0.01)、提高SERCA活力(P<0.01)。结论AST对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Ca2+]i、提高心肌SERCA活力及降低CaN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血管紧张素 心肌肥大 游离钙离子浓度 心肌肌浆网钙泵 钙调神经磷酸酶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母皂苷B-Ⅱ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庞涛 陆文铨 +1 位作者 陈小玲 陈万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0-387,共8页
目的研究知母皂苷B-Ⅱ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MGC-803增殖及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终浓度为50 ng/m L的知母皂苷B-Ⅱ处理BGC-823和MGC-803细胞48 h,用q 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内清道夫受体A5(SCARA5)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 目的研究知母皂苷B-Ⅱ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MGC-803增殖及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终浓度为50 ng/m L的知母皂苷B-Ⅱ处理BGC-823和MGC-803细胞48 h,用q 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内清道夫受体A5(SCARA5)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sa-miRNA-766-3p与SCARA5 3′UTR区的结合位点,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转染hsa-miRNA-766-3p mimic或siRNA-SCARA5至BGC-823、MGC-803细胞,24 h后使用50 ng/m L知母皂苷B-Ⅱ处理细胞48 h,用q 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内hsamiRNA-766-3p相对含量和SCARA5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及迁移能力。结果 50 ng/m L知母皂苷B-Ⅱ处理BGC-823、MGC-803细胞48 h能增强肿瘤细胞中SCARA5蛋白表达(P<0.01),而SCARA5 mRNA相对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单独转染比较,hsa-miRNA-766-3p mimic和hsamiRNA-766-3p inhibitor与野生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共转染可分别抑制和增强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P<0.05,P<0.01);hsa-miRNA-766-3p mimic和hsa-miRNA-766-3p inhibitor转染对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50 ng/m L知母皂苷B-Ⅱ处理BGC-823、MGC-803细胞48 h,细胞内hsa-miRNA-766-3p含量均降低,SCARA5蛋白表达则升高(P<0.01);hsa-miRNA-766-3p mimic转染+皂苷处理与单纯皂苷处理比较,细胞内hsa-miRNA-766-3p含量上升(P<0.01)、SCARA5蛋白表达降低(P<0.01);siRNA-SCARA5转染+皂苷处理与单纯皂苷处理比较,细胞内hsa-miRNA-766-3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SCARA5蛋白表达降低(P<0.01)。细胞增殖及迁移实验检测结果表明,与细胞对照或溶媒对照比较,经知母皂苷B-Ⅱ处理的胃癌细胞BGC-823和MGC-803增殖活性及迁移能力均降低(P<0.01),siRNA-SCARA5转染+皂苷处理的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与单纯皂苷处理的细胞相比增强(P<0.01)。结论知母皂苷B-Ⅱ能够抑制hsa-miRNA-766-3p的表达,进而上调其靶基因SCARA5的表达,最终抑制胃癌细胞BGC-823和MGC-803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知母B- 清道夫受体A5 hsa-miRNA-766-3p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茂林 陈世益 +2 位作者 李云霞 陈疾忤 李宏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黄芪皂甙组、丹参酮ⅡA注射液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组、黄芪丹参注射液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4只。采用打... 目的:观察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黄芪皂甙组、丹参酮ⅡA注射液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组、黄芪丹参注射液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4只。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右侧腓肠肌中段钝挫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黄芪皂甙0.5 ml+丹参酮ⅡA注射液0.5 ml混合)、黄芪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0.5 ml+丹参注射液0.5 ml混合)及生理盐水,注射剂量均为1 ml/只/次,以后每隔3天注射一次,并于损伤后1、4、7和14天取腓肠肌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丹参酮ⅡA注射液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组、黄芪丹参注射液组MDA含量在第4天时显著降低(P<0.05),而黄芪皂甙组下降不显著;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黄芪皂甙组、丹参酮ⅡA注射液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组、黄芪丹参注射液组SOD、GSH-px活性在第4天时显著升高(P<0.05),黄芪皂甙组升高幅度低于丹参酮ⅡA注射液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组、黄芪丹参注射液组,与黄芪丹参注射液组相比,丹参酮ⅡA注射液组、黄芪皂甙+丹参酮ⅡA注射液组SOD、GSH-px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皂甙和丹参酮ⅡA注射液均可减轻骨骼肌钝挫伤后氧化应激的损伤,并提高骨骼肌SOD和GSH-px的活性,而丹参酮ⅡA注射液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钝挫伤 黄芪 丹参酮A注射液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及分子模拟分析大豆皂苷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光翠娥 桑尚源 +2 位作者 干建平 林芳 李志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9,共5页
采用内源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以及分子模拟表征了大豆皂苷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内源荧光光谱显示,大豆皂苷Ⅱ使BSA最大发射波长略微蓝移且出现荧光猝灭,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疏水性增加,蛋白质分子构象发生改变;大豆皂... 采用内源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以及分子模拟表征了大豆皂苷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内源荧光光谱显示,大豆皂苷Ⅱ使BSA最大发射波长略微蓝移且出现荧光猝灭,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疏水性增加,蛋白质分子构象发生改变;大豆皂苷Ⅱ也使BSA的圆二色光谱负椭圆率下降,肽链伸展,改变了BSA的二级结构。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显示了两者稳定的结合,大豆皂苷Ⅱ的阿拉伯糖基及鼠李糖基与BSA形成氢键作用,参与其中的重要氨基酸有Asp108、Asp111、Arg144和Arg458,皂苷的三萜烯部分则伸进由1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疏水腔中形成疏水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圆二色光谱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肠道菌群对大豆皂苷Ⅱ的体外代谢转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桑尚源 光翠娥 江波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0-474,共5页
为考察人体肠道菌群对大豆皂苷Ⅱ的体外代谢转化作用,在牛脑牛心培养液(BHI)和磷酸盐缓冲液(PBS)两种离体模型下,研究了大豆皂苷Ⅱ在48 h内被肠道菌群代谢转化过程,并用HPLC/MS系统对其转化产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大豆皂苷Ⅱ先被... 为考察人体肠道菌群对大豆皂苷Ⅱ的体外代谢转化作用,在牛脑牛心培养液(BHI)和磷酸盐缓冲液(PBS)两种离体模型下,研究了大豆皂苷Ⅱ在48 h内被肠道菌群代谢转化过程,并用HPLC/MS系统对其转化产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大豆皂苷Ⅱ先被菌群酶转化为大豆皂苷Ⅳ,在48 h被最终转化为大豆皂苷元B,表明大豆皂苷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其糖基被逐步水解生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小、疏水性更强的代谢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元B 肠道菌群 高效液相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