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注射液中初生成分的鉴定及氨基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1
作者 曲婷丽 闫丽秋 +3 位作者 周小雪 王文涛 张楠 蔡均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53-762,共10页
目的 鉴定黄芪注射液中的初生成分,并以氨基酸类成分含量为指标,评价不同来源黄芪注射液的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液相二级质谱(LC-MS/MS)法,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检测黄芪注射液中初生成分。采用LC-MS/MS法,以... 目的 鉴定黄芪注射液中的初生成分,并以氨基酸类成分含量为指标,评价不同来源黄芪注射液的质量差异。方法 采用液相二级质谱(LC-MS/MS)法,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检测黄芪注射液中初生成分。采用LC-MS/MS法,以10%甲醇水(含0.1%甲酸)和50%甲醇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测定黄芪注射液中各氨基酸的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厂家黄芪注射液中氨基酸的含量差别。结果 不同厂家黄芪注射液中均检测到255个初生成分,主要为氨基酸类、有机酸类、糖类和含N类化合物。4个厂家黄芪注射液中氨基酸含量得分分别为-0.23,-1.77,-0.35,2.36。结论 不同厂家黄芪注射液中初生成分的种类一样,但含量不同;不同厂家黄芪注射液中氨基酸的含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初生成分 成分鉴定 含量测定 液相二级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张晨 申林 +1 位作者 常见荣 王锐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557-561,566,共6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芪注射液(AI)治疗脊髓损伤(SCI)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为SCI的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文献获得AI的药物活性成分,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获得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获得SCI的潜...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芪注射液(AI)治疗脊髓损伤(SCI)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为SCI的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文献获得AI的药物活性成分,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获得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获得SCI的潜在靶点,通过韦恩图(Venny)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对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后获得289个AI靶点、3 332个SCI靶点及157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AI治疗SCI的关键靶点为白蛋白(ALB)、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胱天蛋白酶3(CASP3)。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AI主要参与对激素的反应、细胞迁移的正调控、生殖结构发育、对细菌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影响SCI,以及通过癌症途径、前列腺癌途径、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途径、粘合连接途径、膀胱癌途径等信号通路调节SCI。结论:AI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抑制SCI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网络药理学 黄芪注射液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天舒 姚金铭 +5 位作者 赵军玉 周晓君 刘佳欣 徐庆磊 董建军 廖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85,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糖尿病肾病""黄芪注射液"为中文关键词,以"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njection""diabetic""nephropathy""diabetic n... 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糖尿病肾病""黄芪注射液"为中文关键词,以"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njection""diabetic""nephropathy""diabetic nephropathy""DN"为英文关键词,计算机及手工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 ed、Embase数据库,收集1996年1月~2015年10月关于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9篇相关文献,共437例患者,其中采用基础治疗262例(对照组),另加黄芪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295例(观察组)。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MD=-0.5,95%CI为-0.85^-0.16)、血肌酐(MD=-25.07,95%CI为-45.7^-4.44)、血尿素氮水平(MD=-2.18,95%CI为-3.67^-0.6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静脉注射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黄芪注射液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高通透性腹膜透析大鼠透析效能及腹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刁金囡 盛梅笑 +3 位作者 朱萱萱 王宁皎 朱长乐 何伟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对高通透性腹膜透析大鼠透析效能及腹膜结构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分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腹透组(B组)、黄芪注射液低浓度组(C组)与黄芪注射液高浓度组(D组)。除A组外,余3组分别腹腔注射4.25%葡萄糖...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对高通透性腹膜透析大鼠透析效能及腹膜结构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分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腹透组(B组)、黄芪注射液低浓度组(C组)与黄芪注射液高浓度组(D组)。除A组外,余3组分别腹腔注射4.25%葡萄糖腹透液、低浓度黄芪腹透液、高浓度黄芪腹透液25 mL/d,连续10 d。于第11天进行腹膜功能试验,观察各组大鼠透析液留腹0、30、60、90、120 min尿素氮D/P值(D/P urea)、肌酐D/P值(D/P Cr)、葡萄糖D/D0值(D/D0Glu)的变化,以及透析液留腹120 min时尿素清除率(Curea)、肌酐清除率(CCr)、透析超滤量(UF)、净超滤量(Net UF),并采集腹膜组织观察腹膜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①各透析组(B、C、D组)各时点D/P Cr高于A组、D/D0Glu低于A组(P<0.05),B组UF、Net UF低于A组(P<0.05);②C、D组D/P urea留腹60 min后各时点均高于B组(P<0.05),D组D/P Cr留腹60、90 min较B组高(P<0.05)、D/D0Glu留腹60 min较B组低(P<0.05);③D组与C组比较,D/P urea、D/P Cr(30、60、90 min)与D/D0Glu(30、60 min)的变化更明显(P<0.05);④D组Curea、CCr、UF、Net UF均高于B组(P<0.05);⑤C、D组腹膜增厚及间皮细胞脱落情况较B组改善。结论 4.25%葡萄糖腹透液可造成腹膜间皮层损伤,腹膜的通透性增高,超滤量减少,腹透液中加入黄芪可以保护腹膜间皮层,提高腹膜对尿素、肌酐的清除,提高透析效能,但不增加腹膜对葡萄糖的吸收,高浓度含黄芪腹透液尚能提高腹膜对水的清除,增加透析超滤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黄芪注射液 高通透性 透析效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蔡雪芬 王樟连 陈利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30-434,439,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造成慢性盆腔炎模型。黄芪注射液穴注组和生理盐水穴注组选用关元、足三里进行穴位注射;药物对照组用妇科...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造成慢性盆腔炎模型。黄芪注射液穴注组和生理盐水穴注组选用关元、足三里进行穴位注射;药物对照组用妇科千金片灌胃。观察各组大鼠子宫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IL-2、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为慢性炎症改变,黄芪穴注组和妇科千金片组改变不明显;模型组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黄芪穴注组,血清IL-2含量显著低于其它5组。黄芪针穴注组IL-2、TNF-α含量接近正常。结论:黄芪针穴注治疗慢性盆腔炎大鼠具有较好的疗效,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优于生理盐水穴注组及妇科千金片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治疗应用 盆腔炎性疾病 慢性盆腔炎 黄芪注射液 穴位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海宇 马全瑞 +5 位作者 张莲香 张焱 柯进芳 李玲 文玉军 秦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5-297,301,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凋亡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黄芪治疗组,出血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黄芪治疗组又分成出血后0、6、24h治疗组。各组均于出血后72h处死。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脑出血灶周同凋亡... 目的:研究黄芪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凋亡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黄芪治疗组,出血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黄芪治疗组又分成出血后0、6、24h治疗组。各组均于出血后72h处死。电镜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脑出血灶周同凋亡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出血对照组可见大部分神经元胞体缩小,核膜凹陷,核固缩,染色质边集,核仁少见;部分线粒体大小不均,呈致密型改变,多数线粒体肿胀、体积增大、嵴断裂、空泡样变性;粗面内质网扩张。黄芪治疗组神经元线粒体,核仁,核膜,粗面内质网等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好于出血组。其中出血后0、6h治疗组的神经元超微结构好于出血后24h治疗组。结果:黄芪注射液能保护脑出血灶周围的神经元,减缓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并且早期用药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脑出血 神经元 凋亡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抑制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凋亡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海洋 王登科 +6 位作者 韩金利 孙征 张海宇 柯进芳 马全瑞 张莲香 秦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抑制脑出血灶周闱神经元凋亡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应用脑立体定位仪于大鼠尾壳核注入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出血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脑组织含...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抑制脑出血灶周闱神经元凋亡及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应用脑立体定位仪于大鼠尾壳核注入肝素化Ⅶ型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出血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脑组织含水量、细胞形态学、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I,)以及细胞超微结构等实验观察。结果:治疗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出血对照组减小;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与出血对照组比较减小;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较出血对照组均降低;电镜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出血对照组比较,神经元细胞线粒体、核膜、内质网等结构相对完整。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较好地减轻脑出血水肿及抑制出血灶周围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脑出血 神经元 凋亡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羽 陈浩 +2 位作者 陈文豪 赵达君 易定华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6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将140例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75~150 mg/d),实验组另予黄芪注射液(30 mL/次,1...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将140例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75~150 mg/d),实验组另予黄芪注射液(30 mL/次,1次/d,3周为一疗程)。随访60 d,并观察用药前后临床表现评测心功能分级,采用超声波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及E/A等客观指标,并测定血清中脑尿钠肽( BNP)水平的变化来评估疗效。结果治疗60 d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心功能分级下降,LVEF、E/A升高增加,LVED、LVES降低,血管BNP下降,P均<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CHF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黄芪注射液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与西地兰联用治疗小儿肺炎并心衰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欢民 杨丽 高嵩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肺炎 并发症 心力衰竭 药物联全治疗 黄芪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肾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良 李丕宝 孙先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92-93,94,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肾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脓毒症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4例、丹红注射组51例和黄芪注射组3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感染、补液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丹红注射组给予常...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肾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脓毒症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4例、丹红注射组51例和黄芪注射组3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感染、补液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丹红注射组给予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20 m L静滴、1次/d,黄芪注射组给予常规治疗+黄芪注射液30 m L静滴、2次/d,连续治疗5 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3、5 d检测各组血浆内皮素(ET)、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并观察其舌下微循环相关参数[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变化,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血浆ET、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丹红注射组、黄芪注射组各指标降低更明显(P均<0.05);黄芪注射组治疗后1、3 d血浆ET水平高于丹红注射组,BUN、SCr水平低于丹红注射组(P均<0.05)。丹红注射组、黄芪注射组治疗后1 d PVD、PPV、MFI显著升高(P均<0.05)。3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重症脓毒症患者肾功能及微循环状态,但二者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丹红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内皮素 肾功能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软胶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50例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雪芹 孙彬 黄斐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软胶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均采用优质中等量蛋白饮食,对照组在常规饮食基础上应用强的松和速尿治疗,观察组加用六味地黄软...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软胶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均采用优质中等量蛋白饮食,对照组在常规饮食基础上应用强的松和速尿治疗,观察组加用六味地黄软胶囊及黄芪注射液,治疗28 d为1个疗程,检测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 lb)、TC、TG、HDL-C,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水平并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增高,TC、TG及尿蛋白明显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明显升高。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0.9%,P<0.01。结论六味地黄软胶囊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肾病综合症近期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软胶囊 黄芪注射液 肾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儿童肾病综合征尿蛋白与血浆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邓颖 于力 +3 位作者 翁志媛 黄逸辉 张又祥 卓美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10期578-579,共2页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儿童肾病综合征尿蛋白与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 1996年 10月~2 0 0 2年 10月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征 30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17例 ,采用强的松加黄芪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 13例仅给强的松治疗。结果 :治...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儿童肾病综合征尿蛋白与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我科 1996年 10月~2 0 0 2年 10月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征 30例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17例 ,采用强的松加黄芪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 13例仅给强的松治疗。结果 :治疗 1个月后 ,治疗组临床症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 ,2 4h尿蛋白降低与血浆白蛋白升高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儿童肾病综合征有明显疗效 ,尤其在减轻蛋白尿 ,提高血浆蛋白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儿童 肾病综合征 尿蛋白 血浆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肾病综合征细胞因子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于力 卓美瑛 +4 位作者 杨小苏 翁志媛 钟志敏 张又祥 黄逸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9期523-525,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 (NS)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 1(IL - 1)、白细胞介素 - 6(IL - 6)、白细胞介素- 8(IL - 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 ,糖皮质激素 (简称“激素”)加黄芪注射液对IL - 1、IL - 6、IL - 8和TNFα的产生及其基... 目的 :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 (NS)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 1(IL - 1)、白细胞介素 - 6(IL - 6)、白细胞介素- 8(IL - 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 ,糖皮质激素 (简称“激素”)加黄芪注射液对IL - 1、IL - 6、IL - 8和TNFα的产生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观察对象分为四组 :①治疗前组 ;②激素组 ;③黄芪组 ;④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 - 1、IL - 6、IL - 8和TNFα的水平。应用原位聚合酶链反应 (原位PCR)方法 ,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激素加黄芪注射液对IL - 1、IL - 6、IL - 8和TNF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NS患儿外周血IL - 1、IL - 6、IL - 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mRNA的表达增加。激素治疗后IL - 1、IL - 6、IL - 8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 ,mRNA的表达下降。激素加黄芪注射液对上述细胞因子和mRNA表达其降低更加显著 (P <0 .0 1)。结论 :NS患儿IL - 1、IL - 6、IL - 8和TNFα水平明显增高 ,激素对IL - 1、IL - 6、IL - 8和TNFα的产生与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 ,黄芪具有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黄芪注射液 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 NS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 被引量:15
14
作者 亚东 都业馨 +2 位作者 王丽 李玉春 王晓岩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925-927,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和对照组(普通针刺),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及CCS、PAC-QOL评分变化。...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和对照组(普通针刺),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及CCS、PAC-QO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后2组症状积分及CCS、PAC-QOL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气虚型慢传输型便秘,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注射 黄芪注射液 慢传输型便秘 气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廖良 孔莹莹 +3 位作者 韦企平 周剑 徐铭谦 孙艳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视神经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轴突构成,一旦损伤难以再生,视神经保护是治疗视神经疾病的关键,本研究拟评价黄芪注射液的视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GCs,采用谷氨酸作为细胞凋亡诱导剂建立RGCs凋亡模... 目的视神经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轴突构成,一旦损伤难以再生,视神经保护是治疗视神经疾病的关键,本研究拟评价黄芪注射液的视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GCs,采用谷氨酸作为细胞凋亡诱导剂建立RGCs凋亡模型,并用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加入细胞培养基进行干预,分别用MTT和流式细胞检测的方法进行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凋亡相关检测。结果黄芪注射液加入DMEM-F12培养基共培养RGCs24h后,MTT检测结果示终浓度为(0.10~0.40)×103g.L-1时黄芪注射液均可促进RGCs存活,其中0.20×103g.L-1、0.30×103g.L-1浓度促生长作用最好(P=0.040、0.005,n=10),谷氨酸浓度为3.2mmol.L-1时可造成理想的RGCs凋亡模型,0.20×103g.L-1黄芪注射液可促进谷氨酸损伤的RGCs存活(P=0.08,n=10)并减少其细胞凋亡率(P=0.36,n=4)。结论黄芪注射液作为视神经保护中药制剂对RGCs具有一定保护作用,黄芪对RGCs的保护作用很可能跟抑制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凯 王辉 +3 位作者 王晓晖 张梅 刘文英 马力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1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免疫功能 血液透析患者 营养水平 超氧化物歧化酶 营养指标 营养不良 观察组 白蛋白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17
作者 赵怡蕊 宋跃飞 +1 位作者 王琴 李宜放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年第11期669-670,共2页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 (水蛭地龙注射液 )与黄芪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慢性肾衰竭 (CRF)的效果。方法 :6 3例CRF合并凝血机制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均在控制高血压及低蛋白饮食等稳定状态下 ,治疗组 32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 (水蛭地龙注射液 )与黄芪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慢性肾衰竭 (CRF)的效果。方法 :6 3例CRF合并凝血机制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均在控制高血压及低蛋白饮食等稳定状态下 ,治疗组 32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 31例单纯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 ,观察肾功能及血流变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降低血尿素氮 (BUN)、血肌酐 (Scr)、血浆黏度 (Vis)、血沉 (ESR)、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 ,提高血红蛋白 (Hb)水平 (P <0 .0 5或P <0 .0 1) ,但两组相比较 ,治疗组指标变化更显著 (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疏血通注射液 黄芪注射液 CRF 慢性肾衰竭 对照组 联合使用 临床观察 低蛋白饮食 血浆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微炎症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漆映辉 曲晓璐 +3 位作者 唐咏华 岑洁 戴芹 姚春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过程中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48例,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4例。检测两组患者单次透析前及透析结束时血...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过程中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48例,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4例。检测两组患者单次透析前及透析结束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3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血清浓度,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组:透析后TNF-α,IL-6,Hs-CRP3个指标均较透析前有下降,其中TNF-α和IL-6透析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虽有下降,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透析后TNF-α、IL-6、Hs-CRP均较透析前有上升,但三者前后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注射液治疗组TNF-α、IL-6透前透后差值(d)与生理盐水对照组透前透后差值(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一定程度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减轻透析过程中微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微炎症 TNF-α IL-6 HS-CRP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加三七总皂甙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陶兴 曾安平 +1 位作者 冯松杰 孙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58-59,共2页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CGN)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其病程长,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最终将发展成尿毒症而危及生命.西医主要在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后,决定是否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而对病理类...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CGN)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其病程长,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最终将发展成尿毒症而危及生命.西医主要在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后,决定是否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而对病理类型较差(如FSGS),不适合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病例,往往无法积极治疗.笔者进行了中药静脉制剂黄芪注射液与三七总皂甙注射液联合或单独应用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黄芪注射液 三七总皂甙注射液 中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海鹰 高丽华 +3 位作者 邢秀玲 李丽君 孙宇 张艳淑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8期113-116,共4页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及敛疮生肌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含皂苷、蔗糖、多糖、黄酮、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双相调节血压和血糖、护心、护肾、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抗肿瘤、抗氧化及抗菌等作用.黄芪注射液是从黄芪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精制而成,每10 ml注射液相当于原药材30 g.本文就黄芪注射液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肾疾病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