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丹参颗粒药对干预肾纤维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付旭 李均 +3 位作者 阳小敏 赵任杰 周萍 顾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颗粒药对对肾纤维化信号通路Wnt/β-catenin的影响,并初步明确其量效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1∶1)低剂量治疗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1∶1)中剂量治疗组,黄芪丹参颗粒...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颗粒药对对肾纤维化信号通路Wnt/β-catenin的影响,并初步明确其量效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1∶1)低剂量治疗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1∶1)中剂量治疗组,黄芪丹参颗粒药对高剂量(1∶1)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收集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的含量,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肾组织Wnt4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①24 h尿蛋白和α1-MG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24 h尿蛋白和α1-MG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24 h尿蛋白和α1-MG明显降低(P<0.05);与颗粒低剂量组比较,颗粒中、高剂量组24h尿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各剂量组之间α1-MG差异无显著性。②HE染色结果,各治疗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与颗粒低剂量组比较,颗粒中、高剂量组评分明显减少(P<0.05)。③肾组织Wnt4和β-catenin免疫印迹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剂量组大鼠肾组织Wnt4和β-catenin具有明显有升高趋势,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以颗粒中、高剂量组下降明显。结论:黄芪丹参(1∶1)颗粒药对可以保护UUO大鼠肾小管功能,一定程度改善UUO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黄芪丹参颗粒药对可以干预UUO大鼠肾组织中Wnt4、β-catenin的表达,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黄芪丹参颗粒药对 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和黄芪丹参治疗骨骼肌钝挫伤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疾忤 陈世益 +1 位作者 李云霞 张鹏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黄芪丹参的治疗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愈合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制作成右侧腓肠肌钝挫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3组,即IGF-1组(注射外源性IGF-1),中药组(注射黄芪丹参注射液)和自然愈合组。于伤后7...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黄芪丹参的治疗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愈合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制作成右侧腓肠肌钝挫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3组,即IGF-1组(注射外源性IGF-1),中药组(注射黄芪丹参注射液)和自然愈合组。于伤后7、14、21、28、42、56d测双侧腓肠肌的最大颤搐强度、断裂强度和拉伸长度。结果(1)自然愈合组损伤骨骼肌力学指标在伤后8周仍明显低于正常;(2)IGF-1组和中药组改善的速度和程度均明显高于自然愈合组,以IGF-1组尤为显著;(3)IGF-1治疗组修复的损伤骨骼肌,其最大颤搐张力和断裂强度均明显高于健侧。结论(1)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自然愈合组修复质量不佳;(2)IGF-1和黄芪丹参具有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的作用,其中以IGF-1的作用更为显著;(3)IGF-1可能有促进骨骼肌肥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 治疗 骨骼肌钝挫伤 生物力学 中药 黄芪丹参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丹参合剂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肾脏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一坚 江帆 陈宇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合剂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PCI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PCI围术期行常规水化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黄...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合剂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0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PCI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PCI围术期行常规水化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黄芪丹参合剂。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48 h行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测定,并观察记录两组术后48h内造影剂肾病(CIN)及出院1个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两组Scr、BUN、CysC、β2MG、NGAL相比术前均明显增高(P<0.05),eGFR相比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48h,观察组上述血液指标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 h、48 h的比较上,观察组Scr、BUN、CysC、β2MG、NGA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GF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CI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vs 2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1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丹参合剂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肾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有效预防CI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丹参合剂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造影剂肾病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茂林 陈世益 +3 位作者 李云霞 吴淦桐 李宏云 王浩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1-653,697,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微循环的影响。方法:78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中药治疗组、生理盐水组、自然愈合组。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右侧腓肠肌中段钝挫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黄芪丹参注射液、等量生理盐水以...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修复过程中微循环的影响。方法:78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中药治疗组、生理盐水组、自然愈合组。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右侧腓肠肌中段钝挫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黄芪丹参注射液、等量生理盐水以及不注射药物。于损伤后2h、24h、72h、120h在体观察受损腓肠肌的微循环情况。空白对照组为正常大鼠,未经任何处理,同时进行微循环观察作为对照。结果:与生理盐水组和自然愈合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微血管轮廓清晰,周围无渗血;微动脉直径在第24h、72h明显扩张(P<0.05),且毛细血管血流量在24h时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腓肠肌湿/干重比(W/D)在2h、24h时明显升高(P<0.05),但中药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自然愈合组(P<0.05)。各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钝挫伤后早期给予黄芪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损伤骨骼肌的局部微循环,并减轻组织水肿程度,从而达到促进损伤骨骼肌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钝挫伤 黄芪丹参注射液 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丹参配伍调控ASIC1a/CaMKⅡδ信号抑制酸性微环境中心肌细胞焦亡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蒙 王新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5,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配伍对乳酸诱导的酸性微环境中心肌细胞焦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基于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δ(CaMKⅡδ)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Lactate刺激H9C2心肌细胞建立pH 6.5酸性微环境细胞...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配伍对乳酸诱导的酸性微环境中心肌细胞焦亡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基于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δ(CaMKⅡδ)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Lactate刺激H9C2心肌细胞建立pH 6.5酸性微环境细胞损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提取物(HQ)组、HQ+ASIC激动剂Nocistatin组和ASIC抑制剂NS383阳性药对照组。采用CCK-8法测定心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ASIC1a表达,qPCR分析NLRP3、Caspase-1、IL-1β及GSDMD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SIC1a、CaMKⅡδ、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GSDMD及GSDM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pH 6.5酸性环境中,心肌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NLRP3、Caspase-1、IL-1β及GSDMD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ASIC1a、CaMKⅡδ、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GSDMD及GSDME-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60μg·mL-1 HQ可显著促进pH6.5酸性微环境中心肌细胞活力(P<0.01),抑制心肌细胞凋亡(P<0.01),下调NLRP3、Caspase-1、IL-1β、GSDMD mRNA和ASIC1a、CaMKⅡδ、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GSDMD及GSDME-N蛋白表达(P<0.01)。并且HQ的以上效应可被ASIC激动剂Nocistatin逆转。结论黄芪丹参配伍可下调ASIC1a/CaMKⅡδ信号抑制酸性微环境下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心肌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丹参配伍 冠心病 ASIC1a 酸性微环境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经PI3K-AKT信号通路对心肌梗死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瓅方 李梦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113-117,共5页
为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MI)模型大鼠心肌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将8周龄SD雄性大鼠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配... 为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MI)模型大鼠心肌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将8周龄SD雄性大鼠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1·d^-1)。对应灌胃给药4周后采用ELISA法、RT-qPCR法和Wstern blot法观察经PI3K-AKT信号通路对MI干预作用。结果表明: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随着浓度增加可明显提高PI3K、AKT表达(P<0.05,P<0.01)。可见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能增强PI3K-AKT信号通路,对保护心肌细胞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 心肌梗死 PI3K AKT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丹参在Akt磷酸化介导的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婷婷 丁树哲 陈世益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是否复合物黄芪丹参可以诱导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且相关因子PGC-1α和mtTFA的mRNA水平受Akt信号通路调节。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其中安静组因注射间隔时间不同分为3个亚组:安静对照不注射组(C组)6只,... 目的:探讨是否复合物黄芪丹参可以诱导大鼠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且相关因子PGC-1α和mtTFA的mRNA水平受Akt信号通路调节。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其中安静组因注射间隔时间不同分为3个亚组:安静对照不注射组(C组)6只,每3天注射一次安静对照组(C3组)6只,每5天注射一次安静对照组(C5组)6只;运动组也依注射间隔时间不同分为3个亚组:6周运动不注射组(SG组)6只,每3天注射一次联合6周运动组(SI3组)6只,每5天注射一次联合6周运动组(SI5组)6只。检测线粒体酶活性;采用SYBRGreen I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各组大鼠骨骼肌PGC-1αmR- NA、mtTFA 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Phospho-Akt(Ser473)。结果:同C组比较,COXⅣ活性在各组都明显增加。同SG组比较,SI3组和SI5组有显著增加。NOS的活性变化除了SG组较C组有明显减少外,其余同前。PGC1-αmRNA水平在SG组较C组有明显降低,SI3组和SI5组有显著增加;同SG组比较,SI3组和SI5组有显著增加。mt- TFA mRNA水平C5组较C组明显降低,SI3组则明显增加;同SG组比较,SI3组有显著增加。Phospho-Akt表达水平同C组比较,各组均增加;较SG组、C3、C5组比较,SI3、SI5组明显降低。结论:1)耐力运动和黄芪丹参复合物都能诱导线粒体的生物发生、维持线粒体的功能。主要通过Akt-NRF-1-mtTFA途径;Akt-NOS途径;p38MAPK-PGC1-α-NRF1-mtTFA途径。2)运动联合黄芪丹参作用下Akt磷酸化水平较两种方法的单独采用有明显下降,说明可能存在独立于Akt以外激活线粒体生物发生的信号转导通路,且不受Akt磷酸化水平的影响。3)黄芪丹参对Akt磷酸化水平的上调作用使得其有可能成为Akt的激活剂,从而可望成为对Akt磷酸化受到抑制引发的线粒体疾病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运动 复合物黄芪丹参 线粒体 过氧化物 AKT磷酸化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丹参配伍对大鼠骨髓源EPCs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孟媛 杨雷 毛秉豫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2435-2438,2465,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配伍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配合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源EPCs,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黏附能力实验和Matrigel胶法检测黄芪、丹参、当归等配伍对体外培...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配伍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配合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源EPCs,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黏附能力实验和Matrigel胶法检测黄芪、丹参、当归等配伍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源EPCs增殖、迁移、黏附和形成管状结构功能的影响。结果:单味黄芪、丹参、当归以及黄芪丹参配伍、黄芪当归配伍均具有改善EPCs生物学功能的作用,其中以黄芪丹参配伍组改善EPCs功能的作用最显著,与黄芪组、丹参组、当归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丹参配伍较黄芪、丹参、当归单味中药能更好地提高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和形成管状结构的能力,黄芪和丹参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在提高EPCs生物学功能的过程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亦提示益气活血治法可能对改善EPCs的某些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丹参配伍 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 益气活血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瓅方 高丽 +3 位作者 李超 杨雷 张仲鸣 毛秉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145-149,共5页
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分析其保护机制。雄性SD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1)... 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分析其保护机制。雄性SD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1)·d^(-1))、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各组每日采用对应药物剂量灌胃给药,28 d后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情况,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脑钠尿肽(BNP)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可改善心脏功能,其中BNP和TGF-β含量明显降低(P <0. 05)。说明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可以提高心梗后心室舒缩功能,增加供血量,降低心肌纤维化、有效抑制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BNP TGF-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丹参注射液抗肝纤维化60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黄芪丹参注射液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丹参-黄芪药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母伟林 邵欣欣 +5 位作者 刘青芝 张匣 宋田禹 高鹏飞 陈聪 胡亚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6-1366,共11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究中药药对丹参-黄芪(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Astragali Radix,SMR-AR)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首先通过TCMSP、HERB、PubChem、GeneCard...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探究中药药对丹参-黄芪(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 et Rhizoma-Astragali Radix,SMR-AR)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首先通过TCMSP、HERB、PubChem、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SMR-AR的活性成分,预测该药对的作用靶点,筛选PCOS疾病靶点,然后利用微生信平台、STRING数据库、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拓扑分析查看SMR-AR治疗PCOS的潜在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建立PCOS大鼠模型进行实验验证。SMR-AR共检索到109个活性成分,共预测作用靶点850个,通过与2169个PCOS疾病靶点进行交集映射,获得SMR-AR治疗PCOS的潜在靶点287个,主要涉及癌症、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中的MicroRNAs、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焦点粘附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SMR-AR可显著下调PCOS大鼠血清中睾酮、黄体生成素、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使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评估的数值明显降低,显著上调卵泡刺激素水平,卵巢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明显改善,促进卵巢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p-AKT/AKT、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的蛋白表达。综上,本研究初步揭示SMR-AR通过多成分多靶点途径治疗PCOS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从而促进PCOS大鼠卵泡发育和成熟,改善性激素失衡及调节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黄芪 多囊卵巢综合征 网络药理学 实验验证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FLC-Q-TOF/MS分析黄芪-丹参药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8
12
作者 祁晓霞 董宇 +2 位作者 单晨啸 项洋洋 王新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6,103,共5页
目的应用UFLC-Q-TOF/MS对黄芪-丹参药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采用Thermo BDS C18(3μm,150mm×2.1mm)色谱柱,以0.1%甲酸水-0.1%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mL/min,柱温40℃,进样量5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ESI),... 目的应用UFLC-Q-TOF/MS对黄芪-丹参药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采用Thermo BDS C18(3μm,150mm×2.1mm)色谱柱,以0.1%甲酸水-0.1%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mL/min,柱温40℃,进样量5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下采用飞行时间质谱采集数据,全扫描质量范围为m/z 100~1 500。依据保留时间、精确分子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结合对照品比对初步鉴定化合物。结果从黄芪-丹参药对中初步鉴定或推断出28个化合物,其中丹参中15个化合物,黄芪中11个化合物,另有2个未知化合物。包括皂苷类、有机酸类、黄酮类和醌类化合物。结论该UFLC-Q-TOF/MS可全面、快速分析黄芪-丹参药对中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为对其进行活性成分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丹参 UFLC-Q-TOF/Ms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调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KDR的作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瓅方 王倩 +2 位作者 刘暖 杨雷 毛秉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9-233,共5页
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KDR(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的调控作用,分析其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机制。对SD雄性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 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KDR(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的调控作用,分析其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机制。对SD雄性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mg·kg-1·d-1);另设假手术组,各组均为8只。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各组采用上述对应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饲养28 d后采用ELISA法、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分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变化。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及其受体KDR随着剂量加大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说明: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可以有效上调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从而促进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新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 心肌梗死 VEGF KDR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无症状性心力衰竭29例
14
作者 陈国通 邹襄谷 +1 位作者 邱山东 李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7期122-,共1页
探讨黄芪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用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连续14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用心脏彩色B超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快速充血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E/A).通过治... 探讨黄芪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老年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用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连续14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用心脏彩色B超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快速充血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E/A).通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二尖瓣快速充血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E/A)高于治疗前(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证明:黄芪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作为改善老年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加复方丹参注射液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 老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丹参药对通过下调miR-466b-5p改善高血压肾损害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祥宇 崔涛 +1 位作者 姜月华 李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13-619,共7页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药对通过调节微小核糖核酸-466b-5P(miR-466b-5p)改善高血压肾损害的机制。方法:基于微RNA(miRNA)测序寻找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与Wistar-京都鼠(WKY)的差异基因,构建腺相关病毒转染小鼠,24只C57BL/6小鼠,随机选取12只尾...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药对通过调节微小核糖核酸-466b-5P(miR-466b-5p)改善高血压肾损害的机制。方法:基于微RNA(miRNA)测序寻找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与Wistar-京都鼠(WKY)的差异基因,构建腺相关病毒转染小鼠,24只C57BL/6小鼠,随机选取12只尾静脉注射小鼠腺相关病毒miR-466b-5P(rAAV-miR-466b-5P)构建miR-466b-5p过表达组,余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注射腺相关病毒-9(AAV-9)空载体,转染6周后再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A组(黄芪-丹参+miR-466b-5P过表达组)和C组(黄芪-丹参+空白对照组)以黄芪配方颗粒:2.036 g/kg+丹参配方颗粒:0.255 g/kg灌胃;B组(miR-466b-5P过表达组)和D组(空白对照组)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灌胃28 d后观察各组小鼠尿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胱抑素C(Cys-C)、血管紧张素Ⅱ(AngⅡ)、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肾脏病理,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qPCR)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寻找其靶基因。结果:1)基于前期miRNA测序选定了miR-466b-5p;2)与D组比较,B组小鼠尿β2-MG、NAG、mALB、血清Cys-C、AngⅡ、CRP均显著升高(P<0.01);与B组比较,A组小鼠血清Cys-C、CRP明显升高(P<0.05),尿β2-MG、NAG、mALB、血清AngⅡ无明显改变(P>0.05);3)与D组比较,B组小鼠出现明显肾小球硬化、小管纤维化,A组较B组有明显改善;4)与D组比较,B组小鼠透明质酸酶2(HAS2)明显下调,而经黄芪-丹参干预后有所回调。结论:miR-466b-5p的过表达会导致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黄芪-丹参药对通过靶向HAS2下调miR-466b-5p改善高血压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肾损害 小鼠 黄芪-丹参药对 微RNA测序 miR-466b-5p 肾脏病理 透明质酸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究黄芪-葛根-丹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思远 司赵宏 +3 位作者 张智敏 代颖燃 萨仁 武忠 《特产研究》 2023年第2期11-19,共9页
本文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究黄芪-葛根-丹参中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DR)的潜在机制。采用TCMSP平台筛选黄芪-葛根-丹参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DisGeNET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DR相关靶点,以及在UniProt数... 本文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究黄芪-葛根-丹参中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DR)的潜在机制。采用TCMSP平台筛选黄芪-葛根-丹参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DisGeNET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DR相关靶点,以及在UniProt数据库查询成分和疾病靶点对应的基因名。利用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出核心靶标并绘制网络互作图,再利用Metascape平台对药物-疾病共同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最后使用Discovery Studio和AutoDock Vina软件对其重要化合物与DR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上述方法共筛选得到中药有效成分89个及靶点基因247个,DR相关基因共4231个,其中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45个,涉及有效成分76个;GO富集分析涉及生物过程1864条(P<0.05);KEGG富集分析通路共205条(P<0.05),主要有AGE-RAGE、P13K-Akt、TNF和HIF-1信号通路等;关键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刺芒柄花素和丹参酮IIA等能与相应靶点蛋白AKT1、TNF、VEGFA、TP53和IL-6形成有效的分子结合。黄芪-葛根-丹参治疗DR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分泌、降低氧化应激、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和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可为后期临床应用和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 黄芪-葛根-丹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钝挫伤后愈合质量的肌电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疾忤 陈世益 +1 位作者 李云霞 张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 :观察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 ,不同干预方法对骨骼肌修复过程中肌电信号的影响 ,研究肌电图在骨骼肌损伤愈合过程中的评价作用。方法 :10 8只雄性SD大鼠 ,利用自制的重物坠落打击装置造成右侧腓肠肌钝挫伤。随机分成 3组 ,即胰岛素样... 目的 :观察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 ,不同干预方法对骨骼肌修复过程中肌电信号的影响 ,研究肌电图在骨骼肌损伤愈合过程中的评价作用。方法 :10 8只雄性SD大鼠 ,利用自制的重物坠落打击装置造成右侧腓肠肌钝挫伤。随机分成 3组 ,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 1)组、中药组和自然愈合组 ,分别于损伤局部注射IGF - 1、黄芪丹参注射液、不作处理。于伤后第 2、5、7、10、14、2 1、2 8、35、5 6天观察并比较双侧腓肠肌的肌电图变化 ,记录纤颤电位和正尖波等自发活动 ,分析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MAP)并测量其潜伏期和波幅 ,观察伤后CMAP的变化。结果 :(1)各组大鼠均于伤后第 2~ 5天出现纤颤电位和正尖波 ,约至第 7~ 10天达到高峰 ,然后逐渐减少。以IGF - 1组最早消失 ,中药组次之。 (2 )各组大鼠的伤侧肌电图CMAP中的潜伏期逐渐缩短 ,波幅逐渐增高。以IGF - 1组最快 ,中药组次之 ,自然愈合组最慢。 (3)伤后第 8周 ,IGF - 1组和中药组大鼠损伤侧CMAP波幅接近正常 ,自然愈合组则显著低于其它两组。结论 :(1)肌电图检测证实 ,IGF - 1和黄芪丹参注射液均具有促进骨骼肌损伤愈合的作用 ,但以IGF - 1的作用更明显。 (2 )损伤肌肉局部肌电信号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钝挫伤 愈合 肌电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中药 黄芪丹参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ound Astragalus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extract exerts anti-tumor activity by intervening the interaction of microRNA-145/microRNA-21 and Smad3C/3L phos-phoryl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18
作者 Chao WU Meng FANG Yan YA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2-313,共2页
OBJECTIVB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vention of compound Astragalus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extract(CASE) consisted of astragalosides,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nd salvianolic acids on the interaction of microRNA-145/m... OBJECTIVB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vention of compound Astragalus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extract(CASE) consisted of astragalosides,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nd salvianolic acids on the interaction of microRNA-145/microRNA-21(miR-145/miR-21) and Smad3 C/3 L phosphorylation(pSmad3 C/pSmad3 L) down-stream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 signaling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progression by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s.METHODS In HepG2 cells and xenografts of nude mice,antagomir/agomir and plasmids of Smad3 C/3 L phosphorylation site mutation(Smad3 3 S-A/Smad3 EPSM) were used to intervene miR-145/miR-21 and pSmad3 C/pSmad3 L expression respectively,then incorporative CASE treatment.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apoptosis,tumor growth and hist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xenografts,relevant proteins of TGF-β/Smad pathway and miR-145/miR-21 were evaluated.RESULTS CASE up-regulated miR-145 while down-regulated miR-21,inhibited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tumor growth,accelerated cell apoptosis in HepG2 cells respectively transfected with Smad3 WT,Smad3 EPSM,Smad3 3 S-A plasmids in cultured dishes and xenografts of nude mice,the above effects were more evident in HepG2 cells with increased pSmad3 C.In TGF-β1-stimulated HepG2 cells and xenografts of nude mice,CASE antagonized the facilitating effects of miR-145 antagomir/miR-21 agomir on cell migration,proliferation,tumor growth and inhibiting effects of miR-145 antagomir/miR-21 agomir on cell apoptosis;CASE increased miR-145 down-regulated by miR-145 antagomir and decreased miR-21 up-regulated by miR-21 agomir,reduced protein level of pSmad3 L and their proteins including TβRⅡ,pERK1/2,pJNK1/2 and pp38 while elevated pSmad3 C expression.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Smad3 C/pSmad3 L maybe interact with miR-145/miR-21 in HCC progression,which may be one of important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ASE's anti-HCC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丹参 蛋白酶 治疗方法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