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绿绿僵菌对烟草小阔胫玛绢金龟的致病性及其在烟草内部的定殖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思雨 陈斌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71,共16页
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室内测定了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Ma130821对小阔胫玛绢金龟Maladera ovatula(Fairmaire)幼虫的致病力,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式(土壤浇灌、茎部注射、叶面喷施)将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接种到烟草上研... 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室内测定了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Ma130821对小阔胫玛绢金龟Maladera ovatula(Fairmaire)幼虫的致病力,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式(土壤浇灌、茎部注射、叶面喷施)将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接种到烟草上研究其定殖以及对烟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侵染小阔胫玛绢金龟幼虫,且随着孢子浓度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幼虫的死亡率逐渐上升,接种浓度在1.06×10^(5)~1.06×10^(9)个/mL条件下处理15 d后,幼虫死亡率可达73.33%~100.00%;致死剂量随接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接种3~12 d后LC_(50)从4.95×10^(9)个/mL降至4.39×10^(2)个/mL;致死时间随接种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接种浓度由1.06×10^(6)个/mL升高至1.06×10^(8)个/mL,LT_(50)从7.31 d降至5.12 d。从Ma130821菌株在烟草内部的定殖效果来看,人工接种方式下该菌株在烟草茎中的定殖率达58.79%,叶片中的定殖率为52.83%,根中的定殖率为31.44%;从定殖数量来看,叶面喷施处理平均定殖量为1.41×10^(7)cfu/g,其次是灌根处理,为1.12×10^(7)cfu/g,茎部注射较低,为1.06×10^(7)cfu/g。通过人工接种方式该菌株能在烟草植株中定殖并扩散,对烟株地上部分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以叶面喷施效果最好,但对烟株地下部分的促生作用不明显。综合以上结果,黄绿绿僵菌Ma130821对烟草小阔胫玛绢金龟幼虫有良好的毒力,而且还具有在烟草根、茎和叶片内部的定殖能力,具有良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绿Ma130821 小阔胫玛绢金龟 毒力 烟草 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间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协同防治 被引量:2
2
作者 耿博闻 张润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1,85,共5页
在广州郊区稻田中用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var acridumBosenbergetStrand和低用量农药噻嗪酮(buprofezin)对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进行了协同防治作用药效试验。试验验共设低用量噻嗪酮、高用量噻嗪酮、黄绿绿僵菌、l... 在广州郊区稻田中用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var acridumBosenbergetStrand和低用量农药噻嗪酮(buprofezin)对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进行了协同防治作用药效试验。试验验共设低用量噻嗪酮、高用量噻嗪酮、黄绿绿僵菌、l低用量噻嗪酮和黄绿绿僵菌混施、清水对照共5个喷雾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小区(4m×5m),随机区组排列。在处理前1天、处理后的第2、6、11、16、21d分别调查褐飞虱每丛的飞虱数。结果表明,低用量噻嗪酮与黄绿绿僵菌混施可以有效的控制田间稻飞虱的种群密度,对成虫的防效在第16天、对若虫第21天时达到95%以上,其相对防效和虫口减退率都有明显升高并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对褐飞虱成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对褐飞虱若虫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cridum Bosenberg et Strand 噻嗪酮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对不同虫态褐飞虱的毒力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茂业 林华峰 +1 位作者 李世广 金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6-323,共8页
对水稻重要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目前市场上尚无一种理想的微生物杀虫剂。昆虫病原真菌具有从体壁侵入的能力因而对刺吸性害虫的防治具有优势。为此,本研究选用不同原寄主和来源地的3种昆虫病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 对水稻重要害虫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目前市场上尚无一种理想的微生物杀虫剂。昆虫病原真菌具有从体壁侵入的能力因而对刺吸性害虫的防治具有优势。为此,本研究选用不同原寄主和来源地的3种昆虫病原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12个不同菌株,以1100孢子/mm2孢子悬浮液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参试的不同菌种12个菌株中,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对褐飞虱成虫致病力最高,10d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3.5%,致死中时(LT50)为4.6d。其不同浓度孢子液对褐飞虱3个发育阶段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毒力大小顺序为成虫>高龄若虫>低龄若虫。黄绿绿僵菌孢子液对各处理稻株褐飞虱产卵痕部位、卵粒均有侵染作用,10d侵染率分别为66.7%和51.2%,卵龄越低,侵染效果越好,卵龄为0.5d时侵染率最高。本研究表明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对褐飞虱成虫、若虫和卵均有较强的致病性,是一株极具应用潜力的生防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金龟子绿 黄绿绿 球孢白 毒力 致病力 侵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火蚁高致病力黄绿绿僵菌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1
4
作者 许齐爱 李佳颖 任顺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388,共5页
从土壤中及昆虫寄主上分离获得了12株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并就筛选出的高致病力菌株SM076对红火蚁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孢子浓度下,红火蚁... 从土壤中及昆虫寄主上分离获得了12株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并就筛选出的高致病力菌株SM076对红火蚁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孢子浓度下,红火蚁大型工蚁对菌株SM076的致死敏感性高于小型工蚁,两者处理后14 d的LC50分别为9.29×104和1.02×106孢子.mL 1。在1×107和1×108孢子.mL 1浓度的菌液处理下,红火蚁大型工蚁(兵蚁)和小型工蚁(工蚁)的LT50分别为7.88 d、9.11 d和6.14 d、7.81 d。随着黄绿绿僵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红火蚁的死亡率不断升高,致病时间缩短,致死中时间降低。研究表明,所筛选的黄绿绿僵菌菌株SM076是一株防控红火蚁危害的优良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绿 红火蚁 致病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绿僵菌 KM1104对灰飞虱的毒力 被引量:6
5
作者 杜广祖 杨卫秋 +4 位作者 周跃能 和淑琪 陈斌 桂富荣 李正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7-211,224,共6页
为了筛选防治灰飞虱的高毒力生防真菌菌株及明确黄绿绿僵菌对灰飞虱的侵染致病温度条件,室内测定了黄绿绿僵菌 KM1104菌株在24~30℃下对灰飞虱成虫及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菌株 KM1104对灰飞虱成虫和3龄若虫均具有较强... 为了筛选防治灰飞虱的高毒力生防真菌菌株及明确黄绿绿僵菌对灰飞虱的侵染致病温度条件,室内测定了黄绿绿僵菌 KM1104菌株在24~30℃下对灰飞虱成虫及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菌株 KM1104对灰飞虱成虫和3龄若虫均具有较强的毒力,其中对成虫的毒力高于3龄若虫,在24~30℃下对成虫和3龄若虫的LC50分别为1.45×10^3~7.14×10^4和7.25×10^3~3.69×10^5孢子/mL,致死中时 LT50分别为3.02~11.53 d和6.85~11.58 d。不同温度下黄绿绿僵菌 KM1104菌株对灰飞虱的毒力不同,其中30℃下毒力最强,对成虫和3龄若虫的致死中浓度 LC50分别为1.45×10^3和7.25×10^3孢子/mL,接种1.01×10^5~1.01×108孢子/mL 后对成虫和3龄若虫的致死中时 LT50分别为3.02~6.86 d 和6.85~9.35 d。综合以上结果,黄绿绿僵菌菌株 KM1104具有良好的灰飞虱生防制剂开发潜力,且在30℃下使用致病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黄绿绿 致死中时 致死中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绿僵菌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室内毒力及毒杀作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思雨 薛锐 +3 位作者 陈斌 杜广祖 李正跃 肖关丽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29-1436,共8页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幼虫的毒力,采用室内盆栽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黄绿绿僵菌Ma130821分生孢子粉,测定了该菌株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菌株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幼虫的毒力,采用室内盆栽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黄绿绿僵菌Ma130821分生孢子粉,测定了该菌株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菌株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侵染致病效应可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和参数估计分析,侵染效应常数为0. 597。接种后第3天该菌株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致死剂量LC_(50)和LC_(90)的对数值分别为9. 2182±0. 2968和11. 2291±0. 4385。在6. 20×108孢子/m L黄绿绿僵菌菌悬液对暗黑鳃金龟幼虫侵染致病的LT_(50)和LT_(90)分别为1. 5 d和3. 8 d。室内盆栽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黄绿绿僵菌菌株Ma130821分生孢子粉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均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其中拌土法施用后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杀效果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拌土法、环施法和穴施法施用后对暗黑鳃金龟3龄幼虫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5. 69%、84. 35%和57. 43%,累积僵虫率分别为99. 65%、98. 65%和99. 37%。综合以上结果,黄绿绿僵菌Ma130821对暗黑鳃金龟幼虫具有良好的毒力和毒杀作用,在暗黑鳃金龟的生防制剂开发中具有良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绿 暗黑鳃金龟 毒力 毒杀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黑鳃金龟幼虫生防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室内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思雨 杜广祖 +3 位作者 户艳霞 王新中 肖关丽 陈斌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7-1014,共8页
从云南省玉溪市塔甸镇玉米地自然罹病的暗黑鳃金龟幼虫僵虫上分离纯化获得了黄绿绿僵菌Ma130821,为了弄清该菌株培养条件,为蛴螬生物制剂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室内测定了该菌株在PDA和SDAY培养基上的生长繁殖情况及在不同pH、温度... 从云南省玉溪市塔甸镇玉米地自然罹病的暗黑鳃金龟幼虫僵虫上分离纯化获得了黄绿绿僵菌Ma130821,为了弄清该菌株培养条件,为蛴螬生物制剂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室内测定了该菌株在PDA和SDAY培养基上的生长繁殖情况及在不同pH、温度、光照条件下培养特征及产孢特性。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在PDA和SDAY两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培养基上产孢时间早于SDAY,其中在PDA和SDAY培养基上分别于第6天和9天开始产孢。在25℃时生长最好,平均直径日增量为0.24 cm/d,第4天时就开始产孢且产孢量最高,为1.091×10~7孢子/cm^2。在16 L∶8 D的光周期条件下菌落生长最快,产孢时间最早,且产孢量最大。pH 6.5最适宜该黄绿绿僵菌菌株的生长及产孢。综合以上结果,PDA培养基可用于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室内培养,最适培养条件为pH 6.5、25℃、16 L∶8 D。该研究结果将为蛴螬生防黄绿绿僵菌Ma130821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绿 培养条件 落生长 产孢时间 产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绿僵菌对马铃薯瓢虫体内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艳琼 李友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2,共4页
对感染黄绿绿僵菌后的马铃薯瓢虫幼虫体内几种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对于马铃薯瓢虫幼虫体内的蛋白质含量、蛋白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蛋白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马铃薯瓢虫 黄绿绿 蛋白质含量 蛋白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绿僵菌在马铃薯瓢虫体上宿存侵染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郭艳琼 李友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20-222,共3页
为了明确黄绿绿僵菌的致病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黄绿绿僵菌分生孢子在马铃薯瓢虫幼虫体表的侵染及穿透过程。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对马铃薯瓢虫的侵染要经历孢子的附着、萌发、入侵和菌丝的延伸与增殖等阶段;黄绿绿僵菌接种12... 为了明确黄绿绿僵菌的致病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黄绿绿僵菌分生孢子在马铃薯瓢虫幼虫体表的侵染及穿透过程。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对马铃薯瓢虫的侵染要经历孢子的附着、萌发、入侵和菌丝的延伸与增殖等阶段;黄绿绿僵菌接种12h后附着于虫体表面的分生孢子萌发,24h后体积膨大并从一侧伸出芽管,之后逐渐生长成菌丝,沿体壁蔓延,若遇到合适的侵入部位,前端即产生附着胞向体壁穿透,并在体内繁殖,最终伸出虫体表面,使其布满白色菌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绿 马铃薯瓢虫 电镜扫描 侵染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绿僵菌对两种稻田蜘蛛捕杀褐飞虱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耿博闻 张润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9-353,共5页
在室内研究了喷施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var.acridumDriveretMilner孢子悬液对稻田蜘蛛捕杀褐飞虱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绿绿僵菌不感染拟水狼蛛PiratasubpiraticusB senbergetStrand和食虫沟瘤蛛UmmeliatainsecticepsB se... 在室内研究了喷施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var.acridumDriveretMilner孢子悬液对稻田蜘蛛捕杀褐飞虱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绿绿僵菌不感染拟水狼蛛PiratasubpiraticusB senbergetStrand和食虫沟瘤蛛UmmeliatainsecticepsB senbergetStrand ,只对蜘蛛喷施菌液不影响它们的捕杀褐飞虱的能力。而对褐飞虱喷施黄绿绿僵菌液后 ,褐飞虱活力明显下降 ,导致蜘蛛对其捕杀效果显著提高。在喷施黄绿绿僵菌 10 6 、10 7、10 8 mL孢子浓度后 ,拟水狼蛛的平均捕杀量分别为 10 5头 d、11 1头 d和 11 4头 d ,食虫沟瘤蛛的平均捕杀量分别为 3 8头 d、4 3头 d和 4 7头 d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对蜘蛛和褐飞虱同时喷施黄绿绿僵菌不影响前者的捕杀力。这些结果提示 ,在稻田施用黄绿绿僵菌防治稻飞虱对蜘蛛天敌没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水狼蛛 食虫沟瘤蛛 黄绿绿 褐飞虱 捕杀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分离自二化螟的黄绿绿僵菌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爱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40-41,共2页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分离自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的一株黄绿绿僵菌(Metarrhizium flaviride Gams et Rozs),此菌的主要特征是,菌落灰黄绿色,瓶梗杵状和有较宽的分生孢子(7.2~9.3×3~4μm),这些特征与Gams e...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分离自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的一株黄绿绿僵菌(Metarrhizium flaviride Gams et Rozs),此菌的主要特征是,菌落灰黄绿色,瓶梗杵状和有较宽的分生孢子(7.2~9.3×3~4μm),这些特征与Gams et Rozs(1973)的原始描述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绿 二化螟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绿僵菌侵染对褐飞虱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珏锋 陈建明 +3 位作者 舒金平 李芳 钟海英 吴鸿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1-707,共7页
本研究测定了3个不同浓度(1.0×10~7、1.0×10~8和1.0×10~9孢子/m L)黄绿绿僵菌孢悬液处理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体内的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 本研究测定了3个不同浓度(1.0×10~7、1.0×10~8和1.0×10~9孢子/m L)黄绿绿僵菌孢悬液处理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体内的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以及尿酸与6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随侵染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浓度绿僵菌溶液处理的褐飞虱种群体内Car E与GST含量在处理72 h后均呈现显著下调趋势;而CAT与SOD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其中SOD 3个浓度处理至72 h时分别达到430.87、377.64和376.16 U/mg显著高于对照的276.63 U/mg;酚氧化酶PO含量在24和48 h内均无显著变化,直至72 h,1.0×10~9孢子/m L浓度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PO含量上升至316.43 U/mg。结果显示,虽然低浓度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产生大量尿酸的囤积,但同一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的6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未呈现显著降低趋势,当处理72 h后,1.0×10~7孢子/m L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赖氨酸(Lys)与苏氨酸(Thr)含量反而突然上升至204.68和112.38μg/g。结果显示绿僵菌的侵染会对褐飞虱体内解毒酶、保护酶以及氨基酸含量等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绿 褐飞虱 保护酶 解毒酶 酚氧化酶 尿酸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分子鉴定及产孢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锐 刘思雨 +3 位作者 赵丽媛 王小云 葛文超 陈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2-849,共8页
【目的】鉴定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玉米田自然罹病蛴螬分离培养获得的绿僵菌Ma130821种类,明确该菌株在害虫生防制剂开发应用的潜力。【方法】根据微生物菌落培养特征和产孢结构特征,结合ITS-5.8S DNA序列,对绿僵菌Ma130821进行... 【目的】鉴定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玉米田自然罹病蛴螬分离培养获得的绿僵菌Ma130821种类,明确该菌株在害虫生防制剂开发应用的潜力。【方法】根据微生物菌落培养特征和产孢结构特征,结合ITS-5.8S DNA序列,对绿僵菌Ma130821进行种类鉴定,同时对其产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绿僵菌Ma130821为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该菌株Ma130821在大米、麦麸、玉米粒和稻壳基质上固相培养后均能生长和产孢,但产孢量不同。其中在大米基质上,黄绿绿僵菌的每克孢子含孢量和每克基质产孢数均为最高,同时所产孢子萌发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所产孢子(P<0.01),由此以大米为基质,系统研究了黄绿绿僵菌Ma130821菌株的产孢特性。发现在25℃条件下,黄绿绿僵菌在大米基质上每克孢子含孢量最高达到1.47×109个,极显著高于28℃和30℃(P<0.01),所产孢子在48 h时的萌发率达到100%;16 L∶8D光照条件下每克孢子粉产孢量高达5.07×108个,极显著高于14 L∶10 D光照条件下的产孢量,在第48小时时,16 L∶8 D条件下所产孢子的萌发率达到100%。【结论】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玉米田自然罹病蛴螬分离培养获得绿僵菌Ma130821为黄绿绿僵菌(M. flavoviride)。以大米为固相产孢基质,在25℃、16 L∶8D的培养条件下最适宜该菌株分生孢子扩大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蛴螬 种类鉴定 黄绿绿 产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绿僵菌侵染褐飞虱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珏锋 陈建明 +2 位作者 李芳 钟海英 吴鸿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45-1352,共8页
利用扫描电镜与半薄切片结合的方式观察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 l)]虫体、卵块的侵染过程,并比较黄绿绿僵菌处理不同时长对褐飞虱卵块孵化率,及成虫、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绿绿... 利用扫描电镜与半薄切片结合的方式观察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 l)]虫体、卵块的侵染过程,并比较黄绿绿僵菌处理不同时长对褐飞虱卵块孵化率,及成虫、幼虫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在寄主褐飞虱体表不同结构区的入侵行为存在差异,易先从节间膜、体表的褶皱凹陷等部位产生附着胞,在体表长出菌丝和产孢,随后入侵寄主血腔,借助寄主的营养快速繁殖,导致菌体大量堆积在褐飞虱腹部引发其死亡。喷施于稻株表面的黄绿绿僵菌无法侵染产于稻株叶鞘组织内的褐飞虱卵块,但黄绿绿僵菌菌体可在离体褐飞虱卵块体表定殖并繁殖。黄绿绿僵菌处理褐飞虱种群的卵块孵化率集中在61.10%~72.67%,延长处理时间并未使寄主褐飞虱的卵块孵化率降低。不同处理时间的褐飞虱成虫、若虫历期与对照种群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说明黄绿绿僵菌处理并未对褐飞虱成虫、若虫发育历期造成影响。推测黄绿绿僵菌可侵染褐飞虱及其卵块,但所需时间较长,易受外界因子影响。因此,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控需结合外界影响因子制定合理的使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绿 褐飞虱 扫描电镜 半薄切片 发育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绿僵菌SM076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佳颖 许齐爱 +2 位作者 代晓彦 汪郭凰 任顺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73,共3页
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生物防治制剂,利用其防控农业与林业生产中的重大害虫,逐步减少传统化学药剂的使用,是今后农林害虫可持续治理的发展方向。对分离筛选得到的黄绿绿僵菌菌株SM076,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培养基种类及温度对... 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生物防治制剂,利用其防控农业与林业生产中的重大害虫,逐步减少传统化学药剂的使用,是今后农林害虫可持续治理的发展方向。对分离筛选得到的黄绿绿僵菌菌株SM076,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培养基种类及温度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组成、不同温度对菌株SM076的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20~29℃为菌株SM076的最适培养温区,26℃为该菌株最佳培养温度;PDA和Czapek培养基都非常适合菌株产孢,同时在PDA培养基上该菌株生长速度最快。综合数据表明,黄绿绿僵菌SM076菌株是一株优良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绿 生物学特性 昆虫病原真 生防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绿僵菌与反式茴香脑的相容性及其对菜青虫的联合毒力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蕾 张雷 +2 位作者 赵宗祥 王梦茹 李世广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9-359,共11页
为了明确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反式茴香脑与高毒力昆虫病原真菌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的相容性以及其对菜青虫的联合毒力,本文在室内评价了半致死浓度(LC_(50))反式茴香脑与黄绿绿僵菌Mf82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以不同体积比混合后对菌株生长的影... 为了明确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反式茴香脑与高毒力昆虫病原真菌黄绿绿僵菌Mf82菌株的相容性以及其对菜青虫的联合毒力,本文在室内评价了半致死浓度(LC_(50))反式茴香脑与黄绿绿僵菌Mf82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以不同体积比混合后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菌药联合使用对2龄菜青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黄绿绿僵菌与反式茴香脑对菜青虫均有良好的毒杀活性;反式茴香脑LC_(50)剂量与黄绿绿僵菌Mf82混合对菌株的菌落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两者以体积比5:5、4:6和3:7处理后明显促进菌丝生长,且随着反式茴香脑在混剂中所占比例增大促进作用增强,孢子萌发率也比两者以2:8和1:9混合后的孢子萌发率高;混剂对菜青虫的致死率随二者混合比例的不同而变化,其中反式茴香脑LC_(50)分别与孢子悬浮液(1.5×10^(4)~1.5×10^(8)孢子/mL)以体积比5:5、4:6和3:7混合处理试虫的死亡率高于两者以2:8和1:9混合处理的死亡率,共毒系数分别为287、108和83,表明具增效与相加作用;以体积比5:5、4:6和3:7混合处理的致死中时(LT_(50))也比单用黄绿绿僵菌的短。因此,在防治菜青虫时应选择相容性好、共毒系数高的混合比例,即5:5、4:6或3:7。黄绿绿僵菌和反式茴香脑联合应用对菜青虫的高毒力表明其具有开发成生物制剂用于对害虫进行高效安全绿色防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绿 反式茴香脑 菜青虫 生物防治 联合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绿僵菌对烟草蚜虫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林吉 匡传富 刘鑫 《作物研究》 2015年第8期884-887,共4页
黄绿绿僵菌处理对烟草蚜虫AChE和GSTs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初期抑制作用不明显,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出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最早出现抑制效应和达到最大抑制效应的时间为:AChE分别出现在处理后的32 h和40 h,GSTs则分别出现在处理后的48 h和56 ... 黄绿绿僵菌处理对烟草蚜虫AChE和GSTs活性的影响表现为:初期抑制作用不明显,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出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最早出现抑制效应和达到最大抑制效应的时间为:AChE分别出现在处理后的32 h和40 h,GSTs则分别出现在处理后的48 h和56 h。黄绿绿僵菌处理后36 h,烟草蚜虫开始逐渐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蚜虫 黄绿绿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品种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欢欢 陈洋 +3 位作者 万品俊 王渭霞 赖凤香 傅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3-651,共9页
【目的】研究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揭示影响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的重要因子。【方法】通过共生菌Arsenophonus(感染和未感染)与水稻品种(TN1、IR56和Mudgo)以及Arsenophonus与温度(21℃、23... 【目的】研究共生菌Arsenophonus、水稻和温度对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率的影响,揭示影响褐飞虱黄绿绿僵菌发病的重要因子。【方法】通过共生菌Arsenophonus(感染和未感染)与水稻品种(TN1、IR56和Mudgo)以及Arsenophonus与温度(21℃、23℃、25℃、27℃、29℃和31℃)两个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观察喷黄绿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后不同时间褐飞虱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结果】喷黄绿绿僵菌孢子悬浮液后,不同水稻品种上褐飞虱发病率均以含Arsenophonus的试虫较低,而不同温度下的褐飞虱发病率则仅喷菌处理后第3 d和5 d时在25℃、27℃和29℃时含Arsenophonus的试虫发病率显著较低,其他温度下无显著差异。双因素方差结果表明,Arsenophonus与水稻品种双因素试验中均以含Arsenophonus褐飞虱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显著较低,而Arsenophonus与温度双因素试验中仅在喷菌处理后第3 d、5 d以含Arsenophonus褐飞虱黄绿绿僵菌的发病率显著较低。温度显著影响褐飞虱的发病率,23℃~29℃条件下褐飞虱的发病率较高,LT50较短,为黄绿绿僵菌侵染褐飞虱的适温范围。其中,27℃时发病率最高,LT50最短,最为适宜;31℃和21℃条件下褐飞虱发病率较低,LT50较长,不利于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侵染。温度还影响含Arsenophonus与不含Arsenophonus试虫LT50的相对大小。其中,含Arsenophonus试虫LT50在27℃、29℃时相对较长,在其他温度下则相同甚至较短。【结论】共生菌Arsenophonus显著抑制黄绿绿僵菌对褐飞虱的致病力,且该作用受到温度的显著影响;温度亦显著影响褐飞虱的黄绿绿僵菌发病率,而水稻品种以及Arsenophonus和水稻品种间、Arsenophonus和环境温度间的交互作用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黄绿绿 ARSENOPHONUS 温度 水稻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对蝗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董辉 苏红田 +3 位作者 高松 农向群 丛斌 张泽华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黄绿绿 蝗虫 捕食性天敌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对水稻重要害虫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舒 张求东 +3 位作者 罗汉钢 李国敬 田龙 淡昭菊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7期53-55,共3页
对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在水稻上的主要害虫防治效果进行验证,寻找化学农药的替代产品。结果表明,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每6... 对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在水稻上的主要害虫防治效果进行验证,寻找化学农药的替代产品。结果表明,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每667 m^2 60 mL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效达35.57%~68.14%,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达53.22%,对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效果达到60.73%,增产率28.4%,可以作为化学防治的替代品在水稻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metarhizium anisopliae)CQMa421 水稻害虫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