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对杨树烂皮病菌抑菌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孙冬梅 杨谦 宋金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9,共4页
该文利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抑菌能力.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在经121℃处理25min后,50%浓度下抑菌作用可高达100%.在pH为3~9范围内该代谢产物的抑菌能力变化不大,说明pH变化对其活性没有影响.在对... 该文利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抑菌能力.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在经121℃处理25min后,50%浓度下抑菌作用可高达100%.在pH为3~9范围内该代谢产物的抑菌能力变化不大,说明pH变化对其活性没有影响.在对黄绿木霉菌发酵过程中,利用马铃薯葡萄糖(PD)培养基即可达到有效的抑制杨树烂皮病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的目的,而且利用马铃薯葡萄糖(PD)培养基发酵3~4d的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中浓度最低,发酵时间过长与过短,均不利于对病原菌的抑制.经黄绿木霉菌代谢产物处理的菌丝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均发生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病原菌菌丝体发生变化,细胞壁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霉菌 杨树烂皮病菌 抑菌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初探 被引量:7
2
作者 孙冬梅 林志伟 +3 位作者 迟丽 肖翠红 陈起强 孙晓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1,共4页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拮抗菌剂对大豆菌核病的抗扩展能力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离体试验中,叶片接种后,拮抗细菌和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均可较好的抑制菌核病病斑的进一步扩展...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拮抗菌剂对大豆菌核病的抗扩展能力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离体试验中,叶片接种后,拮抗细菌和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均可较好的抑制菌核病病斑的进一步扩展;盆栽试验中,黄绿木霉菌处理对大豆根、第1复叶、第3复叶的PAL、PPO、POD活性均有明显增强作用,而解磷钾菌或拮抗细菌处理对PAL、PPO、POD活性的变化无明显影响,化肥处理则降低PAL、PPO、POD活性;有机肥处理对PAL活性有明显增强作用,对PPO、POD活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菌 黄绿木霉菌 POD PPO P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菌及不同生物混剂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冬梅 林志伟 +4 位作者 段东平 迟丽 张树权 于运凯 王卓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2-76,共5页
以生物菌肥拮抗细菌、解磷细菌、解钾细菌和黄绿木霉菌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番茄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黄绿木霉菌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清水处理与化肥处理。跟踪测定番茄不同生长... 以生物菌肥拮抗细菌、解磷细菌、解钾细菌和黄绿木霉菌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番茄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黄绿木霉菌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清水处理与化肥处理。跟踪测定番茄不同生长时期土壤中的脲酶、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中的脲酶与磷酸酶在番茄不同生长时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由发芽期至开花期,酶活性逐渐增强,而后下降;而比较不同处理的酶活性,其中以解磷细菌、解钾细菌、拮抗细菌和黄绿木霉菌混合处理效果最为明显。所有使用生物菌肥的处理,脲酶与磷酸酶的活性均高于化肥处理与清水处理,其中混合处理比化肥处理在番茄不同生长时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均高出30%,磷酸酶活性均高出27%;但比较番茄收获后土壤过氧化氢酶与纤维素酶的活性,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霉菌 生物混剂 番茄 土壤养分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防御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志伟 孙冬梅 迟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3,共3页
以黄绿木霉菌在马铃薯几丁质营养液中培养96 h获得的发酵滤液为试验药剂,进行室内稻瘟病菌孢悬液人工接种与防治处理,测定水稻植株各防御性关键酶的变化规律,研究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植株抗病性的诱导能力。结果表明,喷施发酵液的水... 以黄绿木霉菌在马铃薯几丁质营养液中培养96 h获得的发酵滤液为试验药剂,进行室内稻瘟病菌孢悬液人工接种与防治处理,测定水稻植株各防御性关键酶的变化规律,研究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植株抗病性的诱导能力。结果表明,喷施发酵液的水稻植株,稻瘟病病斑比对照减小;不同处理间水稻植株酶活性变化不同,喷施发酵液并接种病菌的水稻植株各种防御酶活性峰值出现较早,接种12 h,多酚氧化酶(PPO)含量是对照的4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比对照高25%,绿原酸含量比对照高60%;接种48 h,过氧化物酶(POD)含量是对照的8倍。黄绿木霉菌几丁质发酵液具有抗御稻瘟病菌侵染和提高防御酶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霉菌 几丁质 稻瘟病 防御酶 多酚氧化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对稻瘟病菌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志伟 孙冬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80-182,189,共4页
为了对黄绿木霉菌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显微镜观察、紫外分光光度法、电导率法和溶解氧测定等方法,测定稻瘟病菌在黄绿木霉菌PD发酵液作用下的生长和形态变化、稻瘟病菌胞内物质的渗透、菌丝体呼吸强度和胞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为了对黄绿木霉菌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显微镜观察、紫外分光光度法、电导率法和溶解氧测定等方法,测定稻瘟病菌在黄绿木霉菌PD发酵液作用下的生长和形态变化、稻瘟病菌胞内物质的渗透、菌丝体呼吸强度和胞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黄绿木霉菌PD发酵液能导致生长中的稻瘟病菌发生畸变,可使菌丝体内蛋白质和无机物质大量渗透出,菌体呼吸强度和呼吸酶活力快速下降。黄绿木霉菌PD发酵液对稻瘟病菌有较好的抑菌和致菌体死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霉菌 发酵液 稻瘟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菌等菌株混合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林志伟 浦子钢 +1 位作者 孙冬梅 张红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以黄绿木霉菌株、黑曲霉及绿色木霉菌株为实验材料,研究三种不同菌株之间相互混合产纤维素酶能力的变化。在1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40mL、165—170r/min、28℃条件下,不同混合菌株发酵培养的产酶情况有较大差异,黄绿木霉菌与曲霉菌... 以黄绿木霉菌株、黑曲霉及绿色木霉菌株为实验材料,研究三种不同菌株之间相互混合产纤维素酶能力的变化。在1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40mL、165—170r/min、28℃条件下,不同混合菌株发酵培养的产酶情况有较大差异,黄绿木霉菌与曲霉菌混合培养4d产CMC—Na酶的能力最强,三种菌株混合后发酵6d产滤纸纤维素酶能力最强,而黄绿木霉菌单独发酵6d产β-葡萄糖苷酶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霉菌 混合培养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对辣椒植株及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迟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7期42-44,共3页
为了探明生物菌肥对辣椒的影响,促进生物菌肥的进一步推广,研究黄绿木霉及其混剂使用后对辣椒植株生理性状、果实品质、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采用方盘试验,小区试验,混合接菌,测定各种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方盘试验不同的处理之间,植株... 为了探明生物菌肥对辣椒的影响,促进生物菌肥的进一步推广,研究黄绿木霉及其混剂使用后对辣椒植株生理性状、果实品质、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采用方盘试验,小区试验,混合接菌,测定各种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方盘试验不同的处理之间,植株高度差别比较显著,生物肥处理的辣椒植株株高明显高于对照。小区试验植株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果实中VC含量增加;土壤中有效磷、碱解氮含量增加。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的应用对提高辣椒质量、改善土壤环境具有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霉菌 辣椒 土壤 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绿木霉及其混剂对番茄植株·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冬梅 迟莉 +4 位作者 张树权 林志伟 蒲子刚 于运凯 王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93-1795,共3页
[目的]研究黄绿木霉及其混剂施用后对番茄植株生理性状、果实品质、土壤微生物区系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混合接菌,测定各种相关指标。[结果]植株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果实中可溶性糖与Vc... [目的]研究黄绿木霉及其混剂施用后对番茄植株生理性状、果实品质、土壤微生物区系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混合接菌,测定各种相关指标。[结果]植株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果实中可溶性糖与Vc含量增加;土壤中有益细菌量增加,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碱解氮含量增加。[结论]施用黄绿木霉菌混剂对植株、土壤影响明显。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的应用对提高番茄质量、改善土壤环境具有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霉菌 番茄 土壤 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镧对黄绿木霉及其抑制大豆核盘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志伟 李响 +2 位作者 李可 肖翠红 孙冬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9,共6页
为研究黄绿木霉菌(Trichoderma aureoviride)的拮抗性能与硝酸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大豆菌核病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为指示菌,采用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两种方式,检测添加不同浓度硝酸镧对黄绿木霉菌拮抗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研究黄绿木霉菌(Trichoderma aureoviride)的拮抗性能与硝酸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大豆菌核病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为指示菌,采用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两种方式,检测添加不同浓度硝酸镧对黄绿木霉菌拮抗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镧含量为210μg·m L-1对黄绿木霉菌菌丝生长出现抑制,达到1 000μg·m L-1时可完全抑制黄绿木霉菌的生长,但低于180μg·m L-1的硝酸镧浓度可刺激黄绿木霉菌的生长;硝酸镧浓度高于330μg·m L-1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菌丝生长出现抑制,达到1 100μg·m L-1时可完全抑制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生长。一定范围内,硝酸镧的添加对黄绿木霉菌拮抗大豆菌核病核盘菌无影响,对峙培养抑菌率仍可达100%;发酵中添加硝酸镧后,粗提物抑菌能力不变,但拮抗带明显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镧 黄绿木霉菌 大豆菌核病核盘菌 拮抗 对峙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发酵对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及菌剂在大豆秸秆降解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冬梅 文安宇 +3 位作者 李响 林志伟 肖翠红 朱栗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提高秸秆还田过程中的腐解效率,减轻还田产生的病害加重现象,以稻草、麸皮为基本培养基,以黄绿木霉菌(拮抗真菌)、角毛壳菌及绿色木霉菌(纤维素高效降解微生物)为研究材料,测定3种不同菌种及混合菌发酵液处理下滤纸酶、棉花酶与羧甲... 为提高秸秆还田过程中的腐解效率,减轻还田产生的病害加重现象,以稻草、麸皮为基本培养基,以黄绿木霉菌(拮抗真菌)、角毛壳菌及绿色木霉菌(纤维素高效降解微生物)为研究材料,测定3种不同菌种及混合菌发酵液处理下滤纸酶、棉花酶与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通过秸秆翻埋试验测定混菌发酵液和商业菌剂处理大豆秸秆发酵前后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变化并探讨最适秸秆翻埋长度和深度。探讨混菌培养对纤维素酶产生能力及对大豆秸秆纤维素与半纤维素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酶活性、棉花酶活性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均为黄绿木霉菌、角毛壳菌和绿色木霉菌3株菌混菌发酵的产酶能力最强,混合菌发酵的3种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385. 12,454. 30和495. 12 U。混菌发酵液处理与商业菌剂处理的大豆秸秆粉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含量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混菌发酵液处理的纤维素与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可达66%和76%。大豆秸秆降解率与秸秆强度的变化说明:在大豆秸秆长度为3 cm,翻埋深度为10 cm时,秸秆降解率最高。添加混合菌剂的处理的秸秆降解率较对照提高50%以上,同时秸秆的强度降低约5倍,穿刺力降低。结果证实了3株不同真菌在秸秆降解中复合应用的可行性,可作为大豆秸秆还田中有效的腐解微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木霉菌 角毛壳菌 绿色木霉菌 产纤维素酶 混合发酵液 大豆秸秆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