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安徽庐枞盆地黄竹园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和关键金属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杰添
陈静
+2 位作者
范裕
刘军
李旋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05-2820,共16页
黄竹园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东南缘,是成矿带断凹区火山岩盆地内首次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亟待开展矿床地质特征、金属元素特别是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和矿床成因研究。黄竹园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
黄竹园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东南缘,是成矿带断凹区火山岩盆地内首次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亟待开展矿床地质特征、金属元素特别是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和矿床成因研究。黄竹园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砖桥组、双庙组火山岩及断裂破碎带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类型主要有脉状、浸染状、细网脉状。本次工作基于矿床地质特征研究,通过对矿床中采集样品进行手标本及室内镜下观察、短波红外分析测试(SW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自动矿物综合分析(TIMA)等方法,阐明了矿床中的主要蚀变矿化特征和成矿期次,重点开展银和关键金属赋存状态及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竹园矿床总体表现出靠近矿体部位发育绢云母-伊利石化,向外围矿化较弱部位变为蒙脱石-高岭石化;根据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其相互关系,将矿床的成矿过程从早到晚分为无矿化石英脉阶段、石英-银矿物-硫化物脉阶段和石英-碳酸盐脉阶段,其中石英-银矿物-硫化物脉阶段为该矿床最重要的银、铜成矿阶段。主要的银矿物为自然银、硫铜银矿和硫汞铜银矿。矿床中的主要关键金属矿物为辉砷钴矿和铁硫砷钴矿,呈不规则粒状镶嵌在辉铜矿和黄铁矿边缘。通过黄竹园矿床与国内外其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地质特征对比,本次工作认为黄竹园矿床是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化叠加于斑岩型矿化之上的复合成矿的典型实例。通过与矿区北部钱铺酸性蚀变岩帽(<1km)之间对比研究,提出黄竹园-钱铺酸性蚀变岩帽地区可能存在一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为庐枞盆地下一步深部找矿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火山岩盆地
黄竹园银多金属矿床
蚀变及矿化特征
关键矿产
高硫-斑岩复合型
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庐枞盆地黄竹园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和关键金属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刘杰添
陈静
范裕
刘军
李旋旋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05-2820,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2075、91962218、4207209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PA2019GDZC0093、JZ2020HGQB0233)联合资助.
文摘
黄竹园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东南缘,是成矿带断凹区火山岩盆地内首次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亟待开展矿床地质特征、金属元素特别是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和矿床成因研究。黄竹园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砖桥组、双庙组火山岩及断裂破碎带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类型主要有脉状、浸染状、细网脉状。本次工作基于矿床地质特征研究,通过对矿床中采集样品进行手标本及室内镜下观察、短波红外分析测试(SW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电子探针分析(EPMA)和自动矿物综合分析(TIMA)等方法,阐明了矿床中的主要蚀变矿化特征和成矿期次,重点开展银和关键金属赋存状态及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竹园矿床总体表现出靠近矿体部位发育绢云母-伊利石化,向外围矿化较弱部位变为蒙脱石-高岭石化;根据不同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其相互关系,将矿床的成矿过程从早到晚分为无矿化石英脉阶段、石英-银矿物-硫化物脉阶段和石英-碳酸盐脉阶段,其中石英-银矿物-硫化物脉阶段为该矿床最重要的银、铜成矿阶段。主要的银矿物为自然银、硫铜银矿和硫汞铜银矿。矿床中的主要关键金属矿物为辉砷钴矿和铁硫砷钴矿,呈不规则粒状镶嵌在辉铜矿和黄铁矿边缘。通过黄竹园矿床与国内外其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地质特征对比,本次工作认为黄竹园矿床是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化叠加于斑岩型矿化之上的复合成矿的典型实例。通过与矿区北部钱铺酸性蚀变岩帽(<1km)之间对比研究,提出黄竹园-钱铺酸性蚀变岩帽地区可能存在一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为庐枞盆地下一步深部找矿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
庐枞火山岩盆地
黄竹园银多金属矿床
蚀变及矿化特征
关键矿产
高硫-斑岩复合型
矿床
Keywords
Luzong volcanic basin
Huangzhuyuan silver polymetallic deposit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Critical minerals
High sulfidation and porphyry deposit
分类号
P614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8.5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安徽庐枞盆地黄竹园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和关键金属赋存状态研究
刘杰添
陈静
范裕
刘军
李旋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