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生菌XJ01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黄瓜褐斑病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黄海东 李晓雁 +2 位作者 杨红澎 卢显芝 刘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8-162,共5页
为了研究中药内生菌对植物病害真菌的拮抗效果,以云雾龙胆为材料进行试验,筛选到1株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XJ0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其为成团泛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黄瓜褐斑病菌的生... 为了研究中药内生菌对植物病害真菌的拮抗效果,以云雾龙胆为材料进行试验,筛选到1株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XJ0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其为成团泛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黄瓜褐斑病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拮抗作用,拮抗活性物质在20℃和30℃时活性较强,高于40℃则活性降低。在pH值为5~10之间均有抑菌活性,对低pH值更敏感;在30℃条件下,50μg/mL的蛋白酶K处理2 h可以使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摇瓶发酵24 h时,内生菌XJ01的抑菌活性最高。盆栽试验表明,内生菌XJ01对黄瓜褐斑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 内生菌 黄瓜褐斑病菌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黄瓜褐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检测 被引量:7
2
作者 纪明山 龙怡云 祁之秋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28,共2页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未使用过杀菌剂咪鲜胺的保护地采集黄瓜褐斑病叶,经组织分离获得代表性黄瓜褐斑病菌116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黄瓜褐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初步确定辽宁省...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未使用过杀菌剂咪鲜胺的保护地采集黄瓜褐斑病叶,经组织分离获得代表性黄瓜褐斑病菌116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黄瓜褐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初步确定辽宁省黄瓜褐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为0.162 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褐斑病菌 咪鲜胺 敏感基线 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褐斑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陆宁海 房振宏 +2 位作者 高扬帆 郎剑锋 徐瑞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444-2445,共2页
测定了黄瓜褐斑病菌产毒条件,结果表明:C.cassiicola液体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是室温25℃,光照(振荡)培养20 d。不同培养液对C.cassiicola产毒能力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黄瓜褐斑病菌 液体培养 产毒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褐斑病菌的产毒培养条件及其毒素的致病范围 被引量:8
4
作者 陆宁海 吴利民 +1 位作者 田雪亮 张定发 《辽宁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42-43,共2页
对黄瓜褐斑病菌产毒条件和毒素的致病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pH值、温度、光照条件、培养天数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显著,病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室温25℃,光照12 h、pH值为6、振荡培养15 d;不同植物对病菌毒素的敏感性不同。
关键词 黄瓜褐斑病菌 产毒 培养条件 致病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褐斑病菌毒素对抗、感黄瓜品种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陆宁海 吴利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01-103,共3页
在黄瓜褐斑病菌毒素的作用下,黄瓜品种的根数、根长、芽长受到了抑制,根的电导值及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升高。抗病品种的根数、根长、芽长受毒素的影响较感病品种小,即感病品种对毒素敏感,且抗、感品种的电导值差异达显著水... 在黄瓜褐斑病菌毒素的作用下,黄瓜品种的根数、根长、芽长受到了抑制,根的电导值及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升高。抗病品种的根数、根长、芽长受毒素的影响较感病品种小,即感病品种对毒素敏感,且抗、感品种的电导值差异达显著水平。抗病品种的PAL活性增加幅度较感病品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褐斑病菌 毒素 抗、感病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褐斑病菌毒素的产生及对不同品种的毒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利民 陆宁海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96,共3页
研究了黄瓜褐斑病菌的产毒条件和其毒素对不同黄瓜品种的毒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pH值、温度、光照条件及培养天数下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显著,该毒素的最佳产毒条件是室温25℃,光照12 h,pH值为6,振荡培养15 d;病菌毒素液对不同黄瓜品种... 研究了黄瓜褐斑病菌的产毒条件和其毒素对不同黄瓜品种的毒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pH值、温度、光照条件及培养天数下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显著,该毒素的最佳产毒条件是室温25℃,光照12 h,pH值为6,振荡培养15 d;病菌毒素液对不同黄瓜品种的毒性不同,对津春3号的毒性最强,对中农5号的毒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褐斑病菌 毒素 黄瓜品种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褐斑病菌除草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和理化性质研究
7
作者 魏松红 王黎 +1 位作者 张丽莹 李斐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5-127,共3页
采用有机溶剂法、活性炭法、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提取黄瓜褐斑病菌除草活性物质,并应用种子萌发法对除草活性物质进行活性测定。提取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法能有效提取到除草活性物质,其中丙酮萃取物对反枝苋种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 采用有机溶剂法、活性炭法、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提取黄瓜褐斑病菌除草活性物质,并应用种子萌发法对除草活性物质进行活性测定。提取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法能有效提取到除草活性物质,其中丙酮萃取物对反枝苋种子萌发抑制效果最好,校正抑制率为93.24%,除草活性物质为极性较强的大分子物质;活性炭法不能将除草活性物质提取出来。理化性质试验结果表明,除草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紫外光照和热稳定性,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褐斑病菌 除草活性物质 提取方法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冀、鲁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培养性状及致病力分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桥 赵秀香 吴元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对分离自辽、冀、鲁三省43个市(区)的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Kert)Wei]菌株进行培养性状观测和致病力分化研究,结果表明:供测106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分为快、中、慢3种类型,菌株数依次为65株(占61.32%)、37株(... 对分离自辽、冀、鲁三省43个市(区)的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Kert)Wei]菌株进行培养性状观测和致病力分化研究,结果表明:供测106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分为快、中、慢3种类型,菌株数依次为65株(占61.32%)、37株(占34.91%)和4株(占3.77%);气生菌丝类型分为密集型和几无菌丝型,菌株数分别为88株(占83.02%)和18株(占16.98%);菌落颜色表现深墨绿、深褐、灰、浅灰和白色等多样颜色,以灰色和浅灰色为多;菌株色素分泌情况包括无色素分泌(菌株65株,占61.32%)和分泌土黄色、微红色和酒红色色素等性状;产孢能力试验表明,几无菌丝型菌株整体产孢能力高于气生菌丝密集型菌株。致病力测定研究表明,供试106个菌株可分为3种致病类型,即强致病力类型(29株,占27.36%)、中等致病力类型(70株,占66.04%)和弱致病力类型(7株,6.60%),其中,来自辽宁的菌株均属强或中等致病力类型,而来自河北和山东的菌株都有强、中、弱致病力类型的划分,但来自河北的菌株大多数为中等或弱致病力类型,来自山东的菌株几乎皆为强或中等致病力类型。综上,供试菌株的培养性状呈现丰富多样性,且与致病力类型密切相关,与菌株地理来源也有一定的相互关联;除色素分泌这一因素外,菌株的生长速率、气生菌丝类型及产孢能力与形成病斑的大小形状等也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褐斑病菌 菌丝生长速率 气生菌丝类型 菌落颜色 色素分泌 产孢能力 致病力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褐斑病防治药剂的离体活性筛选 被引量:21
9
作者 祁之秋 纪明山 +3 位作者 陆田 王英姿 李兴海 魏松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离体条件下针对黄瓜褐斑病菌对19种杀菌剂进行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不同。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为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代森锰锌及嘧霉胺,其EC50分别4.21、4.67... 离体条件下针对黄瓜褐斑病菌对19种杀菌剂进行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不同。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为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代森锰锌及嘧霉胺,其EC50分别4.21、4.67、5.59μg/mL及4.11μg/mL。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及防治卵菌病害的药剂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几乎没有影响。烯肟菌酯、福美双、代森锰锌、烯酰吗啉、百菌清和多菌灵对褐斑病菌孢子萌发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3.34、6.62、0.28、3.54、0.53μg/mL及0.26μg/mL。50μg/mL的嘧霉胺虽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小,但10μg/mL时即可导致萌发的芽管出现明显卷曲、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褐斑病菌 杀菌剂 活性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褐斑病化学药剂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纪军建 张小风 +4 位作者 王文桥 孟润杰 韩秀英 马志强 张金林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28-31,共4页
由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黄瓜褐斑病是近年来我国黄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国内对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从黄瓜褐斑病的发生及为害、防治对策、国内外对黄瓜褐斑病菌的研究现状、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防治黄... 由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黄瓜褐斑病是近年来我国黄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国内对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从黄瓜褐斑病的发生及为害、防治对策、国内外对黄瓜褐斑病菌的研究现状、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防治黄瓜褐斑病的趋势及展望5个方面,对当前化学药剂防治黄瓜褐斑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褐斑 黄瓜褐斑病菌 化学防治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竹桃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陆宁海 吴利民 +1 位作者 李晓红 李增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4-935,共2页
测定了夹竹桃茎叶提取物对玉米小斑病菌、小麦纹枯病菌、黄瓜褐斑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夹竹桃提取物对4种病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同一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同一质量浓度下对不同的植... 测定了夹竹桃茎叶提取物对玉米小斑病菌、小麦纹枯病菌、黄瓜褐斑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夹竹桃提取物对4种病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同一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同一质量浓度下对不同的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竹桃提取液 玉米小斑病菌 小麦纹枯病菌 黄瓜褐斑病菌 棉花红腐病菌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青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陆宁海 吴利民 +3 位作者 郎剑锋 杨蕊 赵荣艳 石明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84-2486,共3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冬青(Ilex purpurea Hassk)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rn carposapr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i)的抑...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冬青(Ilex purpurea Hassk)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rn carposapr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i)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当浓度为0.1 g/mL时,冬青不同器官的提取液对4种病原菌菌丝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同部位提取液的抑菌活性不同,其中冬青果实和枝条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较弱,树皮提取液的抑菌活性次之,叶片提取液的抑菌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青 抑菌作用 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番茄褐斑病菌(Helminthosporiurn carposaprum) 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 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i) 活性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