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巢式PCR检测黄瓜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brum)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微 文景芝 李永刚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35-338,共4页
文章应用BIK2/BIK3和BIK1/BIK4两对引物,采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对镰孢菌属26个菌株(代表了6个镰孢菌种)以及从黄瓜根际分离的20株真菌、6株细菌和7株放线菌共计59个菌株进行了扩增。结果显示,只有3个黄瓜尖镰孢菌的致病菌株能产... 文章应用BIK2/BIK3和BIK1/BIK4两对引物,采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对镰孢菌属26个菌株(代表了6个镰孢菌种)以及从黄瓜根际分离的20株真菌、6株细菌和7株放线菌共计59个菌株进行了扩增。结果显示,只有3个黄瓜尖镰孢菌的致病菌株能产生一条长度大约为800bp的片断。对接种黄瓜尖镰孢菌的黄瓜植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巢式PCR能从接种5d后的黄瓜病样中特异性地检测出病原菌,而症状的出现需要10~13d时间。该项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黄瓜枯萎病早期侵染检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PCR 分子检测 黄瓜(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brum) 黄瓜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抗感材料接种尖孢镰孢菌后根系游离氨基酸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亚莉 侯栋 +1 位作者 岳宏忠 张东琴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4-49,共6页
为阐明尖孢镰孢菌侵染黄瓜抗感材料后根系游离氨基酸的差异,对黄瓜抗感材料进行接种,以接种灭菌水为对照,分析接种后8、12、16、20 d根系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病原菌后,抗病材料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感病材料游离... 为阐明尖孢镰孢菌侵染黄瓜抗感材料后根系游离氨基酸的差异,对黄瓜抗感材料进行接种,以接种灭菌水为对照,分析接种后8、12、16、20 d根系游离氨基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病原菌后,抗病材料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感病材料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上升趋势。抗感材料接种病原菌处理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均较对照增加,接种后8、12、16、20 d,抗病材料分别较对照增加9.37%、38.81%、33.09%、25.72%,感病材料分别较对照增加19.89%、49.49%、101.11%、208.96%,游离氨基酸总量受病原菌的影响表现为感病材料大于抗病材料。接种病原菌后,β-丙氨酸、鸟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尿素、精氨酸和γ-氨基丁酸在抗感材料中的变化规律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抗感材料 根系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Cu02对黄瓜的致病性及防治根结线虫的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刚 李二峰 +2 位作者 茆振川 杨宇红 谢丙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2X期31-36,共6页
通过在黄瓜品种9330上接种尖孢镰刀菌Cu02(Fusarium oxysporum),分析Cu02对黄瓜的定殖及致病性。结果表明:Cu02在黄瓜植株内的定殖率达到100%,但是对黄瓜并不致病。通过在接种Cu02的黄瓜上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研究Cu02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 通过在黄瓜品种9330上接种尖孢镰刀菌Cu02(Fusarium oxysporum),分析Cu02对黄瓜的定殖及致病性。结果表明:Cu02在黄瓜植株内的定殖率达到100%,但是对黄瓜并不致病。通过在接种Cu02的黄瓜上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研究Cu02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Cu02能减少根结线虫对黄瓜的侵染,黄瓜根结数减少38.0%,与对照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根结线虫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的限制酶介导整合转化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政逸 李德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309-311,共3页
关键词 限制酶介导整合 遗传转化 黄瓜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和西瓜尖孢镰刀菌同工酶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车建美 葛慈斌 +1 位作者 刘波 朱育菁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同一寄主尖孢镰刀菌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黄瓜不同部位分离的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是相同的,均为 3条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带,迁移率分别为 0.04、0.20和 0.33;而酯酶 (EST)同工酶酶谱存...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同一寄主尖孢镰刀菌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黄瓜不同部位分离的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是相同的,均为 3条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带,迁移率分别为 0.04、0.20和 0.33;而酯酶 (EST)同工酶酶谱存在较大的差异。西瓜尖孢镰刀菌都具有 4条POD同工酶酶带,电泳迁移率分别为 0.048、0.190、0.286和0.381,而EST同工酶条带很少,且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工酶 过氧化物酶 酯酶 黄瓜 西瓜 枯萎病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甜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人工诱变非致病菌系筛选及其生防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涛 张贵锋 关天舒 《辽宁农业科学》 2001年第4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黄瓜 甜瓜 专化型 人工诱变 紫外线 非致病 生物防治 土传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杀菌剂对黄瓜尖镰孢菌、疫霉病菌的室内药效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宇红 《长江蔬菜》 2000年第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黄瓜 疫霉病 药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镰孢黄瓜专化型枯萎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美君 吴庆 +4 位作者 尹翠 王妮 马晓庆 马晓霞 曹云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5-136,共12页
从蚯蚓粪中筛选出一株能抑制尖镰孢黄瓜专化型枯萎病菌的拮抗菌株,并通过优化培养条件以提高抑菌能力。以尖镰孢黄瓜专化型枯萎病菌为供试病原菌,以蚯蚓粪为供试材料,通过平板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中筛选到一株能较好抑制尖镰孢黄瓜专化... 从蚯蚓粪中筛选出一株能抑制尖镰孢黄瓜专化型枯萎病菌的拮抗菌株,并通过优化培养条件以提高抑菌能力。以尖镰孢黄瓜专化型枯萎病菌为供试病原菌,以蚯蚓粪为供试材料,通过平板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中筛选到一株能较好抑制尖镰孢黄瓜专化型枯萎病菌的菌株WQ-5,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种属。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该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防效试验验证其防效。菌株WQ-5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其最适培养条件为果糖30 g/L,酵母粉18.9 g/L,硫酸镁3 g/L,甘油1 g/L,磷酸氢二钾1.5 g/L,pH 5.8,装液量38.6%,转速240 r/min,接种量5%和温度30℃。优化后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直径和抑菌率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24.8%和30.39%。防效试验表明,菌株WQ-5使种子发病率降低了20%,发芽率提高了150%,种子的根长、茎长和活力指数显著提高,植株病情指数下降了48.65%,防治效果为51.67%。菌株WQ-5对黄瓜枯萎病菌有较好防效,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粪 拮抗细 黄瓜专化型枯萎病 培养条件 响应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伴生对尖孢镰刀菌胁迫下黄瓜防御酶活性及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姜振 董航 +2 位作者 曹昆鹏 刘守伟 吴凤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10-116,共7页
以黄瓜为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小麦伴生对黄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小麦伴生处理的黄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β-1,3葡聚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 以黄瓜为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小麦伴生对黄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小麦伴生处理的黄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β-1,3葡聚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整体上均高于对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是在处理后48 h时最高,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了30.70%、85.72%;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是在处理后24 h时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13.40%、95.01%,均差异显著。在接种尖孢镰刀菌后,小麦伴生处理的黄瓜叶片POD、SOD、PR1、EIN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是在处理后24 h时相对表达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的6.34、2.50、7.39、3.45倍;PA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处理后48 h达到最高,是对照的4.57倍;LOX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20 h时是对照的11.15倍。综上,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小麦伴生处理提高了黄瓜叶片相关防御酶活性及相关抗性基因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黄瓜抵抗枯萎病病原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瓜枯萎病 防御酶活性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镰孢菌CS-20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梦溪 王殿东 +4 位作者 白珍安 白描 杨宇红 谢丙炎 刘二明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80-82,共3页
为测试尖镰孢菌CS-20防治苗期黄瓜枯萎病的效果,将尖镰孢菌CS-20与致病菌先后接种在黄瓜幼苗上,从接种浓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对其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作用时间为11 d、接种浓度为4×106cfu/mL时,尖镰孢菌CS-20对黄瓜枯萎病... 为测试尖镰孢菌CS-20防治苗期黄瓜枯萎病的效果,将尖镰孢菌CS-20与致病菌先后接种在黄瓜幼苗上,从接种浓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对其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作用时间为11 d、接种浓度为4×106cfu/mL时,尖镰孢菌CS-20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CS-20 黄瓜枯萎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Capsicum)尖镰孢菌(Fusarium)病害述评 被引量:3
11
作者 艾耳·艾蒙·阿内克 彼·乌·博斯兰得 安狄 《中国辣椒》 2002年第2期47-48,共2页
属于真菌范围的尖镰孢菌Fusarium Link ex.Fr,在世界各地均有所分布,并且它们能造成包括谷类、蔬菜和观尝作物在内的很多经济价值重要的农作物的严重损失(辛德和汉森,Snyder&Hanson,1940)。尖孢菌作为辣椒病害的病原,能引起辣椒... 属于真菌范围的尖镰孢菌Fusarium Link ex.Fr,在世界各地均有所分布,并且它们能造成包括谷类、蔬菜和观尝作物在内的很多经济价值重要的农作物的严重损失(辛德和汉森,Snyder&Hanson,1940)。尖孢菌作为辣椒病害的病原,能引起辣椒枯萎病,根腐病、叶枯病、果腐病和贮藏腐烂等。本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尖镰孢菌在辣椒致病方面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病害 病原 致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对尖镰孢菌的拮抗机制及生防效果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田连生 王伟华 +4 位作者 石万龙 李书生 史延茂 张根伟 张丽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48,共2页
将土壤中分离出的木霉菌株 (T4 1) ,通过对峙法对尖镰孢菌进行了体外拮抗作用测定和评价 ,并利用制备的木霉生防菌剂对番茄枯萎病进行了室内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木霉T4 1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达 86% 。
关键词 木霉 拮抗作用 生防 番茄 枯萎病 土传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玉米间作魔芋根际土壤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种群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邵梅 杜魏甫 +5 位作者 许永超 倪石建 王晶 卢俊 于德才 张红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8-833,共6页
在云南省富源县魔芋与玉米多样性栽培区设置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及间作不同栽培行间魔芋根际土壤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的种群变化。结果表明:间作措施可在生长的换头期和收获期可大幅度降低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的种群比率(P<... 在云南省富源县魔芋与玉米多样性栽培区设置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及间作不同栽培行间魔芋根际土壤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的种群变化。结果表明:间作措施可在生长的换头期和收获期可大幅度降低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的种群比率(P<0.05)。间作模式内不同栽培行根基土壤芽孢杆菌和尖孢镰孢菌间种群对比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即从第1行到第4行魔芋根际土壤两种群比率均呈递减规律。因此魔芋玉米间作种植对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孢菌和芽孢杆菌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种群比率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枯萎病病株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霞 刘东 +2 位作者 张艳菊 秦智伟 周秀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7-44,共8页
采集来自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保定、银川、西宁及杭州等8个地区黄瓜大棚内的43株枯萎病病株,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共分离获得478株镰孢菌。根据形态学鉴定,确定它们属于7种镰孢菌,其中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占77.62%,锐... 采集来自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保定、银川、西宁及杭州等8个地区黄瓜大棚内的43株枯萎病病株,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共分离获得478株镰孢菌。根据形态学鉴定,确定它们属于7种镰孢菌,其中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占77.62%,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占0.21%,木贼镰孢菌(Fusariumequiseti)占3.97%,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占15.48%,半裸镰孢菌(Fusarium semitectum)占1.46%,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占0.84%,以及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占0.42%。对所有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只有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具有致病性,发病率为71.43%;而其他菌株均未发病,表明其他菌株为非致病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形态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对尖镰孢菌根腐病的抗性鉴定及生理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婵娟 廖胜泉 +5 位作者 宋欢 赵雪 韩英鹏 刘琦 李文滨 武小霞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1-446,共6页
对来自全国19个省份及国外的342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其中主要包含来自黑龙江的95份、吉林的21份、辽宁的19份、内蒙的6份、北京的23份、河北的12份、安徽的3份、美国的24份及其它各省份的大豆种质,以尖镰孢菌强毒菌株M38为供试菌株... 对来自全国19个省份及国外的342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其中主要包含来自黑龙江的95份、吉林的21份、辽宁的19份、内蒙的6份、北京的23份、河北的12份、安徽的3份、美国的24份及其它各省份的大豆种质,以尖镰孢菌强毒菌株M38为供试菌株,采用菌层接种法,筛选得到不同表现的抗源材料,并选取一对具有代表性的抗感品种用菌液处理后测定其幼根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糖的含量、丙二醛(MDA),从而为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鉴定结果表明:鉴定筛选出高抗(HR)大豆种质10个,但没有发现免疫品种;对大豆资源的来源分析表明:北方的抗病种质资源较南方丰富;对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用菌液处理后抗感品种的SOD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糖的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抗病品种的活性及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MDA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抗病鉴定 病情指数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尖镰孢菌对枸杞苯丙烷代谢关键酶及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捷 冯丽丹 +4 位作者 杨成德 王有科 何静 张宝琳 陈秀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94,共8页
为了阐明抗感枸杞与根腐病病原菌互作过程中苯丙烷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和代谢产物的变化差异与抗病性的关系,以枸杞栽培品种宁杞一号(NingqiⅠ)、宁杞二号(NingqiⅡ),国内野生种中国枸杞、宁夏枸杞,美洲引进野生种L.brevipes、L.exser... 为了阐明抗感枸杞与根腐病病原菌互作过程中苯丙烷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和代谢产物的变化差异与抗病性的关系,以枸杞栽培品种宁杞一号(NingqiⅠ)、宁杞二号(NingqiⅡ),国内野生种中国枸杞、宁夏枸杞,美洲引进野生种L.brevipes、L.exsertum等6种材料为参试材料,采用切根法接种强致病菌尖镰孢菌后统计死亡率,以此筛选出抗病和感病材料,并测定二者0~20d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羟化酶(C4H)、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等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以及总酚和类黄酮等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6种参试材料接种枸杞根腐病强致病菌尖镰孢菌后,野生材料较栽培材料抗病性强,宁杞一号为感病材料,L.exsertum抗根腐病能力最强;抗病材料L.exsertum苯丙烷代谢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羟化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活性显著高于宁杞一号,初步确定苯丙烷代谢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羟化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的活性和类黄酮的含量与枸杞材料抗根腐病呈正相关。因此,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羟化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活性和类黄酮含量,初步可以作为筛选抗枸杞尖镰孢菌根腐病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根腐病 苯丙烷代谢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精油对香荚兰根腐病尖镰孢菌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扬苹 何霞红 +1 位作者 朱有勇 杨之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9-93,共5页
 以樟树油、茶树油、桂皮油、香茅油、桔皮油、薄荷油和丁香油7种精油为材料,测定不同浓度精油对香荚兰根腐病尖镰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桂皮油、丁香油、樟树油和香茅油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以樟树油、茶树油、桂皮油、香茅油、桔皮油、薄荷油和丁香油7种精油为材料,测定不同浓度精油对香荚兰根腐病尖镰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桂皮油、丁香油、樟树油和香茅油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以16.0μL/mL的桂皮油、丁香油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00%,99.74%和100%,100%。利用桂皮油和丁香油进行温室盆栽防病试验,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二者用量为2.0μL/mL时防效分别为81.18%和8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油 香荚兰 根腐病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蔬菜大棚内黄瓜枯萎病病株上镰孢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晓贺 吕国忠 +2 位作者 赵志慧 刘丽莉 姚贤民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8-311,共4页
自东北三省蔬菜大棚内采集38株未嫁接黄瓜的枯萎病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共获得376株镰孢菌,根据形态鉴定,确定属于6种镰孢菌,其中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占82.18%,木贼镰孢(F.equiseti)占9.31%,腐皮镰孢(F.solani)占4.52%,半裸镰... 自东北三省蔬菜大棚内采集38株未嫁接黄瓜的枯萎病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共获得376株镰孢菌,根据形态鉴定,确定属于6种镰孢菌,其中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占82.18%,木贼镰孢(F.equiseti)占9.31%,腐皮镰孢(F.solani)占4.52%,半裸镰孢(F.semitectum)占2.93%,串珠镰孢(F.moniliforme)和锐顶镰孢(F.acuminatum)分别只占0.53%。从辽宁省采集的8株长势弱的嫁接黄瓜植株根茎上分离到20株镰孢菌,分别为串珠镰孢(8株)、尖孢镰孢(7株)、半裸镰孢(4株)和木贼镰孢(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 形态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生物防治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红骥 Allen G. Xue +2 位作者 Jinxiu Zhang 许艳丽 于德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以大豆与禾谷类作物轮作体系中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尖镰孢菌(F.oxysporum)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为研究对象,测试分离于大豆和小麦根部及根际土壤的生防菌对2种病原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试验中所测试的生防菌对2种镰孢菌抑菌... 以大豆与禾谷类作物轮作体系中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尖镰孢菌(F.oxysporum)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为研究对象,测试分离于大豆和小麦根部及根际土壤的生防菌对2种病原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试验中所测试的生防菌对2种镰孢菌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生防菌HJ-ZT1、HJ-MM7、HJ-ZT2、CH-Tr14、HJ-MM8和CH-Tr18的抑菌率显著高于CH-Tr51、HJ-MM35、HJ-MM9和ACM941。温室条件下生防菌处理对尖镰孢菌和禾谷镰孢菌2种病原菌的防效及对大豆的促生作用均存在差异,CH-Tr12、ACM941、SB24+HJ-MM7和化学药剂对尖镰孢菌防效效果较好,并很大程度促进植株生长;生防菌CH-Tr14、HJ-MM7和CH-Tr12对禾谷镰孢菌防治效果较好。田间试验中,生防菌处理ACM941+HJ-MM7使大豆增产10%,CH-Tr14增产9%,CH-Tr12增产8%,与化学对照增产6%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 木霉 大豆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孢镰孢菌毒素对大豆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台莲梅 许艳丽 闫凤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9-251,共3页
以大豆幼根为材料,研究了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ium)毒素对不同大豆抗性品种PAL、POD和PP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幼根用尖孢镰孢菌毒素处理后,抗病和感病品种的PAL、POD和PPO活性增加,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抗病品种... 以大豆幼根为材料,研究了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ium)毒素对不同大豆抗性品种PAL、POD和PPO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幼根用尖孢镰孢菌毒素处理后,抗病和感病品种的PAL、POD和PPO活性增加,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抗病品种出现酶峰时间晚,且活性高于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 大豆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