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渤海海域波浪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邱文博 李冠宇 +3 位作者 徐俊臣 胡轶群 王亚丁 石洪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共8页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第五代再分析数据集(ECMWF Reanalysis v5,ERA5),对中国黄渤海海域2000—2019年的波浪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的结论:1)黄渤海海区波浪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渤海区域有效波高呈现出周边小,中间大的特点;... 本文利用欧洲中期预报中心(ECMWF)第五代再分析数据集(ECMWF Reanalysis v5,ERA5),对中国黄渤海海域2000—2019年的波浪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的结论:1)黄渤海海区波浪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渤海区域有效波高呈现出周边小,中间大的特点;黄海海域有效波高呈现由南向北降低的趋势;研究区域冬季有效波高均值大于其他季节。2)平均周期T的季节分布类似于有效波高的季节均值分布。渤海仅秋冬季T的均值存在大于4 s的区域;黄海海域T的季节分布也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其中长江口外海区域秋冬季T的季节均值可达6 s。3)有效波高距平场EOF分解结果显示,第一模态表明了波浪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第二模态反映了季风的季节转换对有效波高的影响;第三模态反映的可能是有效波高因地形不同而产生的变化。4)代表点统计结果显示:渤海整个地区的常浪向为NNE-NE,强浪向以NE和NNE为主;黄海海域的常浪向为SSE-SE向,强浪向以N和SSE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波浪特征 EOF 黄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渤海海域16个石油平台站风速资料的初步质量检测 被引量:6
2
作者 司鹏 梁冬坡 +1 位作者 朱男男 罗传军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9,共7页
对天津建设的16个石油平台站2017年2-10月的2 min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的逐时资料进行了质量检测。其方法包括气候学界限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持续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以及质量控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有87.5%的... 对天津建设的16个石油平台站2017年2-10月的2 min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的逐时资料进行了质量检测。其方法包括气候学界限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持续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以及质量控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有87.5%的石油平台站风速观测资料质量较好,能够为海洋气象预报、风能资源评估等提供宝贵的基础支撑。与此同时,由于石油平台上油烟较大、海上高湿、高盐等环境因素影响导致了12.5%的平台站风速资料质量较差,造成其大量时间段的资料不能被直接使用。从而,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与地面观测资料一样,在使用海洋气象资料之前应进行系统的质量控制,只有清楚并解决海洋气象资料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才能保证业务应用、研究分析以及资料统计与加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渤海海域 2 min平均风速 极大风速 质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夏季节黄河气旋经渤海发展时影响因子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苗春生 宋萍 +1 位作者 王坚红 牛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8-1078,共11页
利用2008—2012年台站资料、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1°×1°再分析资料,将近5年经过渤海持续发展的黄河气旋分为夏季型和春季型,采用动态合成法对... 利用2008—2012年台站资料、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1°×1°再分析资料,将近5年经过渤海持续发展的黄河气旋分为夏季型和春季型,采用动态合成法对两类气旋的结构和黄渤海海域的热力、动力、水汽等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渤海时,夏季型气旋主要伴随大范围的强降水,而春季型气旋主要形成强风区。春夏季黄河气旋均为冷暖交汇的斜压性结构,但夏季型有偏暖中心,斜压性弱于春季型。春季高空急流位于气旋南部,其左侧正涡度区维持气旋的深厚,且气旋后部高空动量下传与锋面二级环流及平坦海面配合有利于气旋低层大风迅速增强。夏季高空急流位于气旋北部,高空强辐散区和低层辐合区配置加强了气旋中的上升运动,有利于气旋强降水和凝结潜热释放。气旋发展阶段,扰动位能向动能的转化,支持气旋动能的维持与加强。湿位涡计算显示,夏季气旋中有深厚的干空气下沉,干湿梯度强,尺度大,有利于气旋的强降水,春季气旋中干湿梯度小,分布零散,对应降水强度和范围均小。黄渤海为气旋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夏季海温相对春季高,水汽充沛,春季水汽辐合量仅为夏季三分之一。海洋下垫面作用对春季气旋影响大,在夏季作用不明显。夏季海面潜热加热影响为主,春季感热加热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夏河气旋 动态合成 黄渤海海域 分层扰动位能 非绝热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