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区域玉米品种叶片气孔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史大坤 李方杰 +4 位作者 魏锋 宋宾宾 常志杰 卫晓轶 刘俊恒 《中国种业》 2025年第5期104-109,116,共7页
为了解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叶片气孔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以目前黄淮海区域正在推广的9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了6.00万株/hm^(2)、7.50万株/hm^(2)和9.00万株/hm^(2)等3个密度处理,分别测定气孔形态特征、气孔空间分布格局和品... 为了解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叶片气孔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以目前黄淮海区域正在推广的9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了6.00万株/hm^(2)、7.50万株/hm^(2)和9.00万株/hm^(2)等3个密度处理,分别测定气孔形态特征、气孔空间分布格局和品种产量。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有6个品种的气孔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另外3个品种无显著变化;各玉米品种气孔空间分布格局在7.50万株/hm^(2)密度下均达到最规则水平;6.00万株/hm^(2)密度下,硕育172的空间分布格局最规则且产量最高;7.50万株/hm^(2)处理下,硕育172、宝景186的空间分布格局最规则,硕育172的产量最高;9.00万株/hm^(2)处理下,鲁研106、登海605的空间分布格局最规则,鲁研106的产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下,气孔空间分布格局最规则的品种,产量也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气孔长度越大,气孔指数越高,表皮细胞面积越大,表皮细胞密度越小,玉米品种的产量也就越高,以上结果对黄淮海区域的玉米育种可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区域 玉米 种植密度 气孔特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测墒补灌模式对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2
作者 邢晓飞 宋付朋 +3 位作者 王祥峰 杨志峰 王文杰 秦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探索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最优测墒补灌模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均分别设0~40 cm土层控制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70%和75%补灌模式2个,以常规灌溉模式(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100%)为对照,研究不同模式... 为探索黄淮海区域夏玉米最优测墒补灌模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均分别设0~40 cm土层控制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70%和75%补灌模式2个,以常规灌溉模式(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100%)为对照,研究不同模式对夏玉米成熟期土壤养分、玉米长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常规灌溉和70%补灌模式相比,75%补灌模式显著提高了夏玉米成熟期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玉米株高、生物量鲜重、含水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最大增幅分别为8.38%、29.82%、26.74%和12.71%、16.73%、37.76%、18.38%、9.98%、2.56%、12.80%;2)75%补灌模式比常规灌溉模式显著降低了玉米植株耗水总量,节水10.32%,提高了水分利用率25.78%和灌溉水利用率69.71%,75%补灌模式比70%补灌模式水分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5.81%和14.22%。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和籽粒灌浆期75%补灌模式是黄淮海区域夏玉米节水保肥、增产高效的最优测墒补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墒补灌 黄淮海区域 夏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区域现代夏玉米品种产量与养分吸收规律 被引量:14
3
作者 程乙 刘鹏 +5 位作者 刘玉文 庞尚水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任佰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99-1714,共16页
为玉米合理施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2016年在济南商河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和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试验,于玉米完熟期进行植株取样,测定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植株矿质元素含量,探究黄淮海区域现代... 为玉米合理施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2016年在济南商河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和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试验,于玉米完熟期进行植株取样,测定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植株矿质元素含量,探究黄淮海区域现代夏玉米品种的产量与养分吸收规律。探测分析和正态分布检测结果表明单株生产力、单株生物产量、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符合正态分布N(167.0,22.72^2)、N(285.0,33.47^2)、N(318.0,35.75^2)和N(10.9,1.50^2),其变化范围为141.55~246.99g株^-1、197.68~389.92g株^-1、226.58~413.76g和5.84~13.41thm^-2。每生产100kg籽粒氮素需求量平均为1.95kg,单位籽粒氮素需求量随籽粒产量提高呈降低趋势。当产量水平由<7.0thm^-2增加到8.0~9.0thm^-2时,每生产100kg籽粒氮素需求量从2.15kg降低到1.96kg,主要是收获指数升高和籽粒氮浓度降低造成的;当产量水平由8.0~9.0thm^-2增加到10.0~11.0thm^-2时,每生产100kg籽粒氮素需求量从1.96kg降低到1.84kg,主要是籽粒氮浓度降低造成的;当产量水平由10.0~11.0thm^-2增加到>11.0thm^-2时,单位籽粒氮素需求量基本不再变化。生产100kg玉米籽粒的磷素需求量平均为0.97kg,其与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从产量水平<7.0thm^-2的1.07kg下降到产量水平>11.0thm^-2的0.92kg,这是由收获指数升高和籽粒磷浓度降低造成的。生产100kg玉米籽粒钾素需求量平均为1.89kg,其与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从产量水平<7.0thm^-2的2.14kg下降到产量水平>11.0thm^-2的1.74kg,这是由收获指数升高、茎秆钾浓度增加和叶片钾浓度降低造成的。当前黄淮海区域现代玉米品种籽粒产量为(8.91±1.23)thm^-2,生产100kg籽粒的氮素、磷素和钾素需求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95±0.24)、(0.97±0.11)和(1.89±0.28)kg。氮磷钾需求量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但每生产100kg籽粒产量的氮素、磷素和钾素需求量随着产量升高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区域 玉米 产量水平 籽粒产量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区域樱桃番茄玻璃温室智能化管理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宁 韩伟 +5 位作者 李正军 秦竞 杜凯 王洛彩 孔令刚 郑国喜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56,共3页
以黄淮海区域典型的智能玻璃温室——Venlo式智能玻璃温室为例进行介绍,以樱桃番茄"四情"(病情、虫情、墒情、苗情)监测为重点,通过视频监控与先进感知相结合的农情数据信息实时采集、高效低成本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智能决策技... 以黄淮海区域典型的智能玻璃温室——Venlo式智能玻璃温室为例进行介绍,以樱桃番茄"四情"(病情、虫情、墒情、苗情)监测为重点,通过视频监控与先进感知相结合的农情数据信息实时采集、高效低成本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智能决策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作物全生育期动态监测预警和生产管理,精品高品质航食樱桃番茄,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玻璃温室 黄淮海区域 智能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实施措施及建议 被引量:23
5
作者 郑天存 戴景瑞 +4 位作者 马志强 邱军 邓士政 谷登斌 王天宇 《农学学报》 2016年第8期1-3,28,共4页
针对黄淮海区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为整体提高该地区粮食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提出了通过晚播小麦10~15天,为玉米机收让出籽粒脱水时间,同时提出配套使用适宜机收籽粒的早熟、脱水快玉米新品... 针对黄淮海区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为整体提高该地区粮食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提出了通过晚播小麦10~15天,为玉米机收让出籽粒脱水时间,同时提出配套使用适宜机收籽粒的早熟、脱水快玉米新品种及栽培管理措施。通过制定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开展全方位协作攻关,进行小麦、玉米双机收品种筛选和培育,改进籽粒收获配套机械,开发配套烘干籽粒设备,并通过政府的农业扶持项目帮助产业升级,促进该地区粮食生产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熟玉米 晚播小麦 黄淮海区域 籽粒机收 一年两熟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区域部分玉米品种抗倒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史大坤 魏锋 +6 位作者 张玉红 洪德峰 马俊峰 卫晓轶 李方杰 张雪海 郑秋道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98-104,共7页
为了解种植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抗倒能力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设置了6.75万、7.50万、8.25万株/hm^(2)3个密度处理,选用黄淮海区域8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茎秆抗倒能力随着种植密度的增... 为了解种植密度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抗倒能力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设置了6.75万、7.50万、8.25万株/hm^(2)3个密度处理,选用黄淮海区域8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茎秆抗倒能力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均呈递减趋势。品种和密度互作条件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的基部茎粗及基部穿刺强度与茎秆抗倒能力呈密切正相关。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8个玉米品种的基部茎粗与茎秆抗倒能力的关联度均较高。2年试验中,在6.75万、7.50万株/hm^(2)处理下新单68的产量均最高,在8.25万株/hm^(2)处理下新单58的产量均最高。综合来看,黄淮海区域玉米育种过程可通过引入具有较强茎秆抗倒能力的种质,提高品种的抗倒能力,并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区域 玉米 种植密度 茎秆抗倒能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生育期水分供需矛盾与抗旱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毕明 李福海 +3 位作者 王秀兰 郝玲玲 刘建栋 毕建杰 《园艺与种苗》 CAS 2012年第2期5-6,24,共3页
通过分析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现状,阐述了夏玉米产量与降水的关系及夏玉米耗水量和耗水规律,并提出了结合中长期天气预报、秸秆覆盖和"双行交错"种植技术等措施,为解决黄淮夏玉米高产过程中水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 黄淮海区域 夏玉米 降水 种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对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轮作制农田土壤周年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新华 董红云 +3 位作者 朱振林 杨丽萍 贾曦 郭洪海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3期280-287,共8页
黄淮海区域每年生产作物秸秆约2.3亿t,为探讨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该区主要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周年排放的影响,以秸秆不还田(CK)作为对照,设置秸秆直接还田(CS)、秸秆-菌渣还田(CMS)和秸秆过腹还田(CGS)3种还田方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 黄淮海区域每年生产作物秸秆约2.3亿t,为探讨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该区主要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周年排放的影响,以秸秆不还田(CK)作为对照,设置秸秆直接还田(CS)、秸秆-菌渣还田(CMS)和秸秆过腹还田(CGS)3种还田方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秸秆不同方式还田下小麦-玉米轮作制农田土壤周年温室气体(CO2、N2O和CH4)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影响小麦-玉米轮作制农田土壤周年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和累计排放量,但不能改变其源/汇功能。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农田土壤均为CO2和N2O的排放源,CH4的汇。与CK相比,CS和CGS处理均增加周年CO2和N2O累计排放量,CMS处理则与之相反;3种还田方式均降低周年CH4累计吸收量。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也显著影响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GWP),小麦-玉米轮作制农田土壤周年GWP在3个时间尺度(20a、100a和500a)上,均表现为CGS>CS>CK>CMS,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即在秸秆-菌渣还田方式下,农田土壤周年GWP最低。因此,可采取秸秆-菌渣还田方式,以降低该区域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减缓全球变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小麦-玉米轮作制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黄淮海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区域小麦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中央 《种子科技》 2019年第14期38-38,40,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各地区的小麦种植技术,在实际的种植技术应用中也开始不断地进行改进,但是由于现阶段的小麦品质变化复杂,使得小麦的种植技术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针对现阶段的黄淮海区域的小麦种植技术进行了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各地区的小麦种植技术,在实际的种植技术应用中也开始不断地进行改进,但是由于现阶段的小麦品质变化复杂,使得小麦的种植技术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针对现阶段的黄淮海区域的小麦种植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种植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区域 小麦 种植技术 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夏大豆品种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泽茹 胡铁欢 +5 位作者 代雨宾 曹金锋 王茹芳 卢思慧 高广居 吴凤训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12期37-39,共3页
分析并比较了黄淮海6省育成的18个夏大豆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阜豆9765产量居第1位,平均为2 833.35 kg/hm2,较CK(冀豆12)增产11.84%;鲁96150和荷豆12产量并列第2位,平均为2 733.47 kg/hm2,较CK增产7.89%;晋豆23产量居... 分析并比较了黄淮海6省育成的18个夏大豆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结果表明:阜豆9765产量居第1位,平均为2 833.35 kg/hm2,较CK(冀豆12)增产11.84%;鲁96150和荷豆12产量并列第2位,平均为2 733.47 kg/hm2,较CK增产7.89%;晋豆23产量居第3位,平均为2 600.01 kg/hm2,较CK增产2.63%。但上述品种较CK均晚熟,生育期>108 d,不适宜在沧州地区夏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区域 大豆 品种 生育期 丰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干旱特征及干旱灾害应对措施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方红远 甘升伟 余莹莹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9,共4页
以区域干旱特征分析以及干旱灾害应对策略研究为目的,阐述我国南、北方两种不同地域类型的区域干旱成因和基本特征,指出黄淮海区域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天然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系统性深度供需矛盾,以及晴热少雨气候加剧这种矛盾而产生的... 以区域干旱特征分析以及干旱灾害应对策略研究为目的,阐述我国南、北方两种不同地域类型的区域干旱成因和基本特征,指出黄淮海区域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天然水资源短缺引发的系统性深度供需矛盾,以及晴热少雨气候加剧这种矛盾而产生的持续干旱灾害;南方地区的干旱特征主要表现在晴热少雨气候导致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出现,以及地理气候特征和供水工程容量不足等因素产生的年内季节性干旱缺水.此外,一般性地描述了干旱灾害的危害,并从防旱抗旱的组织管理基础措施、技术性措施、农村(或农业)防旱措施、城市防旱措施以及干旱应急对策等5个方面提出了干旱灾害的系统性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特征 旱灾 北方地区 黄淮海区域 南方地区 防旱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书永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第6期23-23,共1页
甜玉米营养丰富,其氨基酸种类和含量高于普通玉米品种,且甜玉米清脆爽口,甜度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我国北方尤其是黄淮海区域种植甜玉米面积广,每亩收益在1 500~2 000元。1科学选种1.1按生产用途选种。种植户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 甜玉米营养丰富,其氨基酸种类和含量高于普通玉米品种,且甜玉米清脆爽口,甜度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我国北方尤其是黄淮海区域种植甜玉米面积广,每亩收益在1 500~2 000元。1科学选种1.1按生产用途选种。种植户根据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甜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用途 甜玉米品种 甜度 科学选种 种植户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营养丰富 黄淮海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 多抗玉米新品种石玉1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3
作者 邱红伟 冯兵伟 +1 位作者 赵勇 冯健英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1期26-26,共1页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河北是玉米生产大省,具备良好的种植水平。河北省地处黄淮海区域,光照充足,雨热同季,生产条件好,生产效率高,玉米作为第一大作物,在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种植水平 特征特性 生产大省 新品种 雨热同季 黄淮海区域 高产栽培技术 多抗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洁田玉助力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推广
14
作者 乔艳辉 高秀芬 +2 位作者 张冉 刘磊 杜力宾 《河北农机》 2022年第13期2-3,共2页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是我国大豆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从2019年开始连续4年写入中央_号文件。2022年的一号文件更明确指出“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已成为黄淮海区域重要的常态化种植模式,必...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是我国大豆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从2019年开始连续4年写入中央_号文件。2022年的一号文件更明确指出“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已成为黄淮海区域重要的常态化种植模式,必将对该地区的种植结构调整带来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结构调整 玉米大豆间作 种植模式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一号文件 黄淮海区域 西南地区 常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