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
29
1
作者
张煜
李正玲
+6 位作者
王震
张彬
王会伟
李金秀
李金榜
胡琳
常东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0-277,共8页
为丰富抗赤霉病育种亲本材料,连续2年采用土表接种法对762个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5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33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单小花滴注接种法对1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
为丰富抗赤霉病育种亲本材料,连续2年采用土表接种法对762个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5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33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单小花滴注接种法对1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抗小麦品种(系)以及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的种质材料和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0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0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与抗赤霉病基因Fhb1、Fhb2、Fhb4、Fhb5和Fhb7相关的分子标记对15个经土表接种法鉴定为中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部分(120个)中感赤霉病小麦品种(系)、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种质材料和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进行检测,发现13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抗或中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中,有11个小麦品种(系)含有Fhb1基因,但未检测到含有Fhb2、Fhb4、Fhb5和Fhb7基因的品种(系);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的种质材料分别含有Fhb1、Fhb2、Fhb4基因和Fhb1、Fhb2、Fhb5基因;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均含有Fhb7基因,且其中2个易位系还含有Fhb1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
麦
黄淮南部麦区
赤霉病
抗性鉴定
抗性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技术体系优化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正玲
张煜
+4 位作者
韩留鹏
王永霞
方宇辉
胡琳
许为钢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36,共9页
为了进一步优化黄淮南部麦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技术体系及抗性育种所需的规模化抗性鉴定技术,选择不同赤霉病抗性品种(高抗、中抗、中感、高感品种),在黄淮南部麦区气候条件下对常用的3种人工接种赤霉病菌方法(病粒土表接种、孢子悬浮液...
为了进一步优化黄淮南部麦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技术体系及抗性育种所需的规模化抗性鉴定技术,选择不同赤霉病抗性品种(高抗、中抗、中感、高感品种),在黄淮南部麦区气候条件下对常用的3种人工接种赤霉病菌方法(病粒土表接种、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单小花滴注接种)不同接种量的发病效果进行比较,并采用有限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进行抗赤霉病品种选育。结果表明,病粒土表接种适宜采用的接种量为120 kg/hm^(2),在小麦抽穗前1个月分2次均匀撒于小麦行间;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适宜选择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4)个/mL,在小麦扬花初期以100 mL/m^(2)的喷施量喷于小麦穗部;单小花滴注接种适宜使用15~20μL浓度为10^(5)个/mL的孢子悬浮液,于小麦扬花初期注射到麦穗中部的小穗中。采用有限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将抗赤霉病基因Fhb1和Fhb7导入高产小麦品种郑麦1860中,结合田间抗性鉴定和农艺性状选择创制出赤霉病抗性较轮回亲本(郑麦1860)明显提高的小麦新品系。通过比较不同类型亲本的单倍体育种后代,认为在丰产性和抗病性兼顾的材料之间组配杂交组合开展抗赤霉病单倍体育种较易选择出丰抗结合的抗赤霉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
麦
抗赤霉病育种
鉴定技术
育种体系
黄淮南部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快速改良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煜
韩留鹏
+5 位作者
李正玲
常莹莹
张弯弯
昝香存
许为钢
胡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43-1551,共9页
小麦赤霉病已发展成为危害黄淮南部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快速提高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是解决赤霉病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和Fhb7导入黄淮南部麦区3个优异小麦...
小麦赤霉病已发展成为危害黄淮南部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快速提高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是解决赤霉病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和Fhb7导入黄淮南部麦区3个优异小麦品种中。结果发现,在基本保持原有丰产性和品质特性的基础上,3个小麦品种回交后代群体的赤霉病抗性提高了38.38%~52.87%。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选择,从以郑麦1860为受体亲本的回交后代群体中,选育出6个与受体亲本产量水平相当、主要品质特性相似、赤霉病抗性显著提高的小麦新品系。在回交过程中采用人工气候室加代技术加快育种进程,每世代平均需要112 d。本研究的育种方法可用于今后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快速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
麦
赤霉病
黄淮南部麦区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快速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
29
1
作者
张煜
李正玲
王震
张彬
王会伟
李金秀
李金榜
胡琳
常东伟
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
南阳市农业科学院
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0-277,共8页
基金
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3-10)
+5 种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100702)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192102110126)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专项基金项目(21021800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19JQ04)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82300410041)
2017年度宿迁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项目。
文摘
为丰富抗赤霉病育种亲本材料,连续2年采用土表接种法对762个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5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33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单小花滴注接种法对1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抗小麦品种(系)以及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的种质材料和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的赤霉病抗性进行鉴定,发现10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抗赤霉病,10个小麦品种(系)表现为中感赤霉病。采用与抗赤霉病基因Fhb1、Fhb2、Fhb4、Fhb5和Fhb7相关的分子标记对15个经土表接种法鉴定为中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部分(120个)中感赤霉病小麦品种(系)、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种质材料和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进行检测,发现135个经土表接种鉴定为中抗或中感赤霉病的小麦品种(系)中,有11个小麦品种(系)含有Fhb1基因,但未检测到含有Fhb2、Fhb4、Fhb5和Fhb7基因的品种(系);2个多抗性基因聚合的种质材料分别含有Fhb1、Fhb2、Fhb4基因和Fhb1、Fhb2、Fhb5基因;4个小麦-长穗偃麦草易位系均含有Fhb7基因,且其中2个易位系还含有Fhb1基因。
关键词
小
麦
黄淮南部麦区
赤霉病
抗性鉴定
抗性基因检测
Keywords
Wheat
The south of Huang-huai wheat zone
Fusarium head blight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Resistance gene detection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0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技术体系优化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正玲
张煜
韩留鹏
王永霞
方宇辉
胡琳
许为钢
机构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36,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100702)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1300110800)
+1 种基金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022YQ18)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基金项目(2021ZC77,2017ZC01)。
文摘
为了进一步优化黄淮南部麦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技术体系及抗性育种所需的规模化抗性鉴定技术,选择不同赤霉病抗性品种(高抗、中抗、中感、高感品种),在黄淮南部麦区气候条件下对常用的3种人工接种赤霉病菌方法(病粒土表接种、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单小花滴注接种)不同接种量的发病效果进行比较,并采用有限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进行抗赤霉病品种选育。结果表明,病粒土表接种适宜采用的接种量为120 kg/hm^(2),在小麦抽穗前1个月分2次均匀撒于小麦行间;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适宜选择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4)个/mL,在小麦扬花初期以100 mL/m^(2)的喷施量喷于小麦穗部;单小花滴注接种适宜使用15~20μL浓度为10^(5)个/mL的孢子悬浮液,于小麦扬花初期注射到麦穗中部的小穗中。采用有限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将抗赤霉病基因Fhb1和Fhb7导入高产小麦品种郑麦1860中,结合田间抗性鉴定和农艺性状选择创制出赤霉病抗性较轮回亲本(郑麦1860)明显提高的小麦新品系。通过比较不同类型亲本的单倍体育种后代,认为在丰产性和抗病性兼顾的材料之间组配杂交组合开展抗赤霉病单倍体育种较易选择出丰抗结合的抗赤霉病品种。
关键词
小
麦
抗赤霉病育种
鉴定技术
育种体系
黄淮南部麦区
Keywords
Wheat
Fhb(Fusarium head blight)-resistant breeding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Breeding system
South of Huang-Huai wheat zone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快速改良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煜
韩留鹏
李正玲
常莹莹
张弯弯
昝香存
许为钢
胡琳
机构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省小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43-1551,共9页
基金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201300110800)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222102110034)
+2 种基金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022YQ18)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杰出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023JQ0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项目(2023ZC096)。
文摘
小麦赤霉病已发展成为危害黄淮南部麦区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快速提高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是解决赤霉病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和Fhb7导入黄淮南部麦区3个优异小麦品种中。结果发现,在基本保持原有丰产性和品质特性的基础上,3个小麦品种回交后代群体的赤霉病抗性提高了38.38%~52.87%。通过对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选择,从以郑麦1860为受体亲本的回交后代群体中,选育出6个与受体亲本产量水平相当、主要品质特性相似、赤霉病抗性显著提高的小麦新品系。在回交过程中采用人工气候室加代技术加快育种进程,每世代平均需要112 d。本研究的育种方法可用于今后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快速改良。
关键词
小
麦
赤霉病
黄淮南部麦区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快速育种
Keywords
Wheat
Fusarium head blight
Southern Huanghuai wheat zone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Rapid breeding technology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0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型分析
张煜
李正玲
王震
张彬
王会伟
李金秀
李金榜
胡琳
常东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技术体系优化
李正玲
张煜
韩留鹏
王永霞
方宇辉
胡琳
许为钢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淮南部麦区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的快速改良
张煜
韩留鹏
李正玲
常莹莹
张弯弯
昝香存
许为钢
胡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