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海中南部不同断面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35
1
作者 单秀娟 陈云龙 +2 位作者 戴芳群 金显仕 杨顶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7-389,共13页
基于2006年9月和12月、2007年3月和5月对黄海中南部不同断面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黄海中南部不同断面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单位时间的渔获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中共捕获鱼类109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 基于2006年9月和12月、2007年3月和5月对黄海中南部不同断面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黄海中南部不同断面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单位时间的渔获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中共捕获鱼类109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45种,占40.18%),其次是鲉形目(12种,占10.71%)、鲱形目(10种,占8.93%)和鲽形目(10种,占8.93%),主要由暖温种和暖水种组成,并且暖水种和暖温种在各断面渔获量中所占的比例随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各断面主要鱼种除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银鲳Pampus argenteus等种类外,以小型中上层鱼类(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鲫Setipinna taty等)和底层经济价值较低的鱼类(黄鮟鱇Lophius litulon、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i等)为主,各断面优势种渔获量均占其总渔获量的50%以上,主要鱼种渔获量均占其总渔获量85%以上。渔获物的营养级主要分布在4.2—4.5、3.0—3.3和3.6—3.9,各营养级渔获量随时间和断面的不同有所变化。鱼类长度谱主要集中在3—24 cm,由南向北长度谱逐渐增大。各断面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大,与底层温度和深度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中南部断面 优势种 群落多样性 长度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