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牛俊英 马朝红 +1 位作者 马书钊 吴跃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5-906,934,共3页
2006年9月~2007年8月,对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文献共统计鸟类16目53科247种。对山地、滩地、水域、人工林4种生境鸟类物种数、鸟类数量等级、多样性、鸟类群落间相似性进行了分析。滩地鸟类物种数及G指数... 2006年9月~2007年8月,对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文献共统计鸟类16目53科247种。对山地、滩地、水域、人工林4种生境鸟类物种数、鸟类数量等级、多样性、鸟类群落间相似性进行了分析。滩地鸟类物种数及G指数(属的多样性)和F指数(科的多样性)值均最高。山地和人工林鸟类组成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G—F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12
2
作者 牛俊英 马朝红 +1 位作者 马书钊 吴跃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2-467,共6页
2006年9月-2007年8月,对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文献共统计鸟类16目53科247种。留鸟69种,候鸟176种,迷鸟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如黑鹳、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7种。列入IUCN受威胁物种15... 2006年9月-2007年8月,对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文献共统计鸟类16目53科247种。留鸟69种,候鸟176种,迷鸟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如黑鹳、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7种。列入IUCN受威胁物种15种。其中极危等级1种,为白鹤。濒危等级3种,为东方白鹳、鸿雁、丹顶鹤。易危等级11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15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附录Ⅱ共39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干扰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及空间优化策略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京生 郜梦妍 +2 位作者 张煜森 漆良华 雷雅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150,共11页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人类影响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河南黄河湿地... [目的]探究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和空间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其他空间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人类影响指数模型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黄河保护区)内出现的主要用地冲突问题,生境质量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上的相关性。[结果]①研究区主要用地冲突类型为农村建设用地、农田和鱼塘,共占总面积的28.85%。②人类影响指数中等以上面积占总面积的37.97%,人类影响指数呈现“东西两侧高,中间区域低”的空间分布特征。③生境质量指数均值0.65,中级生境质量以下面积比例达52.46%,总体呈中级以下水平。④人类影响指数与生境质量之间呈现空间负相关(Moran’s I为-0.519)。[结论]今后整合优化过程中黄河保护区需清退农田与鱼塘,将东部平原区河道湿地作为保护重点,优化保护范围,结合人类活动特点制定管控和优化策略,提升生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生境质量 人类影响指数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段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红召 郑安平 冯茜茜 《河南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31-33,共3页
基于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段的地理区位和环境条件,探讨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外围的实验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适合的生态旅游类型,为今后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河南 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洛阳段 生态旅游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道310改建工程对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评价及问题探讨
5
作者 李秀英 吴洋 +1 位作者 张哲 张雨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3期116-120,共5页
以河南省道310吉利界至蓼坞段占用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为例,分别公路改建工程的建设期和运营期阐述区域内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等受到的影响,评价其影响程度。评价结果认为,拟改建道路工程对黄河湿地国家级自... 以河南省道310吉利界至蓼坞段占用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为例,分别公路改建工程的建设期和运营期阐述区域内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等受到的影响,评价其影响程度。评价结果认为,拟改建道路工程对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景观生态体系、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小,不涉及无条件否决项,工程建设是基本可行的。针对项目区存在的保护区范围文本与图不一致,保护区本底动植物资源监测数据缺乏等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改建工程 影响评价 非生物因子 自然资源 自然生态系统 主要保护对象 生物安全 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水鸟资源调查 被引量:9
6
作者 马朝红 马书钊 +1 位作者 韦晓彦 王文林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2-904,共3页
1995~2008年,对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98种,隶属8目18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水鸟2种,国家Ⅱ级保护水鸟12种。根据居留类型,本区有冬候鸟41种,夏候鸟32种,旅鸟16种,留鸟9种。从分布型区分,古... 1995~2008年,对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水鸟98种,隶属8目18科。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水鸟2种,国家Ⅱ级保护水鸟12种。根据居留类型,本区有冬候鸟41种,夏候鸟32种,旅鸟16种,留鸟9种。从分布型区分,古北界鸟类63种(占64.3%),东洋界鸟类5种(占5.1%),广布型鸟类30种(占30.6%),区系组成呈现南北鸟类混杂分布、以古北界鸟类为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鸟类区系 自然保护区 黄河 湿地 孟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州段)生态修复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秦海燕 程国栋 +3 位作者 孙治国 徐新杰 刘冰许 张春玲 《河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34-36,共3页
为更好保护河南黄河湿地,设计了河南孟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通过该项目设计,将加快原康达尔鱼塘及其周边滩区退化湿地的保育恢复,完善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其生态功能;该设计项目通过水岸恢复、水禽栖息地修复等湿地生物... 为更好保护河南黄河湿地,设计了河南孟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通过该项目设计,将加快原康达尔鱼塘及其周边滩区退化湿地的保育恢复,完善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其生态功能;该设计项目通过水岸恢复、水禽栖息地修复等湿地生物多样性建设,使湿地得到保护和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有效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湿地 自然保护区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泽段)湿地鸟类组成与种群特征
8
作者 王建英 张洋军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67-74,共8页
为系统掌握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泽段)湿地鸟类种类与组成特征,于2017—2023年采用样带法对保护区(临泽段)湿地鸟类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1)鸟类种类有18目37科63属90种,其中国家和甘肃省重点保护种类有8目10科16属20种;鸟... 为系统掌握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泽段)湿地鸟类种类与组成特征,于2017—2023年采用样带法对保护区(临泽段)湿地鸟类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1)鸟类种类有18目37科63属90种,其中国家和甘肃省重点保护种类有8目10科16属20种;鸟类优势种群有鸭科、鹬科、鸥科、鸻科、鹰科、鹭科等。2)鸟类居留型中,夏候鸟(S)种类>留鸟(R)>旅鸟(P)>冬候鸟(W)等其他类型。3)鸟类生态型中,古北型(U)数量>不易归类型(O)>全北型(C)>东洋型(W)>东北型(M)。4)鸟类区系类型中,古北界+东洋界型种类>古北界型种类。5)鸟类数量级中,罕见种>稀有种>常见种>优势种;6)在观察期内,湿地鸟类数量呈直线型上升趋势,黑鹳和大天鹅数量呈波浪型分布,同时黑鹳比大天鹅对人类活动的干扰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鸟类 优势种 种群特征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泽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建鸟类栖息地的湿地类型保护区设计研究——以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9
作者 高雪霏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32-36,共5页
本文以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探索营建鸟类栖息地的湿地类型保护区的设计方法与策略。通过对该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特征、鸟类多样性以及面临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套综合性的设计建议,包括功能分区、水体设计、生境岛... 本文以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探索营建鸟类栖息地的湿地类型保护区的设计方法与策略。通过对该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特征、鸟类多样性以及面临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套综合性的设计建议,包括功能分区、水体设计、生境岛设计、植被恢复设计、食源区设置等,旨在为类似湿地类型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栖息地 湿地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退化型湿地生态修复研究--以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0
作者 高雪霏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7-30,共4页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湿地保护与修复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聚焦于排水退化湿地生态修复这一重要主题,对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排水退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制定了多目标修复方案,取得显著成效,为提高哈泥国家级...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湿地保护与修复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聚焦于排水退化湿地生态修复这一重要主题,对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排水退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制定了多目标修复方案,取得显著成效,为提高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经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晶晶 臧振华 +2 位作者 赵磊 徐卫华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684-9694,共11页
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是实现保护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我国现有管理评估多集中于单一、同类型、同省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对中大型尺度多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的评估较少。黄河流经省域分布着许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 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是实现保护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我国现有管理评估多集中于单一、同类型、同省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对中大型尺度多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的评估较少。黄河流经省域分布着许多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屏障的重要基础,在维持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为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构建5类共26项的管理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基于证据的专家打分法,评估了黄河流经省域内8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2020年间的管理成效,在识别影响管理成效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2016年以来,黄河流经省域8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总体较好,优秀率达26.83%,良好率达64.63%,主要体现在管理主体、本底调查、保护对象等指标的平均得分较高。②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管理级别越高、建立越早,公共服务、规章制度、经费保障等方面越完善的保护区管理成效越好;此外,基础设施与日常巡护,科研监测与科普宣教、信息化建设,社区关系与生态修复、保护对象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③管理成效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人才建设、综合执法、社区发展、人类干扰等方面,建议有关单位在人才队伍、行政执法、生态补偿等方面加以完善,以提升管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经省域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指标体系 管理成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12
作者 汤军强 王修华 +2 位作者 范龙 杨帆 祁冬霞 《甘肃林业》 2025年第1期15-18,共4页
一、保护区基本情况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尕海和则岔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晋升为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挂牌运行。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 一、保护区基本情况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尕海和则岔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晋升为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挂牌运行。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境内,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交汇处,地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也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和长江水系白龙江的发源地。2011年9月被确认为国际重要湿地,是甘肃省首块国际重要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重要湿地 省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水系 尕海 陇南山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 碌曲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金凤 徐洁 +1 位作者 徐基良 安丽丹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100,共11页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制定有效的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分析并评估其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储存和生境质量4项...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制定有效的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模型,分析并评估其水源供给、土壤保持、碳储存和生境质量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果】(1)2000—2020年,黄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源供给量和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土壤保持量表现为逐期下降,碳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降水和土地覆被变化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2)受黄河流域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在空间上表现为从黄河流域上游向下游逐渐增强。【结论】面对黄河流域的复杂生态环境风险问题,建议强化全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注重植被保护和自然恢复,完善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并采取因地制宜的保护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流域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
14
作者 陈建琴 孙婉 +6 位作者 钱薇雅 邢雨辉 张振华 张晨岭 汪俊琦 常青 胡超超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浮游动物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现状,研究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对保护区水域的后生浮游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发现后生浮游动物62属... 浮游动物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现状,研究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对保护区水域的后生浮游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发现后生浮游动物62属112种,其中轮虫32属67种,枝角类17属31种,桡足类13属14种.后生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636.31 ind./L,季节变化对密度有极显著的影响,空间变化对其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洪泽湖保护区共有15种优势种,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14~0.84,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22~0.95,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较高.Permanova分析结果表明,pH、水温(WT)、总氮(TN)、透明度(SD)是影响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使用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结果显示保护区水体处于轻度-中度污染水平.本研究可为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及管理等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鹭巢特征与巢址选择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闪闪 褚一凡 +3 位作者 姜小玉 于飞 靳同霞 马剑敏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7-323,共7页
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候鸟迁徙中线的必经之路,鸟类物种丰富。目前,该湿地的人为干扰现象日益突出,对鸟类栖息和繁殖造成了影响。苍鹭Ardea cinerea是该湿地鸟类的重要代表,其繁殖活动与栖息环境密切相关。为了... 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候鸟迁徙中线的必经之路,鸟类物种丰富。目前,该湿地的人为干扰现象日益突出,对鸟类栖息和繁殖造成了影响。苍鹭Ardea cinerea是该湿地鸟类的重要代表,其繁殖活动与栖息环境密切相关。为了解干扰鸟类繁殖的主要因素、有效管理保护区、维持湿地的鸟类多样性,于2017年5—8月,采用GPS定位、样方调查等方法对保护区陈桥东湖苍鹭繁殖地内的巢特征、巢址区和对照区生态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苍鹭筑巢位置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丛有极高的偏爱;巢材主要是芦苇;巢口向上呈浅盘状,巢内径、巢外径、巢高、巢深分别为(39.00±3.28)cm、(79.10±15.39)cm、(31.00±19.80)cm和(5.00±1.43)cm。对比苍鹭巢址区与对照区生态因子发现,巢址区植被密度、植被高度和植被盖度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水深、巢距人为活动不频繁地距离和巢距人为活动频繁地距离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采用AIC信息准则法对可能影响苍鹭巢址选择的生态因子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植被状态和干扰因子是制约苍鹭巢址选择的关键因素。建议通过采取适当扩大水域面积及水生植物面积、封锁湿地中的道路、定期蓄水、处理好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等措施来改善苍鹭等鸟类的栖息环境,保护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鹭 巢特征 巢址选择 河南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对策探讨
16
作者 牛永乾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8期114-116,共3页
在“双碳”战略全面落实的背景下,我国各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为提升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环境质量,简要介绍该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概况,阐述湿地保护与修复的意义,并针对该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存在的问题,提出因... 在“双碳”战略全面落实的背景下,我国各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为提升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环境质量,简要介绍该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概况,阐述湿地保护与修复的意义,并针对该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制订湿地保护与修复方案、建立健全湿地保护与修复监测评估机制、持续创新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手段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 生态修复 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 被引量:24
17
作者 靳勇超 罗建武 +4 位作者 朱彦鹏 辛利娟 刁兆岩 陈冰 王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24-1429,共6页
为科学评估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基于定量化、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以保护区内湿地面积和水鸟多样性的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对2004—2013年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 为科学评估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基于定量化、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以保护区内湿地面积和水鸟多样性的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对2004—2013年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组建以及对周边社区放牧和芦苇收割等管控力度的加强,近10 a来湿地保护效果良好,具体表现在保护区内湿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动态度指数为-0.178%),成片分布趋势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53.44%),破碎化程度降低;此外,保护区内水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增加较为明显,分别增加83.53%和88.50%;物种丰富度和濒危水鸟数量也呈缓慢增加趋势.构建的湿地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保护区对湿地的管护效果,建议保护区管理局进一步加强气候因素、水鸟生境质量以及辉河上游湿地的监测工作,并依据当地气候变化情况适当补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 水鸟多样性 保护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62
18
作者 宋晓龙 李晓文 +3 位作者 白军红 黎聪 郑钰 焦松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36-4846,共11页
基于GIS下的网格分析,建立了结合生境适宜性评价和人为干扰特征分析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首先建立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截止到2007)的水禽数据库,并结合相关文献及实地调查,识别评价所选物种的生境需求。再... 基于GIS下的网格分析,建立了结合生境适宜性评价和人为干扰特征分析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模型。首先建立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截止到2007)的水禽数据库,并结合相关文献及实地调查,识别评价所选物种的生境需求。再基于GIS下的200m×200m网格系统,依据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从景观水平上进行生境现状评价,提出"综合生境适宜性的概念"并计算综合生境适宜性指数,再根据综合指数进行生境适宜性评价;然后从已建立的数据库中选取典型物种鹤类作为指示种,同样基于200m×200m的网格,借助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内的人为干扰因子(道路和油井)造成的生境损失;最后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将生境适宜性评价和人为干扰特征分析的结果叠加运算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敏感性整体上较高,总的分布规律是靠近沿海的区域敏感性较高,内陆区域的敏感性较低;并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极敏感区、敏感区、较敏感区、一般敏感区和不敏感区5个等级,其中极敏感区和敏感区面积共占研究区面积的55.74%,较敏感区约占16.26%,一般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各占22.81%和5.19%。此外,为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生境,对照保护区现有的功能分区,并结合评价结果,讨论了功能分区调整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境适宜性评价 人为干扰分析 生态敏感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湿地类自然保护区的成本效益研究——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顾蓉 高军 +2 位作者 张松贺 徐网谷 蒋明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7,共6页
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及保护该系统所产生的成本。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专家评估法估算了保护区内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10年盐城保护区内滨海湿地生态... 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及保护该系统所产生的成本。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专家评估法估算了保护区内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10年盐城保护区内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保护成本为8.18×109元,其中管理成本为1.95×107元,机会成本为8.16×109元;保护区产生的效益为1.83×1010元。结果表明,盐城保护区获得的效益远大于其付出的成本,盐城保护区的存在具有经济学上的收益优势。因此,在盐城滨海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这种优势更多地体现为长期的综合效益,且难以用货币形式直接兑现。对待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应形成整体、长期的理念,不能因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而牺牲自然保护区,真正做到对保护区的永久保护和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成本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功能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翟金良 何岩 邓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9,24,共6页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地位 ,湿地是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功能从生态环境功能和资源功能 2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生态环境功能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维系功能、水文过渡带...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地位 ,湿地是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功能从生态环境功能和资源功能 2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中生态环境功能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维系功能、水文过渡带功能和高效滤过截留作用等方面 ,资源功能主要包括水土资源环境功能、生物资源环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 生态环境功能 资源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