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建国
李晶晶
余红兵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掌握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汇总形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掌握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汇总形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结果]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为23.13万km^(2),占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89.13%。从水土流失分布来看,该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多沙区和北部风沙区,两区水土流失面积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的51.06%;从地类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草地、林地和耕地,共占比86.80%。与2020年、2011年、1999年和1985年相比,2021年水土流失分别减少0.29万km^(2),3.43万km^(2),16.94万km^(2),22.30万km^(2),与1985年相比,强烈及以上强度等级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6.42万km^(2),减幅83.84%。[结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多沙区和北部风沙区,高强度侵蚀减少与年度监测成果未考虑沟道侵蚀有关;该区应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持续加强旱作梯田建设,大力开展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加强病险淤地坝出险加固,实施固沟保塬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变化
水土流失治理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
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生态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慧
张少伟
赵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240,共8页
[目的]量化分析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对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生态质量格局演变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黄河流域生态质量,促进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DPSIR模型框架,从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与生态治理方面选取14项指标,构...
[目的]量化分析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对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生态质量格局演变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黄河流域生态质量,促进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DPSIR模型框架,从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与生态治理方面选取14项指标,构建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构建岭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生态质量具有明显时空异质性;生态质量较高区域集中分布在中游地区,较低区域集中分布在上游地区,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生态质量评估为中及以上水平区域面积占比由2000年的40.56%上升至2020年的70.36%;20年间生态质量提升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4.44%,提升的区县数量占总区县数的91.57%;岭回归模型可以解释生态质量99.4%的变异,植被覆盖度和年降水量对生态质量变化的相对贡献率较高。[结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生态质量呈提升趋势,其时空分布格局主要受植被覆盖度和年降水量的驱动。建议在科学、合理增加植被覆盖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质量
时空演变
驱动力
岭回归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口-生产-生态”演化视角下流域聚落的适应性发展规划路径-以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被引量:
6
3
作者
薛鹏程
徐浩义
+1 位作者
汪芳
何沛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1-49,共9页
聚落是流域空间的重要节点,在城镇化和流动性的背景下面临破碎化、同质化、劣质化的危机。文章以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的聚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近500年来“人口—生产—生态”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总结了当代流域聚...
聚落是流域空间的重要节点,在城镇化和流动性的背景下面临破碎化、同质化、劣质化的危机。文章以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的聚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近500年来“人口—生产—生态”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总结了当代流域聚落政策的发展历程、目标维度及空间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宏观落实文化遗产空间体系、中观统筹“区域”与“要素”、微观协调生产与生态的流域聚落适应性发展规划路径,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新时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聚落
适应性
社会生态系统
流域
国土空间规划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
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建国
李晶晶
余红兵
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武汉卓兴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6,共7页
基金
黄委优秀青年人才科技项目(黄河水利委员会,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模型参数本地化研究,HQK-202303)
水利部财政预算项目“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水利部,黄河流域片国家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12620134000918001)。
文摘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掌握水土流失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汇总形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结果]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为23.13万km^(2),占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89.13%。从水土流失分布来看,该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多沙区和北部风沙区,两区水土流失面积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的51.06%;从地类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草地、林地和耕地,共占比86.80%。与2020年、2011年、1999年和1985年相比,2021年水土流失分别减少0.29万km^(2),3.43万km^(2),16.94万km^(2),22.30万km^(2),与1985年相比,强烈及以上强度等级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6.42万km^(2),减幅83.84%。[结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多沙区和北部风沙区,高强度侵蚀减少与年度监测成果未考虑沟道侵蚀有关;该区应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持续加强旱作梯田建设,大力开展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加强病险淤地坝出险加固,实施固沟保塬工程。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变化
水土流失治理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
地区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loss
dynamic changes
soil and water control
Loess Plateau area of Yellow River Basin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生态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慧
张少伟
赵阳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河南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240,共8页
基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黄河滩区农田转经济林地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河南段为例”(CAFYBB2020MC005)。
文摘
[目的]量化分析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对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生态质量格局演变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黄河流域生态质量,促进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DPSIR模型框架,从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与生态治理方面选取14项指标,构建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构建岭回归模型,分析了其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生态质量具有明显时空异质性;生态质量较高区域集中分布在中游地区,较低区域集中分布在上游地区,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生态质量评估为中及以上水平区域面积占比由2000年的40.56%上升至2020年的70.36%;20年间生态质量提升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4.44%,提升的区县数量占总区县数的91.57%;岭回归模型可以解释生态质量99.4%的变异,植被覆盖度和年降水量对生态质量变化的相对贡献率较高。[结论]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生态质量呈提升趋势,其时空分布格局主要受植被覆盖度和年降水量的驱动。建议在科学、合理增加植被覆盖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生态系统空间格局。
关键词
生态质量
时空演变
驱动力
岭回归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
Keywords
ecological quality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driving forces
ridge regression
Loess Plateau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分类号
X8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口-生产-生态”演化视角下流域聚落的适应性发展规划路径-以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被引量:
6
3
作者
薛鹏程
徐浩义
汪芳
何沛文
机构
NSFC-DFG中德中心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出处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1-4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2130804)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1AZD033)。
文摘
聚落是流域空间的重要节点,在城镇化和流动性的背景下面临破碎化、同质化、劣质化的危机。文章以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的聚落为研究对象,分析近500年来“人口—生产—生态”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总结了当代流域聚落政策的发展历程、目标维度及空间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宏观落实文化遗产空间体系、中观统筹“区域”与“要素”、微观协调生产与生态的流域聚落适应性发展规划路径,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新时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流域
聚落
适应性
社会生态系统
流域
国土空间规划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
地区
Keywords
Settlements in river basin
Adaptatio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basin
The Loess Plateau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
张建国
李晶晶
余红兵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生态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李慧
张少伟
赵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人口-生产-生态”演化视角下流域聚落的适应性发展规划路径-以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薛鹏程
徐浩义
汪芳
何沛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