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河流域陕西段多尺度人口收缩格局演变及机制
1
作者
高玮
赵新正
+1 位作者
李同昇
杨励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3-849,共17页
中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识别及引导人口有效收缩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重要命题。该研究使用第五、六和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0LS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从市县村3个尺度分析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陕西段人...
中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识别及引导人口有效收缩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重要命题。该研究使用第五、六和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0LS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从市县村3个尺度分析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陕西段人口收缩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炼多重尺度下的黄河流域陕西段人口收缩机制。结果表明:①不同尺度人口收缩呈现不同的空间异质性特征,高级尺度空间量化结果不能代表其所辖的低级尺度空间;②陕北形成了东部收缩带以及榆林一延安交界处收缩带的“T”字形收缩区域,关中收缩轴带以西安市主城区及长安区为中心向周围区县圈层式扩散;③在区县尺度上,产业结构是抑制收缩的根本动力,老龄化与人口收缩互为因果,省域集聚与公服水平是县域收缩的相关要素;④在村域尺度上,产业发展是减轻收缩的核心要素,人口结构与村域收缩显著相关,土地集约、小学教育与地理集聚与村域收缩高度相关。该研究结论为黄河流域陕西段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
人口收缩
黄河流域陕西段
格局演变
线性回归
收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
20
2
作者
岳萌
耿广坡
+2 位作者
王涛
杨睿
顾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8-246,255,共10页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研究植被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加强区域植被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基于SPOT NDVI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对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研究植被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加强区域植被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基于SPOT NDVI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对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NDVI总体以0.008 6/a的速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不同地域NDVI增速为陕北(0.010 9/a)>关中(0.005 3/a),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增速为草地(0.011/a)>耕地(0.008 1/a)>林地(0.007 8/a)。(2)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比为86.19%,其中显著增加的面积比例为81.90%,陕北(91.87%)>关中(66.91%),林地(97.48%)>草地(90.38%)>耕地(69.78%)。(3)偏相关分析发现90.24%的区域植被NDVI与年降水量以正相关关系为主,66.3%的区域植被NDVI与年均温呈正相关关系。(4)研究区植被NDVI变化受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二者共同作用的影响,占比分别为5.65%,73.11%,21.24%,人类活动面积占比陕北(79.88%)>关中(55.49%),草地(85.2%)>耕地(73%)>林地(59.67%)。总体上,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活动明显增强,降水相比温度对研究区植被影响更大,人类活动是研究区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这为研究区生态建设和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残差分析
黄河流域陕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流域陕西段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策略
被引量:
2
3
作者
任枫
董文婷
刘翔宇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4期67-71,共5页
基于黄河流域陕西段重要生态系统现状提出其保护策略思路,以“一带”、“三屏”、“三区”的总体布局,打造黄河流域陕西段重要生态系统绿色屏障,并重点阐述其主要内容、范围、规模及主攻方向,主要任务包括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富民...
基于黄河流域陕西段重要生态系统现状提出其保护策略思路,以“一带”、“三屏”、“三区”的总体布局,打造黄河流域陕西段重要生态系统绿色屏障,并重点阐述其主要内容、范围、规模及主攻方向,主要任务包括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富民、生态服务、生态安全等内容,其重点工程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林草资源保护工程、重点防护林工程、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绿色廊道工程、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等,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生态系统
保护策略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黄河流域陕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流域(陕西段)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
作者
李大伟
许彩莲
+2 位作者
黄洁
李季真
唐甜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6-161,174,共7页
黄河流域(陕西段)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全面掌握该区域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是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提基础。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陕西段)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黄河流域(陕西段)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全面掌握该区域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是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提基础。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陕西段)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内文物在空间上分布广泛,西安市出现高密度聚集区;文物遗存丰厚,涵盖了所有类型的遗产形态,尤其古遗址数量最多;在时间上,文物古迹跨度时间长,各个时期均有遗存;文物整体分布与高程、坡度、主要水系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
陕西
段
)
文物保护单位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地利用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及其耦合协调特征
5
作者
付梦雨
邱孟龙
+1 位作者
符绍武
李逍遥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299,共9页
[目的]土地利用强度是影响景观生态风险的重要因素,厘清二者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可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陕西段为例,分析土地利用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
[目的]土地利用强度是影响景观生态风险的重要因素,厘清二者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可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陕西段为例,分析土地利用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特征。[结果](1)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陕西段土地利用强度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均增长率为4.55%,空间上由北向南呈递增趋势;(2)景观生态风险总体处于中生态风险等级,2000—2020年生态风险指数由0.19下降到0.17,呈轻微下降趋势,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平均85.5%的高生态风险区分布在北部的长城沿线风沙区和渭北黄土旱塬区;(3)土地利用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的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0.40上升到2020年的0.46,呈逐年上升趋势,由北向南呈递增趋势;当土地利用强度大于0.13时,土地利用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的关系由相互抑制的低耦合协调转变为相互促进的高耦合协调。[结论]黄河流域陕西段的土地利用强度、景观生态风险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呈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且耦合协调度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强度
景观生态风险
时空演变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陕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流域陕西段多尺度人口收缩格局演变及机制
1
作者
高玮
赵新正
李同昇
杨励雅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西北大学陕西省黄河研究院
陕西省情研究院
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3-849,共1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71226)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求是学术·育研活动”项目。
文摘
中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识别及引导人口有效收缩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重要命题。该研究使用第五、六和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0LS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从市县村3个尺度分析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陕西段人口收缩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炼多重尺度下的黄河流域陕西段人口收缩机制。结果表明:①不同尺度人口收缩呈现不同的空间异质性特征,高级尺度空间量化结果不能代表其所辖的低级尺度空间;②陕北形成了东部收缩带以及榆林一延安交界处收缩带的“T”字形收缩区域,关中收缩轴带以西安市主城区及长安区为中心向周围区县圈层式扩散;③在区县尺度上,产业结构是抑制收缩的根本动力,老龄化与人口收缩互为因果,省域集聚与公服水平是县域收缩的相关要素;④在村域尺度上,产业发展是减轻收缩的核心要素,人口结构与村域收缩显著相关,土地集约、小学教育与地理集聚与村域收缩高度相关。该研究结论为黄河流域陕西段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多尺度
人口收缩
黄河流域陕西段
格局演变
线性回归
收缩机制
Keywords
multiscale
population shrinkage
Shaanxi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pattern evolution
linear regression
shrinkage mechanism
分类号
K90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
20
2
作者
岳萌
耿广坡
王涛
杨睿
顾倩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8-246,25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7503)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1JK0771)
+1 种基金
西安科技大学博士启动金项目(2017QDJ030)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2022KRM034)。
文摘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研究植被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有助于加强区域植被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基于SPOT NDVI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等方法对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NDVI总体以0.008 6/a的速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不同地域NDVI增速为陕北(0.010 9/a)>关中(0.005 3/a),不同土地利用类型NDVI增速为草地(0.011/a)>耕地(0.008 1/a)>林地(0.007 8/a)。(2)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比为86.19%,其中显著增加的面积比例为81.90%,陕北(91.87%)>关中(66.91%),林地(97.48%)>草地(90.38%)>耕地(69.78%)。(3)偏相关分析发现90.24%的区域植被NDVI与年降水量以正相关关系为主,66.3%的区域植被NDVI与年均温呈正相关关系。(4)研究区植被NDVI变化受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二者共同作用的影响,占比分别为5.65%,73.11%,21.24%,人类活动面积占比陕北(79.88%)>关中(55.49%),草地(85.2%)>耕地(73%)>林地(59.67%)。总体上,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活动明显增强,降水相比温度对研究区植被影响更大,人类活动是研究区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这为研究区生态建设和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植被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残差分析
黄河流域陕西段
Keywords
vegetation variations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ies
residual analysis
Shaanxi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流域陕西段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策略
被引量:
2
3
作者
任枫
董文婷
刘翔宇
机构
西安绿环林业技术服务公司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
出处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4期67-71,共5页
基金
陕西省财政专项基金(SXLCZX20200818).
文摘
基于黄河流域陕西段重要生态系统现状提出其保护策略思路,以“一带”、“三屏”、“三区”的总体布局,打造黄河流域陕西段重要生态系统绿色屏障,并重点阐述其主要内容、范围、规模及主攻方向,主要任务包括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富民、生态服务、生态安全等内容,其重点工程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林草资源保护工程、重点防护林工程、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绿色廊道工程、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等,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关键词
重要生态系统
保护策略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黄河流域陕西段
Keywords
important ecosystem
protection strategy
ecological protec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of Shaanxi Section
分类号
S718.55 [农业科学—林学]
Q178.511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流域(陕西段)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
作者
李大伟
许彩莲
黄洁
李季真
唐甜
机构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陕西省黄河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
陕西省文物测绘工程技术中心
出处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6-161,174,共7页
基金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3&ZD255)。
文摘
黄河流域(陕西段)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全面掌握该区域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是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前提基础。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陕西段)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内文物在空间上分布广泛,西安市出现高密度聚集区;文物遗存丰厚,涵盖了所有类型的遗产形态,尤其古遗址数量最多;在时间上,文物古迹跨度时间长,各个时期均有遗存;文物整体分布与高程、坡度、主要水系高度相关。
关键词
黄河流域
(
陕西
段
)
文物保护单位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Keywords
Yellow River basin(Shaanxi)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influencing factor
分类号
P208 [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地利用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及其耦合协调特征
5
作者
付梦雨
邱孟龙
符绍武
李逍遥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29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71307,41901262)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24JC-YBQN-0300)
+1 种基金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024R04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4ZYYB017)。
文摘
[目的]土地利用强度是影响景观生态风险的重要因素,厘清二者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可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河流域陕西段为例,分析土地利用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特征。[结果](1)2000—2020年黄河流域陕西段土地利用强度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均增长率为4.55%,空间上由北向南呈递增趋势;(2)景观生态风险总体处于中生态风险等级,2000—2020年生态风险指数由0.19下降到0.17,呈轻微下降趋势,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平均85.5%的高生态风险区分布在北部的长城沿线风沙区和渭北黄土旱塬区;(3)土地利用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的耦合协调度由2000年的0.40上升到2020年的0.46,呈逐年上升趋势,由北向南呈递增趋势;当土地利用强度大于0.13时,土地利用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的关系由相互抑制的低耦合协调转变为相互促进的高耦合协调。[结论]黄河流域陕西段的土地利用强度、景观生态风险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呈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且耦合协调度随着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关键词
土地利用强度
景观生态风险
时空演变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陕西段
Keywords
land use intensity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Shaanxi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分类号
F301.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河流域陕西段多尺度人口收缩格局演变及机制
高玮
赵新正
李同昇
杨励雅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0-2019年黄河流域陕西段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岳萌
耿广坡
王涛
杨睿
顾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河流域陕西段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策略
任枫
董文婷
刘翔宇
《林业调查规划》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黄河流域(陕西段)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李大伟
许彩莲
黄洁
李季真
唐甜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土地利用强度与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及其耦合协调特征
付梦雨
邱孟龙
符绍武
李逍遥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