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退化风险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优先序划定——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例
1
作者 刘金花 郑永兴 +1 位作者 李威 杨勇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7-1600,共14页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精准识别生态修复区域以及合理划定修复的优先序,是科学有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前提,因此,本文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研究区,通过“生态韧性-人类干扰”定量评估生态系统退化风险,采用...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精准识别生态修复区域以及合理划定修复的优先序,是科学有序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前提,因此,本文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研究区,通过“生态韧性-人类干扰”定量评估生态系统退化风险,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通性评价和电路理论模型等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源地、廊道、夹点、障碍点等生态要素作为生态修复区域,叠加退化风险等级对修复区域进行优先序划定,并提出相应修复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生态退化风险较高,高退化风险区以各城市为中心呈带状辐射分布,快速城镇化以及交通网络的发展对生态退化的影响不容忽视;识别生态修复区域,包括27个生态源地、71条生态廊道、71处生态夹点和51处生态障碍点;叠加生态退化风险,将生态修复区域划分为优先修复、一般修复以及生态保育三类,并结合不同生态要素特征以及优先序提出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韧性 人类干扰 生态安全格局 优先序 黄河流域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格局与多情景模拟研究
2
作者 董光龙 尹海洋 +4 位作者 姚荣岩 原晨朝 曲成闯 田原 贾敏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2期183-195,共13页
[目的/意义]中国正面临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等多重压力,建设用地扩张、耕地数量减少、生态空间萎缩等问题凸显,土地利用冲突现象频发。为精准识别土地利用冲突并预测多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发展趋势,亟需开展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格... [目的/意义]中国正面临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等多重压力,建设用地扩张、耕地数量减少、生态空间萎缩等问题凸显,土地利用冲突现象频发。为精准识别土地利用冲突并预测多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发展趋势,亟需开展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格局与多情景模拟研究。[方法]以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思想为基础,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定量识别2000—2020年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利用冲突,并借助CA-Markov模型预测2030年不同情景下潜在土地利用冲突格局。[结果和讨论] 2000—2020年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利用冲突水平呈现减缓态势,中冲突为主导类型,高冲突占比由2000年19.34%减少到2020年的8.61%。高冲突主要集聚在建设用地与其他地类过渡地带、鲁中山地丘陵区地类交错带和黄河沿岸。自然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水平呈恶化趋势,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形势有所缓解,其中生态保护情景下高冲突占比最少,为5.44%。[结论]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侵占耕地和生态用地仍是当前土地利用冲突的主要原因。基于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更好地平衡耕地保护、生态安全和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缓解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利用冲突的一种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耕地保护 景观格局指数 情景模拟 CA-Markov 黄河流域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多尺度研究——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金花 丛中笑 王治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19-2530,共12页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例,基于2000、2005、2010、201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三生空间转型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态贡献率的方法,对黄河流域山东段15年间三生空间转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引起的多尺度生态环境效应进...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为例,基于2000、2005、2010、2015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三生空间转型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生态贡献率的方法,对黄河流域山东段15年间三生空间转型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引起的多尺度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黄河流域山东段主要转型表现为生态、农业生产用地面积下降,分别下降296879.56,165978.6hm^(2),工业生产、生活用地面积上升,分别上升139285.99,323572.17hm^(2);生态环境效应变化明显区域集中于滨州市、东营市沿海区域与济宁市南四湖区域,其中其他生态用地、草地生态用地、水域生态用地、农业生产用地、工业生产用地之间的转换较为频繁,共占总变化面积的11.99%;济南市、泰安市、济宁市生态贡献率变化最为明显,在3个阶段中,济南市3个阶段分别为0.0085,-0.0971,-0.0082,泰安市分别为0.0379、-0.0967、-0.0109,济宁市分别为0.0466、-0.0845、-0.0158;草地生态用地向农业生产用地转换是带来负效应的主要原因,三期负效应生态贡献率占比为55.09%、22.87%、15.31%,水域生态用地的流入是带来正效应的主要因素,三个阶段的生态贡献率分别为79.56%、60.31%、3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生态贡献率 生态环境效应 多尺度 黄河流域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错配时空格局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倪剑波 郭鑫 +2 位作者 高瑞 林伟鹏 刘兆德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9个设区市所辖7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2020年山东省供地信息库中的工业用地供应数据,以及同期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供应与工业利润总额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空间错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9个设区市所辖7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2020年山东省供地信息库中的工业用地供应数据,以及同期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供应与工业利润总额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空间错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错配时空格局,并从科学配置、存量挖潜、提质增效和层级协同4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研究对于实现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聚集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山东段 工业用地 空间错配 土地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村镇聚落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8
5
作者 任震 刘雨桐 韩广辉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黄河流域(山东段)村镇聚落孕育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景观,建立识别指标体系对其文化景观基因进行挖掘整理,对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赓续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景观基因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文件的剖... 黄河流域(山东段)村镇聚落孕育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景观,建立识别指标体系对其文化景观基因进行挖掘整理,对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赓续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景观基因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文件的剖析,在历史景观视角下对黄河流域(山东段)的村镇聚落开展深入的文化景观田野调查、典籍研究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构建逻辑,通过“识别对象—识别因子—识别指标”解析出13项识别因子、40项识别指标,为黄河流域村镇聚落文化景观识别全覆盖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聚落 文化景观 景观基因 识别指标体系 黄河流域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环境与农业耦合协调和高质量发展提升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佘丽敏 袁程程 李晓建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山东段)23个区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并根据评价结果,从规划体系完善、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机制体制建设3个方面提出黄河流域(山东段)... 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山东段)23个区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并根据评价结果,从规划体系完善、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机制体制建设3个方面提出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 生态规划 农业规划 黄河流域(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典型县域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袁文华 范文君 +1 位作者 李建春 刘黎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2-633,共12页
通过探索黄河流域山东段县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以便从县域尺度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解析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格局与演变特征,结合... 通过探索黄河流域山东段县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以便从县域尺度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解析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格局与演变特征,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测,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社会、经济与自然影响因素在空间维度上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流域山东段平均生境质量指数为0.448,空间上表现出中段、上段低和下段高的分布格局,生境质量整体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趋势,中段生境质量下降趋势最为显著;(2)生境质量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性特征,会受到邻近区域的影响,且总体集聚态势不断增强,高-高型集聚区面积明显大于低-低型集聚区,在流域下段范围连片分布;(3)土地开发强度是影响生境质量时空分布的首要因素,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和NDVI对生境质量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生境质量时空变化,GWR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生境质量具有空间差异性。识别这些时空差异对推动该区域生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山东段 生境质量 时空分异 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