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废弃黄河三角洲侵蚀机理的试验研究
1
作者
高涛
李广雪
史经昊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7,共7页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河口水下三角洲冲刷侵蚀机理进行研究是研究三角洲侵蚀机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这种方法一般比较少用,也许与底床对波浪响应的研究比较复杂有关。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通过分析底床对波浪作用过程的孔压响应以及地形变...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河口水下三角洲冲刷侵蚀机理进行研究是研究三角洲侵蚀机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这种方法一般比较少用,也许与底床对波浪响应的研究比较复杂有关。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通过分析底床对波浪作用过程的孔压响应以及地形变化,研究了粉土液化对海床的影响,河口水下三角洲在波浪作用下冲刷侵蚀的整个过程,沙坝的形成和变化,以及软黏土层在波浪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和变化情况。由于软黏土层本身的特性和所处的冲刷侵蚀环境,使其容易发生流变和蠕变,最终产生刺穿现象,对海洋工程造成巨大的损害。海底沙波是一种常见的海底地貌,这里重点研究了波浪和海底地形对沙波的形成和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波浪作用
孔压变化
沙波
废弃
黄河
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废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岸滩的风暴潮动力响应
被引量:
5
2
作者
许有明
王玉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32,共8页
渤海湾西南岸大口河口至马颊河口一线分布着大口河岛、高坨子、棘家堡子和汪子岛等贝壳堤(岛)。以2003年10月10—12日发生的50年一遇的温带风暴潮为动力条件,结合对历史文献、海图、卫星影像等资料的分析,利用FVCOM和SWAN数值模式,耦合...
渤海湾西南岸大口河口至马颊河口一线分布着大口河岛、高坨子、棘家堡子和汪子岛等贝壳堤(岛)。以2003年10月10—12日发生的50年一遇的温带风暴潮为动力条件,结合对历史文献、海图、卫星影像等资料的分析,利用FVCOM和SWAN数值模式,耦合模拟了黄河废弃三角洲不同时期代表性岸线形态约束下贝壳堤近岸的波浪、潮流等动力响应特征。贝壳堤的规模、形态、分布等受特殊的岸线形态、海滩物质组成以及由ENE、NE强风驱动的风暴潮动力场等所控制。由于黄骅港和滨州港超长防波堤的掩护作用,在同等风暴潮强度下,贝壳堤近岸的潮位、流速和波高均有所减小,有利于贝壳堤的加积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堤
风暴潮
FVCOM
SWAN
黄河废弃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废弃黄河三角洲侵蚀机理的试验研究
1
作者
高涛
李广雪
史经昊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422304)
文摘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河口水下三角洲冲刷侵蚀机理进行研究是研究三角洲侵蚀机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这种方法一般比较少用,也许与底床对波浪响应的研究比较复杂有关。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通过分析底床对波浪作用过程的孔压响应以及地形变化,研究了粉土液化对海床的影响,河口水下三角洲在波浪作用下冲刷侵蚀的整个过程,沙坝的形成和变化,以及软黏土层在波浪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和变化情况。由于软黏土层本身的特性和所处的冲刷侵蚀环境,使其容易发生流变和蠕变,最终产生刺穿现象,对海洋工程造成巨大的损害。海底沙波是一种常见的海底地貌,这里重点研究了波浪和海底地形对沙波的形成和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物理模拟
波浪作用
孔压变化
沙波
废弃
黄河
三角洲
分类号
P737.17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废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岸滩的风暴潮动力响应
被引量:
5
2
作者
许有明
王玉海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3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9211)
文摘
渤海湾西南岸大口河口至马颊河口一线分布着大口河岛、高坨子、棘家堡子和汪子岛等贝壳堤(岛)。以2003年10月10—12日发生的50年一遇的温带风暴潮为动力条件,结合对历史文献、海图、卫星影像等资料的分析,利用FVCOM和SWAN数值模式,耦合模拟了黄河废弃三角洲不同时期代表性岸线形态约束下贝壳堤近岸的波浪、潮流等动力响应特征。贝壳堤的规模、形态、分布等受特殊的岸线形态、海滩物质组成以及由ENE、NE强风驱动的风暴潮动力场等所控制。由于黄骅港和滨州港超长防波堤的掩护作用,在同等风暴潮强度下,贝壳堤近岸的潮位、流速和波高均有所减小,有利于贝壳堤的加积和稳定性。
关键词
贝壳堤
风暴潮
FVCOM
SWAN
黄河废弃三角洲
Keywords
chenier ridge
abandoned delta coast
storm surge
FVCOM
SWAN
分类号
P736.2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废弃黄河三角洲侵蚀机理的试验研究
高涛
李广雪
史经昊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废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岸滩的风暴潮动力响应
许有明
王玉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