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内蒙古防凌应急乌兰布和分洪区景观格局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晓娜 赵纳祺 +3 位作者 刘湘杰 张景波 郑松州 葛根巴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45-2452,共8页
【目的】探讨黄河内蒙古防凌应急乌兰布和分洪区分洪对周边景观格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缓冲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奈伦湖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景观破碎化的缓冲带格局以及土地类型和景观指数整体变化三方面进行动态... 【目的】探讨黄河内蒙古防凌应急乌兰布和分洪区分洪对周边景观格局的影响。【方法】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缓冲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奈伦湖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景观破碎化的缓冲带格局以及土地类型和景观指数整体变化三方面进行动态分析。【结果】(1)分洪后分洪区3.0 km范围内水体、草地面积有所增加,随时间推移,草地面积基本呈增加的趋势,水体、草地等逐渐取代荒漠,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距湖体0.3 km范围内,水体面积由4.14 hm^(2)扩展到341.37 hm^(2);距湖体2.7~3.0 km范围内,水体面积由0发展至11.07 hm^(2)。截止2017年,水体面积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997.83和425.88 hm^(2),城乡居民建设用地增至161.37 hm^(2),土地利用类型趋于均衡,各斑块面积相差减小。(2)沙地和其他用地面积降低,离分洪区越远,沙地面积缩减幅度变小,距湖体2.4~3.0 km时,沙地面积基本保持平衡,截止2017年,沙地面积减少718.29 hm^(2)。(3)景观水平指数上的斑块密度(PD)和香浓多样性指数(SHDI)随缓冲带增加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缓冲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距离分洪区0.3~1.2 km范围内,二者均有所增加;而距湖体1.2~3.0 km范围内,分洪虽能提高景观斑块分布均匀度,加剧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优势度,但其变化规律有所减弱。【结论】分洪会改善周边景观格局,分洪区1.2 km范围内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带 景观空间格局 景观破碎化 黄河防凌应急分洪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分洪对乌兰布和沙漠局地种子库特征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辛智鸣 董雪 +3 位作者 黄雅茹 罗凤敏 葛根巴图 郭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6-523,共8页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固定-半固定-流动沙地被黄河分洪区划分为:消落带水淹区段和未淹区段以及原生植被(对照)样带,通过萌发法对3个区段实地采样的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数量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黄河分洪区消落带内土壤种子库对地上...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固定-半固定-流动沙地被黄河分洪区划分为:消落带水淹区段和未淹区段以及原生植被(对照)样带,通过萌发法对3个区段实地采样的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数量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黄河分洪区消落带内土壤种子库对地上植被形成的保障能力和未来植物群落结构演替趋势,为黄河分洪区地表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3个区段土壤种子库储量存在显著差异,种子库密度未淹区段(733粒·m^(-2))>对照样带(609粒·m^(-2))>水淹区段(176粒·m^(-2))。(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种子库密度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水淹干扰强度、水淹时间和水淹频率的增加,表层0~5cm土壤种子库密度呈减小的趋势。(3)水淹区段土壤种子库物种分属4科10属10种,未淹区段分属5科14属14种,对照样带分属5科15属15种;其中藜科、禾本科为优势科,且3个区段土壤种子库均以一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表明种子库对地表植物群落的灌木层片的繁衍、更新和演替的贡献率很小。(4)与对照样带相比,水淹区段土壤种子库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降低,但未淹区段表现出了升高的趋势,且水淹区段和未淹区段相似性指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分洪区 水淹干扰 土壤种子库 消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