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及生态效应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米玮洁 张舜 +2 位作者 胡俊 高少波 胡菊香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选择月均流量、日均流量变幅、极端流量和脉冲延时4个水文情势指标,采用IHA-RVA(水文情势变化指标-变化范围法)分析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水文情势的时空变化特征,辨析黄河鱼类生态习性与径流组分的响应关系,探讨内蒙古河段流量过程、极端... 选择月均流量、日均流量变幅、极端流量和脉冲延时4个水文情势指标,采用IHA-RVA(水文情势变化指标-变化范围法)分析黄河干流内蒙古河段水文情势的时空变化特征,辨析黄河鱼类生态习性与径流组分的响应关系,探讨内蒙古河段流量过程、极端流量变化的生态效应。黄河干流上游河段水利工程运行后,内蒙古河段的水文情势明显改变,进而改变该河段的生态水文联系过程。黄河内蒙古河段枯水期月均流量增加(1、2月份月均流量增幅超过70%)、最小日均流量增加(石嘴山断面最小日流量增幅超过50%),保障了河道流水栖息生境,有利于鱼类越冬。该河段日均流量变幅降低,有利于粘性卵孵化。但是内蒙古河段汛期月均流量减小(7-10月份月均流量降幅接近50%),大、小洪水持续时间缩短,不利于扩展横向栖息地;最大流量出现时间在上游河段延迟超过2个月、在中下游河段提前约1个月,洪水脉冲刺激时间紊乱可能影响鱼类繁殖行为。研究可为黄河内蒙古河段鱼类栖息地保护以及上游水库生态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过程 水文情势 鱼类 生态效应 黄河内蒙古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凌封河预报指标法及其在黄河内蒙古河段的应用
2
作者 陈冬伶 霍建伟 刘吉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共5页
把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作为黄河内蒙古河段封河预报关键指标,明确累积负气温与封河流量、降温强度、河槽形态等的关系,确定现有河槽形态以及海勃湾水库运用影响下不同流量和降温强度封河所需的累积负气温,并建立了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预... 把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作为黄河内蒙古河段封河预报关键指标,明确累积负气温与封河流量、降温强度、河槽形态等的关系,确定现有河槽形态以及海勃湾水库运用影响下不同流量和降温强度封河所需的累积负气温,并建立了流凌封河累积负气温预估公式。指标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黄河内蒙古河段封河预报的预见期与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河指标 封河流量 河槽形态 累积负气温 黄河内蒙古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5-2014年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彦 侯素珍 +1 位作者 夏润亮 赵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70-77,共8页
深入剖析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沙变化特征是研究黄河治理方略、水沙资源配置及重要水利工程布局的前提和基础。为此,以1955-2014年黄河内蒙古河段3个主要水文控制站(巴彦高勒站、三湖河口站、头道拐站)长时序水沙数据为对象,采用水沙年内不... 深入剖析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沙变化特征是研究黄河治理方略、水沙资源配置及重要水利工程布局的前提和基础。为此,以1955-2014年黄河内蒙古河段3个主要水文控制站(巴彦高勒站、三湖河口站、头道拐站)长时序水沙数据为对象,采用水沙年内不均匀性、集中度及变化幅度等指标值,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小波分析法,深入探讨了内蒙古河段水沙年内分配与年际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沙序列年内变化表现为输沙量的不均匀程度和集中度比径流量的大,各站径流量集中期多在8、9月,输沙量集中期基本全在8月;水沙序列年际变化表现为水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水沙序列具有多尺度振荡的特点,存在着年际尺度和年代际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特征 年内分配 年际变化 不均匀性 集中度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小波分析 黄河内蒙古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情特征及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超群 刘红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39,共4页
以水文站实测资料为依据,开展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情特征研究,并分析近期凌情变化的特点及原因。结果表明:1近期流凌、封河时间推迟,开河提前,封河期缩短;2年最大槽蓄水增量显著增加,最大值出现时间推后;3封、开河最高水位有所上升,巴彦高... 以水文站实测资料为依据,开展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情特征研究,并分析近期凌情变化的特点及原因。结果表明:1近期流凌、封河时间推迟,开河提前,封河期缩短;2年最大槽蓄水增量显著增加,最大值出现时间推后;3封、开河最高水位有所上升,巴彦高勒、三湖河口站凌汛期最高水位上升明显;4冰坝发生次数减少。内蒙古河段近期凌汛特征发生了变化,其原因是内蒙古河段冬季气温总体偏高、气温极值事件较多且交替出现、河道平滩流量减小、涉河建筑物增加、水库防凌调度及防凌工程运用基本合理等。总体来看,内蒙古河段的防凌形势仍较为严峻,需要多措并举,以解决防凌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情特征 成因分析 黄河内蒙古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段封冻期冰晶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娟 黄樾 +2 位作者 李志军 邓宇 张邀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45,共5页
冰的细观结构决定了其物理力学性质,为掌握黄河内蒙古河段河冰晶体结构的变化特征,应用数字图像方法对黄河冰晶体图像进行分析,使用Canny算子对冰晶粒的边界进行提取,得到冰晶粒完整的边界信息,基于连通区域原理统计冰晶图像中每个冰晶... 冰的细观结构决定了其物理力学性质,为掌握黄河内蒙古河段河冰晶体结构的变化特征,应用数字图像方法对黄河冰晶体图像进行分析,使用Canny算子对冰晶粒的边界进行提取,得到冰晶粒完整的边界信息,基于连通区域原理统计冰晶图像中每个冰晶粒的尺寸,分析冰晶等效直径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冰晶粒占总晶粒的比例随着等效直径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等效直径为3~6 mm的晶粒占比最高;晶粒的垂直分布与冰胚的晶体结构密切相关,粒径随着粒状冰与柱状冰层的交替出现而不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晶 细观结构 图像处理 等效直径 黄河内蒙古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段首凌前期水气界面热通量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珂 安智伟 刘吉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57,共5页
为了给黄河凌汛期防灾减灾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利用气象、水文等观测数据和水气界面热量平衡方程,对黄河内蒙古河段冷空气活动特征、首凌前期水体失热特征进行研究,并对2011—2019年首凌前期水气界面的热量交换特征及其气候影响因... 为了给黄河凌汛期防灾减灾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利用气象、水文等观测数据和水气界面热量平衡方程,对黄河内蒙古河段冷空气活动特征、首凌前期水体失热特征进行研究,并对2011—2019年首凌前期水气界面的热量交换特征及其气候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9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冷空气过程发生频次约为65次/a,其中寒潮发生频次约为7次/a;首凌约97%发生于冷空气过程中,这些冷空气有33%属弱冷空气、37%属寒潮,首凌当日的冷空气过程从弱冷空气过程向强冷空气过程过渡;1971—2019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平均首凌日期为11月18日,2011—2019年平均首凌日期较2000年以前推迟6.6 d,首凌前期河道初始水温上升对首凌日期具有明显延迟作用;2011年以前首凌前期水气界面总感热通量与过程径流总量显著正相关,2011年以后二者关系显著减弱,同流量条件下河道水温由5℃降至0℃的水气界面感热通量异常偏大,沿岸土壤温度梯度减小、冷空气活动频繁和地表风速显著加快是首凌前期水气界面感热通量异常增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凌 感热通量 河道水温 冷空气 黄河内蒙古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WP检验的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沙过程时变点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羽 丁梦霞 +1 位作者 董明家 刘明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29,共6页
运用统计学方法确定水沙过程发生变异的原因及标志性节点,是理解河势演变制约机制与发展趋势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近年提出的MWP非参数检验法对时序数据总体分布的假定要求较宽,具有避免严重分析误差、适用性强的特点。采用这一方法对... 运用统计学方法确定水沙过程发生变异的原因及标志性节点,是理解河势演变制约机制与发展趋势的一种重要研究手段。近年提出的MWP非参数检验法对时序数据总体分布的假定要求较宽,具有避免严重分析误差、适用性强的特点。采用这一方法对黄河内蒙古河段3个水文站1973-2004年实测径流泥沙资料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获得了以含沙量、流量为指标的多级水沙时变点信息。研究表明,河流特殊水文事件会引起水沙时间序列时变点的响应,Ut曲线的波峰与波谷(KT)体现了时间序列中对水沙过程影响最大的节点即非参数检验统计突变点。一级时变点是长时段水沙过程出现趋势性变化的标志性节点,上游龙羊峡水库运用就在一级时变点中得到映射。二级时变点多为短期偶发事件引起水沙过程局部调整的标志性节点。借助MWP检验法确定河流水沙时间序列的多级时变点,可确定影响河流水沙过程长期变化趋势与局部时段调整的关键因子,追溯水文情势变化诱因,有助于认识近年黄河水沙变异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过程 MWP非参数检验法 时变点 响应 黄河内蒙古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S气温预报模型在黄河内蒙古河段应用效果检验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范旻昊 田文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2-56,共5页
黄河凌汛期中短期气温预报模型是基于GFS模式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选取包头站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GFS模式数据以及实况日均气温数据,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预报准确率和曲线分析等方法,对预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 黄河凌汛期中短期气温预报模型是基于GFS模式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选取包头站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GFS模式数据以及实况日均气温数据,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预报准确率和曲线分析等方法,对预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判,验证该模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型具备一定的预报能力,可用于黄河上游地区的防凌减灾业务工作和科研工作。1~3 d(24~72 h)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都在2℃以内,4~7 d(96~168 h)平均绝对误差在2.5℃以内;1~10 d(24~240 h)预报大部分站点均方根误差在2.5℃以内,准确率在60%以上。11月和3月1~7 d(24~168 h)各时次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月份。11月是流凌关键期,3月是开河关键期,凌汛预报要求提前一周预见期,气温预报结果是凌汛预报的基础,11月和3月的7 d(24~168 h)气温预报能力强、效果好,对防凌减灾业务工作有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S 气温预报模型 检验 凌汛期 黄河内蒙古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汛期槽蓄水增量分析与预测
9
作者 要永在 于海云 魏学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2-65,共4页
通过分析黄河内蒙古段各水文站多年流量变化规律,采用断面水量平衡法分别计算出2004—2015年各年度凌汛期黄河内蒙古河段石嘴山—巴彦高勒、巴彦高勒—三湖河口、三湖河口—头道拐区间的槽蓄水增量,分析黄河内蒙古段凌汛期槽蓄水增量的... 通过分析黄河内蒙古段各水文站多年流量变化规律,采用断面水量平衡法分别计算出2004—2015年各年度凌汛期黄河内蒙古河段石嘴山—巴彦高勒、巴彦高勒—三湖河口、三湖河口—头道拐区间的槽蓄水增量,分析黄河内蒙古段凌汛期槽蓄水增量的变化规律,区间槽蓄水增量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河段>石嘴山—巴彦高勒河段。利用时序分析模型对黄河内蒙古河段2015—2018年各年度凌汛期槽蓄水增量进行预测,槽蓄水增量预测值石嘴山—巴彦高勒区间分别为4.31亿、3.88亿、4.65亿m^3,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区间分别为7.35亿、6.55亿、7.88亿m^3;三湖河口—头道拐区间分别为8.55亿、9.26亿、10.48亿m^3。通过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说明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汛期 槽蓄水增量 时序分析 预测 黄河内蒙古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8年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沙演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娜 曹震 +2 位作者 崔豪 许琳娟 赵万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6-51,共6页
为研究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沙特征及演变规律,解析其水沙关系,采用R/S分析法、累计距平法、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CEEMDAN分解法及信息熵理论研究黄河内蒙古河段(头道拐站)1956—2018年逐年水沙演变规律及其互信息关系,讨论影响水... 为研究黄河内蒙古河段水沙特征及演变规律,解析其水沙关系,采用R/S分析法、累计距平法、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CEEMDAN分解法及信息熵理论研究黄河内蒙古河段(头道拐站)1956—2018年逐年水沙演变规律及其互信息关系,讨论影响水沙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头道拐站1956—2018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在1986年附近发生突变;头道拐站径流量和输沙量Hurst指数分别为0.609和0.658,未来有很大可能继续向减少趋势发展;径流量和输沙量序列演变具有多尺度周期,随着周期分解,径流量、输沙量的互信息值呈增大趋势;年径流量均值在变化期(1987—2018年)与基准期(1956—1986年)相比减少33.37%,输沙量在变化期较基准期减少68.91%;内蒙古河段水沙演变规律适合采用中长周期研究,水沙演变受降水、水利工程、人工取用水、水土保持工程等多因素影响,其中水利工程、人工取用水及水土保持工程对河流水沙变异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关系 CEEMDAN 互信息 黄河内蒙古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勃湾水库运用以来黄河内蒙古河段凌情变化分析
11
作者 芦璐 安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3-65,83,共4页
为分析海勃湾水库运用后内蒙古河段凌情变化情况,分别对建库(2014年)后、1990年—建库、2000年—建库等时段的凌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海勃湾水库运用后,内蒙古河段首凌日期推后,首封日期提前;巴彦高勒断面流凌、封河日期明显推... 为分析海勃湾水库运用后内蒙古河段凌情变化情况,分别对建库(2014年)后、1990年—建库、2000年—建库等时段的凌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海勃湾水库运用后,内蒙古河段首凌日期推后,首封日期提前;巴彦高勒断面流凌、封河日期明显推后,开河日期明显提前;巴彦高勒断面冰厚显著变小,三湖河口及头道拐断面冰厚略增大;凌汛期槽蓄水增量减小,最大10 d水量及桃汛洪峰流量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情预报 凌情特征分析 海勃湾水库 黄河内蒙古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河道冲淤及同流量水位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保生 王永强 +1 位作者 王彦君 周丽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4,共7页
根据1953-2010年的实测水沙和冲淤资料,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河段的河道冲淤及同流量水位和比降的变化特点,探讨了累计淤积量与同流量水位和比降的关系。发现累计淤积量与累计来沙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但1953-1960年、1961-1986年、198... 根据1953-2010年的实测水沙和冲淤资料,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河段的河道冲淤及同流量水位和比降的变化特点,探讨了累计淤积量与同流量水位和比降的关系。发现累计淤积量与累计来沙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但1953-1960年、1961-1986年、1987-2004年及2005-2010年各时段的斜率不同。单位水量淤积量与来沙系数之间关系密切,但由于没有考虑河床边界条件等的影响,只能用来粗略判别河道的冲淤情况。巴彦高勒站与三湖河口站的同流量水位之间具有较好的同步关系,且巴三段累计淤积量与三湖河口同流量水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与巴三段比降之间的关系却不明显,注意到孔兑来沙在局部河段的淤积对巴三段起到了局部侵蚀基准面作用,对巴三段具有一定的溯源淤积影响。由于头道拐断面为稳定的永久侵蚀基准面,其同流量水位变化很小,导致三湖河口的同流量水位及三头段累计淤积量与头道拐站的同流量水位无关,但三头段累计淤积量与三头段河道比降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且三头段比降与9年滑动平均来水量之间关系密切,体现了来水条件的累计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河段 河道冲淤 来沙系数 同流量水位 河道比降 侵蚀基准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河道冲淤对水沙的响应 被引量:8
13
作者 侯素珍 王平 +1 位作者 郭秀吉 楚卫斌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66,共6页
针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淤积严重、成因复杂的状况,通过沙量平衡法、考虑支流来沙,采用统计和相关分析法,分析河段淤积过程和关键影响因子。研究表明,1952年以来,内蒙古巴彦高勒到头道拐河段经历了累计淤积-相对平衡-累计淤积的过程,淤积总... 针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淤积严重、成因复杂的状况,通过沙量平衡法、考虑支流来沙,采用统计和相关分析法,分析河段淤积过程和关键影响因子。研究表明,1952年以来,内蒙古巴彦高勒到头道拐河段经历了累计淤积-相对平衡-累计淤积的过程,淤积总量14.2302亿m3,其中7-10月淤积量占全年的81.9%,三湖河口以下淤积量占83.3%。上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河段冲淤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来流的水沙组合和风沙入黄量,不淤的临界条件是来沙系数小于0.007kg·s/m6。下段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淤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孔兑来沙,维持不淤的临界条件是综合来沙系数小于0.005kg·s/m6,孔兑来沙量小于0.1亿t。从全河段看,十大孔兑来沙对河床淤积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河段 十大孔兑 冲淤量 来沙系数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河段淤积再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凤龙 秦毅 +2 位作者 张晓芳 韩海军 颜恒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1期148-150,共3页
为了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淤积特点及成因进一步分析,根据内蒙古河道近期淤积现状,阐明了内蒙古河段不同的淤积类型,并且指出了淤积的主要原因所在。十大孔兑淤堵和青铜峡水库排沙是造成内蒙古河段淤积加重的主要原因,造就了十大孔兑以上的... 为了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淤积特点及成因进一步分析,根据内蒙古河道近期淤积现状,阐明了内蒙古河段不同的淤积类型,并且指出了淤积的主要原因所在。十大孔兑淤堵和青铜峡水库排沙是造成内蒙古河段淤积加重的主要原因,造就了十大孔兑以上的溯源淤积以及十大孔兑以下的沿程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积类型 十大孔兑 水库排沙 黄河内蒙古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凌汛期地面温度精细化预报方法研究
15
作者 徐幼平 杜海龙 +2 位作者 胡邦辉 原韦华 张季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35,共6页
气温的精细化预报对防凌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REM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利用2006—2010年黄河凌汛期(11月至翌年3月)实测温度进行建模,对2009—2010年度凌汛期黄河内蒙古河段周边4个站点的每3 h地面温度进行精细化预报研究。6个精细化预... 气温的精细化预报对防凌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REM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利用2006—2010年黄河凌汛期(11月至翌年3月)实测温度进行建模,对2009—2010年度凌汛期黄河内蒙古河段周边4个站点的每3 h地面温度进行精细化预报研究。6个精细化预报方案效果比较表明:各预报方案都能改进模式预报效果,效果最好的是逐步回归方法。逐步回归方法对各站3~72 h平均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降低1.47℃,1℃准确率提高14.6%,2℃准确率提高26.1%;改进效果最明显的站点是准格尔站,改进后的72 h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25℃,1℃准确率为46.5%,2℃准确率为8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汛期 AREM模式 气温 精细化预报 黄河内蒙古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