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类型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晓丽 其勒格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8-589,共12页
为掌握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6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细菌丰度大小排序为乌拉特前旗(H3)>老牛湾(H6)&... 为掌握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6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细菌丰度大小排序为乌拉特前旗(H3)>老牛湾(H6)>临河(H2)>包头(H4)>托县(H5)>乌海(H1),微生物多样性排序为H6>H2>H5>H4>H3>H1,乌海沉积物中细菌丰度和微生物多样性都是最低的一个采样点。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中三大优势菌群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32.39%)、绿弯菌门(Chloroflexi,13.25%)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2.16%)。细菌群落丰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离子交换容量(CEC)和总磷(TP)、总氮(TN)等环境因子对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细菌群落分布影响较大,负相关系数分别为82.5%、80.1%、85.5%和85.2%;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理化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格局与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损耗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磷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立鹏 王晓丽 其勒格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4,共5页
为探明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行为,模拟研究了内蒙古段6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磷的动力学吸附和等温吸附行为,并分别运用动力学吸附模型、等温吸附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探究沉积物理化性质与磷最大吸附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为探明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行为,模拟研究了内蒙古段6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磷的动力学吸附和等温吸附行为,并分别运用动力学吸附模型、等温吸附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探究沉积物理化性质与磷最大吸附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磷的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反应;沉积物磷的等温吸附过程用Langmuir等温吸附回归方程、Friendlich等温吸附回归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属于单分子层吸附;6个采样点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依次为0.114、0.089、0.140、0.098、0.065、0.082 mg/g,沉积物磷最大吸附量依次为0.246 0、0.109 6、0.049 5、0.189 9、0.284 9、0.033 0 mg/g。研究发现,在乌拉特前旗、老牛湾采样点,沉积物对磷吸附表现为"汇";乌海、临河、包头、呼市托县沉积物表现为水体中磷的"源",有向上覆水释放磷的潜力;内蒙古段6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磷的最大吸附量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吸附 黄河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中汞含量及形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白乌云 包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2-84,共3页
为探明黄河内蒙古段水体沉积物中的汞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特征,以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水体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Tessier形态逐级提取法,分级提取水溶及可交换态、碳酸盐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难溶有机质结合态及硫化... 为探明黄河内蒙古段水体沉积物中的汞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特征,以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水体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Tessier形态逐级提取法,分级提取水溶及可交换态、碳酸盐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难溶有机质结合态及硫化物态和残渣态5种形态汞,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汞含量,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柱状沉积物中汞含量为12.1~47.1μg/kg,平均为21.4μg/kg;从整体上看,左岸沉积物中汞含量高于右岸,从上游至下游,汞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沉积物中汞以腐殖质结合态为主,残渣态次之;腐殖质结合态汞含量随深度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他形态汞含量随深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汞含量 重金属污染 黄河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沉积物中砷含量及形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白乌云 塔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0,共3页
为探明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中砷含量及形态分布特征,采集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柱状沉积物,采用 HNO4-H2 SO4-HClO4法消解沉积物样品,提取沉积物中吸附型砷(A-As)、铝型砷(Al-As)、铁型砷(Fe-As)、钙型砷(Ca-As)、包蔽型砷(... 为探明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中砷含量及形态分布特征,采集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柱状沉积物,采用 HNO4-H2 SO4-HClO4法消解沉积物样品,提取沉积物中吸附型砷(A-As)、铝型砷(Al-As)、铁型砷(Fe-As)、钙型砷(Ca-As)、包蔽型砷(O-As)5种形态砷,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砷含量。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柱状沉积物中砷含量为7.123~16.661 mg/kg,平均为9.292 mg/kg;从整体上看,左岸沉积物砷含量高于右岸,随深度增加砷含量呈下降趋势,从上游至下游砷含量在黑柳子段出现高值;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中砷以Ca-As为主,O-As次之;随着深度的增加,总体上,Ca-As含量略有升高,A-As和O-As含量有所下降,Al-As和Fe-As含量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含量 重金属污染 沉积物 黄河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中硅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田初晨 杨宏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2-436,共5页
应用连续浸提技术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中硅的赋存形态及沿程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残渣态硅(Residual-Si)含量最高,占5种硅形态总量(∑Si)的91.78%(质量分数,下同)~98.08%,但Residual-Si对上覆水影响不大,其余4种硅形态... 应用连续浸提技术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中硅的赋存形态及沿程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残渣态硅(Residual-Si)含量最高,占5种硅形态总量(∑Si)的91.78%(质量分数,下同)~98.08%,但Residual-Si对上覆水影响不大,其余4种硅形态均为生物有效硅(Valid-Si),Valid-Si仅占∑Si的1.92%~8.22%,但对黄河水体硅循环具有重要影响。人工筑坝会导致水体总颗粒物(TMP)浓度减少,使大坝下游沉积物中可交换态硅(IEF-Si)、碳酸盐结合态硅(CF-Si)和上覆水溶解硅(DSi)含量明显降低;旅游景点和电厂产生的人为污染会通过大气沉降和地表径流等进入到水体,使水体营养程度进一步升高,浮游植物在沉积物中汇集,导致下游沉积物IEF-Si、CF-Si含量升高,增加沉积物中硅的释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 沉积物 硅形态 分布特征 大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清水河段)表层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的存在形式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宏伟 焦小宝 郭博书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9-310,共2页
关键词 黄河 清水河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存在形式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度法对不同水期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磷积累程度和交换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晨辉 刘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86-1592,共7页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外源磷输入逐步得到控制后,作为内源磷主要来源的表层沉积物对黄河水体水质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掌握表层沉积物中磷的积累程度以及沉积物-水界面磷的交换能力,对区域内水环境的治理和磷负荷的调控具...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外源磷输入逐步得到控制后,作为内源磷主要来源的表层沉积物对黄河水体水质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掌握表层沉积物中磷的积累程度以及沉积物-水界面磷的交换能力,对区域内水环境的治理和磷负荷的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黄河甘宁蒙段作为研究区域,分别采集丰水期(2011.07)、枯水期(2014.05)和平水期(2014.10)表层沉积物样品,使用标准测试程序(SMT)和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磷赋存形态,并在实验条件下模拟表层沉积物对磷的等温吸附及吸附动力学过程。研究发现:(1)相比于国内主要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特征,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磷(OP)和铁/铝结合态磷(NaOH-P)含量相对较低,钙结合态磷(HCl-P)含量较高;各形态磷含量的平均值均在丰水期最高,表明丰水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积累程度最高,黄河甘宁蒙段水环境受到沿程农业发展的冲击较大。因此,合理使用含磷化肥和优化灌渠退水水质是未来降低黄河水体磷污染风险的发展方向。(2)基于低磷浓度下等温吸附中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_0)与判断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磷浓度阈值的比较发现,研究区域所有水期大多数采样点表层沉积物发挥着"磷源"的作用,存在向上覆水释放磷的趋势,且枯水期中多数采样点的EPC_0值较高,"磷源"作用更加明显;基于L模型和F模型对高磷浓度下等温吸附的拟合参数,显示丰水期表层沉积物对磷的持留能力最强,枯水期次之,平水期最小,所有采样点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均易发生;基于吸附动力学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所选择的各采样点磷吸附量在反应开始的12 h内迅速增大, 12~48 h内吸附量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基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吸附动力学过程的拟合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对磷吸附过程的反应速率受化学吸附控制为主;从同一水期不同采样点吸附过程中的限速步骤不同及不同水期邻近采样点吸附过程中限速步骤均为微孔扩散的结果发现,表层沉积物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差异对磷吸附速率的影响大于不同水期条件下上覆水流速和流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甘宁蒙 表层沉积物 积累程度 交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磷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晓杰 舒航 +1 位作者 刘云江 郭晨辉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60,共10页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黄河水体磷污染的影响,采集黄河上游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进行室内试验,模拟环境因子变化对表层沉积物中磷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是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黄河水体磷污染的影响,采集黄河上游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进行室内试验,模拟环境因子变化对表层沉积物中磷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是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并促进磷的解吸过程;吸附量随振荡频率的升高而增大,且存在能显著提高表层沉积物磷吸附量的振荡频率阈值;上覆水体积一定时,随沉积物质量的增加,磷吸附量减小;去除有机质后,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增大;有机质含量较高时可明显促进磷的吸附过程,有机物含量较低时促进磷的解吸过程;上覆水KCl浓度小于0.02 mol/L时,KCl浓度越高,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量越大;上覆水KCl浓度大于0.02 mol/L时,KCl浓度越高,表层沉积物对磷的解吸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吸附 解吸 环境因子 黄河甘宁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甘宁蒙段表层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风险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郭晨辉 刘利军 +6 位作者 孙晓杰 李磊 刘剑东 韩强 段松青 杨帆 李慧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6-491,共6页
预测表层沉积物中磷释放风险对水环境的治理和磷负荷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的两种计算方法,评估了黄河甘宁蒙段不同水期表层沉积物中的磷释放风险。结果表明:通过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得到的ERI表... 预测表层沉积物中磷释放风险对水环境的治理和磷负荷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磷释放风险指数(ERI)的两种计算方法,评估了黄河甘宁蒙段不同水期表层沉积物中的磷释放风险。结果表明:通过磷吸附指数(PSI)和磷吸附饱和度(DPS)得到的ERI表明,研究区域除S5、K3、K11和K12具有中度磷释放风险外,其余各采样点均为高度磷释放风险;通过最大吸附量和沉积物磷饱和度(SPS)得到的ERI表明,研究区域除S5、S11、S12、K3和K11具有中度磷释放风险外,其余各采样点均为高度磷释放风险。建立一个统一的磷释放风险评估方法是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黄河甘宁蒙段要密切关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特别是上覆水pH下降后,表层沉积物中酸提取态磷的大量溶解所导致的高度磷释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甘宁蒙 表层沉积物 释放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平 徐建 +1 位作者 郭炜锋 戴树桂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1,共4页
2004年11月对黄河兰州段11个采样点的水样、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作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河段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总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水中,2920~6680ng/L;表层沉积物中,960~2... 2004年11月对黄河兰州段11个采样点的水样、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作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河段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总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水中,2920~6680ng/L;表层沉积物中,960~2940ng/g(干重);悬浮物中,4145~29090ng/g(干重);其中含量较高的是茬和芘,且分子量较小的PAHs所占的比例较大。来源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PAHs的来源是燃烧源和石油源混合的结果。为混合输入型。用生物学阈值对表层沉积物质量进行评价,黄河兰州段表层沉积物的PAHs污染不算严重,偶尔会产生负面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悬浮物 表层沉积物 黄河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