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SAR技术的黄河内蒙古段河岸形变监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毛宇鑫 冀鸿兰 +2 位作者 杨震 张江浩 刘斌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95,共9页
河岸崩塌不仅影响河势稳定,而且危及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河岸形变监测,探究形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河岸崩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2018年4月至2024年4月的153幅Sentinel-1A影像,利用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 河岸崩塌不仅影响河势稳定,而且危及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行河岸形变监测,探究形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河岸崩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取2018年4月至2024年4月的153幅Sentinel-1A影像,利用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获取黄河内蒙古段什四份子和温布壕两个典型弯道地区的河岸形变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实测的土体温湿度、降水、地下水位和河道水位数据,分析自然因素对河岸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SBAS-InSAR监测结果与水准实测数据拟合效果良好,均方根误差为1.11 mm,决定系数R^(2)为0.754,该方法在季冻区河岸形变监测中具有较高的精度。什四份子地区年平均形变速率范围为-20.0~24.8 mm/a,形变区域主要位于沿岸耕地和堤防。温布壕地区年平均形变速率范围为-18.7~19.5 mm/a,抬升区域呈散点式分布,沉降区域集中在东侧河岸,表现出整体轻微抬升和局部沉降的特点。地下水位、河道水位以及土体温度和湿度均与河岸形变表现出显著相关性,是影响河岸形变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SBAS-InSAR技术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有效监测河岸形变,为季冻区河岸灾害防治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形变监测 黄河内蒙古段 Sentinel-1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甲烷通量变化特征及甲烷功能菌群落对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霞 王晓丽 +2 位作者 乌音嘎 阿如汗 虹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105-7118,共14页
内陆水体被认为是甲烷(CH_(4))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占全球CH_(4)排放总量的25%。为研究黄河内蒙古段水⁃气界面CH_(4)通量变化特征及甲烷功能菌群落对甲烷排放的影响,于2023年3月—11月采集样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了黄河内蒙古段... 内陆水体被认为是甲烷(CH_(4))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占全球CH_(4)排放总量的25%。为研究黄河内蒙古段水⁃气界面CH_(4)通量变化特征及甲烷功能菌群落对甲烷排放的影响,于2023年3月—11月采集样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了黄河内蒙古段水⁃气界面CH_(4)气体通量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甲烷功能菌群落与甲烷排放通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黄河内蒙古段在研究期间总体表现为大气CH_(4)的排放源,春季、夏季、秋季CH_(4)排放通量分别为(5.92±4.54)mg m^(-2)d^(-1)、(13.42±18.83)mg m^(-2)d^(-1)和(1.40±3.81)mg m^(-2)d^(-1),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且不同采样点排放通量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CH_(4)气体通量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与溶解氧(DO)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溶解有机碳(DOC)和铵态氮(NH_(4)^(+)⁃N)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5)。研究区产甲烷菌优势菌群为Methanosarcina(甲烷八叠球菌属)和Methanobacterium(甲烷杆菌属),甲烷氧化菌优势菌群为Methylocystis(甲基孢囊菌属)和Methylobacter(甲基杆菌属);不同样本中甲烷功能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对产甲烷菌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总碳(TC)(r=0.8792),对甲烷氧化菌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NH_(4)^(+)⁃N(r=0.7190);在产甲烷菌群落中,Methanobacterium(甲烷杆菌属)和未分类菌属unclassified_k_norank_d_Archaea对CH_(4)排放影响最大,这类细菌会促进甲烷排放;在甲烷氧化菌群落中,未识别的甲烷氧化菌norank_d_Bacteria对CH_(4)氧化影响最大,这类细菌会促进甲烷氧化,从而减少水⁃气界面甲烷排放。本研究可为我国河流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以及排放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段 CH_(4)通量 影响因素 甲烷功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重金属特征及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53
3
作者 赵锁志 刘丽萍 +6 位作者 王喜宽 李世宝 朱锁 郑萍 张青 张宝 蒙奎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4-312,共9页
系统地采集黄河内蒙古段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样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研究了黄河干流内蒙古段的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的重金属沿程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除了A... 系统地采集黄河内蒙古段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样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研究了黄河干流内蒙古段的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的重金属沿程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除了As元素,悬浮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总体上高于底泥中的含量。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悬浮物和底泥属于无污染—中度污染,悬浮物总体上比底泥污染严重;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底泥和悬浮物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总体上属轻微状态;因此,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水 悬浮物 底泥 黄河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开河日期预报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冀鸿兰 张傲妲 +2 位作者 高瑞忠 张宝森 徐晶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45,88,共5页
对黄河内蒙古段的冰情特点进行分析,选用1970—1971年度至2007—2008年度共38个冬季的冰情资料,提取合适的预报因子,分别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黄河内蒙古段的开河日期进行预报。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 对黄河内蒙古段的冰情特点进行分析,选用1970—1971年度至2007—2008年度共38个冬季的冰情资料,提取合适的预报因子,分别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黄河内蒙古段的开河日期进行预报。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报样本合格率分别为86.7%和80.0%,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报精度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更适用于黄河内蒙古段开河日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凌 黄河内蒙古段 开河日期 多元线性回归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锁志 王沛东 +4 位作者 孔凡吉 王喜宽 赵军 李世宝 张青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2-1027,共6页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概念、新问题,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协调及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水文学和生态学原理,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建立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概念、新问题,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协调及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水文学和生态学原理,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建立了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将评价结果分为优、中和差3个等级。以黄河内蒙古段为例,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2006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最终得分为0.558,处于中等健康状态。提出了改善黄河内蒙古段健康状况的对策和建议,评价成果为黄河内蒙古段的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段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防凌对策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冯国华 朝伦巴根 +1 位作者 高瑞忠 闫新光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49,共3页
在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面临的严峻防凌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凌汛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凌对策:开展对十大孔兑防洪减沙综合治理;控制河势,加固堤防;修建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防凌应急分洪工程;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等。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段 凌汛 河道淤积 防凌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黄河内蒙古段冰-水分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翟涌光 张鑫 +2 位作者 冀鸿兰 牟献友 张宝森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3-773,共11页
及时获取凌汛期河冰和水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预测冰凌灾害、提高防凌信息化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是当前获取河冰和水体空间分布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但是,黄河水体有大量悬浮泥沙,这给基于遥感技术的高精度冰-水分类带来了挑战... 及时获取凌汛期河冰和水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预测冰凌灾害、提高防凌信息化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是当前获取河冰和水体空间分布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但是,黄河水体有大量悬浮泥沙,这给基于遥感技术的高精度冰-水分类带来了挑战。以黄河内蒙古段为例,基于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数据,在利用归一化积雪指数(NDSI)及河道矢量数据排除无关地物的基础上,对比了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值、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归一化积雪指数(NDSI)、改进的归一化积雪指数(MNDSI)以及归一化差异未封冻水体指数(NDUWI)在黄河内蒙古段典型河道河冰、水体分类中的表现,计算各指标总体分类精度及Kappa系数并进行阈值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利用NDSI和高清历史影像排除河道外无关地物后,NDUWI在各子段影像中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均达到90.00%及0.90以上,其河冰、水体最优区分阈值大体分布于阈值中值附近。研究结果可为凌汛期黄河冰凌监测方法的选取以及冰上爆破位置的拟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冰 遥感指数 阈值稳定性 不确定性 Landsat 8 黄河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8-2018年黄河内蒙古段河道边界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8
作者 冀鸿兰 樊宇 +3 位作者 翟涌光 罗红春 张宝森 牟献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2-249,267,共9页
[目的]获取河道边界演变特征,为黄河内蒙古段的堤岸防护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88—2018年期间7期Landsat卫星影像,利用修正的归一化水指数(MNDWI),对黄河内蒙古段7期的河道边界信息进行提取,并计算不同时期河道摆动面积... [目的]获取河道边界演变特征,为黄河内蒙古段的堤岸防护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88—2018年期间7期Landsat卫星影像,利用修正的归一化水指数(MNDWI),对黄河内蒙古段7期的河道边界信息进行提取,并计算不同时期河道摆动面积、最大摆动面积、摆动方向等指标,分析近30 a河道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黄河内蒙古段在上游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三湖河口—包头弯道区域曲率较大的河段摆动较严重,整体呈现向右岸迁移的趋势。河道摆动的时空差异受河床物质组成、水动力条件、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人类活动因素的综合影响。[结论]黄河内蒙古段的堤岸防护建设重点应集中在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全段以及三湖河口—包头弯道曲率较大的河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摆动 堤岸防护 弯道 黄河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六六六和多氯联苯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9
作者 裴国霞 张岩 +2 位作者 马太玲 田春元 任智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4期25-27,33,共4页
为了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黄河内蒙段的分布状况,采用固相萃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该段水体样品中的六六六(HCH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HCHs和PCBs在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均有检出,HCHs残留水平在63.14~188.65ng/L之间... 为了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黄河内蒙段的分布状况,采用固相萃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该段水体样品中的六六六(HCH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HCHs和PCBs在黄河内蒙古段水体中均有检出,HCHs残留水平在63.14~188.65ng/L之间,平均值为146.94ng/L;PCBs的残留水平在0.64~2.25ng/L之间,平均值为1.51ng/L。对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解析,HCHs污染的最大贡献源是河套灌区的农业退水,PCBs的主要来源是历史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六六 多氯联苯 源解析 黄河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冰情预报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5
10
作者 卞雪军 冀鸿兰 +1 位作者 姜新华 高瑞忠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65,81,共5页
为了预报黄河内蒙古段的流凌和封开河日期,以多元线性回归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设计开发了黄河内蒙古段冰情预报系统预报内蒙古段各个站点的流凌和封开河日期。选用黄河内蒙古段水文、气象和冰情信息建立数据库,应用ADO OLEDB... 为了预报黄河内蒙古段的流凌和封开河日期,以多元线性回归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设计开发了黄河内蒙古段冰情预报系统预报内蒙古段各个站点的流凌和封开河日期。选用黄河内蒙古段水文、气象和冰情信息建立数据库,应用ADO OLEDB技术调用数据库,建立符合相关性要求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而实现预报识别检验。使用2003—2004年度至2007—2008年度5年的资料进行预报检验,并与实际开河日期对比分析,预报结果合格率为80%和67.7%,分别达到甲等和丙等预报精度,表明系统可以应用于黄河内蒙古段的冰情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情预报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 多元线性回归 黄河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头道拐断面沉积物中六六六(HCHs)和多氯联苯(PCBs)的残留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岩 裴国霞 +1 位作者 邰生霞 郝中保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28,共3页
采用索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黄河内蒙古段头道拐断面沉积物中的六六六(HCH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HCHs和∑PCBs在黄河内蒙古段头道拐断面沉积物中均有检出,α?HCH和β?HCH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70ng/g和6.24ng/g,... 采用索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法对黄河内蒙古段头道拐断面沉积物中的六六六(HCH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HCHs和∑PCBs在黄河内蒙古段头道拐断面沉积物中均有检出,α?HCH和β?HCH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70ng/g和6.24ng/g,处于中等污染水平;除八氯联苯外,PCBs的各异构体在该断面沉积物中均有检出,且检出率均在65%以上,∑PCBs平均浓度为1.46ng/g,处于较低污染水平;HCHs和PCBs的残留水平随时间均没有明显的变化。对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中HCHs和PCBs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解析,HCHs污染的最大贡献源是河套灌区的农业退水,PCBs的主要来源是历史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段 头道拐断面 HCHS 多氯联苯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冰情变化特性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瑞忠 冯国华 +1 位作者 朝伦巴根 李凤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4,58,共3页
运用数理统计理论的相关分析方法,对黄河内蒙古段冰情时间序列自身以及对它有一定影响的水文气象序列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冰情时间序列在长期变化中都存在一定的自相关性;冰情与水文气象要素存在一定的互相关性,... 运用数理统计理论的相关分析方法,对黄河内蒙古段冰情时间序列自身以及对它有一定影响的水文气象序列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冰情时间序列在长期变化中都存在一定的自相关性;冰情与水文气象要素存在一定的互相关性,影响冰情的主要因素有流量、温度和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分析 冰情 黄河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冰情信息变化特性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瑞忠 李凤玲 +2 位作者 李和平 朝伦巴根 冯国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35,共4页
黄河内蒙古段是黄河产生冰凌灾害的主要河段之一,几乎每年都产生凌汛,了解黄河内蒙古段冰情信息变化规律,对于黄河内蒙古段的冰凌研究和冰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尝试采用小波理论对黄河内蒙古段冰情信息时间序列进行分析,... 黄河内蒙古段是黄河产生冰凌灾害的主要河段之一,几乎每年都产生凌汛,了解黄河内蒙古段冰情信息变化规律,对于黄河内蒙古段的冰凌研究和冰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尝试采用小波理论对黄河内蒙古段冰情信息时间序列进行分析,以小波变换系数和小波方差图对其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揭示其系统变化特性,为黄河内蒙古段的冰凌研究和冰情预报奠定基础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段 冰情信息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水质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俊 吕忠义 +4 位作者 安晓萍 刘宇霞 杜昭宏 包敏志 安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3-74,共2页
为了研究黄河内蒙古段水质变化情况,于2004-2007年分别对黄河内蒙古段4个断面的水质指标进行了4次监测。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黄河水质参数概括为3个主要成分,并分析各主要成分的含量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河... 为了研究黄河内蒙古段水质变化情况,于2004-2007年分别对黄河内蒙古段4个断面的水质指标进行了4次监测。采用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黄河水质参数概括为3个主要成分,并分析各主要成分的含量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水质下游较上游好;平水期较丰水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 黄河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磷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立鹏 王晓丽 其勒格尔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4,共5页
为探明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行为,模拟研究了内蒙古段6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磷的动力学吸附和等温吸附行为,并分别运用动力学吸附模型、等温吸附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探究沉积物理化性质与磷最大吸附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为探明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行为,模拟研究了内蒙古段6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磷的动力学吸附和等温吸附行为,并分别运用动力学吸附模型、等温吸附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探究沉积物理化性质与磷最大吸附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磷的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反应;沉积物磷的等温吸附过程用Langmuir等温吸附回归方程、Friendlich等温吸附回归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属于单分子层吸附;6个采样点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依次为0.114、0.089、0.140、0.098、0.065、0.082 mg/g,沉积物磷最大吸附量依次为0.246 0、0.109 6、0.049 5、0.189 9、0.284 9、0.033 0 mg/g。研究发现,在乌拉特前旗、老牛湾采样点,沉积物对磷吸附表现为"汇";乌海、临河、包头、呼市托县沉积物表现为水体中磷的"源",有向上覆水释放磷的潜力;内蒙古段6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磷的最大吸附量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吸附 黄河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黄河内蒙古段冰下河床三维可视化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祚 李畅游 +1 位作者 冀鸿兰 李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4,共5页
为了揭示冰封期黄河河床的演变过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段冰下河床三维可视化分析方法。根据野外测量结果进行了河道地形剖析,绘制了河床地形等值线图、矢量地形图及弯道典型断面;在可视化过程中,绘制了冰封期... 为了揭示冰封期黄河河床的演变过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段冰下河床三维可视化分析方法。根据野外测量结果进行了河道地形剖析,绘制了河床地形等值线图、矢量地形图及弯道典型断面;在可视化过程中,绘制了冰封期和畅流期河床的三维表面图及地貌晕渲图,并对冰封期和畅流期河床冲淤变迁做了定量计算,对冰盖流和明渠流两种条件下的河床空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运用GIS技术可以实现河床表面的三维建模和不同时期河床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及时反映出河道变迁过程,准确计算河床冲淤量,阐释冰封期泥沙与水流运动相互作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下河床 河床三维可视化 冰封期 河床冲淤变迁 地理信息系统 黄河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黎明 王逸飞 +3 位作者 瞿晓磊 李褆来 丁磊 徐祎凡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4-911,共8页
以内蒙古黄河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黄河内蒙古段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套灌区农业退水对下游河段水质的影响,根据农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考虑实际农作物需水过程,拟定了不同的引退水调度方案.选取了河套灌区农业退水... 以内蒙古黄河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黄河内蒙古段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套灌区农业退水对下游河段水质的影响,根据农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考虑实际农作物需水过程,拟定了不同的引退水调度方案.选取了河套灌区农业退水对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水质影响较大的污染物氯化物为指标,对比分析了不同调度方案下氯化物浓度的变化情况.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在充分考虑农作物需水过程的基础上,按需引水,从源头上控制退水量;同时充分发挥乌梁素海的调蓄作用,使乌毛计闸以~30 m^(3)·s^(-1)的流量下泄,从而有效削弱灌区农业退水的影响,降低下游氯化物浓度的峰值和平均值.模型现已嵌入至黄河内蒙古段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系统中,可为现有的黄河内蒙古段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内蒙古段 农业退水 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水量水质联合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中汞含量及形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乌云 包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2-84,共3页
为探明黄河内蒙古段水体沉积物中的汞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特征,以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水体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Tessier形态逐级提取法,分级提取水溶及可交换态、碳酸盐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难溶有机质结合态及硫化... 为探明黄河内蒙古段水体沉积物中的汞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特征,以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水体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Tessier形态逐级提取法,分级提取水溶及可交换态、碳酸盐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腐殖质结合态、难溶有机质结合态及硫化物态和残渣态5种形态汞,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汞含量,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柱状沉积物中汞含量为12.1~47.1μg/kg,平均为21.4μg/kg;从整体上看,左岸沉积物中汞含量高于右岸,从上游至下游,汞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沉积物中汞以腐殖质结合态为主,残渣态次之;腐殖质结合态汞含量随深度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他形态汞含量随深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汞含量 重金属污染 黄河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水面蒸发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磊 刘廷玺 +2 位作者 张海霞 李成东 童新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40,共3页
采用气象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河道形心点处E601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并计算了近55 a黄河内蒙古段水面蒸发量。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年、季水面蒸发量均呈减小的趋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3.27亿m3,其中春... 采用气象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段河道形心点处E601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并计算了近55 a黄河内蒙古段水面蒸发量。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年、季水面蒸发量均呈减小的趋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3.27亿m3,其中春、夏两季的蒸发量在全年蒸发量中占主导地位;水面蒸发量的变化趋势是由气象因子综合作用所致,并不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量 气象因子 黄河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沉积物中砷含量及形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乌云 塔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0,共3页
为探明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中砷含量及形态分布特征,采集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柱状沉积物,采用 HNO4-H2 SO4-HClO4法消解沉积物样品,提取沉积物中吸附型砷(A-As)、铝型砷(Al-As)、铁型砷(Fe-As)、钙型砷(Ca-As)、包蔽型砷(... 为探明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中砷含量及形态分布特征,采集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柱状沉积物,采用 HNO4-H2 SO4-HClO4法消解沉积物样品,提取沉积物中吸附型砷(A-As)、铝型砷(Al-As)、铁型砷(Fe-As)、钙型砷(Ca-As)、包蔽型砷(O-As)5种形态砷,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砷含量。结果表明:黄河内蒙古段干流柱状沉积物中砷含量为7.123~16.661 mg/kg,平均为9.292 mg/kg;从整体上看,左岸沉积物砷含量高于右岸,随深度增加砷含量呈下降趋势,从上游至下游砷含量在黑柳子段出现高值;黄河内蒙古段沉积物中砷以Ca-As为主,O-As次之;随着深度的增加,总体上,Ca-As含量略有升高,A-As和O-As含量有所下降,Al-As和Fe-As含量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含量 重金属污染 沉积物 黄河内蒙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