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兰州段悬浮颗粒物对菲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汪磊 吴颖虹 +1 位作者 孙红文 戴树桂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用黄河兰州段水体天然颗粒、人工贫有机质颗粒、伊利石、高岭土、针铁矿作为模拟悬浮颗粒物,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菲在不同成分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黄河中上游水体悬浮颗粒物的各种成分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吸附的能力与机理。研究... 用黄河兰州段水体天然颗粒、人工贫有机质颗粒、伊利石、高岭土、针铁矿作为模拟悬浮颗粒物,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菲在不同成分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黄河中上游水体悬浮颗粒物的各种成分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吸附的能力与机理。研究认为,菲在天然颗粒物及粘土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等温线为“S”形,能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粒径相同的不同类型颗粒物对菲的吸附能力大小依次为:粘土矿物>人工贫有机质颗粒>针铁矿>天然颗粒物。对于低有机质含量的兰州黄河颗粒物而言,NOM对菲吸附的贡献较低;溶剂化作用可被用来解释菲在天然颗粒及粘土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兰州段 天然颗粒物 粘土矿物 针铁矿 天然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王平 徐建 +1 位作者 郭炜锋 戴树桂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1,共4页
2004年11月对黄河兰州段11个采样点的水样、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作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河段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总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水中,2920~6680ng/L;表层沉积物中,960~2... 2004年11月对黄河兰州段11个采样点的水样、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作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河段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总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水中,2920~6680ng/L;表层沉积物中,960~2940ng/g(干重);悬浮物中,4145~29090ng/g(干重);其中含量较高的是茬和芘,且分子量较小的PAHs所占的比例较大。来源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PAHs的来源是燃烧源和石油源混合的结果。为混合输入型。用生物学阈值对表层沉积物质量进行评价,黄河兰州段表层沉积物的PAHs污染不算严重,偶尔会产生负面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悬浮物 表层沉积物 黄河兰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评价法的黄河兰州段突发水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靳春玲 王运鑫 贡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3-368,共6页
为实现对流域突发水污染的分级管理,增加对水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根据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特点及风险形成机理,构建了以风险源危害性、控制机制有效性和风险受体易损性为准则层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流域突发水... 为实现对流域突发水污染的分级管理,增加对水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根据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特点及风险形成机理,构建了以风险源危害性、控制机制有效性和风险受体易损性为准则层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流域突发水污染进行风险评价。以黄河兰州段为例对此模型进行应用,结果表明:兰州黄河流域内西固区、七里河区所处风险等级为Ⅱ级,属中度风险区;城关区风险等级为Ⅲ级,属低风险区;上游西固区工矿企业和城关区人口、水源地是研究段风险管理应着重关注的风险源和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突发水污染 风险评价 模糊层次评价法 黄河兰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和谐论的黄河兰州段河道采砂影响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贡力 王婧 +2 位作者 靳春玲 陆丽丽 魏晓悦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39,共6页
针对黄河兰州段河道采砂带来的安全问题,从河势稳定、防洪安全、水环境安全三方面建立河道采砂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G2法和CRITIC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基于和谐论建立评价模型对2013—2018年黄河兰州段河道采砂... 针对黄河兰州段河道采砂带来的安全问题,从河势稳定、防洪安全、水环境安全三方面建立河道采砂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G2法和CRITIC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基于和谐论建立评价模型对2013—2018年黄河兰州段河道采砂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河道采砂对河道安全及水环境安全带来不利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对黄河兰州段河砂开采进行控制和预防,以避免对河道安全及水环境安全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采砂 和谐论 组合赋权 黄河兰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及污染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军 周冬梅 岑国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886-7888,共3页
通过分析1998~2002年黄河兰州段扶河桥、新城桥、包兰桥、什川桥4个监测站取得的pH值、COD、DO、挥发酚、六价铬、总磷6项水质指标时间序列,初步确定了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及水环境变化趋势,显示出这6项指标在波动中有上升趋势。
关键词 水质现状 调查研究 黄河兰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监测黄河兰州段典型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5
6
作者 徐建 钟霞 +3 位作者 王平 汪磊 董军兴 戴树桂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1-485,共5页
利用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SPMD)和固相萃取技术(SPE)对黄河兰州段八盘峡、包兰桥等六个监测断面的几种典型多环芳烃(PAHs)和壬基酚类(NPs)物质进行了采集测定。结果显示所选取的几种目标污染物在各监测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几种P... 利用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SPMD)和固相萃取技术(SPE)对黄河兰州段八盘峡、包兰桥等六个监测断面的几种典型多环芳烃(PAHs)和壬基酚类(NPs)物质进行了采集测定。结果显示所选取的几种目标污染物在各监测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几种PAHs在监测点水样中SPE测定的浓度为0.04~21.57g·L-1,而在SPMD中的浓度为842~99139g·L-1,富集倍数达到了103~105;NPs在监测点水样中SPE测定的浓度为0.04~2.10g·L-1,在SPMD中的浓度为80-81394g·L-1,富集倍数达到了103~104。利用SPMD数学模型,根据污染物在SPMD类酯中浓度推算出的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平均浓度值,和利用SPE测得的水样中污染物的实际浓度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该实验研究为发展SPMD技术作为黄河中有机污染物的常规监测手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透膜被动采样 黄河兰州段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粪大肠菌群污染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利荣 刘发民 张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3-67,共5页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利用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2001~2005年黄河兰州段的五个监测断面:扶河桥(入境)、湟水桥、新城桥、包兰桥、什川桥(出境)的粪大肠菌群的污染状况。分析表明,黄河兰州段粪大...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利用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2001~2005年黄河兰州段的五个监测断面:扶河桥(入境)、湟水桥、新城桥、包兰桥、什川桥(出境)的粪大肠菌群的污染状况。分析表明,黄河兰州段粪大肠菌群污染严重,以包兰桥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范围为79.4%~95.9%;利用聚类分析法可以将五个监测断面分为三类。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粪大肠菌群项目标准限值判断,进入兰州时为Ⅲ类,出境时超过了Ⅴ类限值,表明兰州市是黄河兰州段粪大肠菌群的重要污染源;粪大肠菌群与化学需氧量、总磷、挥发酚、油类的相关分析表明,粪大肠菌群的污染与挥发酚和总磷有较强的相关性。黄河兰州段沿程分布着大量村镇,以黄河水为直接饮用水源,因此,必须重视粪大肠菌群污染的严重性,以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兰州段 粪大肠菌群 质量标准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杰 张国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42,共2页
对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了黄河兰州段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显示:大肠菌群、挥发酚、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总磷严重超标。为寻找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建立了环境容量模型,从而确定各类污染物的... 对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结合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了黄河兰州段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显示:大肠菌群、挥发酚、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总磷严重超标。为寻找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建立了环境容量模型,从而确定各类污染物的环境容量。计算结果显示,酚的允许环境容量已接近于零,油类污染物已超过承载力,因此应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分析 污染物 环境容量 黄河兰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水污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冯书涛 马和梅 俞发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29,共2页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确定断面水质类别,用污染负荷系数法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断面,根据近10年地面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各断面污染程度顺序依次为包兰桥>湟水桥>什川桥>新城桥>扶河桥;主要...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确定断面水质类别,用污染负荷系数法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断面,根据近10年地面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各断面污染程度顺序依次为包兰桥>湟水桥>什川桥>新城桥>扶河桥;主要污染物为挥发酚、氨氮、石油类、高锰酸盐;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规模化养殖污水、城市径流等;黄河天然水量减少,用水量大增,使水体环境容量和稀释自净能力降低,加之废污水量迅速增加,污染负荷加大,从而导致黄河兰州段水污染日益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污染物 黄河兰州段 1995~2004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分析与污染防治 被引量:7
10
作者 贾瑞丽 马登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17691-17694,17738,共5页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确定水质类别,用污染负荷系数法确定主要污染物,用污染变化趋势定量分析说明污染物变化趋势。根据1996~2007年地面水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评价,论述了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并对其水质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确定水质类别,用污染负荷系数法确定主要污染物,用污染变化趋势定量分析说明污染物变化趋势。根据1996~2007年地面水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评价,论述了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并对其水质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水体以生物、有机类污染为主,无机、金属类污染次之,粪大肠菌群位于黄河兰州段之首;黄河兰州段水体总体污染变化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兰州段 水质 污染指数 污染负荷 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DAP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宏栋 杨一青 +3 位作者 周敏 张媛 童丹 陈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1期9993-9995,共3页
[目的]更好地掌握持久性有机毒物在黄河中上游的迁移转化及其归趋。[方法]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讨论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水体中邻苯二甲酸正二戊酯的吸附行为及各种因素如温度、离子强度、pH值和有机物含量对其吸... [目的]更好地掌握持久性有机毒物在黄河中上游的迁移转化及其归趋。[方法]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讨论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水体中邻苯二甲酸正二戊酯的吸附行为及各种因素如温度、离子强度、pH值和有机物含量对其吸附行为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呈现较为明显的"S"形,采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相关性比Langmuir方程好,表明为多分子层吸附;当温度升高时,吸附量增大,吸附反应为吸热过程;离子强度,水体环境pH和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都对其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持久性有机毒物在黄河中上游的迁移转化及其归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正二戊酯 黄河兰州段 沉积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六六六的吸附解吸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焕炬 杨志群 +1 位作者 周丐州 高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6,共3页
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γ-六六六的吸附-解吸特征,并考察了pH值、沉积物粒度等对γ-六六六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γ-六六六在黄河兰州段沉积物上的吸附过程是非线性的,与Langmuir模型拟合较好;γ-六六六的解吸存在滞后性,即解... 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γ-六六六的吸附-解吸特征,并考察了pH值、沉积物粒度等对γ-六六六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γ-六六六在黄河兰州段沉积物上的吸附过程是非线性的,与Langmuir模型拟合较好;γ-六六六的解吸存在滞后性,即解吸要比吸附困难;表层沉积物对γ-六六六吸附量与沉积物粒度呈负相关;γ-六六六的解吸率与沉积物粒度、沉积物中吸附质的初始浓度均呈正相关;在初始pH值小于9.5时,pH对γ-六六六的吸附-解吸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γ-六六六 吸附 解吸 黄河兰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监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俞发荣 连秀珍 +1 位作者 张红梅 谢明仁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6期636-639,共4页
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确定水期和断面污染类型,用综合污染指数和污染负荷比法判断水期和断面的相对污染程度。根据2005~2009年各断面24项化学指标单因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游扶河桥、新城桥断面水质较好,各评价因子5年平均值均未超... 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确定水期和断面污染类型,用综合污染指数和污染负荷比法判断水期和断面的相对污染程度。根据2005~2009年各断面24项化学指标单因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游扶河桥、新城桥断面水质较好,各评价因子5年平均值均未超过地面水二类标准,属Ⅱ类水质;湟水桥、包兰桥、什川桥断面轻度污染,各评价因子5年平均值均未超过地面水三类标准,属Ⅲ类水质。断面污染负荷比依次为:包兰桥23.38%>什川桥21.85%>湟水桥21.18>新城桥18.35%>扶河桥1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兰州段 生态系统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总氮总磷污染特征及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磊 惠亚梅 +3 位作者 马敏泉 巨天珍 丁航 牟瑞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05-108,共4页
根据黄河兰州段近十几年的氮、磷数据,运用污染指数法,分析了黄河兰州段的氮磷污染现状。结果显示,在1996-2009年时间变化表现为:(1)2001年及2007年正常外,其余年份黄河兰州段总磷的一次浓度值均超过了其相应的浓度标准值;(2)2003-2009... 根据黄河兰州段近十几年的氮、磷数据,运用污染指数法,分析了黄河兰州段的氮磷污染现状。结果显示,在1996-2009年时间变化表现为:(1)2001年及2007年正常外,其余年份黄河兰州段总磷的一次浓度值均超过了其相应的浓度标准值;(2)2003-2009年总氮含量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Ⅴ类标准,属于严重超标。空间变化如监测的5个断面,得出总磷含量和总氮含量指标,针对此结果,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污染特征 时空特征 成因分析 控制策略 黄河兰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河工模型及洪水预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建林 赵昌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13-717,共5页
基于1981-2001年水文数据,分析了黄河兰州段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动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黄河兰州段泄洪宽度300m的河道整治方案,得到了设计流量为5600m3/s,6500m3/s,7920m3/s,8350m3/s下的相应水位和水面线。在此基础上预测:1)黄河... 基于1981-2001年水文数据,分析了黄河兰州段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动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黄河兰州段泄洪宽度300m的河道整治方案,得到了设计流量为5600m3/s,6500m3/s,7920m3/s,8350m3/s下的相应水位和水面线。在此基础上预测:1)黄河兰州段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仍然存在;2)兰州河段泥沙淤积有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兰州段 河床演变 动床河工模型 洪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和谐理论的黄河兰州段水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贡力 马梦含 +2 位作者 靳春玲 逯晔坤 张鑫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9-16,共8页
生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问题日渐凸显的背景下,亟需对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将和谐理论运用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研究中,通过社会、经济、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5个... 生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问题日渐凸显的背景下,亟需对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将和谐理论运用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研究中,通过社会、经济、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5个和谐性系统构建指标体系,遴选出22个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黄河兰州段水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表明:黄河兰州段水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逐年上升,2010-2012年水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级为Ⅴ级极其不可持续状态;2013-2014年为Ⅳ级不可持续发展状态;2015-2016年为Ⅲ级较不可持续发展;2017年为Ⅱ级一般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还未达到最优阶段。黄河兰州段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应通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承载力,从而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 和谐理论 可持续发展 混合交叉赋权 黄河兰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黄河兰州段突发水污染安全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崔文祥 靳春玲 +2 位作者 贡力 刘晶晶 苏旸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6-172,共7页
[目的]科学评价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安全等级,为提高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科学性、整体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通过PSR模型遴选16个与黄河兰州段相关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黄河兰州段2014—2019... [目的]科学评价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安全等级,为提高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科学性、整体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通过PSR模型遴选16个与黄河兰州段相关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黄河兰州段2014—2019年数据为基础,采用GRA-PCA组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物元可拓模型得到其突发水污染安全评价等级。[结果]黄河兰州段突发水污染安全等级2014年为Ⅱ级(重大危险);2016年为Ⅰ级(特别重大危险);2015,2017—2019年为Ⅲ级(较大危险)。整体有从Ⅱ级(重大危险)向Ⅲ级(较大危险)降低的趋势。这与近年来甘肃省对黄河治理取得的效果基本一致。[结论]GRA-PCA物元可拓评价模型方法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对黄河兰州段突发水污染安全等级进行准确评价,同时也为其他流域的突发水污染安全等级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安全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物元可拓模型 黄河兰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水质评价的HDE方法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逯晔坤 靳春玲 贡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36,共5页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带来破坏,大量河流出现水质恶化现象,对黄河兰州段水质进行评价,可以了解黄河兰州段水质状况,对把控城市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评价结果,做好有效处理措施。选取2017年新城桥、什川桥两断面的pH、水温、浊...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带来破坏,大量河流出现水质恶化现象,对黄河兰州段水质进行评价,可以了解黄河兰州段水质状况,对把控城市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评价结果,做好有效处理措施。选取2017年新城桥、什川桥两断面的pH、水温、浊度、溶解氧、电导率、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7项指标的监测数据,运用和谐论定量方法—和谐度方程(HDE)确定兰州段水质,为水质评价提供新的评价模型。最终得出黄河兰州段水质为Ⅲ类水,符合实际情况。和谐度方程评价方法具有简便、灵活、可靠的特点,可为实际工作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兰州段 水质评价 和谐论 和谐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兰州段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军 于国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105-109,共5页
黄河兰州段湿地作为湿地的一种特殊类型,不一定具有典型湿地水文生态系统的所有功能,但对于黄河中上游及其沿岸的生态系统来说,黄河湿地具有特殊的功能与生态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对黄河兰州段湿地生态旅游进行开... 黄河兰州段湿地作为湿地的一种特殊类型,不一定具有典型湿地水文生态系统的所有功能,但对于黄河中上游及其沿岸的生态系统来说,黄河湿地具有特殊的功能与生态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对黄河兰州段湿地生态旅游进行开发的目的,旨在探索实现经济、社会、美学价值[1]的同时,达到适宜的旅游效益和环境资源价值维护的统一[2],并在保持自然资源完整性、基本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生命维持系统[3]正常的情况下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产品,最终明确黄河兰州段湿地生态旅游的性质是以环境良好的方式开发的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兰州段 湿地 生态旅游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 被引量:7
20
作者 闫晓涛 李杰 +1 位作者 冯淑琪 李玉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68-74,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混凝法对冬季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中浊度、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混凝剂(PFAC)投加量、助凝剂(PAM)投加量、絮凝转速与絮凝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浊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 为进一步提高混凝法对冬季黄河兰州段低温低浊水中浊度、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混凝剂(PFAC)投加量、助凝剂(PAM)投加量、絮凝转速与絮凝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浊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法的最佳控制参数为混凝剂投加量7. 87 m L、助凝剂投加量6. 06 m L、絮凝时间37 min、絮凝转速90 r/min。在此最佳反应条件下,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去除率分别为16. 3%、19. 7%、14. 7%。混凝出水再经砂滤后,出水浊度为0. 76 NTU、CODMn为2. 72 mg/L、氨氮为0. 44 mg/L,达到了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研究结果为兰州城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处理工艺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低浊水 响应面法 混凝工艺 污染物去除黄河兰州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